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农家一锅出
第873章 价钱高昂试商用
“这个……”朱元璋想着一个字一百文,看向里长。
“陛下,吴王殿下,这里面有个事情,商人派人手到其他地方,不是一个商人派,是许多商人都有人。”里长提醒。
朱橚露出茫然的神色,没明白,许多商人难道就不发电报了?
朱元璋恍然:“商人多了,当一个地方出现缺东西的时候,他们的人手会纷纷向他们传递消息。
那样就不是一个商人组织货物运过去,大家一起运,若是判断不好,不但赚不到钱,甚至会赔钱。
最先卖货向那里送的商人在买货的时候价钱低,过去后卖得高。
若是买慢了,这边的价格涨上来,那边的又低了,自然要赔钱。”
“啊!”朱橚这次懂了:“既然如此,还是十文吧!十文也不少了。”
“殿下,可按照使用的人数来调整,若人多,整天排队发报,就多收钱,若人少,自然要降价。
等以后电话线铺出去,还可以打电话,那个价钱高一些,一分钟收一贯钱想来没问题。
因为线路有限,电话线也是钱啊!在便民处之间拉几条线,想来商人愿意支付。”
里长没确定最终价格,物以稀为贵,看消费能力,憨憨说二百文一个字的电报都会有人用。
这么想着,里长看憨憨,憨憨那里递过来烤好的羊肉串。
朱闻天确实说过,他是按照清朝末年时候的电报价格来算的,发两个字将近一个大洋。
换成八十年代的话,月平均收入五十元,电报一角四,能发三百五十八个字。
南京百姓平均收入在八百文,一个字十文钱,只能发八十个字。
官府发电报不花钱,就是给他们用的,军队自然也不花钱,都不是盈利部门。
百货商店属于央企,它需要单独核算,有利润的。
故此里长说完电话的事情,又提业务分离的问题。
“陛下,电报部门单独核算,若百货商店使用正常的电报业务,也得花钱。
若使用自己的电报机,则不花钱,包括其他咱们的买卖。
如果有需要,百货商店的电报也可以让商人有偿使用。
眼下还得造设备,同时把电报的线路和地点、编号确定。
无线电报的优点是节省电线,缺点则是数量多的话,周围的电报机全能收到信号,比较乱。”
里长说完,端起啤酒喝一口,说话说得都渴了。
朱元璋跟着喝口,拿起串羊肉串:“交给他们操心去吧!咱只管等着收钱,咱缺钱。唉!”
大家点头,表示支持,确实缺钱,军队的武器得造、铁路要铺、电话线得拉、蒸汽机和其他机械得生产、储备粮需要钱买……
没钱的时候抓心挠肝的,最后不得不发行宝钞。
现在赚钱多了,花钱也多,大明交通和水利的基础建设,曾经是用百姓一个月的劳役来完成。
来回组织人手特别耽误事情,有的百姓没有田地,只能依靠干别的活赚钱。
修河堤的话,必须分开来,在百姓农忙的时候停,没有地的人干一个月,换着上。
这种模式不好,不够专业,百姓不熟练另一种活计,非要让他们去做一个月的工,效率低,还容易出现伤亡的情况。想要专业的、高效率的,找没有土地的人,给他们钱,他们修一个河堤用半年时间,半年都是属于他们。
等一段河堤修完,附近还有要修的,再把他们拉过去干,如工业区工匠们。
“把风扇打开,咱还说呢,咋如此热?”
朱元璋吃个串儿,感受着中午的气温,让开电风扇。
电风扇简单,就一个电机带着扇叶旋转,外面加个网罩,避免伤到人。
实际上小孩子把手放到那里都没问题,设计的时候控制着转速和力度,宁肯风小一点,也不能出意外情况。
过完了谷雨后的南京热,江南皆这般,不像东北和北方,有的地方还冷着呢!河里的冰刚融化完不长时间。
风扇一吹,朱元璋擦擦汗:“现在电话线拉到了周围的几个府,当试试看收费,在便民处留一部电话,按宜长说的,一分钟一贯。
没有人打的话,就便宜一点,咱主要是拿来赚钱,不要小看这个,总归能把电话线的钱一点点收回来。
一贯钱就是一千个铜钱,也能拉出来不少的电话线,宜长有没有安排?”
里长先起身,把对着吹的风扇朝墙,这样更柔和一些。
重新落座才说:“由于电话找人需要人在,故此可以两分钟的通话时间,需要回拨……”
这个事情早说过了,打电话叫人,那边先打过来,这边找人,让人到这里再拨回去,等待的时间不一定多少,然后叫到哪个哪个接听。
单向收费就行,一部电话许多人就等吧!
等着里长说完,饭也就吃完。
……
当天晚上便民处那里就拉线放电话,这个好通知,一个电话打过去,附近的州府立即安排。
于是太阳升起,又被乌云遮挡,并且雨水落下的时候,便民处的所在就有商人在等。
便民处有休息的地方,商人就不用四处跑,随时能够在这里招工或者买卖。
属于十二个时辰营业,加上吃喝什么的,赚钱。
昨天晚上开始布线,商人们便打听,这是要作甚?当听到有电话安装的时候,他们一个个就睡不着了。
他们知道什么是电话,朝廷贴出告示了,说不让百姓去碰那个电话线,属于朝廷的重要东西,用来在各地及时通信的,碰了就是死罪。
拉电话线的人都知道这个的用途,商人自然也清楚,他们原本还以为与自己无关。
这可是千里传音的好东西,朝廷的,哪曾想便民处要给大家准备。
费用也打听到了,一贯钱两分钟,分钟明白,便民处有摆钟,有分针和秒针。
秒针转一圈就是一分钟,一千文能够占用转两圈的时间。
有的商人买卖大,自己在这里的便民处,合伙人或手下在另外的便民处。
他们就想试一下,看能不能通过电话喊到那边的人手。
“电话能够连上了,现在只有六个府可以通话,都在那写着呢,包括规则,你们自己看。”
便民处的人专门分出来一个负责电话,同时收费。
第874章 电话一响利润归
洪武七年的明朝,最繁华的所在自然是南京,连带着应天府成为天下第一府。
大明第二府,不是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扬州府,也并非镇江府、苏州府、杭州府。
它是宁国府,宁国府吃了下丘村的福利,连吃五年,准确地说是宣城县吃五年,其他的县吃四年。
宁国府本身有个文房四宝好卖,加上栗子什么的。
其他地方除了未得到消息的,就是观望的,比如太平府。
宁国府的官员从上到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帮着借钱租牲口让百姓用。
下丘村每当出现好东西,必然先被宁国府拿来试验,随着胭脂河开通,大量的东西通过运河进到南京。
此时宁国府种地的百姓在等着收麦子、油菜籽、苎麻。
实际没闲着,他们养兔子、竹鼠、家禽、牲畜、种菜、种莲花,路边都种上紫苏、紫花地丁等作物。
水稻的苗育着,另外腾出来地准备种棉花,每个村子每户人家交换出一部分地,集中种棉花,这个需要交一部分,其他的自己留着做衣服。
有现成矮桑树的也抽调人手养蚕,倒不是说给不起钱,是怕蚕种断了,本地的蚕适应本地的东西和气候,该养则养,数量不够就互相匀匀,再缺的就给钱补。
把蚕种保留下来,下丘村那边种更矮的桑树呢!看着行了,自己也找地方种,下丘村有好的纺纱机,纺线这个和织布的节省人力。
于是宁国府的府治所的宣城县街道上便人来人往,百姓们消费能力高,他们的平均收入是其他地方的六倍。
每天都有大量的家禽和蛋通过船只送到南京,供给那么多没办法养殖家禽的人吃。
尤其是军队,一个士兵一天最少吃一个鸡蛋,什么煎的、炒的、蒸的鸡蛋羹都不要,只吃白水煮的。
还要吃肉,别的地方供应不稳定,从宁国府调,其他的从太平府调。
宁国府的便民处放在了府衙的旁边,商人们在这里安排了人手,甚至有的商人亲自坐镇。
“宫哥,你不出去转转?说不定今天有什么货要走,咱们盯一下。”
便民处的一个单间中,住了两个年轻人,二十岁上下,其中一个鼻子上有个痦子一脸憨憨的对另一个眉清目秀的人提议。
“咱说过多少次了,咱复姓南宫,名宵玖,吴六子你要么叫南宫哥,要么叫宵玖哥,或者玖哥。”眉清目秀的纠正对方的错误。
“好的宫哥,那咱们出去不?”这个被称呼为吴六子的人,显然对出去更在意。
“出去,下楼,到电话旁边等,万一掌柜打电话过来,咱得接,晚了小心被罚,两分钟一贯钱呢!”
南宫宵玖说着拉开门出去,到了一楼,又转个角,走一段长廊,才抵达电话室。
已经有人在这等着,只有一部电话,两分钟一贯,这边的人不想打,除非真有事情,但又不知道那边的人会不会配合。
关键这个电话只要一打就开始收钱,占用线路,同时人工交换所那里也进行了交换。
在众人围观的时候,电话突然响了,坐在那里人拿起来:“这里是宁国府宣城县便民处,找谁?南宫宵玖?有叫南宫宵玖的没?没有我先挂了,等着来再回拨,一起算钱。”
“我是,我是,我叫南宫宵玖,我来。”
南宫宵玖小跑过来,看看其他人,使劲挺下胸,这才坐下接电话。
“你们不打的退出去,别听其他人的电话。”负责电话的人站起来驱赶别人。
大家没有办法,纷纷出去,走慢了还被负责的人推,人家那边说事情呢!
三分钟之后,南宫宵玖走出门,极力地不让自己的脸上有其他的表情,一把拉过吴六子:“出去吃饭。”
“宫哥掌柜说啥了?”吴六子大声打听。“南京外来的干活人多,缺咸鸭蛋,让送二十万个过去,不急,先吃个浇头面的。”
南宫宵玖正常的声音说,跟聊天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