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农家一锅出
“还记得再哪么?可以挖一挖,看看那里有没有地下河,即便有,如果不是娃娃鱼,就应该连到了其他湖面上。
而且大的鱼出不来,只有小的,那边湖的大鱼就不晓得是否能进去。
若不能从其他的地方出去,鱼看不到东西,最后要么变成了特殊的鱼,要么饿死。
先记下,大家继续想,什么都行,咱不怕听鬼神的。”
朱棡知道水源最重要,如果地下河比较高,流经没有水的地方,可以挖出来引条小河,把无法耕种的地方种上耐旱的作物。
里长们得到鼓励,不怕说错话,把更玄乎的事情讲出来,包括自己时候不听话被大人吓唬讲的,并且自己也给孩子们讲的故事。
一直到两点多的时候,这个午饭才结束,里长们也不回村,就在这边陪着干活的村民们,晚上还要再吃一顿饭。
这边没有活儿干的村民则回去找事情做,比如把院子收拾收拾,或者捡些柴火。
山上有果树就有其他的树,包括荆条,找干树枝带回家,或者看着碍事的树枝砍下来拖回家晒干。
荆条拿来弄栅栏,要么编篮子,一般的篮子时间长了,下面漏了就不补了,不如编新的,补的不但沉,还容易随时散架子。
亲王等人回去休息,里长继续跟着憨憨进帐篷询问事情,关于明天的。
晚上饭相对晚一些,百姓也不急,大家都等着吃好的,今天晚上还是鱼,并且说了,有煎的鱼干给大家分了带回家。
关键百姓愿意看电灯,电灯的光比较稳,不像蜡烛与火把、油灯那样晃来晃去。
“此时窑洞中住的人比较热了吧?虽说窑洞冬暖夏凉。”
朱樉自己的封地就有窑洞,太原府与大同府一样有,百姓们没有钱烧砖瓦,就在黏稠的土坡处挖洞居住。
有的甚至直接在一个高的地方往下挖,挖出个大坑,坑里是大院子,房子围着中心挖出来的,中间有个井。
下雨的是时候雨水就进到井里,大家吃水也在那个井中打,不怕洪水冲,因为本身就是高的位置。
现在他就想知道,是不是真的那么舒服。
“秦王殿下说笑了,哪有什么冬暖夏凉,无非是比在外面晒着强,夏天潮啊!窑洞越往里越潮,不透风。
夏天还好办,热了少穿衣服,外面有井,打水冲凉,最怕冬天,冷啊!
在里面烧火,冻得不想出来,里面也得穿厚衣服,把干草编成席子铺,再把窑洞口挡一挡。”
知县王仕童摇头,哪来的冬暖夏凉,那么好的话,为何衙门不放在窑洞里?
第923章 快慢皆有可再问
“不瞒众殿下们。”郭知府跟着出声:“臣等其实就想说来着,又怕给殿下们添麻烦。”
同知、通判、推官等人一起点头,对,不能说,现在是秦王殿下主动问的。
“有何不可说?”朱棡皱眉。
“殿下,历朝历代的能官能吏无数,包括各个盛世,哪一个解决了这等事情?”同知柴殊摊手。
意思是问出来,你们又没有办法,岂不是给你们添堵儿?哪个官员会如此不长眼?
“嘁!”朱棣不屑地嗤笑一声:“历朝历代哪个敢与咱大明比?他们所用的武器是啥?咱用的是啥?
他们最厉害的就是弄出了曲辕犁,由二牛抬杠变成了一牛挽犁,算不错啦!
看咱们需要牛吗?咱弄些个铜铁,往里喂水喂煤就成,一天十二个时辰不用歇着。”
朱棣满脸骄傲之色,拿前面的朝代跟眼下的咱父皇的朝代比?哼!
“燕王殿下说得是,那……”柴殊小心地问半句。
“里长,有何良策?”朱棣满不在乎地看向里长。
里长:“……”
其他人:“……”
里长一直没动手抓串儿,此时反问:“殿下是要快的,还是要慢的?”
“自然是快的。”朱棡说话,他的封地。
“快的好办,咱去帮着继续打井,超过三长的只能用辘轳,往外提水,顺便从其他地方运棉花和棉布过来,加上皮毛,给百姓用在窑洞中。”
里长给出个办法,缺什么补什么,这个快,运输有多快,百姓得好处就有多快,反正冬天之前没问题。
“不,这等不好!还是住窑洞,慢的。”朱棡摇头,换个。
“慢的需要明天到清源县后看情况,那里能够解决其他地方的情况。”里长指指南边。
“大概呢?”四个亲王很有默契地同时问。
别的人继续听,窑洞与清源县有什么关系?
“大概是清源县有煤矿和铁矿,本地有黏土,太原府烧陶瓷自古都存在,烧砖瓦自然好办。
直接在清源县开展冶铁炼钢,煤灰与炉渣拿来烧砖瓦和水泥。
清源县的资源足够其本身展开工业布局,包括焦炭、动力煤。
洗煤的煤泥不值钱,百姓出个运输费,自己混合着黏土打煤坯或制作蜂窝煤。
主要是设备需要带过来,如应天府工业区一般,明日到了那里,诸位一见即知,清源县是好地方。”
里长先给个大概的讲解,具体的需要实地瞧瞧,浅层铁矿和煤矿的图有,发展第二产业非常容易。
不似此刻所在的晋祠镇,没有那么多的资源,而且还要保护晋祠,修了不少寺庙观,这玩意儿谁能随便挖?
“明日便明日,大家还有什么要说的?边吃边说,喝酒,不要怕喝没了咱喝不到。
来的路上就用麦子发芽开始酿新的啤酒了,再过个十天半个月的,新啤酒出来。
只要有麦子,就不担心没有啤酒喝,饮胜,加了冰块的凉爽,嗝!”
朱棡举啤酒杯,一口干了三两左右的啤酒,这个两装得少,不是五十克的。其他人一同举杯,咕嘟咕嘟灌下去,确实凉爽,硝石制冰,最适合夏天用。
朱樉放下杯:“咱的西安府去年就告诉挖冰窖存冰,今年想来卖得不错,用处最大的是惠民药局。
有人发热了,需要用布包着冰块放在腋下与额头降温,比用井水好。
今年离开太原府时,给这边挖冰窖,冬天汾水结冰,冻厚了,取冰存上。
明年商人天热的时候过来,卖给他们,惠民药局也多一种手段。”
“二哥帮咱想到了,要挖冰窖,正好这里种水稻,用稻草编成席子铺冰窖中。
取冰后每块下面垫一下稻草,避免粘到一起不好往外取。
麦秆就牲口吧!稻草不适合,顺便多打些帘子给窑洞使唤。
今年再坚持一年,明年会出大量的砖瓦,咱自己烧,就是个人工成本问题。
咱先不赚自己百姓的钱,按照最需要房子的来分配资源,窑洞别住了。
有的窑洞结实,又总修缮,能保存许多年,有的一个小地震,或者雨大了,塌了把人埋里。
也可以用井水冻一些冰,这样的冰干净,直接拿来放酒里,要么做成刨冰。”
朱棡顺着话说,河里的冰换成以前,直接吃,没人在意,水都是那样喝的。
现在他知道里面有大量的病菌、细菌、寄生虫,只能拿来那种冰隔个器皿来冻水,最好是在阴凉的地方冻。
硝石制冰也不是直接用那个冰,都是套筒,里面筒的冰才能吃,拿凉开水做的。
先把开水放凉,密封好顺到井里继续降温,再配合硝石冻成冰。
官员们高兴,只要殿下一心想着这里,便不怕做不好事情。
一高兴,有人控制不住询问:“殿下,有的井里的水浑浊,好像那块地方就那样,换一处打井不出水,怎么办?”
问的人是推官马皛羽,问完他有一点忐忑,怕自己问了没办法解决的事情。
这回不等别人问,里长自己说:“本地有麦饭石,把麦饭石采来扔井里,要打碎,具体的地方给你们画,不在太原府。
离着有段距离呢!在泽州,那里的麦饭石集中,找起来容易,其实百姓都用它来堆石头院墙了。
再一个地方是来时路过的平阳府的府治所临汾县,不是很集中,却好找。”
“咱晓得,咱在南京就用麦饭石,村子给找的。喝上村子提供的自来水后,那边的水厂也有麦饭石,不过都是把水烧开。
往后这边打井,先放石头下去,有的地方没有这样的石头会放河里的鹅卵石。
谁叫咱的封地黏土多,找用来过滤水的好石头不容易,现在好了,便宜,咱不指望它赚钱。”
朱棡对麦饭石了解,玄武湖的温泉和引的水在下丘村的温泉,修的池子下面就是铺了麦饭石,水很清澈。
“多谢里长,哦,谢殿下,臣知道了,旁边的地方殿下想要石头,没人敢不给。”
马皛羽愣了十几息,才反应过来,他的目光不时扫一下里长。
其他官员、本地里长与他差不多,感觉比讲的鬼神故事还叫人惊奇,甚至是惊喜。
第924章 杏熟通红货难运
亲王与下丘村的人高兴地吃完晚饭回去歇息,官员们不走,继续喝,凑到一起商议事情。
负责照看的宫女与太监不陪同,舞蹈没了,四个王府的宫女太监得随时服务自己的亲王。
给官员们演奏、唱歌、跳舞,休息不好,未能服侍好亲王,属于失职,他们可不想被赶出王府。
有护卫过来帮着烤串,顺便听官员们闲聊。
官员们明白这是监视,倒无所谓,规矩如此。
他们说着还有什么困难或不明白的事情,赶紧列出来,明天陪着到清源县时抽时间问。
“咱算是发现了,殿下们的幕僚厉害,当然,殿下们同样厉害。”
知事曹砻照对其他人说,他把里长称呼为幕僚,虽说对方的身份是里长,却没人真敢把对方当里长来看待。
“都好好准备下,趁着他们在,别等着人走了,才发现有没解决的问题。”
通判田江强调,并看向知县王仕童,意思是你现在不说,到时候不要问我们。
王仕童:“……”
他苦恼起来,使劲点点头,表示明白,打算找县丞、主簿典史他们,还有其他的文吏一起想,衙役也要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