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496章

作者:张九文

  看到这一幕,李承乾先是一笑,苏婉向来是个严母,即便她现在已有四个月的身孕,依旧挡不住她严母的架势。

  李承乾问向一旁的宁儿,道:“这小子闯什么祸了。”

  宁儿小声道:“於菟今天在殿外,骂着父皇是桀纣之君,昏君。”

  “为何?”

  “这孩子说父皇还不退位就是昏君,还说这是四贤教的,现在四贤就跪在父皇的大殿外请罪。”

  李承乾了然道:“那确实该打。”

  宁儿捂嘴一笑。

  父皇是不会与四贤计较的,这不过是,孩子不懂事的笑话。

  於菟趴在床上,道:“妹妹啊,给兄吃一口零嘴好不好。”

  鹊儿扭头道:“兄长不懂事,娘不让我和兄长讲话。”

  於菟正要起身,但又感觉到腚部传来的剧痛,继续趴着。

  四贤又被父皇打发了回去,赏赐了四贤人手一匹锦缎,让他们继续教导皇孙。

  当天夜里,李世民来到父皇所住的宅院内。

  年迈的李渊吃着汤饭,看着儿子道:“群臣让你去泰山封禅,你怎么不去呀?”

  “儿臣……”

  李渊搁下一口的饭碗,拉着儿子的手道:“你看看你,再过几年就快与朕一样老了。”

  李世民擦去眼角的泪水,又有些恼道:“也不知承乾是如何教养孩子的,於菟竟然让朕退位,还说朕不退位,就是昏君。”

  李渊轻笑道:“你现在还能处置国事吗?”

  “自然可以。”

  “当真?”

  李世民有些心虚地移开眼神,面对父亲,沉声道:“只是心力不如当年了。”

  李渊又道:“二郎啊。”

  “儿臣在。”

  李渊浑浊的双眼远方,低声道:“去泰山吧。”

  坐在一旁的高士廉也道:“老人家总想着有个值得骄傲的儿子,你若不去泰山,往后承乾若再有功绩,又或后几代的皇帝,如何敢封禅呐。”

  李渊笑着点头。

  李世民向父皇与舅父再一次下拜行礼。

  李渊笑着道:“孩子啊,这么多年过去了,朕很骄傲,很骄傲有你这样的儿子。”

  李世民红着眼忍着泪,“谢父亲,孩儿……”

  父子俩没说玄武门,但心中彼此都明白。

  高士廉沉默不言,其实他知道李渊早已放下了心结,这世上有哪个父亲能够自认是个好父亲。

  现在也唯有陛下没有放下而已,而且二十年了,一直没有放下。

  如今,看着正在李渊面前哭泣的李世民,东征大胜之后,留在心中二十年的心结,也该放下了。

  毕竟都二十年了。

  李承乾知道父皇去见了爷爷与舅爷,但并不知道父皇都说了什么。

  今天的早朝上,群臣再一次上奏,请陛下泰山封禅。

  这一次,皇帝没有再拒绝了。

  多少年了,很久没有皇帝去泰山封禅了,这是祭天仪式,是皇帝向上天禀报功绩。

  因此历朝历代能够前往泰山封禅的皇帝也是极少数的。

  既然皇帝没有拒绝,朝臣开始商议了这一次封禅仪式的流程,大抵上他们要参照汉朝刘秀的封禅流程。

  虽说没有答应,但也没有拒绝。

  站在大殿内,李承乾就怕父皇来一句,朕不封禅了。

  心里想着,父皇还真的开口了。

  李世民道:“此去泰山,朕与太子一同前往,一同登泰山。”

  李承乾忙行礼道:“儿臣领命。”

  “众卿与朕同去。”

  “臣等领命。”

  褚遂良站出朝班开始讲述这一次封禅的事宜,封禅之日从来年的三月一直说到了来年的九月。

  退朝之后,群臣要商讨前往泰山封禅的时日,大概短时间内不会有个结果。

  李承乾揣着手走出大殿。

  李泰道:“恭贺皇兄能够与父皇共同登泰山。”

  “恪以为父皇要与皇兄共同封禅。”

  李承乾困惑道:“封禅是大事,不能坏了规矩,岂能儿戏,恪弟说笑了。”

  李泰笑道:“青雀今晚要大醉一场。”

  关中进入了深秋时节,皇帝封禅的时日定在了来年的九月,也就是贞观二十年的九月。

  小於菟道:“爷爷,封禅是什么?”

  李世民抱着孙子解释道:“封禅是一件很麻烦的事。”

  於菟骂爷爷是昏君,但爷孙俩很快就和好了,又恢复了以往的样子。

  李世民拼凑着拼图,一边道:“你要不要也去泰山?”

  小於菟努着嘴道:“孙儿要跟着四贤学习。”

  “那把四贤也一起带走。”

  “好呀。”小於菟当即没了烦恼,他从爷爷的怀中欢呼雀跃地下来,道:“奶奶,爷爷要带孙儿去泰山了。”

  长孙皇后笑着道:“你爷爷去封禅,你去做什么?”

  “孙儿也要封禅!”

  长孙皇后蹙眉看着他道:“你一个小孩子封禅做什么?”

  小於菟抬头道:“那孙儿长大了就去封禅。”

  李世民笑着道:“好呀,朕的孙儿好志向,大唐的皇帝都要有足以封禅的功绩。”

  长孙皇后还是心疼孙子的,“你爷爷这般大的功绩才去封禅,那你要有多大的功绩才能封禅?”

  小於菟又安静了,他正在分析,思考着前后的因果。

  但很快,他的思考就结束了,一盆刚出炉的烤包子中断了他的思考,现在他除了吃,再无他想。

  有人觉得洛阳的皇宫还是不够大,徐孝德送来了皇宫的下一步改建方案,尤其是对皇城的改建。

  工部已学会了慎弟的画图方式,工匠们用点划线以及各个位置的立体图描绘着未来洛阳皇宫的样子。

  李承乾翻看着一张张地图纸,若图纸上的皇宫建成,将会是东西宽两千尺,南北纵深三千尺的巨大皇宫。

  殿宇与亭台水榭众多,这几乎是比杨广时期,更加奢华的宫殿。

  但可想而知耗费的人力与物力又该有多少。

  李承乾将这叠图纸放在一旁,正考虑着,又听到父皇在抱怨现在的纸张太便宜。

  “你爷爷哪里是在抱怨纸张便宜,实在抱怨群臣上奏的国事太多了。”李承乾对一旁的女儿说道。

  小灵鹊双手捧着一只烤包子,看着爷爷恼怒地模样正觉得高兴。

  她又拿起一只递上,道:“爹。”

  李承乾接过烤包子,与女儿坐在一起安静地吃着。

  秋风吹过这一片皇宫,让一旁的纸张哗哗作响。

  还有已熟透的柿子放在桌上,看着天边飘来的云彩,忽又觉得天气更凉了一些,距离冬天也更近了。

  北面的奏报送来,草原上已飘起了大雪,草原上的牧民纷纷迁入河套躲避严寒。

  在吐蕃的松赞干布命人送来了许多金银,还有他的国书。

  松赞干布贺天可汗东征大胜。

  李承乾看到松赞干布的信,惊疑道:“哦,他还活着呢?”

第三百六十六章 看洛阳

  内侍拉着一车的金银而来,禀报道:“这是吐蕃赞普进献的。”

  李承乾从一堆金银中拿出一颗珠子,松赞干布比预想的更沉得住气。

  内侍又道:“殿下,四方馆桑布扎的奏疏。”

  李承乾接过奏疏道:“禄东赞没有写奏疏来贺吗?”

  “回殿下,吐蕃大相今日里忙于文学馆诸事,倒是没有说起。”

  “嗯,你把这些金银与珠宝送去库房。”

  “喏。”

  李承乾重新坐下来,看着桑布扎送来的祝贺奏疏,自从洛阳解除宵禁三天,该来的道贺也都到了。

  除了大唐周边被打没了几个小国,没想到是吐蕃最先来贺。

  松赞干布在吐蕃就年少成名了,过了十岁之后习武,读诗书,也对……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开始读中原的书籍了。

  十六岁开始崭露头角,十七岁便开始平定吐蕃各地,十九岁将散乱的吐蕃整合之后征服了吐蕃周边的小部落,并且与泥婆罗联姻,让吐蕃有了稳固的后方。

上一篇:谁让他修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