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九文
见四周围着的家仆还在这里,崔仁师神色阴沉了几分,怒道:“还不滚!”
一众家仆作鸟兽散。
杜正伦站在原地,又道:“听闻博陵有人与太原和亲,陛下希望此事就此作罢。”
崔仁师忽然一笑,他闭目道:“这件事老夫说不上话。”
“那好。”杜正伦接着道:“陛下会安排人手将信送过去的。”
“可还有事?”
杜正伦看着对方,低声道:“有一件事与陛下的吩咐无关。”
崔仁师低声道:“什么事?”
“吴王去洛阳了。”
“老夫知道,去治水。”
“你们的手脚干净吗?”
听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崔仁师又睁开眼,神色带着几分不悦道:“既然如此,老夫也与你说一些私心的话。”
杜正伦正转身要走,又一次回头看向他。
崔仁师闻着茶香道:“不论坐在皇位上的人是谁,或者是在洛阳登基称帝的皇帝,还是长安称帝的皇帝,老朽也都看够了,这些皇帝都一样,就如隋炀帝,隋文帝?这些皇帝做的事不都是一样的吗?”
院内又传来了笑声,是崔仁术在大笑。
崔仁师低垂着眼,道:“这些皇帝都是一样的。”
杜正伦离开了这处宅邸,走到身后的宅门关上之后,他呼吸着外界的清新空气,这才舒服了一些。
而后快步走在朱雀大街去向陛下禀报。
关中的建设发展一切都是井然有序的,这让李承乾觉得很顺心,长安十二县,罢免了共计七个县官之后,其余各县也都彻底老实了。
各县新建的作坊归京兆府与各县合作拥有,并且各自占有五成的利润。
杜荷了提出个人承办作坊制,其中流程县民几家一起出钱,来买下京兆府在各县中的部分资产。
至于京兆府与各县的资产价值几何,这就有极大的商榷空间。
再从坏的一方面考虑,这也是杜荷向朝中送钱的一个重要渠道,哪怕是千金买了马骨,只要他愿意出钱。
杜荷现在的产业很庞大,不仅仅有肥皂,还有一个规模不算太大的养猪场,关中有三个正在兴建的酱油作坊,其中有一个就是他的。
因此杜荷手中是没有长久劳动力的,绝大多数劳动力都是短期的。
虽说是东宫的钱袋子,李承乾越发觉得杜荷从一个成熟的商人,已成了一个具有野心的商人。
他的经营模式是最前卫的劳动分发方式,他也是第一个从这种新的生产模式中尝到甜头的人。
他还有许敬宗的指点。
李承乾将这份奏章放在一旁,不是不想给杜荷方便,只是现在的关中还没到可以让他杜荷承办建设的时候。
尽管他的心是好的,对东宫也足够忠心。
今天是渭北的酱油进入关中的第一天,京兆府很关注酱油在关中的买卖情况。
酱油进入长安城的第一天就卖出了三千壶,它成了羊肉的蘸料,或者饼食的调料。
二十钱的一壶的酱油,在长安城内卖到供不应求。
李承乾看着颜勤礼交上来的账册很满意,笑道:“出口的货物又增加了。”
颜勤礼道:“太子殿下,等蓝田县与高陵县的酱油作坊建成之后,关中可以卖更多。”
“市税要抓在生产的源头,千万不要松懈了。”
“下官明白。”
京兆府内,这里依旧很清净,李道宗一个人坐在官衙内,刚刚写下几个字。
“府尹,程大将军来了。”
李道宗深吸一口气,心里有个声音在提醒自己,要好好做事,不能松懈,绝不能再松懈了。
还未得到府尹准许,程咬金大步走了进来,铜陵大眼打量四下,问道:“怎么?其他人去哪儿了?为何就你一个人。”
“狄知逊是京兆府的通判,各县判案他都要在场,颜书令去见太子了。”
“那个许敬宗呢?他不在吗?”
李道宗闭着眼,打算拒绝程咬金会开口的邀约,道:“许敬宗说钱不能都被那些商贩赚走了,他要组建一支商队,让这支商队东出崤山,让关中乡民劳碌一年的辛苦,赚更多的银钱。”
程咬金忽然大笑道:“哈哈!原来就你一个府尹无所事事。”
李道宗沉声道:“某家自然有事要做。”
话音刚落,一个陶壶放在了面前,李道宗提笔又搁下,惊疑道:“你也买酱油了?”
京兆府与各县合作的酱油,李道宗心中明白,经营酱油的一半利润都是各县的,其中一半利润是京兆府的,也是朝中的。
京兆府所有官吏是不拿一文钱的,只拿俸禄。
只不过这钱进入朝中之后,又是太子殿下在安排用度。
程咬金小声道:“某家发现了一种酱油的新吃法。”
李道宗好奇道:“是吗?”
“家中还有一些牛肉,你去不去?”
李道宗端坐着,闭着眼犹豫了许久,神色严肃道:“老夫在当值!”
程咬金又收起了这壶酱油,不屑道:“别怪某家不说,到时候你们京兆府自己都不知道酱油的用法吃法,而且柴绍也在。”
官衙内,又安静了片刻。
李道宗深吸一口气,道:“酱油酿造不容易,如今一天就卖空了,老夫也不能不去看看酱色成色如何,也是京兆府尹该做的事。”
程咬金已走到了门外道:“还不快些?”
李道宗气馁一叹,匆匆起身,嘴里抱怨道:“知节,但凡有人说府尹擅离职守,那都是你害了老夫。”
程咬金大步走着,昂首道:“谁不知道你整天在京兆府无所事事,早点走,早踏实。”
李道宗正色道:“知节,老夫再说一次,老夫在京兆府很忙的。”
“是的是的……”
听到对方敷衍的话语,李道宗欲言又止,挥袖作罢,懊悔道:“当初就该与你割袍断义的。”
曲江池边已有不少的将领聚集在这里,李道宗跟着程咬金走入宴席中,刚刚担任京兆府尹的时候,确实很忙,长安城的大事小事都要管,甚至还要请赵国公安排人手来帮忙。
两年了,现在的京兆府人手齐备之后,自己这个府尹莫名觉得有些失落,倒也不像是程咬金所言的无所事事,能做的事只是比以往更少了。
还是因为许敬宗,颜勤礼,狄知逊三人的能力确实很强。
半月之后,关中进入了深秋,霜降节气刚至,从洛阳的第一道呈报就送到了长安城。
这是李恪前往洛阳之后,让人送来了第一份奏报。
晴朗又显得萧条的午后,兴庆殿后的池子边,银杏树叶早已枯黄,叶子片片落下之后,树根处形成了一片落叶堆。
有三个太监正在打扫着落叶。
池塘也早已成了墨池,黑漆漆飘着些许墨香。
李承乾走到池边,看着父皇正努着嘴专心地拼着一幅拼图,长长的胡须碰到拼图的一侧,他伸手将拼图放在了板子的另一边。
“陛下,太子殿下来了。”
一旁的太监提醒了一句。
李世民这才注意到站在一旁的儿子,低声道:“朕让工部将拼图拿回去重做了,他们要将关中的大拼图分成几块,朕说了好几次要完整的一块,不许他们分开。”
李承乾在一旁坐下来,将太监递来的茶水放在一旁。
人需要有爱好,培养兴趣爱好是一件很值得的事。
父皇是比较喜欢拼图的,很简单的爱好,也很有意思。
父子俩坐在一张桌边,李承乾安静地帮着父皇一起拼拼图。
安静的池塘边,好似此刻的时间也过得很慢,以前还显矮小的太子殿下,现在与陛下坐在一起,已与陛下平齐一样高了。
第一百八十六章 合适的环境
最后一块碎片落在拼图上,整个长安城的拼图就完成了,李世民畅快地长出一口气,道:“朕为了拼好它,用了半月时间。”
其实也不是半个月都在玩拼图,只不过是平日里父皇还要看看各地的奏报,军报以及处理一些勋贵与宗室之间的事,偶有闲暇便坐下来拼图。
一片枯黄的银杏树叶落在完成的拼图上,李承乾又将这片扇形的银杏叶子捡起来,放在一旁的桌上。
李世民享受着自己的成果,低声道:“何时将整个中原的地图都画下来,给朕作成拼图。”
李承乾喝下一口热茶道:“会有的,不用太久。”
太监将陛下的拼图抬起来,一路抬着走入兴庆殿,多半是要放在一个很安全的地方保存起来。
两千多年了,史书上终于要有第一个喜欢玩拼图的皇帝了。
“来朕这里是有要事?”
“也不是什么要事,就是想来看看父皇。”
了解儿子的李世民冷哼一声,看着漆黑的墨池道:“把藏着的奏章拿出来吧。”
李承乾讪讪一笑,从后腰处拿出一册奏章,放在了桌上。
李世民拿起奏章看了起来,见到是洛阳的奏疏便眉头一皱。
银杏树的叶子时不时还在落下来,看到有叶子落在太子殿下的长发上,一旁的太监,慌忙扇扇风让叶子离开太子殿下的头发。
李承乾靠着椅子,低声道:“本来洛阳的问题是不严重的,恪弟与权万纪清查被淹的田亩之后,发现田亩丈量得不对,找到了这一个端倪之后,又找到了第二个端倪,之后查到是有人兼并土地,兼出了人命。”
“可没有找到尸首,死无对证,马周他们也不好下令拿人,他们就在洛阳找尸体,后来有民壮冒死送来了消息,尸体被丢入了洛河中,是这个民壮亲手丢的,他被人胁迫,事后他彻夜难眠,差点被人杀了灭口,他拼着最后一口气,将尸体的所在告诉了马周。”
“洛阳的大水已过去两个月了,等恪弟找到了一家人的尸体时,尸体也在洛河泡了两个月了,或许是死得太不甘心,他们的尸体一直留在河底没有被冲走。”
李世民拿着奏章的手隐隐有些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