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250章

作者:张九文

  殿内很安静,鸦雀无声,这是酒还是要命的鸩酒?

  一个宫女端着酒樽缓缓走来。

  李承乾瞧着父皇,神色狐疑。

  谁知殿内众人还未有人说话,只见房夫人站起身,快步走向一旁的宫女,拿起酒樽,当着众人的面一饮而下。

  在场的众人无不倒吸一口凉气。

  房夫人将酒樽倒置,朗声道:“谢陛下赐酒!”

  众人纷纷相视无言。

  李世民朗声道:“好!房夫人女中豪杰,好气魄,好胆量,往后玄龄家事,朕不再多言。”

  而后皇帝的目光扫向众人,言道:“诸位也莫要再拿玄龄家事说笑,否则朕决不轻饶。”

  众人面面相觑,纷纷举杯而起。

  好汉是敬佩好汉的,豪杰也是佩服豪杰的,何况女中豪杰。

  一场闹剧在殿内又平息,众人都是皆大欢喜。

  房玄龄抚须不语。

  豪迈的唐人,豪迈的老师一家,房夫人也不只在家里横。

  众人一笑而过,敬佩之余也不再议论这件事了。

  “父皇赐给房夫人的其实是一碗醋。”

  听到李泰的话语。

  李恪疑惑道:“当真?”

  李泰抬了抬下巴,示意父皇边上的小壶道:“那个宫女事先尝过。”

  李恪后知后觉,道:“原来父皇从头到尾都是在试房夫人的胆量。”

  李承乾剥着橘子,心说也就李恪后知后觉才明白。

  夜深了,殿外的勋贵三三两两离开了。

  李泰先一步回去了。

  李承乾拍了拍李恪的肩膀,道:“孤就先回去了,明天一早要上朝。”

  李恪匆忙之下也拿了几个橘子离开,跟着离开了兴庆殿。

  走到殿外的时候,李承乾又见到房遗直,“宴席多半还要半个时辰才会结束。”

第一百八十二章 识大局

  站在殿外的房遗直道:“无妨,在这里多等片刻,担心母亲扶不住醉酒的家父。”

  站在房遗直身边,李承乾看着三三两两的人走出皇宫,又道:“房兄可在朝中任职?”

  “偶尔会在秘书监走动,未有官职。”

  两人说着话,兴庆殿又传来了高声的话语,是太监念诵着旨意,“玄龄与朕相宜多年,掌政事从无懈怠,悉心教导东宫太子,今太子及冠,布置京兆府主持关中农事,开辟崇文馆招揽能力干吏,此非太子一人之功,非玄龄不可成,今赐封梁国公,房夫人胆识过人,女中豪杰,循例赐梁国夫人……”

  一道旨意念诵完,这场宴席终于结束了。

  李承乾看着老师夫妻从殿内出来,行礼道:“老师。”

  房玄龄带着几分酒意,低声道:“殿下切莫骄纵,也切莫自傲,殿下还需时刻警醒。”

  “老师教导,弟子铭记在心。”

  房遗直搀扶着醉酒的老师,一步步出了宫。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整了整衣襟,准备走向东宫,就看到东宫方向有一盏灯笼等在不远处。

  走近之后,才知宁儿已等在这里了。

  想着今日宴席上发生的种种,李承乾揣着手一路走向东宫,李家这个家很大,大到有些人几年才能见到一次。

  就如柴绍大将军,也就是自己的姑丈。

  走入东宫时,宁儿注意到灯火下,殿下的神色似乎有心事,也没有多言,默默地准备好洗漱的热水。

  李承乾擦了擦一把脸,问道:“孤还没到能够骄傲的时候吧?”

  宁儿道:“世间有狂妄自大者,也有沾沾自喜安详自得其乐,可殿下并不是一个会自大的人。”

  “为何这么说?”

  宁儿低声道:“因殿下从未觉得公主殿下们的作业写得好,除了准确就再无其他,由此见得,奴婢觉得殿下不是一个自大的人。”

  “殿下对待别人是如此,对待自己更是严苛。”

  听她说完,李承乾将布巾重新挂在架子上,放下了衣袖,望着能够见到的星星的夜空,笑了笑。

  太子的这个笑容与平常不同,怎么笑得有些傻傻的。

  宁儿多看了一眼太子的笑容,又觉得太子殿下能有这种笑容,说明平时严于律己的殿下,内心里还藏着纯真。

  翌日,早晨,今天来早朝的人比以往要多。

  晨练刚结束,李承乾就见到了李百药。

  “殿下,今年突厥的小可汗贺逻鹘依旧不来朝贺。”

  李承乾将腿放在架子上,压着腿放松筋骨,一边道:“突厥的小可汗才十三岁,他现在还在草原上玩闹吧。”

  李百药笑着道:“听说这位小可汗是个极其软弱的孩子。”

  李承乾颔首示意他接着说。

  李百药道:“今年高昌会派使者前来,只是还未动身,不知是派何人来。”

  “吐蕃今年也不来朝贺了。”

  李承乾放下腿,又活动一番腰背,“用个早饭吧,昨天这么多人在兴庆殿喝得酩酊大醉,多半是不会来了。”

  李百药行礼道:“谢殿下。”

  昨晚的宴席上喝的酒水都是关中各县所献的,还有一些是酒水中原各地进贡的。

  水果又是冯盎从岭南带来,母后精打细算之下,昨晚的宴席也用不了几个钱。

  临近开朝的时辰,李承乾这才走向太极殿。

  一路上看到诸位大将军的神色都不太好,昨晚宿醉之后,一大早还要来上朝。

  如果从人文关怀上来说,放假一天也未尝不可。

  走入大殿内,李承乾在自己的位置上站定,原本早朝前议论声与交头接耳的话语也更少了。

  等皇帝走入太极殿内,太监一声高喝,早朝就开始了。

  各部禀报了各自的事宜之后。

  有一个御史站出朝班,朗声道:“陛下,臣弹劾左卫将军丘行恭。”

  一句话语声在殿内响起,众人都提起了精神。

  御史拿起一份奏章,接着朗声道:“洛阳长史递交文书,昨日才送到长安,丘行恭与兄争抢葬其所生之母,有违人礼!”

  殿内众人纷纷议论,昨晚的众将领和和气气的场面顷刻间破碎,一声弹劾在大殿内掷地有声。

  又有御史站出朝班,朗声道:“陛下,丘行恭为人严酷,行事手段残酷,此等作风愈演愈烈,如今身居军中要职,更是放言要生食他人。”

  大殿内,又是哗然。

  李世民沉声道:“召丘行恭来。”

  殿内依旧是议论纷纷,半刻之后,一个穿着甲胄的将领站到了殿外,他在殿外行礼道:“末将丘行恭拜见陛下!”

  李世民闭着眼深吸几口气,道:“入殿来。”

  陛下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怒气。

  丘行恭走入殿内,脚步声带着甲胄碰撞声,一路走到朝班两列的中央,抱拳行礼道:“末将在。”

  御史大夫马周站出朝班,看着他道:“洛阳长史递交文书,说你与兄争抢葬母,可有此事?”

  丘行恭低着头没有言语。

  殿中侍御史张行成站出朝班,道:“丘行恭,朝野皆知你手段残酷,这朝野别人怕你!我不怕你!说!可有此事。”

  丘行恭沉重的呼吸声在殿内隐约可闻,依旧没有回话。

  马周也质问道:“丘行恭,你这等人也在昨夜宴席上,放言要入凌烟阁?”

  丘行恭的目光凶恶地盯着马周与张行成。

  李世民扶着额头,几次欲开口,可见下颚因咬牙时用力的起伏。

  殿内很寂静,众人都等着丘行恭的回话。

  李世民拿起一旁的酒樽重重砸在丘行恭的头上,怒道:“败坏纲常,败坏人礼,军中的脸都被你丢尽了。”

  酒樽重重落在地上,在殿内传来了回音。

  丘行恭拜倒在地,跪伏道:“末将知错!”

  “知错?”李世民有些气笑了,忍受着怒气,缓缓言道:“革职!查办!拿入大理寺。”

  “喏!”殿前的护卫拖着丘行恭走出了殿外。

  昨晚的陛下有多和谐,现在的陛下就有多么愤怒。

  最后,房相站出了朝班,草草说了两句,便结束了早朝。

  这军中的将领有好有坏,有军功卓著的,也有既有军功在身,又有行为不像个人的丘行恭。

  李承乾走出大殿,本来昨天高高兴兴地宴席,今天被丘行恭的事搅和得兴致全无。

  跟在一群文武大臣的最后方,李承乾径直走出了承天门,想着今天先去看看老师。

  忽见皇城中传来惊呼声,丘行恭也挣脱了押送的侍卫,大步走向一个御史。

  “好大的胆子,胆敢弹劾,你是不想活了。”

上一篇:谁让他修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