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493章

作者:张九文

  在武将一列的张士贵站出朝班道:“陛下,阿史那贺鲁其人反复,当初是为了安抚牧民才将他留下,现在他竟公然反叛,与西域的民心道义不符,可以名正言顺地将此人拿入长安。”

  朝中群臣皆是会意一笑。

  张士贵的言外之意,众人自然是晓得的。

  也不知道阿史那贺鲁会不会跳舞。

  李承乾站出朝班,道:“父皇,自河北诸多乡民归入户籍,今年河北田赋有三百万石,臣请命在山东,江南各道州府县令查问户籍,呈入朝中。”

  李世民点头道:“核查户籍与田赋交由各道州府县令,命他们限来年九月之前查问清楚,送入朝中。”

  李承乾站回朝中。

  李泰忽然看了一眼皇兄,这个政令看起来简单,执行起来颇为麻烦,若有虚报瞒报,又该如何?

  再一想,恐怕这是冲着各州府的官吏去的。

  今天的早朝格外漫长,积累了一年的事,朝中各部都要悉数汇报,皇帝东征的第一天早朝,直到下午时分才结束。

  下朝之后,李承乾回到寝殿。

  “爹,四贤都说孩儿是个极其聪慧的人,他们都快没有颜面来教导孩儿了。”

  听着儿子的话语,李承乾点头道:“你如何聪慧了?”

  小於菟道:“孩儿……”

  他想了好久,也想不出他究竟聪慧在何处,临到最后,只是说了一句话,道:“反正四贤觉得孩儿很聪慧。”

  “嗯。”

  “那……那李道长怎么还不收孩儿为徒?”

  “李道长已有传人了。”

  “李道长的传人是明达姑姑。”

  “正是。”

  小於菟盘腿坐在父亲身边,还在思考着这段话的深意。

  他胖乎乎的小脸带着愁色,蹙眉思索,揣着手闭着眼像是在打坐。

  打坐也是从明达姑姑那里学来的,他经常跟着姑姑打坐。

  李承乾问道:“还没想明白吗?”

  小於菟睁开眼,道:“孩儿明白了。”

  “你想明白什么了?”

  “孩儿让……让明达姑姑不当李道长的弟子,这样李道长没了弟子就能收孩儿为徒了。”

  李承乾叹息一声,“错了。”

  “啊……”小於菟又挠了挠头道:“错了吗?”

  李承乾道:“你想学的是李道长的本领是不是?”

  “是的。”

  “你知道李道长的本领是什么吗?”

  “是什么?”

  李承乾侧目看着儿子,道:“你连他的本领是什么都不知道,拜他为师做什么?”

  小於菟点头道:“是呀,是呀,学什么呢?”

  李承乾心说教孩子果然是一件很累人的事,解释道:“你要学本领,与李道长这个人无关,与李道长的本领有关,你的明达姑姑是李道长的弟子,她学的就是李道长的本领,你拜明达姑姑为师,不就能学了?”

  小於菟茅塞顿开,眼神惊喜道:“孩儿明白了。”

  李承乾收回目光半躺着道:“你足智多谋,应该早点想明白的。”

  “孩儿这就去找明达姑姑。”

  言罢,他又快步离开了。

  宁儿笑着道:“殿下,这个年纪的孩子是最能闹的,也是最需要费心的时候。”

  苏婉看着跑远的儿子也是摇头,这个孩子虎头虎脑的,自小看起来确实有点足智多谋的样子,长了一两岁之后,再看他反而觉得他太一般了,与别人家的孩子没什么区别。

  下了早朝之后,许敬宗就来到了洛阳的京兆府,这里的京兆府比长安城的更大。

  因这座京兆府是后来建设的,占地很大。

  长安的京兆府是武德年间修建,如今也不好再动,便显得比洛阳小很多。

  许敬宗是中书侍郎了,穿着正四品的官服,他大步走入京兆府内,便见到了刘仁轨。

  下朝之后,京兆府尹也就是江夏郡王并没来这里,许敬宗已习以为常。

  新任的京兆府少尹刘仁轨站在正堂内,他正抬头看着正堂内的一块牌匾,牌匾上写着恪尽职守四个字。

  江夏郡王来了洛阳之后,也将这块牌匾带来了。

  这是太子殿下所赐,江夏郡王走到哪里,就要将这块牌匾带到哪里,若可以揣进怀中,恐怕恨不得随身携带。

  “刘少尹。”许敬宗客气地称呼道。

  “见过许侍郎。”刘仁轨回过身称呼道。

  两人的年纪差不多,许敬宗比刘仁轨年长,便抚须道:“你初来京兆府任职,若有不懂的可以来问老夫。”

  刘仁轨行礼道:“下官在咸阳县任职县令时就时常与京兆府的官吏来往,许多事都是知晓的。”

  “嗯,太子殿下的意思是让老夫依旧主持贸易之事,洛阳与关中各县的事交由你来办。”

  刘仁轨穿着新官服又行礼道:“下官领命。”

  许敬宗领着他介绍着如今京兆府的种种,以及各项章程或者与崇文馆之间该如何配合。

  又拿出一张纸,递给他,许敬宗道:“这是今日早朝之前,太子殿下命老夫交给你的。”

  刘仁轨打开对折的纸张,入眼的只有两个字,这两个字是认真。

  “认真?”

  “正是。”

  “不知太子殿下是何意?”

  许敬宗道:“你可知关中各县皆说老夫为酷吏,说太子殿下严苛至极。”

  刘仁轨似有些了然。

  “其实酷吏也好,严苛也罢,无非离不开认真二字,京兆府的任何一道政令,简单的一句话都有可能破坏各县县民的安宁,因此京兆府官吏需要恪尽守己,不被外物左右。”

  许敬宗一手背负,一手抚须,道:“离开了认真,凡事就是糊涂,身为少尹办事若不认真,下面的书令,通判,乃至门吏皆会糊涂应付,身为官吏,身为京兆府的官吏更要认真,哪怕是小事也要认真,切莫得过且过,切莫因情面而放过任何一件事。”

  刘仁轨行礼道:“下官受教。”

  言罢,许敬宗就让张大安带着刘仁轨去熟悉京兆府。

  其实刘仁轨这样的人十分适合京兆府,许敬宗甚至觉得,将来有朝一日若离开京兆府,让刘仁轨来接手会比他做得更好。

  刘仁轨为人清廉,而且正直,敢与勋贵作对,一个折冲府都尉说打死就打死,如此人物坐镇京兆府。

  许敬宗觉得哪一天自己撒手人寰了,也可以瞑目了。

  这京兆府是花了十数年建立起来的,许敬宗热爱这里,也花费了他十多年的心血。

  “许少尹,太子殿下有令。”

  许敬宗伸手接过文书。

  这黄门小吏又补充道:“这是给刘少尹的。”

  许敬宗示意他离开,而后打开了文书看着其中内容,殿下想让刘仁轨主管民生,并且查问各县事宜。

  京兆府的职责有很多,事务冗杂。

  许敬宗又将这卷文书放在了桌上,他忽然觉得太子殿下是要将京兆府拆开了,各自设立官署。

  张大安,刘仁轨,颜勤礼,三人要各自行事了。

  在太子殿下手中办事这么多年,若连这点用意都想不到,许敬宗觉得自己这大半辈子算是白活了。

  恐怕不只是京兆府,将来太子登基之后,朝中三省六部或许都会有重大的变动。

  太子殿下是喜钓鱼的,近来太子很清闲,清闲到能够去洛河上的上游钓鱼。

  东征之后,兄弟三人难得聚在一起,三兄弟与父皇正坐在河边各自拿着鱼竿钓鱼。

  李承乾听着父皇讲述要如何设宴的话语,要大办特办。

  “朕要摆宴三天,期间朝臣休沐,解除洛阳宵禁,赏赐他们银钱。”

  皇帝一家出来游玩,最高兴的还是皇孙。

  魏王的儿子李欣正在大哭着,因於菟弄坏了他的风车。

  李恪的儿子李仁才刚会讲话,他根本不懂眼前的喜怒哀乐。

第三百六十四章 宴席

  洛水河边,这里已被护卫团团围住,四周的人群纷纷避开。

  见李欣哭得很大声,小於菟将坏了的风车放在桌上,道:“哭什么哭,就知道哭。”

  李世民听到孙儿的哭泣声,再看看始作俑者的大孙子,又收回了目光,道:“承乾啊。”

  “儿臣在。”

  “以前,朕的拼图在他手里都坏了。”

  “孩子不懂事,让父皇见笑了。”

  李泰道:“是欣儿不该这般哭的。”

  李世民又道:“小时候青雀也是个爱哭的。”

  李泰忍着笑意道:“小时候的事,儿臣都不记得了。”

上一篇:谁让他修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