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九文
宁儿笑着点头。
走出闹哄哄的东宫,李承乾这才感觉舒服不少,耳边清净了。
李恪带着一脸憨憨的笑容,就杵在东宫的门口。
见他一直瞧着自己,李承乾揣着手不耐道:“走吧,我们去哪里用饭?”
李恪这才道:“就在兴庆殿。”
脚步稍停,李恪接着道:“皇兄,你走前面吧。”
李承乾温和一笑,“不用,你走前面,往后孤还要你们这些兄弟姐妹们照应。”
闻言,李恪的神色一振作,大步走在前头,好似一个将军开路。
宫里依旧是寒风阵阵,今日虽是晴朗天,却也感觉到阳光的暖意。
兴庆殿前站着不少侍卫,李恪快步到了殿前,“告诉父皇就说本王与皇兄到了。”
侍卫回道:“两位殿下入殿便好。”
见李恪目光看来,还有些进退两难的意思,李承乾先迈步入殿。
殿内,李泰正在父皇面前大声念着文章。
李承乾先是带着李恪作揖行礼,而后自己就找了一个位置坐下。
李泰念得尚书的咸有一德,念得声音还显稚嫩,倒是这气度与作派十分端正。
坐在身侧的李恪先不说,打量着李泰也就十四岁的年纪,长得挺胖,朗声念完又向父皇行礼。
还未等李世民开口,李承乾笑道:“青雀饱读诗书,孤却耽误了学业。”
在李世民的目光下,李泰回道:“皇兄见笑了。”
李恪道:“皇兄会耽误学业,还不是因为……”
话语说到一半,意识到身侧的皇兄拍了拍自己的后背,李恪这才住口不说了,感受到皇兄的信任与照顾,李恪心中还是很暖的。
其实太子为何会耽误学业,他青雀自己不清楚吗?
还不都是因为父皇的压力,与对他青雀的偏心。
当然了,这些话要是真说出来,可就真的当场翻脸了。
李承乾对李泰报以笑容。
这让原本要还嘴的李泰,心里莫名有些不舒服,想发作又发作不起来。
兄弟三人一见面就火气这么大,李世民沉声道:“恪儿,你近来在军中如何?”
李恪回道:“儿臣跟随李大亮将军,在军中学军令。”
李世民点头道:“今日有些事情,朕要与你们说。”
言罢,让一旁的内侍太监拿出旨意。
旨意念诵着,无非就是改封号,改封李泰为魏王,改封蜀王李恪为吴王,并且旨意上让李泰与李恪也可以上朝听政。
这道旨意唯独没有提及太子。
李恪的目光替皇兄觉得委屈。
李泰也是一脸的狐疑。
即便是太子殿下表现得再好,陛下总是厚待李泰,这种偏心几乎是满朝皆知。
本是提高位分的旨意,却没有提到太子,殿内的气氛顿时怪异起来。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长乐公主的婚事被推迟,才会导致陛下对太子有偏见了?
三兄弟还没走出兴庆殿,这件事就经由殿内走出的太监,传了出去。
李世民沉声道:“朕本来打算等你们三人都戴冠赐字之后再改封号,如今正要大朝会,朕就想着不如早一年给你们。”
李泰与李恪齐齐行礼,“多谢父皇。”
侍卫快步而来,先是行礼,而后在陛下的耳边说了几句话。
李世民点头,放下手中的筷子便离开了。
留三兄弟在殿内互相看着彼此。
李承乾看着眼前的饭菜,大唐的吃食总是这么单调,一碗羊肉一碗豆芽菜,要换作以往可能连豆芽菜都没有了。
李恪不满道:“怎么没有给皇兄的封赏。”
“无妨,孤已经是太子了,还需要什么奖励?”
“可是……”
李承乾又道:“再说了,孤本就可以上朝听政与你们一样,孤有的已足够。”
坐在对面的李泰自顾自喝着酒水,吃着豆芽菜,一副享受的模样。
李恪盘腿坐着,双手放在膝盖上,低声道:“皇兄你实在是……”
李承乾又道:“孤是做大哥的,怎么能因为这点小事就向父皇计较,我们兄弟姐妹都不容易,往后应该互帮互助。”
李恪重重点头,“皇兄说的是。”
就这么在兴庆殿内坐了一个时辰,也不见父皇回来。
兴庆殿后,李世民正在看着凉州送来的军报,边关情况紧急,这种急报必须第一时间看,朝中要尽快作出反应。
一个年迈的内侍太监,快步走到陛下的身边,低声说着话。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军报,道:“承乾真是这么说的?”
太子殿下的话语显得很有做大哥的样子,就连内侍的老太监感到欣慰,有这么一个懂事的太子,实在是大唐的福分。
又有一个侍卫快步而来,道:“陛下,房相与尉迟将军已在殿外等候。”
李世民叹道:“让他们三兄弟先回去吧,召玄龄与敬德入殿商议。”
“喏。”
三兄弟还坐在殿内,李恪已经将桌前的羊肉与豆芽吃完了,见皇兄不吃,他也将皇兄的这一份也吃完了。
刚刚宣旨的太监笑着走来道:“三位殿下就请回去吧。”
闻言,李泰起身先行离开。
李承乾站起身与李恪刚走到殿外,就见到了房玄龄与尉迟恭。
面对朝中的两位文武中枢,李承乾躬身行礼道:“见过房相,见过尉迟将军。”
两人也是向太子殿下,正要说什么。
李承乾揣着手道:“国事重要,孤就先回去,两位快快入殿吧。”
房玄龄闻言松了一口气,这才与尉迟恭一起入殿。
回去的路上,李恪还在抱怨着道:“父皇太偏心了,至少也该给东宫多赐丝绢,皇兄这件大氅去年就穿着了。”
李承乾依旧揣着手,仰头看着天色道:“我们有这么多的弟弟妹妹,父皇偏心谁都不奇怪,孤又有什么好计较的,都这么大的人,还需要被父皇偏心着?”
李恪听之任之,也揣起了手,他点头道:“皇兄说得是。”
“如果我们还要与李泰计较,反倒是我们像个小人了。”
第十五章 你猜我猜?
走到东宫前,李恪停下脚步行礼道:“皇兄一番话,让弟弟大有受益。”
李承乾又拍了拍他的肩膀,叮嘱道:“往后不要再因父皇的几次偏心而动怒,你我都还有更远大的事要做,人生没了梦想就没了精彩的画卷,其实这个世上能够为梦想去拼搏的人很少,你我还有选择的余地,这已经很幸运了。”
李恪呆在原地,目光不可思议地看着这个皇兄。
又拍了拍他的肩膀,李承乾就走回了东宫,见李治与东阳也迎了上来,便与她们说笑着。
李恪站在原地良久,在冷风中凌乱了好久,等离开的时候,眼中还满是崇拜。
吐谷浑的急报送入长安之后,越来越多的使者急着要见天可汗。
可大唐的大朝会依旧没有开,已有一波又一波的文臣与将军去见皇帝了,兴庆殿内的议事每天都要进行到傍晚。
一月已过去半旬,过了一月二十,大唐朝野依旧是休沐的状态。
李泰被封为了魏王,父皇对他的溺爱依旧没有减弱,不仅赐予洛阳封地,又是赐予八骏图,以及种种比现在自己这位真正意义上的储君还要优渥的待遇。
许多人都进谏,陛下对魏王的待遇不合适。
李恪看起来是个老实憨厚的孩子,至少现在看起来是这样的。
李丽质是个懂事的妹妹,她能够照顾眼下更年幼的弟弟妹妹。
还有一个恃宠而骄的李泰。
这个家也没有想象得这么糟,听说母后的病情得以缓解了。
这个家还没这么糟。
小福带着一卷纸快步走来,“殿下,这是于詹事让人送来的奏章。”
李承乾拿过奏章,皱眉看着,奏章上的内容无非就是现在父皇对李泰的溺爱太甚,不仅仅是魏王这个位分,更甚者给了李泰遥领七州兵权的虚衔。
作为太子不能在这个时候向父皇提意见。
看完之后,李承乾叹道:“于詹事因中书省的事还脱不开身,又要为孤考虑,还真是难为他了。”
小福安静站在一旁,如果殿下现在需要,她随时准备笔墨。
李承乾放下了奏章就没有搭理了。
宁儿也问道:“殿下,需要现在给回复吗?”
“孤看过就好了,就不给他回话了。”
于志宁是好心的,他担忧东宫会因此做出不该有的举动
其实于詹事的担忧是多余的,李承乾本就不喜欢将简单的事搞得太复杂。
难道整天与皇帝之间,你猜我猜,你再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