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407章

作者:张九文

  黑夜中,她提着灯笼一路走到钦天监外,将灯笼放在地上,再推着沉重的大门,将其关上之后,颇为满意地拍了拍手,叉腰长出了一口气。

  再从一旁的小箱子中拿出一块木牌上,牌子上写着的就是霜降二字,而后她将牌子挂在了钦天监门外,告知众人霜降时节到了。

  随后,李明达提着灯笼一路走向了东宫。

  皇宫的夜里很宁静,小兕子走到东宫的重明门,这扇门平日里都是开着的,只有皇兄皇姐都到齐之后,才会关上。

  小兕子是唯一一个可以晚归的孩子。

  她提着灯笼走入,见到了东宫内的灯火,脸上也有了笑容,脚步快了不少。

  “明达!”正在洗着衣裳的临川呼唤道。

  “临川皇姐。”小兕子走上前行礼。

  “你的衣裳也都洗好了,已晾嗮好了。”

  “明达可以自己洗的,不劳烦姐姐。”

  “无碍。”临川亲切地拉着小兕子在一旁坐下,道:“是不是饿了?”

  小兕子点头道:“有点。”

  不多时,高阳与清河也从殿内跑了出来,小兕子当即被吸引了注意,便一起去玩了。

  临川见状一笑,将洗好的衣裳晾嗮好,也走了回去。

  东宫孩子都是要自己洗衣裳的,自己的事要自己去完成,哪怕是洗得不干净,这是东宫的规矩。

  东宫殿内,长孙皇后抱着孙女正在哄着。

  李承乾面前坐着李丽质与东阳,其实很早的时候就说起公主府的事。

  丽质是一个懂事的妹妹,她知道只要自己有了公主府,其余的妹妹也都会想要建设公主府。

  东宫虽说很大,也足够妹妹们居住,但总是要有自己的府邸。

  李承乾道:“这一次打算如何应付父皇。”

  李丽质道:“还能如何,妹妹就说外面的宅院都不喜欢就好了。”

  桌上有一张图纸,这张图纸上的宅院可不是公主府,而是她与东阳的师门。

  前些年,李丽质也就在苏婉嫁入东宫之前,她就跟着母后与许多勋贵人家的女眷走动。

  建设书舍的念头或许早就有了。

  李承乾点头道:“龙首原上的那处宅院正好可以用起来。”

  李丽质笑道:“谢皇兄。”

  夜色深了,长孙皇后回到了立政殿。

  最近,皇后住在东宫,而身为皇帝的李世民这段时日也就一直独居在立政殿。

  “回来了?”李世民搁下手中的笔,拿起一张纸,道:“观音婢,朕的字是不是更有进步了。”

  长孙皇后瞧了一眼,道:“陛下的笔法就算是再精进,也成不了王羲之。”

  “是呀,这世上终究只有一个王羲之。”

  皇后整理着立政殿,几天没在这里打理,殿内就会乱糟糟的,尤其是陛下住在这里。

  “丽质说她要开辟学舍,与东阳一起收徒,不过都是女弟子。”

  李世民饮下一口茶水,忽然一笑,笑得很勉强也很无奈。

  “怎么?她与陛下说过此事?”

  “朕的儿女一个个都是心怀壮志,言出必行。”

  长孙皇后无奈摇头,又道:“她们不闯祸就好。”

  李世民自在地喝着茶水,看着窗外的夜色,道:“有人言壮年得了孙子,此生便了无牵挂了,朕该活得更洒脱些。”

  “等承乾这孩子能够执掌大权了,陛下再洒脱一些也不迟。”

  李世民也收起了笑容,低声道:“该给这孩子们留个什么样的江山呀。”

  长孙皇后收拾好桌案,又擦了擦,道:“全凭陛下心意就好。”

  夜色下,皇帝夫妻间低声说着话语。

  翌日,天边刚刚有了亮光,整个关中都弥漫着浓雾,人们在大雾中站了片刻,就会浑身湿漉漉的。

  直到阳光越来越明亮,人们甚至能够看到雾气中漂浮的水。

  正是石榴丰收的时节,一筐筐的石榴被各县的乡民带入长安的坊市街道,卖给坊民们。

  今天,今天有两驾马车出了玄武门,一路朝着龙首原而去。

  这里有兴建的一片宅院,李承乾率先下了马车,“先前打算给父皇建设夏宫,不过后来又遇到了松州战事,最后只能建设成这样了。”

  李丽质与东阳也从后方的马车走下来,兄妹三人站在这处宅院前。

  推门而入,入眼的是几间屋子,平整的地面,这些屋子的样式更像是皇城中三省六部的官衙,走在平整的石板路面上,李丽质走到最当中的一间屋前。

  看着屋檐下,门匾的位置还是空空的。

  李承乾解释道:“本意上,这里是给父皇避暑的,也不知道留下来给你当作学舍如何?”

  东阳也挑选了一间,她颔首道:“确实很不错,妹妹喜欢这间。”

  这里一共有房子六间,每一处房子都能容下十余人,而且院子平坦开阔,还有一处池塘。

  李承乾对身后一个老太监道:“往后这里就交给孤的妹妹打理了。”

  “喏。”老太监躬身行礼。

  当阳光完全破开浓雾,天地间的雾气好似一瞬间就消弭了,李丽质与东阳好好地欣赏这一处大宅院,每一处屋子的用料虽说比不上宫殿,但这些木料都是新的。

  推门而入时,还能闻到木料特有的香味,而且这种香味还能够驱虫。

  李丽质打开窗户,让外面的风吹入屋内。

  东阳则是摆放好了桌椅,准备烹茶。

  李承乾望着门外的屋檐,道:“给这里取个名字吧。”

  李丽质回道:“天下第一院!”

  闻言,李承乾蹙眉道:“太张狂了。”

  李丽质思量了片刻,又道:“产业统筹计划院。”

  李承乾还是摇头道:“孤更喜欢前一个。”

  “妹妹也觉得太张狂,父皇多半又会被群臣劝谏的。”

  “产业顾问院?”

  李绩就站在院外,听着太子殿下与长乐公主的话语,一个个名字出来,越发心惊胆战,太子与公主是想要朝堂之外,单独设立一个主持关中建设的官邸?

  陛下恐怕也没有答应这件事,听着统筹与产业相关的话语,长乐公主多半是要过问关中建设的。

  李承乾道:“不管是什么院,你就是这里的院长。”

  李丽质重重点头道:“东阳与妹妹一起。”

  “好。”

  参观完这里,李承乾就让两个妹妹回了宫,她们以后在这里工作之前,还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前期的准备会很多,不求一鸣惊人,但求稳扎稳打。

  从马车上拿下了一个篮子,李承乾一群护卫的陪同下,在田地边摘着菠菜,秋日里的菠菜长得还算好,因此摘得也不多。

  浅浅一篮子的菠菜还沾着露水,李承乾递给一旁的护卫队道:“交给郑公。”

  “喏。”护卫接过菠菜脚步匆匆离开。

  如果宁儿在这里,都不用自己这个太子去摘,也不用吩咐,她一到这里就会采摘好菠菜,甚至给皇后与陛下多摘一篮子。

  李承乾见到远处还有一些乡民也在摘着菜,还有些萝卜与芹菜。

  只要是东宫太子出来,但凡去了哪个县,县内的官吏哪怕是在忙,都会在县衙内坐好,并不是因太子会来县衙走动,只是这样做会让这些如履薄冰的县官觉得更有安全感。

  毕竟也没见谁家太子,天天往各县村子里走的。

  田地边,李承乾漫无目的地走着,似乎在散心。

  很快就有穿着官服的人快步走来,来人是司农寺少卿郭正一。

  “太子殿下!”

  李承乾道:“孤就是随便走走,你来这里做什么?”

第三百章 亲卫

  “回殿下,臣在这里让乡民培育作物。”郭正一指着远处的一片田地说着。

  李承乾抬眼望去,倒是见到了远处种着一亩白菘。

  在齐民要术记载中白菘似芜菁。

  史书上的唐朝文学大家韩愈,韩昌黎,他就酷爱白菘。

  现在司农寺打算在关中大规模种植,要成为像萝卜芹菜那样的主要作物。

  李承乾道:“卷心菜如何?”

  郭正一回道:“种下去了,过些天就可以采摘。”

  说话间,李承乾注意到郭正一的后腰的腰带上还夹着一卷书,这卷书正是东宫故事集。

  中秋宴那天河间郡王就在卖他的书,听说程咬金那个老匹夫买了一万卷,赵国公买了三千卷。

  皇叔家的书籍滞销问题,因一场宴席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人活在世上,物质财富是人们的首要追求,而后才是精神财富。

  李承乾任由郭正一带着路,看着现在司农寺的各项成果,在郭正一领班下的司农寺充分地秉持郭骆驼的务农精神,并且以乡农为主,进行因地制宜的改善。

  郭骆驼就很明白,他清楚地认识到一个观念,这世上是先有人,才有地。

  李绩则看得出来,太子殿下的心思并不在这些作物上,似乎是在等什么人。

上一篇:谁让他修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