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349章

作者:张九文

  背对着月光看不清这个唐人将领的神情。

  “你是禄东赞,某家在长安城见过。”

  闻言,禄东赞低下头,当即就有几个唐军上前将他押倒在地,接下来便是双手双脚被一捆绳子束缚。

  “告诉牛将军,某家先一步已拿下了禄东赞。”

  “喏。”

  “拟军报给陛下与太子殿下,就说交河道折冲府都尉李震,活捉禄东赞。”

  “喏。”

  听到太子殿下,禄东赞眼神中稍有了亮光,随后被身后唐军一推,他一个踉跄摔在地上。

  接下来几天,刘兰戍守着松州城,有一个十五岁左右的小子正缩在一个角落,手中捧着一根棍子瑟瑟发抖。

  有士卒路过也没正眼看他。

  刘兰多看了这个小子一眼,这个孩子就是齐王李佑,是被陛下贬黜到松州的。

  松州一战,只有他蜷缩着不敢迎敌,到现在还拿着之前的那根棍子。

  一匹快马从关中到了松州。

  在松州城外,有一家酒肆,能够在战时在长安开设酒肆,倒是少见。

  阴弘智一路赶到松州就是为了确认齐王是不是还活着,顺便偷偷将他带走,至于陛下那边,齐王总归是陛下的孩子,届时再追究,想来不会太过为难的。

  酒肆的小厮见到客人来了笑呵呵上前道:“鲜有人这个时候来松州。”

  阴弘智灌下一口酒水,长出一口气道:“松州守住了?”

  小厮又道:“守住了,牛进达将军与梁建方将军击溃了吐蕃五万大军。”

  阴弘智神色稍有缓和,松州大胜陛下定然心喜,说不定还会因此饶过齐王。

  小厮低声道:“看当面衣着谈吐不凡,定是长安为官的。”

  阴弘智稍稍摆手,没有多说什么。

  小厮又走去了后院,不一会儿就端来了热乎乎的肉包子。

  “没想到松州也有包子了。”阴弘智大口吃着,又道:“好久没吃包子了。”

  却见小厮关上了酒肆的大门,从身后拿出一把匕首。

  阴弘智见状想要站起身,却见不知何时一只大手已搭在了肩膀上,任由他怎么使劲都站不起来。

  那小厮换了一种口音,面上无须的他发出奇怪的口音道:“陛下,说了没有旨意,任何人都不能带齐王离开松州,就算你是齐王的舅舅也不行。”

  他是个太监!

  阴弘智这才反应过来。

  这个小厮提着匕首在阴弘智的桌边坐下,又道:“其实就算是你进入了松州城,也带不走齐王的,你真以为陛下就没有防备吗?”

  阴弘智的额头满是细密的汗水,听着自己的呼吸声,瞧着这个太监提着匕首的太监越来越近。

  他的动作不快,但他的匕首离自己越来越近了。

  身后的壮汉压着肩膀,他根本动不了。

  “老奴会禀报陛下的,你们一脉屡屡犯错,怎么教训都不懂事,你们这样不是在救齐王,而是在害齐王。”

  说罢,太监匕首猛然刺入,阴弘智感受到腹部的冰凉,而后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血在不断流出来。

  慢慢地,阴弘智也没了鼻息。

  这个太监有些厌恶地道:“抬出去。”

  壮汉点头,扛着这具尸体走出了酒肆。

  半个时辰之后,酒肆又恢复了原样,只有店外的马匹正在嚼着草料。

  青海的南面,松赞干布败了,禄东赞被活捉了。

  抓了几个吐蕃的乱兵,询问之后知晓,松赞干布南下去了逻些。

  牛进达干脆领着人在青海湖练兵养马,并且时不时派出人马清扫吐蕃人的势力。

  至此,整个青海东西南北,皆被唐人拿下。

  多玛河边,裴行俭梳洗着自己的战马。

  吐蕃人战败了,但唐人还是留下了无辜的牧民,因这些牧民不仅手无寸铁,还给唐军献上了羊群与战马。

  他们也可以成为唐军将来深入吐蕃的向导。

  夜里,坐在篝火边与几个吐蕃牧民喝酒的时候,裴行俭见王玄策凑了过来,“怎么了?”

  “守约,你是不是觉得每一次我来找你就一定有事。”

  裴行俭接过牧民献上的肉干,再看几个吐蕃人围着火堆跳舞,给王玄策分了一半肉干去。

  嘴里嚼着肉干,王玄策道:“听说吐蕃雪山边上的牛肉干更好吃。”

  裴行俭费劲地嚼着肉干道:“没什么区别吧。”

  火光照在众人的脸上,享受着战争之后的这一刻宁静,王玄策道:“明日一早,我们与梁建方将军就回去了。”

  “这就回去了?”

  “怎么?你不想回长安啊?”

  “薛大哥还在西域,我跟你去河西走廊,但先不回长安了,在河西走廊留一段时日。”

  像在意料之中,王玄策不着调地笑着道:“你果然还是想去横扫天山。”

  “你不想吗?”

  王玄策打了一个哈欠,就地躺了下来,拿起大氅随意往身上一盖,道:“睡了。”

  裴行俭自顾自吃着肉干。

  贞观十二年的八月,一份份急报送入长安城中。

  李承乾坐在太液池边,与父皇一起看着军报。

  尉迟恭与长孙无忌也在看着各路将领送来的军报。

  李世民道:“没想到是李震活捉了禄东赞。”

  长孙无忌瞧了瞧一旁的太子,而后拿起一只香蕉,水榭内很安静,安静到能够看到香蕉皮裂开的动静。

  李绩就站在水榭外,听闻竟然是自己的儿子活捉了禄东赞,他听到这个消息时,一时头如斗大,现在就站在水榭外,状若请罪地行礼,汗水不住流。

  苏定方也是站在一旁,他也没想到王玄策与裴行俭这两个混账。

  他们竟然去和吐蕃人打仗了,他们本来是去送粮草的。

  尉迟恭也沉默不语,双手高高举着一卷军报,面朝着陛下与太子,遮住自己的视野。

  李承乾放下军报,剥着橘子道:“好事呀。”

  李治与李慎游在水中,一个不留神,这两个弟弟就与一群鸭子游在一起了。

  就连池边的小鹿,它们的眼神也颇有灵性地嫌弃着两兄弟。

  李世民沉声道:“懋功,朕记得,当初让李震任职交河道折冲府都尉,是让他戍守河西走廊。”

  李绩朗声回道:“是。”

  李世民又问,“敬德?”

  尉迟恭连忙放下手中的军报,忙起身道:“末将在。”

  “朕记得,梁建方是你举荐给朕的,朕让他镇守伏俟城,是也不是?”

  尉迟恭行礼道:“是。”

  长孙无忌依旧是沉默不言,扭头看向波光粼粼的太液池。

  李承乾道:“父皇,活捉了禄东赞,此乃大功一件。”

  “他们这些人怎么去了松州打仗。”

  “父皇误会了。”

  “朕误会什么了?”

  李承乾小声道:“吐蕃攻打松州,亦派人去查探伏俟城,若吐蕃忽然转攻伏俟城,就会危及河西走廊,他们去青海地界也是在当年吐谷浑的地界,是为了镇守伏俟城。”

  李世民回过味来,道:“你是说他们顺手就灭了吐蕃的五万大军,斩首一万余人,还顺手将禄东赞活捉了。”

  “职责所在,父皇不用在意。”

  李世民叹道:“朕又何尝不知,此战困难。”

  李承乾道:“即便是此战胜了,还是要严肃军纪。”

  再看看站在外面的苏定方与李绩,李世民沉声道:“你们两人还站在这里做什么?向朕请功吗?”

  李绩连忙道:“末将不敢。”

  苏定方道:“末将告退。”

  本来他们就是来请罪的,被父皇一句是不是来请功的喝退了回去。

  又在这里坐了片刻,李世民带着长孙无忌与尉迟恭也离开了。

  此番大胜,应该是值得庆贺的,父皇与众将士们应该还有很多话要说,还有很多的喜悦要分享。

  至于父皇为何有些不太高兴,李承乾全然就当没看到父皇那张臭脸。

  风吹过的时候,桌上的军报也被吹开,一张张纸在风中摇晃,风停了之后,纸张又安稳地回到它自己的位置。

  终于是拿下了禄东赞,这一仗就像是个奇迹一般,在青海地界仿佛成了唐军的主战场,迂回,绕后,截击,每一次都能料敌于先。

  要论兵法,吐蕃依旧不够强。

  李承乾有些不明白,这样的吐蕃为何能够在唐史中留下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

  军中的有些事还是要父皇来办,在军中父皇依旧是说一不二的。

  总不能全指望我这个祥瑞。

  禄东赞被拿下了,再过两月就会被押送到长安城,感觉在自己心中的石头已落地。

上一篇:谁让他修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