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守村人 第585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这个电报出现之后没多久,就有了电话,然后电报就没有什么用了,后来有了无线电报,又在很多情况下超越了电话。

  最开始的电报的信号传播的距离近,用的波段的问题,所以需要一个中继,接着改进,只要电波强度够,就能传很远。

  随后用在了战争方面,以明码的方式发送,当敌人也能收到情报的时候,又加上了密码。

  它就是这样发展的,现在大明的电报可以远距离通信,需要的电流大一点,然后还得有天线。

  值得庆幸的是当下不是信息时代,没有其他的电报,更不存在手机的信号塔,天上见不到卫星。

  否则就村子里做出来的电报机,遇到那个环境……完咧!彻底完咧!

  电波干扰太严重了,发个信息,中途就不知道被谁给弄没了,要么就是滴答声音节奏改变。

  如今的电报机还行,而且无须加密,别人没有,直接就是明码发送。

  不长时间,得到消息的马皇后坐着小火车赶来。

  “重八,说是有好的东西?”马皇后向里长和憨憨点下头,一脸期待地看向朱元璋。

  “电话咱们有了,随时能够说话,就是……嗯……行吧!能说话就行,但需要铺电话线。

  妹子你看看这玩意儿,不用电话线,把要说的话变成了滴答的声音,按照不同的滴答次序给转化成数字。

  然后咱们不是有文字嘛!用四个数字代表一个文字,就是慢一点,不过真管用啊!

  再慢,难道还有骑着马跑来送消息慢,这要是放在战场上,咱估计可以坐镇此地指挥战斗。”

  在等待马皇后过来的时间中,朱元璋了解到了电报的情况,用数字来对应文字。

  他渐渐地相信了,确实是这么个道理,把数字记好了,或者拿着本书,受到数字后对着比,就看到了字。

  现在让婆娘过来,再验证一下,这东西才是战争神器。“为什么不是拼音,咱们的字典上有拼音啊!”

  马皇后也觉得神奇,但她想到了用字母代替数字,那个就拼而已。

  “皇后,因为有音调,有同音字,用拼音字母的话,会出问题,为了避免那种可能在关键时刻影响整个战局的失误,才采用数字,一组数字对应一个字。”

  里长给出解释,拼音那个他最开始也想到,发现确实不行,关键的时刻,有的通讯就一个词。

  那么这个词错了可就完了,电报上无法校正这个。

  “对对对,是这么个道理。”马皇后还未出声,朱元璋在那里点头。

  “照这般说,一旦发现敌人,如果身边带着这个东西,那么自己就可以躲起来,斥候。

  然后在不暴露自己的情况下,把敌人的行进路线、数量、辎重情况,发给别处的人。

  大家就向着敌人的路线必经之处前进,每次都能打出来以多战少的局面,而且还是突袭。”

  马皇后没有急着去验证是不是假的,先说这个工具在战争用的作用。

  战斗的时候敌我双方都是在移动的,哪怕是有的城池要守,外面也有军队。

  在同样的武器、士气的情况下,谁能集中优势兵力,谁便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朱元璋继续点头:“至少和林的烽火台又多了一个保障,妹子你去那边,发个消息给咱。”

  “你要发啥呀?”马皇后问。

  “咱俩之间你好不知道要发啥?”朱元璋回应。

  “你真的想把咱俩的事情让别人知道?”马皇后再问。

  “你要发啥?”朱元璋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咱让你正常发点东西,你……

  “等着!有什么不敢信的,咱村子出品的东西。对表。”

  马皇后白朱元璋一眼,说给里长等村民听。

  她到了那边,距离这里有一里地,坐小火车去的。

  两个人对了表,同时也没有其他人靠近,就是电报收发人员,旁边放着个对照的‘书’。

  朱元璋看着表,然后滴答声音响起,有人在抄录数字,之后又查书。

  “陛下,皇后问你,烧饼好吃不?”下丘村负责这个的少年纳闷地跟朱元璋说。

  朱元璋一愣,眼圈瞬间红了:“回消息,咱这辈子再不让妹子被烫。”

  里长露出笑容,这种事情正常渠道了解不到的,不过他晓得。

  随后马皇后又乘车回来,用指头点点朱元璋的脑门:“满意了?”

  “咱好歹是一国之君,让别人瞧……没事了。”朱元璋想说让别人瞧见不好,结果发现周围的人都转身。

第872章 发报人群面向谁

  电报的出现,让很多人再次忙碌起来,留在应天府的军队开始挑选人,跟着学习电报收发。

  这个难度可比电话大多了,电话难的是人工交换的位置,电报则是准确发送信号。

  好在没有人能够弄出来同样的电报机,学习的时候只有明码,不需要加密。

  但一边读电码,一边写下数字,还是挺考验人的,需要听节奏,倒是不需要把所有的文字全背下来。

  大臣们知道后,在吃惊之余,得把大明各州府进行编码,到时候每个县要有电报机,地方或者朝廷有什么事情的话,通过电报传递消息。

  徐达、汤和、蓝玉等将领考虑的则是军事方面,拿电报来指挥调度军队,敌人就等着进一个个包围圈吧!

  即便是武器都一样,双方斥候一遇到,敌人的斥候往回跑汇报消息,自己一方的就地发报。

  等敌人的将领得到斥候的消息时,己方的阵形都展开了。

  大家忙着电报机的安排,加上人手学习,文官们希望地方州府县的电报员由吏员来当,不然都是军队的人手参与进去。

  军队的自然就是军队选人,另外百货商店也要有自己的电报机,一般要准备两个,一个使用,一个备用。

  到时候就不能一村一个了,只能一县一个,或者划分出来片区,几个村子的百货商店一个。

  要看村子大小,大的自然就安排个百货商店,太小的找不到那么多的人手,东西放在商店里没有人买。

  “咱想到个事情,这电报机拿出来,是不是百姓也能用?像过来干活的人,他们家中有急事,就在那边发报,这边接到后把内容传递给他,他再回电。”

  还是那个箭楼,朱元璋又带着马皇后坐在这里透过玻璃窗看下面的集市,顺便吃烤肉串。

  他想到了电报的用途,让百姓互相传递消息。

  陪同的里长接过话:“陛下,想来商人使用得更多,某个地方只要商人留下人手,某种东西的需求多了,或者产量高价格低了,就可以发电报提前知道,然后立即组织货源卖过去,要么从那边低价购买。

  咱们应该会最先知道,只要有负责百货商店的人关注地方的物价即可。

  加上一些不是很大的水灾、地震、干旱等灾情,朝廷都能快速反应,有人煽动造反更不用说。

  凡是需要消息传递的地方,电报皆能用上,而且非常好用,可以收费。”

  里长最后强调下赚钱,按照字数算钱,如何定价还不清楚。

  要看百姓用得多不多,一般得是直系亲属在外地,才会发电报说事情,否则受路引影响,基本上都出不了百里。

  许多人家一生都没有人出过县,他们自然不需要找谁发电报玩。

  “一个字多少钱合适?”朱元璋同样考虑这个,他喜欢赚钱。

  马皇后与他一样:“最好把商人发报和寻常百姓发报的钱分开算,低了商人占的便宜大,高了百姓遇到急事钱不够。”

  “标儿怎么说?”朱元璋看向自己的好大儿。

  “父皇,孩儿认为百姓很少发报,商人通过电报获得利润,故此电报价格定高。

  百姓真有距离远的需要电报,看什么事情。

  家中有人病重、去世、成亲等,可给予补贴。

  通过电报的内容就能知晓,然后先发报,再核查,确实如此的话,几个字一文钱,甚至不要钱。若是说谎了,就要求对方补二倍的价钱,没钱抓起来干活抵。”

  朱标想到了一个办法,百姓使用情况少,地方官员都不可能总发报,若事事都要向上汇报,天天汇报,就应该撤职了。

  商人也是百姓,要一视同仁,商人遇到同样的事情,也给补贴,如此才能一碗水端平。

  老二秦王朱樉跟着说:“父皇,孩儿觉得可以给银行用,商人带着大额宝钞路上怕被抢,那么就开汇票。

  等着人拿着汇票到外面的哪个分行取钱或转给别人,发个电报核对下,就能确认了。

  如此汇票丢了也不怕,别人拿着取不出来,商人带着走,有歹人抢的话,什么都抢不到。”

  朱樉觉得要用在银行这个重要地方,汇票是收费服务。

  等以后有了异地存取的时候,也要收费,基本上能用的百姓少,百姓只在一个地方生活,县城的银行就够他们存取钱了。

  故此异地存取不急着上马,汇票为商人服务,按照时间的不同来收取不一样的手续费。

  包括最高的比例,还有最低的收费多少。

  朱元璋颔首:“不错,即便商人会把这个钱转嫁到购买的人身上,咱也不能赔钱,想来一个字十文钱很便宜。

  比如浙江府的麦子贵了,一石要四百文,咱南京的则是三百文,由于有运河,运费则不高。

  发电报可以写:麦四百,缺五万。

  意味着需要五万石,谁先得到消息谁就先组织麦子往那边送。

  一石一百文的差价,五万石就是五千贯,仅仅需要六十文的,再加双方的称呼啥的,想是二百文够用。

  若是浙江府麦子卖六百文呢?那么……是不可能的。

  跟南京差一倍,他是慢慢涨上去的,咱早看出来情况不对,那边汇报后就调动麦子过去平价了。”

  朱元璋举的例子基本不可能,用不着商人先动手,又不是其他的商品,粮食价格差那么多,必然要平抑。

  只要包含了运费之后还有超过百分之二十的价格差都不行,必须给压住,顺便赚钱,常平仓一个调度就行了。

  浙江府看种不种麦子,不种就运,种就用常平仓。

  若是丝绸的价格涨起来了,那个不用管,商人处理。

  而盐价太高还是要朝廷出手,涉及到的是生存,两文钱一斤的盐价出现四文的情况,那还了得?

  可不是贵两文的问题,属于翻一倍了,不吃还不行。

  “父皇,那样一百文一个字都没问题的。商人买卖一次,必然赚至少几十贯,拿出来一两贯发电报还不成?咱是给了他们额外的赚钱机会。”

  老五朱橚眼珠子转转,他给涨了十倍的价钱。

  在他看没有电报商人就无法快速得到消息,电报属于用钱来还更多的钱。

上一篇:这仙,不能修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