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198章

作者:张九文

  李承乾笑道:“有人觉得颉利病死在关中就是唐人歹毒阴险,是有人在推波助澜吧……”

  长孙无忌没有回话。

  “淳朴又天真的牧民啊,他们被人利用了,大唐是善良的人,唐人也是善良的,这世上的误会实在是太多了。”

  “有些事并非殿下想得这么复杂。”

  又是一阵冷风吹来,舅舅与外甥被冻得同时缩了缩脖子。

  “他们觉得唐人想要他们的牛羊,而大唐给他们的太少了,因此他们觉得唐人没有诚心与诚意。”

  李承乾道:“那是他们不识字,等他们识字了多年以后就会发现,大唐为了他们其实是用心良苦的。”

  长孙无忌还想反驳,又觉得很有道理。

  在朱雀门前,跪着一些人,其中有两个老人家,还有一个妇人。

  李道彦匆忙跑来,冰粒子落在他的甲胄上,上前解释道:“太子殿下,赵国公,他们是虞宁的家眷,跪在这里是在乞求陛下给虞宁清白。”

  老人家跪在地上被冻得瑟瑟发抖,看老人家的动作是想要站起身,被一旁的妇人拉住了。

  这细微的动作被李承乾看在眼里。

  李道彦喝道:“虞宁的恶行陈仓县县民皆有递交,他祸害乡民,给军中蒙羞,死有余辜,你们不用跪着了。”

  见她们依旧跪在这里,李承乾面无表情地从这些人身边走过。

  长孙无忌多看了她们一眼,便也走入了朱雀门。

  太子一路去了东宫,长孙无忌则去甘露殿面见了陛下。

  李世民坐在暖炉边,正在看着一卷书,见人来了笑道:“辅机啊,你快来看看这东宫的故事书。”

  长孙无忌接过太监递来的圆凳,在陛下身边坐下。

  李世民将这卷书递给他,道:“承乾那小子经常在东宫讲故事,东宫的女官把故事都记下来,送到立政殿之后观音婢就命人整理出来,丽质还取名叫东宫故事集。”

  长孙无忌翻开一页仔细看着,故事讲的是两个落寞的贵族艰苦求生,他们得到了一头母鹿,可以用鹿奶活下去。

  可这两个贵族贪心地杀了这头母鹿,饱餐了一顿之后,再也没有食物的来源,就饿死了。

  李世民用一根棍子,疏通炉子中烧着的木炭,让火烧得更旺一些。

  长孙无忌又看向第二篇故事,讲的是三个和尚挑水喝。

  李世民道:“朕这里还留了一卷,这卷就送你了。”

  “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收好这卷故事书,长孙无忌感受着炉子的温暖,道:“今天臣想要去看望舅父。”

  “舅父的身体如何了?”

  “臣没有见到他老人家,不过太子殿下看望过舅父之后,臣便撞见太子,殿下说舅父看到臣就烦,便没有进去。”

  李世民笑着道:“辅机啊,你也会被人厌烦。”

  “臣牵挂舅父身体。”长孙无忌神色羞愧难当,接着道:“还有一事。”

  “讲。”

  今天陛下的兴致不错,是因凌烟阁开始动工修建了,而且这些天都没被太子殿下为难,格外地顺心。

  已经有一个月没有发脾气了,闲来无事陛下还能去太液池走走,还命人多做了几幅拼图。

  “太子殿下见到了跪在朱雀门外的那些人,就是虞宁的家眷。”

  李世民的脸色随即沉了下来,道:“有人也与朕说了,说是虞宁毕竟军中将领,也有军功在身后,希望朕能够给他的家人抚恤。”

  长孙无忌作揖道:“陛下从未为难过他的家人,怎敢再要抚恤,还想要清白,敢问陈仓的县民会给他清白吗?”

  李世民问道:“太子见到跪在承天门外的人,有说什么吗?”

  “太子殿下什么都没有,连看都没多看一眼。”

  李世民站起身拿起茶碗,目视前方喝下一口茶水。

  见到陛下神色凝重,站在一旁的太监也低头不敢乱动。

  茶水咽下,李世民忽然笑了笑,“朕还以为这小子多少会有些恻隐之心。”

  而后,只听陛下又道:“他确实不该有恻隐之心。”

  当天快要入夜的时候,冻雨成了更大的雨水,虞宁的家眷被带走了。

  她们被带出了长安城,官兵告诫胆敢再来闹事就以不敬朝堂之罪拿下。

  如此说过之后,虞宁的家眷离开了长安城。

  随着被罢去兵权的还有一个叫做高甑生的将领。

  军中没几个人知道陛下为什么要罢去这个人的官职,并且让他回乡,只是在传闻中得知,高甑生其人素来与李靖,也就是现在的李卫公不和。

  也有人猜测这件事与当初征讨吐谷浑的事有关,因那时高甑生也在征讨吐谷浑的军中,似乎有怠慢军令之嫌。

  夜里,李世民来东宫探望父皇。

  李渊在崇文殿内,正在给孙儿孙女修理玩具。

  油灯在一旁点着,灯火光很微弱,李渊有些老眼昏花了,他眯着眼手里拿着一根细细的铁杵,拨动着巴掌大的小车内部的机括。

  李世民没有让一旁的太监惊扰,而是安静地看着父皇。

  似乎是修好了,李渊身后拨动小车的四个轮子,抚须满意地笑了笑。

  原来是一粒小石子卡住了轮毂。

  回头看去,便见到了站在一旁的儿子,李渊道:“来看朕?”

  李世民看父皇高兴地把玩着这个木头小车,低声道:“好久不见父皇在这么高兴。”

  李渊坐下来,将小车放在一旁,道:“孩子都已经睡了,这玩具明天再还给稚奴。”

  只要这些孩子在身边,父皇就会这么高兴,李世民心情也踏实了许多。

  从崇文殿看去,就能见到东宫的几间屋子还亮着灯火,却听不到孩子的吵闹声。

  李渊问道:“是承乾这些天与你疏远了,你是想来看望他的吧。”

  李世民正色道:“儿臣是来看望父皇的。”

  李渊似笑非笑地点头,勉强接受了这个理由。

  “李承乾是个心智早熟的孩子,今天见到虞宁的家眷跪在朱雀门外,他竟然没有半点恻隐之心。”

  说起孩子,李渊接过一旁太监端来的麦粥,一边吃着道:“二郎啊,承乾这孩子的心智成熟,你不觉得欣慰吗?”

  “正因如此,儿臣才有担忧。”

  李渊无声一笑,感慨道:“不知不觉孩子们都已经长这么大了,承乾这孩子成长得太快,我们李家的宗室也好,我们李家的外戚也罢,年纪小的那些都害怕他,年纪大的那些人都防着他。”

  李世民给父亲拍着后背,让他老人家的腰背可以舒服一些。

  李渊望着殿外的风雨,又道:“我们李家啊,你们这些儿郎都应该是人中龙凤,你也好,承乾也应该是个好儿郎。”

  “父皇放心,儿臣会悉心教导承乾,还年少,如今的他想要掌握天下大事,可世间这么多纷争,他都还未见识过。”

  李渊缓缓点头,也是中肯地拍了拍儿子的手背。

  看着父亲,李世民又笑着。

第一百四十五章 早朝缺席

  贞观八年到了十二月,风雨停了之后,风雪又来了。

  不知不觉,贞观八年就快要过去了。

  到了腊月时节,关中大部分地方都停下了生产。

  只有杜荷的作坊还在继续生产,寻求短期收入的关中乡民除了会在长安城找活干,也有不少人去了泾阳。

  泾阳永远缺少劳动力,哪怕只是种下一棵树,杜荷公子都会给银钱。

  而杜荷也恰恰需要劳动力,因与江南的商人有约定,杜荷需要储备巨量的肥皂,来与江南的商人做交换。

  虽说现在没有花瓣来做香皂,可杜荷有的是办法,他可以做出很多的半成品储备起来,等到来年开春将肥皂稍稍加热,软化的肥皂中掺入花瓣,就成了香皂。

  因此现在的人力成本,对杜荷来说都是九牛一毛,他除了花出去大量的铜钱给劳动力,还要想方设法将铜钱换成银饼。

  许敬宗送走了最后一批互市的队伍之后,也在泾阳闲了下来,时常带着刘仁轨与裴行俭,商谈如今的关中局面。

  李承乾看着手中的书信,这些事都写在信上。

  还打算今年给朝中多发一些肥皂,这些官吏卖了也好,留着自己用也好,就当是朝中给他们的奖金了。

  李丽质与宁儿正在给弟弟妹妹量着身高,还有一旁的宫女记录下皇子公主们的身高。

  看看今年她们长高了几分。

  李慎的目光紧紧盯着皇兄的双脚,连忙道:“皇兄,你不许垫脚!”

  李治不服气道:“明明你也垫脚了。”

  “我没有!”

  兄弟俩就要吵起来,高阳公主还在一旁捂嘴偷笑着。

  李丽质瞪了他们一眼,两个弟弟这才作罢。

  李治还不服气地道:“明明我比你高了半寸。”

  李慎道:“皇兄明明比我矮一寸。”

  李丽质深呼吸一口气,拿起一旁的藤条挥下,一人被抽了一下。

  两个皇子这才住口。

  弟弟妹妹不听话,作为姐姐的李丽质是真的会打的。

  不听话的时候,打他们一鞭子就听话了。

  李承乾揣着手,看着漫天的飞雪,听着身后的吵闹。

  李慎走到皇兄身边,低声道:“皇兄,弟弟想去看望母妃。”

上一篇:谁让他修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