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138章

作者:张九文

  见陛下终于点头了,众人也这才松了一口气,大唐父子和睦,朝政稳定,多好的一件事。

  等无人再有要事禀报,皇帝起身说了退朝,满朝文武行礼之后,众人目送皇帝离开。

  朝臣们三三两两离开太极殿。

  李承乾揣着手走向东宫,打算用了午饭之后,再去中书省。

  于志宁连忙道:“太子殿下,还是先去中书省吧。”

  “不急!”身后又传来另一人的话语,正是河间郡王李孝恭与江夏郡王李道宗。

  这两人走在一起,显然就是要蹭饭的意思。

  李孝恭道:“老夫都想不起来,上一次在东宫陪着他老人家用饭,是什么时候了。”

  李承乾安慰于志宁道:“先去东宫用了饭,再去也不迟,一起吃点。”

  于志宁点头道:“也好,但请殿下用了饭,去处理用度。”

  房相与舅舅并没有朝着东宫而来,李承乾回头看去就见到他们两人被太监领着去了武德殿。

  多半还有要事要商议,身为太子距离朝中的核心还有距离。

  房相会悉心教导,舅舅对东宫也是能帮则帮。

  可一旦涉及皇帝最权力中心的秘密,这两位都是闭口不谈。

  该说的会说,不该说的也绝对不会说。

  毕竟东宫太子没有坐在大唐宰辅的位置上。

  又或者是这一次科举揭榜了,皇帝还要关注世家的反应?

  说来说去,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这世家树大根深,它们就像是埋在地里的塑料袋,经久不衰。

  为此,父皇从登基之初,想要施行科举便站在了世家的对立面。

  当然了从家国社稷的角度来看,身为大唐的太子除了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还要正确的时候做出正确的事。

  如果父皇不愿意向世家挥动屠刀。

  当太子的还能怎么办?

  只能争气再争气了。

  东宫早已准备好了午饭,马上就要入夏,东宫的饮食近来清淡了许多。

  崇文殿内,李渊还是一如既往钟爱茶叶蛋。

  李孝恭与李道宗吃着面条,三两口之后便满头大汗。

  一边吃着饭,李承乾听着于志宁说着现在朝中的用度的情况,因褚遂良将银钱先给了吏部,而后又给河西走廊送去了一万贯钱饷,导致工部那边用度紧张,礼部错过了谷雨时节的祭奠。

  李孝恭道:“您老近来身体如何了?”

  李渊道:“戒酒之后,睡得着了,你们也该戒酒才是。”

  李承乾颔首道:“皇叔有空去找孙神医也看看身体。”

  李道宗道:“兄长确实该去看看。”

  听着一言一语地劝说,李孝恭吃饱之后便离开了。

  李承乾跟着于志宁也离开了东宫,去了中书省。

  这里依旧忙碌,太子刚坐下,朝中各部需要钱粮调度的奏章就堆放在了眼前。

  与褚遂良办事方法不同,太子殿下先将眼前的奏章分类整理,而后开始梳理账目。

  这是太子的习惯,凡事要整齐有序,有条不紊。

  而后拿出一个算盘,开始安排朝中用度。

  中书省内人来人往,李承乾敲打着手中的算盘,专注处理账目。

  随着太子批复之后,一份份钱粮调度的奏章放出去,朝中各部心里也就踏实了。

  算盘是个很神奇的物件,朝中只有两个算盘,一个在长乐公主李丽质手中,还有一个在东宫太子手中。

  从晌午一直到黄昏,中书省外排起了长队。

  于志宁拿着一份奏章走到中书省门前,朗声道:“御史台!”

  当即就有御史台的官吏走上前,他拿过奏章道了一声谢,脚步匆匆离开。

  于志宁再一次走了出来,朗声道:“太常寺。”

  言罢,太常寺的官吏着实松了一口气,拿着奏章连连道谢。

  于志宁走回中书省,又匆匆出来,举着奏章道:“门下省!”

  眼看日落西山,中书省门前还有不少人在等着,于志宁又走到中书省门前,对众人道:“今天天色已晚,诸位明日一早再来,太子殿下会连夜整理,还请回吧。”

  等在门前的各部官吏这才三三两两离开。

  中书省内,李承乾的面前放着一盏油灯,账目铺开长长一卷。

  于志宁看着这个只有十六岁的东宫太子,他的神色专注,眼神在账目上下游走。

  专注又执着的神情,看着很有干劲。

  太子终究只有十六岁,这朝中用度便又落在太子的肩膀上。

  李承乾道:“于詹事,天色不早了,你也回去吧。”

  于志宁作揖行礼道:“殿下早点休息。”

  李承乾点着头道:“孤知道了。”

  等于志宁也走出中书省,这里就剩下了东宫太子一人。

  不多时,有两个小身影快步走来,她们两人左看右看,确认了这里没人了。

  李丽质提着一个食盒走入黑漆漆的中书省,只有一盏油灯点亮着,照亮了一张桌子,还有皇兄的脸。

  “东阳,快!”

  闻言,东阳公主应声点头,还有些胆怯地走入这个朝堂中枢要地。

  李丽质走到皇兄面前,将食盒放下,道:“小福今天做了臊子面。”

  李承乾搁下手中的笔,接过碗筷,便大快朵颐。

第一百零二章 不一样的孝心

  看到皇兄用饭了,东阳也放心地笑了笑。

  两个妹妹开始整理账目,李丽质道:“现在东阳也会用算盘了,可以帮着皇兄整理,多一个人帮忙也能早点回去休息。”

  李承乾三两口吃完面条,低声道:“弟弟妹妹都吃了吗?”

  李丽质回道:“都吃过了,晚上吃的红烧肉,还是泾阳送来的猪肉,说是第一批养出的小猪,送了一些肉过来。”

  东阳又拿来几盏油灯将它们点亮之后,眼前终于亮堂了许多,她低声道:“知道皇兄这个时候还在忙碌,妹妹就与姐姐一起来帮忙。”

  李承乾叹道:“这些文书都拖了有些时日,明天就要送出去,有劳你们了。”

  李丽质咧嘴一笑道:“无妨,来得及。”

  夜色下的皇城很安静。

  李世民送着房玄龄与长孙无忌走出承天门,叮嘱道:“余下的事你们两人多看着点。”

  房玄龄与长孙无忌一起行礼。

  一旁的太监又道:“陛下,太子殿下与长乐公主,还有东阳公主还在中书省。”

  李世民点头道:“你们先回去吧。”

  “臣告退。”

  看着房玄龄与长孙无忌一步步走向朱雀门,李世民手里拿着一卷卷宗,走向中书省。

  老太监跟在一旁,低头不语。

  一直走到中书省门前,李世民看着三个孩子围着一张桌子,算盘的拨动声不绝于耳。

  老太监正要禀报陛下来了。

  李世民拦住他,只是站在门外,安静瞧着她们。

  夜色浓重,太子殿下,长乐公主,东阳公主都没有注意到外面的目光,而是继续盘着账,偶尔低语几句。

  李世民的目光落在李承乾的脸上,这孩子眉头紧锁的样子。

  终于,陛下迈步走入了中书省内,走近才看到一旁放着碗筷,看来是这孩子刚用了饭。

  老太监突然咳嗽了一声。

  李承乾抬头见到了一个提着灯笼的老太监,又见到了站在一旁的父皇。

  李丽质与东阳见状,连忙行礼道:“父皇。”

  李世民点头道:“还不去休息?”

  李承乾活动着有些发酸的手臂,道:“这些账目明天一早就要送出去,今夜就要赶出来。”

  “太液池的别苑,朕不着急。”

  “父皇放心,明天就能动工了。”

  李世民板着脸道:“朕说了不着急。”

  李承乾目光落在账目上,道:“六月之前便能完工。”

  父子俩这才说两句话,便充满了火气,李丽质连忙道:“父皇,来寻皇兄?可是有要事商议?”

  女儿一句话,让李世民心中原本就要升腾的怒火平息了一大半,便拿出一份卷宗道:“你自己看看。”

  李承乾拿过卷宗,皱眉端详。

  准确地来看这是一份考卷,考卷上所写的正是生产关系的文章。

上一篇:谁让他修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