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农家一锅出
田江再看几个里长:“你们也是,遇到了殿下们的幕僚,一辈子或许就只有这一次机会,要把握住。”
里长们更是拍胸脯保证,明天问村民,再追到清源县去问同行。
这时此次晋王府的一个护卫小头头出声:“下丘村的朱里长不是其他殿下的幕僚,属于临时求助。
下丘村在南京当地被称为太子村,乃太子殿下的人,要记住。
不过你们说对了,不管遇到何等情况,记下后去问,一准儿有办法。”
官员们悟了,避免被有心人利用,谁的人就是谁的人,莫混淆。
否则别人会采用各种流言的方式来离间大明亲王之间的关系,最后没办法,很可能要把幕僚给杀了。
“赵舍人,你们是不是还有个任务,就是一旦出了什么事情,你们无法保护……就……嗯!”
一个里长想得多了,他说着话用手在脖子上比划了一下。
王府护卫们:“……”
“王里长你想多了,下丘村的人无须我等保护,其实是他们……呃……反正大家知道不用我们保护就好。”
晋王府的带刀舍人赵执想要说其实是下丘村的人保护殿下们,属于最后一道防线,终究还是忍住。
外面的人不清楚这个安排,保密,万一真有刺杀的人出现,在不清楚情况的时候以为突破了护卫就没事儿了,下丘村的人会告诉他们面对的火力有多凶猛。
一般情况下刺客需要付出绝对的代价才可以突破外围,能进来的就那么几个,说不定还受着快要死了的伤。
在其见到殿下们高兴的一刻,便是绝望的时刻。
憨憨旁边总是放着一个奇怪的像支篝火用的铁架子,摆个箱子,架子上有个长出来的东西,前面的位置还带了很多窟窿眼,就是个管子镂空很多地方。
那东西才好呢!那个本身重五十多斤,旁边的箱子里装了一百多斤的东西,下丘村就赶出来这么一个,包括用来替换的几根管子。憨憨烧烤的时候都把东西摆在近前,需要的时候……
其他卫护们忍着笑,谁都不说,是管点头。
官员们面面相觑,却不好开口问,涉及到护卫方面的情况,赶紧转移话题。
……
“现在这边也就桑葚多,其他的得等。”里长继续找憨憨学习。
朱闻天依旧烤串,他总吃不饱,主要是在席上不多吃,否则看着像饭桶。
他递给里长一串牛板筋:“明天月亮圆了,下次月圆的时候白桃逐渐成熟,吃桃子。
另外咱们明天去的清源县,那里杏子,现在就陆续成熟,不过现在杏树少,需要多种,这个不要嫁接。
就在当地种,等多了后再往其他地方种,杏子好吃,果大,而且成熟后跟黄色的杏子不一样,熟透了整体红彤彤的。
现在就嫁接,数量不够用,必须本地发展起来,保持好原品种,宁肯多等两年,肥料跟上。
明天吃的时候就知道,那个杏仁也好,药材,关键那个红杏的杏仁中的有害东西少,晒干了就能吃,前提是要成熟。
不像有的杏仁不炮制,直接吃了就中毒,而且炮制了吃时也觉得脑袋疼。”
朱闻天介绍的是金沙红杏,现在还没有大规模专门种植,就是百姓自己发现了有这种杏子,然后随便种一种。
今天是四月十四,阳历六月二号,这时金沙红杏陆续能吃了。
他的意思是先单独培养这个原种,之后找早熟的杏树、桃树、李子树进行嫁接,那样会有五月就能上市的嫁接金沙红杏。
数量多了,再实施,现在也算是提前育苗了,等嫁接完,两年结果,速度快着呢!
里长边听边嚼,等咽下去一口:“还有这等好东西?晋王殿下的封地不错呀!”
“要看如何利用,太原府有硫磺矿、硝酸钠,即盐硝,能够配制黑火药。
当然那盐硝也能制冰,夏天可以不缺冰,成本高一些,通常这里的盐硝与石膏伴生。
盐池那里的芒硝多,硫酸钠,拿来跟西瓜皮做西瓜霜,但不贵太原府管辖。
本地又有硝酸钾,不用拿盐硝转化,也制作黑火药,当成肥料特别好,纯天然的钾肥。”
朱闻天说着自己也拿起串儿板筋,撸嘴里一块使劲嚼,这个厚,不是切成纸那么薄的,那种骗人的,为了节省原料,吃的时候烤太干了,跟柴火似的。
现在这种厚的,最适合用辣椒炒,没有辣椒直接炒,放点茱萸酱,吃起来同样过瘾,就是牛太少了,牛身上的板筋更少。
“南京那里市场上杀的牛,板筋都给咱买回来了,他们不吃,上面没有油水,又塞牙,哪有肉香?”
里长没去管硝酸钠、硝酸钾、硫酸钠的事情,反正憨憨到时候能给图,自己照着画即可。
他想起了别人不爱吃的板筋收购问题,村子里的人跟宫里的人喜欢吃,就吃那个口感呢!
“板筋不好保存,只能冷冻,晒干了再泡的话没用,寻常的冰少了不行,温度达不到零下十八度。”
朱闻天也想有更多的牛板筋吃,考虑下处理的工艺与距离,摇摇头。
第925章 布局有别未建窑
太阳刚刚跳出地平线的时候,队伍正式出发,大家还没吃早饭呢!
主要是昨天晚上吃东西比较晚,现在还不饿,从此地到清源县有不到二十里的距离,快些个赶路,一个小时就到了。
已经有先头部队昨天下午便跑过去搭建营地,顺便等着大家抵达。
几个里长跟着,他们准备找时间与同行问问事情,这都是村民们想出来的麻烦事儿。
反正他们觉得无法解决,除非舍得花很多钱,那样得不偿失。
即便花钱,也不应该自己的村子里出,实在是没钱,最好当着晋王殿下的面问,同行里长没办法,看殿下愿意帮忙不?
四个亲王和下丘村的人已经知道昨天晚上官员们凑到一起聊的什么,逮到薅羊毛的机会不能错过。
有河流帮助,又是顺流,马匹和骡子休息好了,队伍用了四十分钟就冲到了地方,至少亲王们到了。
后面的队伍继续前进,这里没有水稻要种,不像晋祠镇,别看本地不缺水,就是不种。
种的小麦,清源县的地形好,小一半的山,一大半的平川,并非甘肃白银市的平川县,而是一马平川的平川。
大片的平原地形,最适合机械设备作业了。
朱闻天拿望远镜看周围的情况,山那里不用考虑,山中有很多复杂的地形,只能种点保护土壤和取柴火、制作篮子等东西的作物。
果树看什么样的山,比较平缓的可以种上,有岩石和沟的为了百姓的人身安全,尽量不叫他们种完果树去摘果子。
平川的地区,自然是种小麦,他那时不种小麦,种玉米,依靠这个,还有大豆,其他的由于运输条件便利,为太原市区里面输送蔬菜,所以就种菜,冬天有大棚的。
种玉米则是当饲料用,根本没几个人爱吃玉米面,那属于粗粮。
当地官员如此安排属于把自己定位好了,种小麦有什么用?玉米还能榨油、做青贮。
故此人家又大量养殖牲畜家禽,正适合玉米。
其他的平地全种水果了,一个是本地吃,一个是供应外面,第一产业发展得不错。
真正赚钱的是第二产业,矿业,包括铁矿石和煤炭的开采。
采完就加工,煤炭有的作为动力煤,有的是焦炭,铁矿石冶炼。
包括更进一步的煤炭的煤气、化工材料提取,用在医药与食品制造上。
即当地的工业产业链与深加工特别好,真正的工业致富。
不像有的地方就知道挖煤、卖煤,煤挖没了,发现找不到其他产业,哦,焦炭的设备有,但那有什么用?
如果没有什么大的政策变动的话,整个地方的产业亏损率是非常低的。
另外就是所有地方都要弄的房地产,盖房子、卖房子,太原所有的建筑材料都有,而且品质非常好、产量高。
朱闻天回忆着,考虑……不用参考,不实际,哪一个都不贴合现在大明的情况。
工业要搞,那么强的产业结构暂时不行,先把地方规划出来,需要配套的留出位置。
玉米没有,只能种小麦,百姓得先吃饭,果树无须种那许多,太浪费土地了。
倒是养殖和大豆、高粱种植没问题,一年收两茬,一茬是熟豆子,一茬是青贮豆子。
“先吃饭,吃完了再去看小麦收割。今天给当地百姓做点好吃的,毕竟来一次,咱要亲民。”
作为主人的朱棡招呼大家洗手吃饭,所谓的好东西就油炸食品。昨天晚上过来的人在百姓手中买的面,发好了架上大油锅开炸。
另外还做了豆腐脑,其实就是老豆腐,比起石膏点的豆腐,卤水豆腐的出率小,比较老。
但不是卖豆腐的那种老豆腐,那种是卤水豆腐早上开始卖,一直卖到晚上的时候水又渗出去不少的豆腐,那个按斤买最划算。
不过通常卖豆腐的不称重,切块,压豆腐的时候那个格子就压出了印子,不管是早上的,还是晚上的,一律就是那么一块。
即便如此,买的人依旧很多,吃着有嫩豆腐不一样的口感。
现在就是卤水点的豆腐脑,本来弄成豆浆最好,泡油条方便。
请百姓吃顿好的,豆浆总感觉不是很好,豆腐百姓平时也不总吃,贵。
果然,整个县里都凑过来的百姓看着做的早餐,一个个脸上带着笑容,就等着吃了。
“卤儿里没有肉?”最小的老五朱橚看看豆腐脑的卤儿,里面有木耳、胡萝卜、鸡蛋、松蘑,没了。
之后就是用芡粉勾的欠,放了酱油调色,看着也挺不错的,至少木耳和蘑菇口感好。
“油条是硬的,没放奶和鸡蛋。”朱棣看到油条端上来,不软。
“殿下,有之前炸的,放到筐里盖上后闷软的,那个要不?”
燕王府的一个小管事以为自己的主子嫌弃,那边有先炸好的。
“不要,就这个,咱小心些吃,不会碰破上颚,小菜摆出来,一起吃。”朱棣摆下手。
还是原来的规矩,下丘村的人把他们给围上,憨憨的位置最特殊,身边放了像架篝火的架子和箱子。
百姓们这才在吩咐下坐好,这些桌子什么的都是临时从附近的地方借来的,数量不够就换着吃。
一部分百姓去地里帮忙,还有的干脆把油条给塞进豆腐脑的碗里,再弄点现在放上面,站着吃。
不过这个卤儿是咸的,必须咸的,本地人吃面条和刀削面的卤儿也没有甜的。
“这里现在缺什么?”朱樉作为年岁最大的,问一下。
“殿下,由于时间来不及,咱们没办法,只能把一些原来作为晒谷场的地面再压一压,尽量压实了。
后面可以烧水泥,先建窑,到时候专门给各村抹几个水泥的晒谷场,留出排水的位置。
平时谁家办事情,还能在晒谷场上开席。
如果怕下雨,搭棚子……咱们帮着先把架子弄起来,其他的百姓自己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