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农家一锅出
李知县吃早饭时小心地把灌汤包弄破个口,准备凉一下吸汤喝的时候感慨。
昨天带回来的牲畜他看了,一只只的身上有不同程度的病伤。
又听说过程,承认下丘村仁义,明明能讲到两成的价钱,非要先给办法,以七成价买。
他着急向上报,就是因为长江上游过来的全是一户户的人,据说那边还有很多牲畜得同样的病。
有人以为挺一挺能过去,或者不愿意跑远路,便未带牲口到当涂县。
另外有的居然带病牲口去南京卖,这要是给那边的都染上病……
“咱下丘村的人又懒又馋,不养牲畜、家禽,便需自己干活,又没有肉吃。”
里长夹猪皮冻,昨天晚上熬的,分两种,一种为清冻,熬完后把猪皮取出来,做灌汤包。
捞出来的猪皮再熬一下,不捞出来,今天早上切成片蘸酱油和蒜沫吃。
李知县等官员:“……”
他们腹诽,偶们也想又馋又懒,然后能实现愿望了?有人给钱?哼!
“懒,馋,嘿嘿嘿嘿!”朱闻天吃掉两个包子,觉得自己应该出声一下。
“咱憨憨可不懒。”里长心疼地看着憨憨,憨憨整天忙来忙去的。
“嗯!憨憨,我,嘿嘿嘿!”朱闻天再配合一回,低头吃饭。
李知县摇摇头,想着隐士高人若如憨憨一般,整天能看到,那该多好?可以求教。村子的人也怪了啊!他们偏偏能把一个人给藏得好好的,守口如瓶。
自己的手下盯来盯去的,根本发现不了任何蛛丝马迹。
你们不给高人送饭?你们不担心高人离开?怎么做到如此坦然、自然的?
……
朱标带着早餐来到爹娘的住所时同样自然,他先拿出来三封信,里面一个是题本。
“爹、娘,弟弟妹妹们的早饭已送去,下丘村准备得多,还有剩余。”
朱标说着看自己的娘,有剩。
“给后宫的送,又吃人家村子不少东西,换个村子还不得给吃穷了?”
马皇后明白儿子的意思,她管理后宫,总要给点好处。
老大守礼,人家给太子府的饭菜,太子不会以太子府名义送后宫嫔妃娘娘们。
只能以兄长的身份送弟弟妹妹,不逾制。
朱元璋拿起题本看,一丝愁绪出现在脸上,长江上游因降雨潮湿,多有牲畜生病。
一部分送到当涂县卖,一部分运到南京。
当涂县的被下丘村的给买去了,村子出手,给出医治与预防办法,死掉的牲畜占一成。
他放下题本,再看信,一封介绍怎么吃包子,不可以直接咬,烫嘴,记住了。
另一封是个方子,在题本说的医治方法上,更进一步。
需要十种药材,若黄苓数量不够,难以获取,可用竹叶代替。
“一会儿给大臣们看看。”朱元璋把信放到一旁。
马皇后拿起来扫一遍:“给牲畜开方子,好本事!往后此类药材急需。”
“娘,你看吃包子的。”朱标把另一封信递过去,现在吃饭,别烫到嘴。
“呦!吃个包子还得先咬个小口吹吹?头一次听说。”
马皇后看完露出笑容,夹个包子在碟子中,照信中所写操作。
“妹子小心,我刚才吸一口还是烫,多吹两下。”朱元璋提醒。
马皇后果然多吹,吸一口汤汁:“哎呀!又鲜又香,汤是怎么包进去的?”
朱标吃一个包子:“没写,蘸料多,一样尝一个。”
他倒不在乎浪费蘸料,尝过后,发现自己喜欢吃哪种,以后就专门用一种。
“配了十多样的菜,剩下的给她们拿去没?告诉她们别烫到。”
马皇后开心,吃个包子跟别处都不同,小菜也同样适口。
“回皇后的话,方才你一同意,我们就送去了,全交代好。”
服侍的太监应声,他看着眼馋,也想尝尝把汤包进去的包子
“若现做的一定比现在还好,这都有些塌底了。”
朱元璋发现问题,时间长了。
“要方子,给他们送去些绸缎。”
马皇后又想要方子,却知道不应该凭白拿。
这东西若换个地方,可以拿出去卖,赚很多钱,别人做不出来。
第68章 记录推广青贮池
吃舒服了的朱元璋高高兴兴去上朝,方子上写了很多对应症状。
他能看出来,这东西用来养大牲口才厉害,尤其是军马。
同时他再次确认,对方不是别人的谋士,或呆在谁的身边,一个主意都不出,要么出馊主意。
眼下解决个大问题,派人带药到长江上游找家中牲畜得病的。
来南京的隔离好,灌药,黄酒,不放石灰。
一个大牲口便是一户人家的希望,等着干活呢!
……
朱闻天闲下来了,小伙伴们他不继续教新知识,重复之前的三百千,写,打算盘。
果然,不是天才的人,背一背就忘,写一写又记不得。
此过程要很长时间,营养和睡眠跟上,并快乐地去抓蚂蚱。
下丘村的孩子其实很努力了,他们知道憨憨哥的学问有多高,天那么高。
曾经没钱请夫子、先生来教,更不用说去县城上学。
现在有机会,赶紧学。
女娃娃若学得好,将来即便不招上门女婿,外嫁到夫家,也能立即掌权。
这叫知书达理,不一般呢!
嗯!能招上门女婿还是要招上门女婿,不受欺负,有了孩子姓朱。
对呢!村子现在人太少了,都没大牲口多。
等新买来的牲口养好,村子就有六百三十九只大牲口,人才五百五十二。
到时候多给上门女婿家里嫁妆,不对,是彩礼。
不要对方出嫁妆,对方愿意当上门女婿,证明出不起钱的。
男孩子考虑以后考科举,哪怕考个举人,家里就有朝廷的各种补贴。
于是大家跟着憨憨哥继续捉蚂蚱,边捉边背诵。
二层楼集群的工地目前歇工,建筑工人回家收稻子去了。
包括五十个运输工,他们也得忙。
等大家再种完油菜与苎麻,才能回来继续上工。
朱闻天自己不想盖房子,他的砌砖实践经验短缺,能在吊线的情况下把墙给砌成笔直的一道弯。
工地的具体操作,让他动嘴行,推砖和泥沙也没问题,砌……算了。
如把工地换成实验室,他又行了。
李知县等人继续在村子里办公,每天看牲口棚子、田地、家禽散养场,询问船只捕鱼去了哪里。
他们必须记录下来,尤其是青贮池。
他们学会一个词,反刍,牛羊的倒嚼。
吃青贮料后,牛羊长得好,不容易生病。
“宜长,马吃了如何?”李知县发现村民不喂驴、骡子、马吃青贮。
找到同样各处转悠的里长,询问一下。
“硬喂也吃,只是不爱吃,喂病了得治,何必给自己添麻烦?”
里长摇头,试过了,憨憨让试的。
青贮饲料单独放一处,有别的草料时,马驴骡不会吃青贮。
反倒是牛羊,那叫一个爱吃啊!
有头聪明的牛,发现青贮饭菜少,自己寻着气味找到青贮池,要往里进。
倒不像水牛那般脾气暴躁,只是不走,说啥都不走,最后喂了一叉子青贮才一步三回头回棚子里。
“哦!原来如此。宜长,我看你村子有十个这么大的池子,那个……”
李知县搓搓手,满脸不好意思的神色。
“之前准备一个池子养自己的牛羊,其他的池子卖给别处。
后来牛羊太多了,至少得三个青贮池来用,并备两个。知县要的话,五个青贮池的……可提供,价钱什么的好商量。”
里长本想说可以给,后来一琢磨不行,咱们很辛苦的。
而且青贮池里有连着大豆的秸秆、紫花地丁,很贵呢!
“多派几艘船,装一池子的青贮,给宫里送去行吧?”
李知县没钱,他琢磨着宫中会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