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九文
长孙皇后点头道:“也好,就是苦了你了。”
宁儿眯眼笑着,“殿下对宁儿,还有东宫姐妹们都很好。”
“承乾……”话语顿了顿,长孙皇后再问道:“他近来都在做什么?”
“殿下时常看书。”
“他近来看什么书?”
宁儿又回忆了一番,解释道:“听殿下说起过一个人,是殿下很崇拜的人,只是偶尔说过一句,奴婢记下了,好像是姓马的人,叫可思……”
长孙皇后轻拍着记录着红楼的竹简,笑道:“红楼的故事不是出自承乾的手?”
“殿下说是一位曹先生所写。”
“承乾什么时候结识了这些人?”
“听殿下说这是很久远的事了。”
长孙皇后想起了当初,那时候陛下还是秦王,当初长安城的一切都很混乱。
那时候确实也疏忽了对承乾这孩子的看管,好在这孩子懂事。
“你先回去,红楼的故事不论谁问起,就说是出自东宫的曹先生。”
“奴婢明白了。”
宁儿躬身行礼,小步走出了立政殿,走在风雪中,她想着皇后的话语,东宫其实没有曹先生。
皇后不希望红楼是出自殿下之手,因红楼中所含沙射影的那些,迟早会招来麻烦。
其实殿下就是曹先生,曹先生就是殿下。
不过是个名字而已。
那就让它成为东宫的一个谜团,至于外人会怎么想都不重要了。
雪中的长安城显得很静谧,长安城内的一处府邸,这座府邸是新建的,许多人都知道皇帝是偏心的。
东宫一直没有得到修建,皇帝却下令给年龄更小的儿子,越王李泰修建宅邸。
越王李泰就比太子小一岁,却得到了皇帝许多照拂。
又有谁家当爹的不偏心呢。
李泰坐在自己的府邸中,十三岁的他同样是一张稚气未脱的脸,只不过这位越王看起来更健康,除了胖一点。
此刻一群越王府邸的侍从纷纷跪在地上。
李泰满眼血丝地看着眼前的书卷,这红楼是从宫里出来的,因此李泰看了一天一夜反反复复地看。
看到兴头上这个故事竟戛然而止,之后呢?
贾瑞到底有没有被害死?
这世上怎么会有王熙凤这么歹毒的人。
心里想着红楼中的人物,李泰忽重重一拍桌案,怒骂道:“岂有此理!”
吓得侍从们浑身一哆嗦,纷纷低着头噤声。
李泰喝问道:“东宫还没将之后的故事送出来吗?”
“还……还没。”
侍从支支吾吾回道。
李泰来回踱步,气愤地来回走着,“岂有此理,岂有此理!东宫怎么能如此行事。”
侍从低声道:“小人已让人满长安城找了,说不定很快就会有消息。”
又有侍从匆匆跑来,那人连忙道:“越王殿下,有消息了!”
李泰顿时来了精神,问道:“什么消息!”
“说是东宫的宫女今日去见了皇后,立政殿的人说那位曹先生就在东宫。”
“果然!果然!”李泰双手背负,继续来回踱步,脚步越来越快,多半是被气得。
这位曹先生到底是何等人物,竟然能写出令人如此牵肠挂肚的故事。
红楼的故事已在后宫中人尽皆知,就连当今陛下也是时常品读。
曹先生就在东宫,东宫什么时候有了这么一号人物。
夜里,李泰咬牙切齿,翻来覆去彻夜难眠。
翌日,早晨,李承乾坐在东宫的寝殿门前,正在刷着牙。
与太子殿下一起刷牙的还有一群宫女。
“殿下,这是什么?”刚刷了牙的宁儿好奇地端着一个物件。
“这是毽子。”李承乾笑道:“会踢毽子吗?”
见宁儿摇头,他当即示范了一遍。
起初宁儿能够笨拙地踢个三两下,毽子便掉落在了地上。
女孩子似乎对踢毽子这种游戏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几次失败之后,她很快就掌握了,动作要领。
而后,宁儿便能踢出各种花样,还与东宫其他的宫女一起踢着毽子。
李承乾从寝殿走到前殿,看着书架上满目琳琅的书。
不多时,宁儿也走到殿下身侧,因踢毽子后脸颊还有些红,关中女孩子的脸果然还是红彤彤的更好看。
李承乾坐下来道:“昨天见过母后之后,可有交代的话语?”
宁儿回道:“皇后说了,既然红楼就是曹先生所写的,那就只能是曹先生所写。”
“嗯,这样也挺好的。”
“殿下也请放心,已和姑娘们都说好了,她们不会将此事说出去,就是不知殿下什么时候再讲红楼的故事?”
李承乾思量片刻,缓缓道:“之后再说吧,今天还有其他事要办。”
宁儿欣喜道:“殿下是要出东宫吗?”
李承乾摇头道:“我想将东宫那几间破落的屋子拆了,多余的木料与石料可以修补一番其他屋子,你们的偏房再设一个炉子,多半要三五天才能完工。”
“嗯,奴婢这就去拆了。”
“我来吧。”
“这种脏活累活让奴婢们来做就好。”
“就当是给我锻炼身体了。”
殿下的命令是一定要听的,就如殿下说过人一定要喝开水,饭前饭后一定要洗手。
东宫的人也一直按照着这个规矩生活着。
用殿下的话来说,在东宫要守规矩,就算是以后不在东宫,走出去之后,也要按照这个规矩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许多益处。
说起离开东宫,宁儿苦涩一笑,作为宫女要去什么地方从来不是她们自己说了算的。
再者说,东宫这一隅小天地,如此地美好,谁又会想着离开,想尽办法要留下来还巴不得。
去哪里去寻殿下这么善良,又待奴婢们好的人。
李承乾带着宫女们开始了修缮计划,姑娘们也看着殿下爬到屋顶,将残破的瓦片拆下来,再将老旧但还完整的好瓦片换上。
这两天红楼的故事戛然而止,也没有后续的故事传出来。
今天,李泰实在是忍无可忍了,他打算亲自去东宫问,可到了东宫门口,又举步维艰。
十三岁的李泰穿着一身厚实的衣袄,在东宫外来回踱步走着。
不多时有三个宫女推着木车而来,木车上装着的都是泥沙与砖石。
宫女们见到李泰,一齐欠身行礼。
见状,他连忙问道:“那位曹先生可在东宫?”
“越王殿下说的是哪位曹先生?”
李泰强调道:“就是写红楼的那位。”
两个宫女相互看了一眼,小声道:“曹先生乃是太子宾客,现在殿下正在给曹先生修房子。”
“原来如此。”李泰勉强一笑,有些安慰,又长出了一口气。
眼前的宫女一阵无言。
心中牵挂得紧,李泰又问:“既然是给曹先生修建房子,不知还缺什么?”
“这要问了曹先生才知道。”
李泰不住点头,“那你们快去问,本王就在这里等着。”
“喏。”
宫女推着车,在李泰如炬的目光下走入东宫。
李承乾正与一群宫女一起吃着饭,今天吃的面条,拉面条的手艺有些生疏了,还算是能够应付。
“殿下。”回来的宫女道:“越王殿下就在东宫外。”
“嗯。”李承乾点着头应声,对这番话充耳不闻,又道:“赶紧洗手洗脸,吃饭。”
听到吃饭二字,像是命令一般的话语,却让人心头一暖。
她们又道:“还说如果曹先生需要什么,就与他说。”
李承乾了然点头,吃了碗中的面条,便让宁儿写了一堆所需要的物料。
按说给东宫修房子,拆了旧房子之后,再由母后那边借来的砖石与泥沙,修两个取暖用的炉子,做个暖炕足够。
倒也不是真缺什么。
宁儿让宫女小福将写了物料的布绢交给越王。
李泰站在东宫外,距离东宫还有四五十步得距离,就这么眼巴巴地望着。
小福是个十三岁的丫头,她也是东宫中年龄最小的,因长得有福相,所以叫小福,她走上前将布绢递上,“这是曹先生所需的。”
李泰连忙拿过来,仔细看着,不由得念出声,“米面一石,小羊一头,盐一斗,木料,布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