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376章

作者:张九文

  刘仁轨道:“咸阳县五乡七里还有民壮两千余人,倒是可以应付。”

  上官仪道:“泾阳县五千民壮可以调用。”

  看着众人坚定的眼神,许敬宗脸上带着笑容。

  魏王李泰近来就要成婚了,坐在一旁倒是一言不发,只要京兆府能够安排好人手去修建淤地坝,其他的事并不想参与。

  “朝中若事后再计较又该如何?大唐立足中原才二十年有余,此番大兴作坊……”

  这个时候总有人唱反调。

  许敬宗起身道:“有些事就是要在立足之时去做,现在不去做,等朝中规制定下来,追悔莫及!尔等身为县令应当知晓,时不我待,抓不住这一次机会,往后还待何时再寻这等机会。”

  上官仪还看着手中的册子,长安十二县共要开设十四座作坊。

  每一处都是巨大的作坊,劳作人手包括妇人老妪,壮劳力共计近两万人。

  按照各县的人手来算,关中的就业岗位依旧是富裕的,完全可以建造更大的作坊,肥皂,纸张,酱油,葡萄酿都是不愁卖的。

  不论是卖去突厥换马匹与羊群,还是去西域换取金银,或者是卖去洛阳以东,或者是江南两道,剑南道或蜀中,这都是紧俏的货物。

  听着堂内的议论,上官仪看着挂在京兆府的一幅巨大地图,若有所思,生产制造的作坊都在各县,而不在长安城内。

  人口会以长安城为中心,向各县流动。

  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布局,如果长安强盛则各县疲惫,若各县强盛,则长安更胜之。

  众人又争论一番,许敬宗一拳砸在了桌上,这一次的商议就定下了章程。

  在许少尹的拳头下,力排众议。

  一众县官,陆陆续续走出京兆府,上官仪神色还带着几分担忧,道:“去年京兆府又递交了几份奏章,之后又罢黜了八个乡长里正,五个县官。”

  刘仁轨道:“上官主事是在忧虑什么?”

  上官仪低着头道:“关中人口十之七八都要劳作,作坊里都是人,每天都有价值上千贯钱的货物被拉出来,但凡想想,乡野间的人少了,看似更萧条了。”

  刘仁轨道:“上官主事觉得乡野间的人少了,就该多去人多的地方看看。”

  “时而迷茫,不知是为了什么,关中真的会变得富有吗?”

  他叹息一声,就快步离开了。

  刘仁轨蹙眉良久不语,又见颜勤礼从正堂走了出来,他行礼道:“颜书令。”

  颜勤礼道:“你们各县不用太过纠结,动员乡民的事交给崇文馆就好。”

  刘仁轨行礼道:“有劳崇文馆了。”

  正堂外,许多县官正在三三两两离开,这些人县官都是拥护京兆府的,也都是最坚定站在京兆府这一边。

  因此用起来也格外地顺手,他们早已习惯了京兆府的办事方式,也都是京兆府一手培养起来的。

  京兆府内,许敬宗看着手中的一卷书,不停地往嘴里灌茶水。

  李道宗问道:“看什么呢?”

  “回府尹,这是太子殿下的文章。”

  李道宗缓缓点头,在上首坐下。

  许敬宗回头问道:“府尹近来与太子可有走动?”

  李道宗放下茶壶,灌水灌了一个饱嗝,道:“近日魏王就要成婚,老夫会去道贺,届时陛下与太子都会去。”

  “下官时常在想……”许敬宗一手拿着书卷,蹙眉道:“殿下常言主观能动性与个体的相同共识之间有什么关系?”

  没见到府尹回话,许敬宗只有端坐在一旁继续闷头想着。

  正堂又陷入了安静,只有书页翻过时纸张的摩擦声。

  “报!”一个小吏来到堂内大声道:“中书侍郎褚遂良弹劾许少尹收买晋王与纪王,意在讨好东宫。”

  话音落下,原本安静的京兆府衙门传来了重重的拍桌声。

  许敬宗将书册重重摔在桌上,大声道:“褚遂良这个贱人!他在何处!”

  “回少尹,已有不良人盯着了,现在刚从朱雀门出来,多半已在家中了。”

  许敬宗快步就要走出官衙。

  小吏跟上脚步,又问道:“府尹,可要安排人手?”

  “怕他做甚!”

  “褚侍郎家可是有部曲家仆,万一……”

  许敬宗大步迈出官衙,朗声道:“老夫一人足矣!”

  言罢,这个小吏还是有些不放心,目光看向堂内的府尹,只见府尹稍稍点头,这个小吏便会意要怎么做了。

  给东宫太子做事便是如此,你要是能将事办好,太子自然不会说什么,如果事情没办好那就是你能力不行,要不换下来,要不就是将办砸的事再去办好。

  太子严苛也没有严苛到不可理喻的地步。

  许敬宗对东宫自然是忠心的,就凭他当年在泾阳,在坎儿井边守了一年的葡萄地,这份忠心天地可鉴。

  因此与东宫一系,哪怕是京兆府治下的各县,一律唯才是举,没能力就换下,有能力就换上,简单干脆。

  讲道理?讲什么道理!

  经过这三五年的筛选,京兆府治下,长安十二县个个都是精兵强将。

  今年长安城经过修缮之后,京兆府就准备主持重新划定修缮好的万年县与长安县,工作任务又繁重又多。

  谁也不知道许敬宗与褚遂良的恩怨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可能是从当年秦王府时开始的。

  当年在秦王府,长孙无忌一系的人就看不上许敬宗,也一直在疏远。

  而褚遂良又是长孙无忌一派中最为拥护的人。

  这样恩怨就有了,恩怨的来由也在朝野的猜测中有了踪迹可寻。

  可朝野皆知,他许敬宗是什么人,关中出了名的酷吏,他既护着京兆府的左膀右臂,对外但凡得罪许敬宗的人,大多都是打过架。

  朱雀大街上,在路人的目光中。

  许敬宗孤身一人走入褚遂良家的府邸,道:“鼠辈!敢弹劾老夫,就不敢来见老夫了?”

  “许敬宗!”院内又传来了一声大喝,看来是褚侍郎回应了。

  话音刚落,褚遂良脸门就挨了一拳,他捂着脸道:“许敬宗,你个老狗,某家与你拼了!”

  看着十来个部曲将褚遂良护在身后。

  许敬宗面对十余人卷起袖子道:“来得好,某家许久没活动筋骨了。”

  正当此时,又有一群不良人跑到了府邸外,纷纷冲了进去,道:“保护许少尹!”

  双方人手斗殴在了一起。

  只是没人知道这一架打得如何?只听褚侍郎家中打砸声与叫骂声不断。

  随后许敬宗又大步走出了褚遂良家的门。

  他整了整已乱糟糟的发冠道:“好个褚老狗,动手竟还抓头发。”

  随后,许敬宗一挥衣袖,大步走出了这处府邸。

  府邸内,褚遂良被揍得不轻,他捂着嘴角的瘀青,一脸郁闷得道:“好个许敬宗,他就是想让某家面容不净,无颜面去恭贺魏王。”

  宫里都在为魏王殿下的婚事做准备,阎立本与阎立德兄弟坐在皇帝面前,一脸的笑容。

  只是此刻皇帝的脸色不太好,御史台的奏章都递到面前来了。

  而这件事的起因是稚奴与慎儿为了给青雀置办新婚贺礼。

  看两个小儿子低着头站在一旁委屈的样子,李世民黑着脸,道:“就为了这点贺礼?”

  “父皇!”李泰先站出来,道:“稚奴与慎弟也是好心。”

  李恪也站出来,道:“父皇,稚奴与慎弟都还小,是为婚事准备贺礼,父皇要责罚就责罚儿臣与青雀吧。”

  “魏王兄,吴王兄……”李治感动得当场哭了出来。

  也不知道是他真的害怕才哭,还是真被感动哭了。

  阎立德劝道:“陛下,殿下们也都是好心,此事只是误会。”

  李治抽咽着道:“儿臣……儿臣想要拜许少尹为师。”

  “不行!”

  父皇回得很快,李治还想再说什么,又只好将话咽了回去。

  看两个兄长都为他们求情,眼下承乾也不在殿内,这小子平时是怎么管束他的弟弟?

  眼看着殿内还有阎立本与阎立德两兄弟,李世民的神色稍稍缓和一些,道:“许敬宗他平日里为人蛮横,你拜他为师作甚。”

  想了想又道:“张玄弼,可以当你的老师。”

  李治低着头,委屈道:“儿臣看到张柬之就想揍他。”

  李世民抬着手又缓缓放下,眼下几个兄弟一条心,只好道:“你们两兄弟自去反省一夜。”

  阎立本道:“陛下,晋王与纪王不过十岁,正因年幼才会让许敬宗帮忙,若换作是臣,念在是两位殿下的兄弟之情定会相助,兄弟互相帮扶,有子如此,皇子和睦团结,此乃一段佳话,而不是御史台所言的许少尹如何攀附东宫。”

  先让这几兄弟退下,李世民苦恼道:“朕本是想与你们谈儿女的婚事,没想到这些小子这么不懂事。”

  看着陛下惆怅的神情,阎立本道:“有权贵子弟在晋王殿下这个年纪骄纵惯了,不服管教,晋王与纪王很懂事,臣等为陛下贺。”

  李世民的脸上没有丝毫笑意。

  阎立本将这件事说成了一桩美谈,将来一定会在长安城成为一段佳话。

  也不知为何,当皇帝的竟然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陛下,民部的卷宗送到了。”

  “呈来。”

  又一份奏章送到了陛下的面前。

  李世民又看向身侧两人,道:“唉……朕实在是……”

  阎立德行礼道:“国事为先,臣等无妨。”

上一篇:谁让他修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