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510章

作者:张九文

  李世民打开急报,仔细翻看着,道:“百济亡了。”

  李承乾接过父皇递来的急报,看着上面的内容,高延寿与金春秋用三万大军打下了百济全境。

  百济义慈王自缢而死,俘获百济六万余口人,降将三名。

  缴获珠宝金银三车,献大唐。

  李承乾看完军报,笑道:“父皇辽东大胜。”

  李世民道:“如今金春秋与高延寿南北对立,你就不怕他们打起来吗?”

  “父皇以为如何?”

  李世民沉声道:“全由你去安排。”

  “儿臣领命。”

  上山累,其实下山也很累,李承乾感受着双腿的酸痛,走得并不快。

  李世民拄着一根拐杖艰难迈动脚步。

  其实也有赶上来的人说可以背着陛下。

  但陛下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了,内侍看到陛下如此坚持,这些太监急得都要哭。

  也可能是陛下有些赌气,因为太子殿下也没有让人背。

  年有四十九的皇帝不肯向年轻人服输吧。

  上山用了三天,下山也用了两天。

  当长孙皇后看到拄着拐杖下来的丈夫,捂着嘴几乎哭出来。

  李世民走到近前,揽着妻子道:“朕无妨,无妨。”

  看着父皇在母后的搀扶下走回了车驾,李承乾再看向自己的儿子,他早就跑向母亲。

  苏婉看着儿子红肿的双脚真是又气又心疼。

  群臣陆陆续续都下了山。

  李丽质拿着药酒先给父皇用了之后,一坛坛的药酒分给群臣。

  队伍中许多人都不能走路了,需要休养几天。

  李承乾看着苏婉一边给儿子擦药,一边数落着,颇为好笑。

  “这些药酒都是东阳准备的。”

  听到丽质的话语,李承乾道:“还是她想得周到。”

  李丽质低声道:“听闻百济灭了?”

  “嗯,比预想的晚了一些。”

  皇帝的车驾队伍弥漫着药酒味,甚至有些醉人。

  众人都好好休息了一天一夜,但恢复得没有这么快,洛阳又送来了很多奏疏。

  李承乾一边看着奏疏一边与群臣商议着。

  至于父皇还在车驾中,已有些时日没有出来了,多半要休养一段时日。

  泰山周边的州府官吏纷纷来贺陛下,但都没有见到皇帝,只是让他们各自领了赏赐回去。

  小於菟伤得严重,好在恢复得也快,他来到爷爷的车驾前,朗声道:“爷爷都封禅了,是不是可以退位了,将皇位给我爹,将太子之位给我。”

  皇帝坐在车驾内,久久没有回应。

  在一群内侍太监的惊愕又惶恐的目光中,小於菟又道:“我与姑姑们都是一条心的……”

  稚嫩的话语声还未说完,苏婉黑着脸拉走了儿子。

  不多时,就听到了小殿下的惨叫声与哭声。

  苏婉又一次痛打了小殿下。

  身为皇孙老师的文翰四贤,再一次来请罪。

  李世民还在车驾内休养着,又给了四贤颇多的赏赐,命他们往后继续教导皇孙。

  皇帝家也是有竖子的,这位皇孙给一路随行的官吏带来了颇多的趣事。

  休息了三天之后,李世民勉强可以下地走路了。

  皇帝亲自去看了泰山周边的村县,亲自看了农事与民生。

  这依旧是一位英明的皇帝,亲自走进乡县,亲自看各地的民生如何。

  只不过太子跟随皇帝在各县各州府走动的这些时日,在上官仪的查问下,问出了一些好事与坏事。

  这位太子又罢免了兖州的十余名官吏。

  似乎早有心理准备,这些被罢免的官吏很从容,除了几个过失比较大,且犯错的官吏哭嚎喊冤,他们被押往洛阳,说不定就要被发配西域种树。

  民间对这位太子有了新的传闻,这位太子除了喜钓鱼种树,还喜听官吏哭嚎。

  也有不少人劝谏陛下,让太子收敛一些。

  但陛下全部置若罔闻,继续游玩。

  现在的泰山还没有大唐的行宫,有人进谏要在这里修建行宫,当年隋炀帝留在此地的行宫已不能住人了。

  但这件事经过陛下的手,又到了太子手里,就再也没有回音了。

  皇帝出行在外,见到了一个少年才子,其人乃兖州徐彦伯。

  皇帝与太子在兖州的孟庙前接见了徐彦伯。

  李承乾看着地方州府对这个少年人评价,其人善文章,在文学一道颇有见地。

  此刻,年方十四的徐彦伯恭敬地站在陛下与太子的面前。

  李承乾喝着茶水道:“听说你文章不错。”

  徐彦伯回道:“小子七岁学文,十岁读史,至今跟随师长……”

  官吏征辟的事,李世民已不管了,也没有作声。

  李承乾看了他的文章,满意地点头道:“待年满十七可来弘文馆读书。”

  “谢陛下,谢太子殿下。”

  徐彦伯,史书中的河中三绝之一,大唐几次征战之后,人才一批批地涌现。

  看父皇还是很满意这个年轻人的,青年才俊更多,对未来也更有信心。

  在孟庙留了一日,临走前,李承乾对他道:“彦伯?”

  “小子在。”

  “好好读书,切莫骄傲,孤等你扬名天下的那一天。”

  徐彦伯朗声道:“谢太子殿下照拂。”

  李承乾跟上了父皇的脚步,在兖州逗留了一个月之久,皇帝的车驾终于启程,要回朝了。

  小於菟的车驾内坐着文翰四贤,他纠结道:“每一次与爷爷说退位的事,娘总是打我。”

  来济道:“太子是殿下的慈父,太子妃是殿下的严母,不论是打骂还是夸赞,对小殿下来说都是父母恩泽。”

  小於菟道:“母妃打得我可痛了。”

  郝处俊道:“殿下确实不该与陛下说那些话。”

  小於菟接着道:“为何我犯错了,爷爷还要赏赐四贤呢?”

  来济道:“那是陛下宽仁。”

  “我自小就足智多谋,四贤教导有方,爷爷觉得我让他退位是正确的,这才给了几位老师赏赐?”

  四贤又是一阵无言,正在思量着这话语中的弯弯绕绕。

  其实小於菟哪里有想这么多,就是心里有些不平衡,为什么自己每次挨揍,四贤就会得到赏赐,岂有此理。

  “人为什么会闯祸呢?”

  小於菟又说了一个十分高深的问题。

  这下又给四贤难住了。

  小於菟接着道:“听闻家父受当今房相教导,还有舅太公的指点,我这般足智多谋又天赋异禀的人,又能让什么样的人来教导我?”

  四贤再一次惊叹不语了。

  护送皇帝的队伍缓缓前行,一路上走走停停,偶有傍晚的雷雨相伴,打搅了这位太子钓鱼的雅兴。

  雷光在天际乍现,李承乾收起鱼竿,看向站在身后的四贤。

  “四位老先生教导於菟,孤与父皇都看在眼里,於菟时常胡闹乃是孩子心性所使,老先生们不用自责。”

  “太子殿下。”来济领头说道:“皇孙比寻常孩子更灵醒,只是需要有人教导规矩。”

  李承乾道:“老先生说得及时,在教导规矩上,是孤疏忽了,待回朝之后,孤会再寻一位老师,与四贤共同教导他。”

  来济年迈了,即便是一次次得到陛下的赏赐,老脸也挂不住。

  雷雨落下,於菟坐在车驾的车辕上,马车的顶棚可以遮挡雨水,他揣着手盘腿而坐。

  今天魏王前来见爷爷,李欣也来了。

  小於菟看着这个堂弟道:“欣,你应该去劝爷爷退位。”

  “好呀!雨停之后我就去。”李欣问道:“堂兄为何不去?”

  小於菟嘀咕道:“别闹,我娘会揍我的。”

第三百七十六章 旧人老臣

  因这场雷雨,这支队伍只能在来时的官道上停留,就地扎营。

  在这种扎营又赶路的生活中,军中的士卒们是最劳累的,因此一路肉菜管饱,吃得也是特别的好。

  如果现在皇帝归心似箭,可能就带着几百骑轻便上路了。

上一篇:谁让他修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