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431章

作者:张九文

  “喏。”

  只是说了这么一句话,太子殿下并没有去翻看。

  于志宁又道:“太子殿下,杜荷公子要回长安了。”

  “嗯,孤知道了。”

  直到于志宁跟着太子去了少府监,那卷天竺王的国书就放在桌上没有人去翻看它。

  关中多了很多鸟鸣声,鸟儿也都回来了。

  李治与李慎走在田地里,他们将一个轻便的风车放在田地间,等风车转动带动后方的两根木头,当木头因转动碰到下方陶罐,清脆响声便传出。

  三个老农古怪地看着这两个穿着华贵的少年人。

  十四岁的李治看着风车转动,也听着陶罐被敲响的动静,对一旁的老农道:“诸位,只要有了此物,就可以赶走前来吃粮食的鸟雀与老鼠。”

  李慎很苦恼,皇兄总是造一些看起来有用,又没什么大用的东西。

  老农手拿着锄头,蹙眉看着远处的风车,低声道:“现在粮食都还没种下,要这做甚?”

  李治道:“现在是没用,等到粮食成熟,就会有更多人需要,尤其是晾晒粮食的时候。”

  这老农低声议论了一番,最后还是同意了将田地旁的一间破屋让给了这两个少年人。

  李慎道:“做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这么一间屋子吗?”

  “慎弟有所不知,现在关中的土地金贵,如今迁入关中的人口更多了,能用来建设房子的土地更是金贵,为此许少尹与褚遂良常常打架。”

  “可是这库房好破落。”李慎走入这间库房中。

  “修一修就好了。”李治斗志满满,又道:“等将这里建设好之后,我们就在这里造物件,造出来的物件卖给别人,就能发大财了。”

  李慎还有些迟疑,低声道:“皇兄与皇姐知道这事吗?”

  李治摇头道:“没说。”

  “这……”

  看着李慎犹犹豫豫,神情已有预料,此事多半不能长久。

  李治不悦道:“你要是不愿,那就走吧,我一个人来办。”

  言罢,李慎就快步走出这间小屋。

  本来是打算自立的,李治独自一人站在这间小屋中,多了几分挫败,慎弟真的走了。

  望着这间偌大的库房,李治觉得恐怕真要自己一个人来办了。

  片刻之后,李慎又脚步匆匆而来。

  李治道:“你怎又回来了?”

  李慎打开包裹是两只热气腾腾的烤包子,递上一只道:“早就看到路边那个卖烤包子的,先吃再谈。”

  “好。”

  兄弟俩坐在库房内吃着烤包子,一边说着未来的打算。

  只是李治并不知道,他的一举一动早就有人去告知了京兆府。

  有王府的仆从快步跑来,道:“传闻中杜荷回来了!”

  李治正在嚼着烤包子,走到库房外,就看到了远处的一队人,后方拉着一车车的货物。

  两人顾不上嘴边的油腻,快步走上前。

  此刻围观的人不少,李治与李慎跟着一起走回了长安城,一直到杜荷带着货物走入京兆府。

  当一个个木箱子打开,李治这才看到箱子中的都是棉布。

  颜勤礼清点着货物道:“一共两万匹棉布。”

  这是杜荷在洛阳的成果,光是这两万匹棉布,加上他的其他产业,这人足够成为关中首富了。

  只不过杜荷多数时候都是只经营生产,不从事买卖。

  这也是杜荷一直以来的准则,他建设作坊生产货物,但从不参与倒卖。

  李治与李慎坐在京兆府的后院,在这里倚着墙而坐,可以听到正堂内的杜荷与许敬宗的谈话声。

  “好在有京兆府给在下的棉花,让在下能够在短时间内收回在洛阳的本钱。”

  “你现在收回了多少本钱?”

  杜荷回道:“五成,若不将棉布交给京兆府,交给别的客商,还能再多赚两成。”

  许敬宗尴尬一笑,又道:“让杜荷公子有了折损,老夫惭愧。”

  “许少尹不用愧疚,在下甘愿不要这两成。”杜荷也留了胡子,二十岁出头的年纪,眼神中没有勋贵子弟的跋扈,多有几分沉稳与经世的老练。

  这些年,杜荷经历了很多事也见过了很多人。

  京兆府与杜荷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京兆府就没有现在的杜荷,而现在的杜荷要回馈给京兆府,这也是应该的。

  许敬宗问道:“此番回来要见太子殿下吗?”

  杜荷道:“我一介商贾如何见殿下,这对殿下不好,商贾与储君走动不会是好事的。”

  “老夫可以安排,就当是一场偶遇。”

  “那也不好,不用了。”

  杜荷再次拒绝,见颜勤礼已经置办好了货物,便道:“在下就先告辞了。”

  许敬宗作揖道:“这些棉布给京兆府解了燃眉之急,多谢。”

  “应该的。”

  直到杜荷离开,李治与李慎这才从后院出来,“许少尹,杜荷到底多有钱呀?”

  许敬宗轻声一笑,杜荷确实很有钱,比关中绝大多数的人都有钱。

  京兆杜氏是关中的郡姓,是从古至今函谷关以西的士族代表之一,这一次杜荷回来,先是来到家中祭拜了父亲。

  京兆杜氏的人丁近年来很不错,杜荷是杜如晦的孩子,可以主持家中事宜,也能看着近来家族中的事宜。

  兄长杜构去了登州为官,这些年一直没有回来。

  一旁的老妪正在讲述着这一年来京兆府杜氏的变化。

  京兆府杜氏也分各家,杜荷只是独立于京兆府杜氏的一家。

  又有家仆来报,道:“公子,杜侍郎来了。”

  杜荷颔首道:“让他进来吧。”

  “喏。”

  杜正伦快步走入府内。

  杜荷行礼道:“兄长。”

  杜正伦是杜荷的堂兄,两家人走得很近,当年杜正伦就是跟在父亲左右的。

  “陛下至今还未归长安,如今朝中大权都在太子手中。”

  杜荷打断道:“朝中的事不用与我说。”

  杜正伦又道:“听闻你在洛阳经营得很好。”

  杜荷忽然一笑,道:“不过是钱财罢了。”

  终究是钱财,杜荷深知自己掌握的财富是巨大的,但只是钱财而已,钱财可以造富,也会让你一无所有。

  而杜家的成就是太子随时需要的钱袋子。

  京兆府需要棉布来稳定价格,那么杜家就需要将棉布送到长安。

  金钱也可以让杜家富裕,杜荷可以让身边的人,包括这个堂兄也能过得很好。

  杜正伦还想问杜荷,近来是不是与太子还有什么联系,或者是太子的吩咐。

  杜荷对他道:“兄长不用太过介怀弟弟与太子殿下的关系,若殿下一句话在下可以将全部身家献上,就只是这样。”

  他都这么说了,杜正伦也不会再自讨没趣地继续问。

  太子让杜荷成了关中最富有的人,难道会做出夺人家业的事吗?

  又或者说在权力面前,金钱太过微不足道了。

  还是杜荷与太子的情谊深重?

  失去了金钱,杜荷还有很多朋友,但若与太子背离,杜荷就会真的一无所有。

  杜正伦也来到了杜如晦的灵位前,看着四下无人,杜荷也去忙他的事,朝着灵位祭拜道:“伯父放心,以前的杜荷是个良善的孩子,他现在依旧是纯良的。”

  一个人能够保持纯良之心很难得,尤其是经商的人。

  回到长安的第二天,杜荷就打算去泾阳,在长安城的南面建设着一间酒肆,其实这里也是他兴建的,以前用来收纳科举的学子,因长安城的房价太贵了。

  用殿下的话来说这里应该是个集体宿舍,现在能够容纳上千号人,只不过这里建设完成之后,就交给了京兆府看管,并且住着的都是崇文馆的学子。

  刚出长安不到两里地,马车就停下了。

  车夫道:“公子,有人来见。”

  杜荷走出马车看去,见到两个少年人正是晋王与纪王。

  还未到杜荷走下马车,李治便上前道:“治有一水力磨盘之法,若能够得到杜荷兄的帮扶……”

  听着李治说了一通,大致意思就是他要造东西,需要银钱。

  “若杜荷兄能够给治足够多的银钱,治该是能够再造关中的。”

第三百一十八章 处罚(感谢饭饭饭团er的盟主)

  杜荷沉默不语,一副不打算答应,也不打算给回话的作派,宁可此刻看着远处的风景,就当没听到这话。

  李慎也道:“皇兄很厉害的!”

  李治抬首道:“那是自然。”

  回应他们的依旧是杜荷的沉默。

上一篇:谁让他修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