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281章

作者:张九文

  上官仪叹道:“他很烦吧。”

  阿史那社尔颔首,“很烦。”

  拍了拍他的肩膀,上官仪走入四方馆内。

  长安城东市街上,这里有一座府邸,这是镇军大将军的府邸

  府内,柴绍剥开一个桂圆,细细品尝着,耳边是陛下的讲述与埋怨。

  这贞观十年本来是值得庆贺的一年,可对陛下来说这一切并不是多么愉快。

  桂圆吃多了,柴绍拿起一碗茶水,细细品尝着,感受着茶水中和着这个口中的味道。

  李世民也正在剥着桂圆,眼前的桌上已有了不少的桂圆壳,又道:“就在去年休沐之前的最后一场朝会,朕本想摆宴的,可承乾这小子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要坚持开源节流之策,将节俭作风继续践行十数年。”

  柴绍喝着茶水笑着点头。

  “朕当初心想着,肯定会有人站出来反对承乾,朕当时便等了片刻,等着有人站出来反对他。”

  柴绍笑着没有讲话。

  “朕的孩子就站在朕的面前,说完这些话之后,满朝文武竟没有一个人反对,甚至连一个问话都没有,他们竟然答应了,竟然答应了朕的儿子。”

  李世民不痛快地喝下一口酒水道:“你说朕的儿子眼里,还有没有朕这个父皇。”

  柴绍回道:“陛下说笑了,太子殿下最敬重陛下。”

  李世民扶着额头接着道:“这小子现在又下政令了,他一个太子竟然想让关中,潼关,洛阳三地吸纳人口。”

  柴绍笑着又喝下一口茶水,继续听着陛下的抱怨。

  李世民指着东宫方向道:“他让洛阳,潼关,关中,吸纳中原各地的人口,说是如果无处劳作,无处安家,可以去洛阳,潼关安家,这种政令竟然还被玄龄他们安排下去了。”

  “看来房相也是很支持太子的政令,太子主掌关中农事,自然可以发布这等政令,也是太子殿下的职权,这是陛下赐予太子的。”

  “你是说朕自找的?”

  柴绍清了清嗓子,“陛下心中清楚,末将绝无这等意思。”

  “朕与你说这些做什么。”李世民挥袖站起身,神色苦闷,“连你都要将镇军大将军的位置交给太子,想必你也是护着他的。”

  柴绍行礼道:“太子殿下是储君,储君贤明是社稷之福,末将定当看护太子,遥想当年,末将见到太子时,他就是个很懂事的孩子。”

  李世民离开了,在柴绍的府邸与这位十分宠溺太子的人谈话很不合适。

  也不是说自己这个当皇帝的,不够宽宏大量。

  李世民一路走回宫中,对一旁的太监吩咐道:“往后让太子多去看望他,朕就不来了。”

  “喏。”

  东宫,这里乱糟糟的,孩子们练箭术练得不怎么样,倒是玩起了游戏。

  他们将箭头取下来,然后套上一个个的白布,兄弟姐妹分成两队,白布上沾着灰,只要箭矢落在对方身上就会有白印子,就算是得一分。

  高阳与清河坐在一旁记分坐着裁判。

  李承乾站在东宫门口,看着眼前的欢声笑语,爷爷向来疼爱她们,练箭术练到这种境地,成了她们的一种游戏,也在自己的意料之中。

  爷爷会让她们放肆地玩耍,生怕玩得不够尽兴。

  李承乾默不作声离开,打算先去见一个人,也就是舅爷说过杜正伦。

  杜正伦如今任职殿中侍御史,父皇在今年刚刚下达的政令。

  刚刚从中书省的后门出来,杜正伦就开始撞见了正在这里吃着面饼的太子。

  他匆匆行礼就要离开。

  “慢着。”

  杜正伦转回身行礼道:“太子殿下。”

  李承乾指着还敞开的后门,道:“关上。”

  “喏。”杜正伦重新走回来,知道太子的习惯,连忙将门关好,确认关严实了,这才又是行礼,再一次准备离开。

  “慢着。”

  刚走了两步,身后又传来了太子殿下的话语,杜正伦停下脚步立在原地。

  李承乾提了提一旁的食盒,道:“一起吃点。”

  “臣不敢。”

  “无妨,孤让你吃就吃。”

  “喏。”

  杜正伦走了回来,接过太子递来的食盒打开之后,发现里面有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饼。

  还是与太子保持了一些距离,两人大概相隔一米,就这么吃着,默不作声。

  等吃完了面条,李承乾还坐在一旁的石阶上。

  杜正伦吃的速度不够快,还在想着什么自己从后门一出来就撞见了坐在这里的太子。

  “朝中官吏或多或少,都是有三五好友的,孤发现你总是一个人走动,这朝中没有朋友吗?”

  “回殿下,臣习惯独自行事,不喜交友。”

  “是呀,朋友多了就会很烦,孤也是,孤的朋友很少。”

  “世上有一两交心朋友足矣。”杜正伦回道。

  “那你的交心朋友是谁?”

  闻言,杜正伦沉默不言,

  “你不愿意说也就不问了,总是看你形单影只的,心有好奇,就连褚遂良这样的人都有三五好友支持,怎么想都觉得,像你这样的人应该有很多朋友。”

  “让太子殿下见笑了,臣孤僻惯了。”

  李承乾将碗筷放回食盒中,询问道:“去年冬天,父皇让你去洛阳做什么了?怎么事后朝中没有收到你的回禀。”

  “回殿下,臣当时……”

  “不用解释。”

  “那臣……”

  “就算你解释了,说不定也会想出一个借口来敷衍。”

  杜正伦低头不语,盘腿而坐。

  “你是殿中侍御史,近来父皇若是没有安排你,倘若孤有要事需要你去办,你能帮忙吗?”

  “说不上帮忙二字,只是臣素来忙碌,恐耽误殿下。”

  李承乾索性站起身,从他的面前走过,又道:“孤算是明白了,从你口中听不到一句真话。”

  “殿下,臣句句属实。”

  “你是向父皇句句属实,对吧?”

  “殿下误解臣了,臣惭愧。”

第二百零六章 演武

  除了刘仁轨,其实杜正伦也是一个扫兴的人,这人的话很少。

  他到底在惭愧什么,李承乾起身又走入中书省,与朝中各部官吏整理着今年各地送来的奏报。

  中原各道各州府都送来了关于去年的呈报,大抵上都是一些人口增长,以及一些田亩开垦与分配上的问题。

  太子如以往一样,在朝中最忙碌的时候,就会帮助前来批复奏章。

  李承乾对于志宁道:“河北道与淮南道的奏章都整理好了吗?”

  “回殿下都整理归类好了。”

  “将这些奏章都分发下去吧。”

  “喏。”

  其实也就午时用饭的时候能够有些闲工夫,与杜正伦说三两句话。

  因不喜欢一边吃饭一边工作,本来吃饭就是吃饭的事,不能与工作混为一谈。

  这一点可以从李绩大将军身上学到长处,吃饭要专心。

  到了傍晚时分,中书省的官吏这才走得差不多了。

  等李承乾再抬头看去的时候,老师与舅舅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离开了。

  一堆奏章批复完,还留下了一部分,看来今晚又要加班了。

  伸着懒腰,李承乾喝下一口茶水,看向门外见到了一个人影,对方就这么站着,也不进来。

  再一看,才意识到是个熟人,是李卫公的儿子李德謇。

  他也是笑脸相对。

  “要是不允许你进来,打算在外面站多久?”

  李德謇带着笑容走入中书省,他穿着一身粗布青衫,隐约可见衣服上陈旧的褶皱。

  他的下巴还有些胡渣,看来是修胡子时没有修理干净。

  李承乾站起身,放松着四肢道:“你大可以让人禀报。”

  “在下不敢打扰太子。”李德謇又道:“听说太子殿下要准备今年的科举。”

  “德謇兄准备好了吗?今年是要参加科举?”

  言罢,李承乾又补充道:“朝中门荫入仕的子弟也还有,只不过也要从底层开始做起,就像英公的儿子一样。”

  李德謇行礼道:“在下此来是向太子殿下告别的。”

  “告别?”

  “在下要离开长安了。”他有些惭愧地笑了笑。

  “去哪儿?”

上一篇:谁让他修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