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298章

作者:张九文

  从去年秋季朝中就有传言,大唐要出兵西域了。

  而这件事与所有人的预料都差不多,大唐终于是出兵了。

  皇帝与太子站在长安城的城墙上,父子两人迎着冷风而立。

  李承乾迟疑道:“父皇真的如此信任侯君集吗?”

  李世民负手而立,道:“怎么?难道你不信任他?”

  “倒也不是,儿臣只是觉得有一个御史能够管着侯君集会更好。”

  “军中号令不能通达,要是一个将领将令有所被限制,对军心不好。”

  李承乾神色凝重地作揖道:“父皇用心,儿臣受教了。”

  李世民轻笑一声,心说你这个孩子有的学。

  左屯卫大将军薛万均快步走来道:“陛下都准备好了。”

  李世民颔首走向城楼上,李承乾一直陪在一侧,就见到了李恪。

  “父皇,皇兄!”他穿着一身甲胄行礼。

  正要出兵,李世民也没有搭理这个儿子,而是径直走入了这个城楼。

  其实李恪的心思一直很简单,他想要跟着大军出征西域。

  李承乾拍了拍他的肩膀,微笑相对。

  见到皇兄的微笑,李恪顿时明白了什么,心头大动,再次抱拳施礼。

  李承乾收起笑容,而后也走入了城楼。

  兄弟之间不用太多言语,眼神交汇便能够明白其中意思。

  城楼内,一幅地图挂在墙上,侯军集正在讲述着这一次行军路线。

  李承乾接过薛万均递来的将领名册,也见到了对方投来的笑意。

  薛万均的弟弟薛万备现在就守卫在承天门,平日里就是太子出行的护卫。

  这一次薛万均亦在出征将领之中。

  将领名册上有交河道行军大总管,还有契苾何力,更有一直留在长安的阿史那社尔所领的三千突厥人。

  契苾何力带着铁勒族人两千兵马已奔赴河西走廊,与张士贵所部兵合一处。

  张士贵除了自己部下的六千兵马,还有一万人吐谷浑人。

  这就是天可汗的威势,天可汗号令之下,突厥人,铁勒人,吐谷浑人皆要听从号令。

  既然西突厥的欲谷设与高昌王想要阻断参天可汗道,阻断商道,阻止西域各国向大唐进贡。

  这片大地上就一定要有战败的一方。

  与天可汗为敌,就是与天下麾下所有的臣服之国为敌。

  李承乾听着侯君集向父皇讲述的行军意图,低声道:“拿下高昌之后就在西域建设西州如何?”

  侯君集抱拳道:“殿下说的是,末将定拿下高昌,活捉高昌王来长安。”

  这才有些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将士出征在外谁也不知胜负如何。

  李承乾看着地图上的行军路线,忧愁道:“有劳大将军出征。”

  “末将定不负陛下与太子殿下所托。”

  “钱粮的事不用担心,你们出征之后,孤会安排人在沿途建设接应的军寨。”

  “谢殿下。”

  意识到父皇投来的目光,李承乾又道:“父皇,不如就让恪弟走一趟吧。”

  侯君集抱拳躬身没有吱声。

  李世民道:“军中钱粮都是你这个太子一手在支应,朕不答应你,也算是有违军心了?”

  “儿臣绝无此意。”

  “进来!”

  听到父皇浑厚又震耳的嗓音,李恪缩着脖子走来。

  李世民朗声道:“封吴王李恪为交河道参军,随交河道行军总管征讨高昌!”

  李恪神色激动,身子都有些哆嗦,“谢父皇!”

  李世民再看向一旁的儿子,低声道:“恪儿有什么好歹,你让朕如何向杨妃交代。”

  侯君集道:“末将定会护吴王殿下周全。”

  李承乾带着李恪一旁,低声交谈着。

  身为皇帝,更身为天可汗,李世民觉得自己的意见被儿子左右很不舒服,尤其是这小子拉着李恪走到一旁,也不知道他们兄弟又在密谋什么。

  交代好话语,李承乾道:“恪弟,不管战事如何?平安回来。”

  李恪朗声道:“喏!”

  言罢,他随着侯君集大将军走下了城楼,一同站在点将台上。

  李承乾站在城墙上看去,三万大军立于城墙,看起来也是呜呜泱泱的人马,遮天蔽日。

  “父皇,孤记得薛万均也是咸阳县人吧?”

  李世民颔首道:“朕都让恪儿随军出征了,你还有什么不满吗?”

  “儿臣没有不满的,父皇圣明。”

  大军在长安城外整军半日,便朝着西面开始行军。

  风雪又一次落在长安城了,李承乾回到中书省,用自己的太子调令,命河西走廊的李震先一步将粮草送出去。

  这一次的攻打高昌,钱粮调度都在太子手中。

  而经验也无别的,无非就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河西走廊的先头部队一定要先动起来。

  直到夜里,薛万备拿着太子的调令让太子右率安排人手,将调令送去河西走廊。

  如果有人问起太子为何要在边关屯粮,这个原因其实很好解释,大唐的战争首先一定是对外的。

  东宫太子希望朝章政事有条不紊,这一次大军出征,如何运粮,如何布置粮草,拢共五万大军,东宫太子布置了八万大军所需的粮草。

  六十万石粮食,如果一日两餐省着点,足够十万大军两月左右的用度。

  现在的河西走廊的存粮,足够五万大军用到今年夏天。

  之后几天关中的运粮民壮就被调动了起来,一车车的粮草在风雪中缓缓行进,有的继续运去潼关,有的后续调动到河西走廊。

  战争是需要花钱的,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五万大军的开销真的不是小数目。

  李承乾还在东宫加班加点与妹妹统计着后续调动的粮草。

  李丽质道:“皇兄,听说吴王随军出征的那天,杨妃哭得很伤心。”

  李承乾闻言,放下手中的账册,走到殿下。

  河西走廊,这里的风雪更大,一队快马而来带着皇帝的旨意与太子的调令而来。

  李大亮反复看着出征旨意,目光在雪夜中好似会发光。

  李震道:“末将遵太子调令,开敦煌郡城门,调粮出城。”

  “张士贵就在吐谷浑养骆驼,你去吧。”

  “喏!”李震当即带着一队人策马出了武威郡,只是他出城的时候见到慕容顺以及一群商贾也出了城。

  他策马上前喝问道:“你们出城做什么?”

  慕容顺笑道:“自然是出城买卖。”

  “马上就要打仗了,你们卖什么!”

  “李将军有所不知,此番西域开战,正是我等商贾立功的最好机会,我们商贾有自己的行事方式,李将军就不用担忧了。”

  李震骑在马背上,忍受着迎面而来的风雪道:“你们出了这河西走廊,你们死活某家就管不了了。”

  慕容顺身边跟着很多西域商贾,他行礼道:“这些天有劳李将军照拂,我等还要前往高昌,不敢耽误将军的军机。”

  李震多看了这些牵着骆驼的商贾,快马前往了敦煌郡。

  敦煌郡前,薛仁贵与裴行俭苦哈哈地站在城前,忍受着风雪的折磨,俩人好不容易混进了这支护粮队。

  “要打仗了!要打仗了!”一个士卒踉跄踩着积雪而来,他大声道:“长安送来调令了,三万大军正在往这里来,河西走廊两万兵马与侯君集大将军共击高昌。”

  裴行俭蹲坐在城墙角落,思量着道:“先取高昌再拿欲谷设吗?”

  这些天他没少打听军报,河西走廊是个商贾兴盛的地方,消息来往也最多,因此他对西域的形势也是知晓一些的。

  试图理解这一次的攻打高昌的意图,再一想这个战略很简单,简单的连裴行俭也能看懂,却是最有效的。

第二百一十九章 唐军来了

  还没等裴行俭多想,雪夜中就有一队兵马到了近前,这队兵马有不少人举着火把。

  裴行俭与薛仁贵是护粮队的士卒,勉强算是士卒,真要追究应该只能算是民壮,这两个身份也没有太大的区别,民壮上了战场就是士卒。

  在河西走廊挨冻久了,裴行俭就会想念在渭南县当县令的时候。

  李震策马到了近前,六个队正上前行礼道:“见过李都尉!”

  打量着四下,李震拿出令牌朗声道:“太子调令,打开敦煌郡的城门,前后五队,每队运送三百石粮食,送去吐谷浑地界,由张将军统领。”

  六个队正站在风雪中朗声道:“喏!”

  吩咐完之后,李震留下一队督军便又离开了。

  围坐在城边的士卒纷纷站起身,开始忙碌起来。

  裴行俭坐在火边,神色凝重道:“这就要动粮草了?”

  薛仁贵催促道:“军中自有安排,赶紧搬粮食免得又被罚了。”

  敦煌城中,一车车的粮食被拉了出来,在雪夜中的一个个火把照耀下,形成一条条漫长的队伍,朝着吐谷浑方向进发。

上一篇:谁让他修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