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守村人 第517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没有,陛下,这个没有,只有胭脂水粉店交税,咱走内部账,咱哪能那么傻。”里长赶忙纠正。

  朱元璋的脸色瞬间变好:“是呢是呢!论这套手段,咱村子才最厉害,无非不想占朝廷便宜才交税。”

  他终于想起来记账的方式是谁传出来的,有人想作假账都找不到办法。

  倒是在给官员看的书里面教了怎样作假账,官员拿到手,看着的时候有种恍然大悟,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感觉。

  随后又吓出一身冷汗,作假账的办法都教了,说明不行,自己真敢按照教的来操作,死定咧!

  “自当以朝纲为重,国库的钱是官员一起帮着陛下花,宫里的钱是陛下自己花。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乃皇权和教权争斗妥协的结果,如陛下封赏一般。

  到了宋朝的时候,受儒教影响颇重,加上皇位延续,宋仁宗再次妥协。

  好处是一些事情可以商量着来,坏处则是朝堂群臣间的党派斗争。

  当前陛下春秋鼎盛,自是不需要有太多的妥协,军权掌握在手种即可。

  只是财政还得是大家一起考虑,六部制很好,各施其职,相互辅助、监督、掣肘。”

  里长像聊家常一样把一些事情给摆明了说出来,就这么简单点事儿。

  附近的大臣们:“……”

  事情是这么个事情,但为什么朱宜长你说得这么自然?好吗?大家心照不宣不成?

  脸色最难看的是胡惟庸,他发现里长说话少了点东西,六部有了,丞相呢?没了?

  朱元璋反而笑了:“对对对,正是如此,咱不需要那么干,咱可是有村子的人。甘油归谁管?”他根本不在乎,现在他已经稳定好朝堂了,他赏赐的基层将士,下丘村是辅助。

  看看将领哪一个敢闹?打北元胜利将领的作用被削弱了,至少宣传上是如此。

  而之前有丞相,是因为平衡需要,前朝的官员与从龙的官员之间平衡。

  “陛下,是我,我管甘油,都批发给商人了。”

  太子身边的朱太一出来,甘油的事情他负责。

  甘油不是别的东西,是必然会出现的皂化反应副产品,就跟蒸馏石油出的石蜡一样,想不要都不行。

  “如何了?”朱元璋见是朱太一,放下心。

  “陛下,卖得很好,价钱不高,给商人也定了价,不准超过,每个地方按照远近和运输难易不同,价钱也有差别。

  应天府的百姓大部分都买了,现在天冷卖得最好,他们会拿来抹手和脸。

  尤其是嘴唇,一到冬天就容易裂口子,现在陛下可以看看图书馆的孩子们。”

  朱太一回答着,最后一指冰场,嘴上说的图书馆孩子,其实指的是自己过来玩的普通百姓。

  这里又没围起来,今年的应天府冬天总是处在零下的气温中。

  宫里的人不能总来,百姓要来玩儿,他们很少有在冰上玩耍的机会,没人给他们浇冰。

  这里就会安排人为百姓服务,冰刀不提供,提供冰刀就得提供护具,不然摔死了咋办?

  关键在于百姓脱了鞋的那个脚比较臭,冰刀如果那么随便换着穿,能传染疾病。

  冰车就扔在此地,谁愿意玩儿谁就玩儿,也不收钱,还给浇冰。

  今天大家突然过来,未清场,百姓也来了,见到这个队伍,百姓去旁边的稻田格子里滑冰车。

  “走,去看看。”朱元璋不用看图书馆的孩子,孩子们被照顾的好,他要看看正常的百姓。

  于是护卫们紧张了,朱闻天带着下丘村的孩子滑过来,他们身上随时带着武器。

  他们不换鞋,就穿着冰刀,冰刀在冰面上比鞋好用,只要熟练,冰刀可以跑啊、跳啊、转啊等。

  正常的鞋一个动作平衡没把握好就摔,穿鞋走冰面需要蹭,正常的走路方式那就等着去惠民药局正骨吧!

  就跟朱闻天时候的东北地区的人下完雪走路,看到冰面后打出溜滑一样,为什么要打出溜滑?

  有的是习惯了,要是不出溜过去,就总觉得少点什么,必须出溜一下。

  实际上是看到那种冰面,东北人害怕摔,越走越摔,出溜则不摔。

  双脚蹭着冰走的最大特点是脚离冰面近,抬腿迈步一旦动力腿没控制好,完咧!根本来不及反应,人就PIA了。

  朱元璋就这样被保护着过去,护卫们不出声,百姓很自觉地把冰钎子放下。

  “滑嘛!滑嘛!咱信得过你们,拿起钎子滑。”

  朱元璋倒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他其实是信任下丘村的孩子,尤其是憨憨。

  同时他也观察这些人的脸色和嘴唇,看看有没有裂口子的。

第759章 民生改变在技术

  在此玩冰车的都是孩子,有的由年岁大的人带着来,没有能够干活的男人和女人,他们都有事情做。

  男人同样以干力气活为主,比如帮忙扛活,或者为工地运输东西,去马鞍山矿场。

  要么应天府的青贮池,还有运煤、制蜂窝煤。

  女的则是在火柴厂、纺织厂、大棚、酱菜厂等工厂里做事。

  若实在是有空闲,也不会跑到这么远的冰场,而是找地方看书识字。

  因为据小道消息说,以后的下丘村买卖只招收会识字的人,不会的不要,包括赚钱多的活计,一律如此。

  涉及到钱了,百姓们很努力的,尤其是在各个工厂工作的人,下班回家休息时,抽空拿出来从图书馆借的识字书认字。

  能在冰场的就是年岁大的人,他们带孙子孙女到这里玩,主要负责路上的安全问题,怕被人把孩子偷走。

  其实没什么人贩子,不是有人善良,而是偷了孩子运不走,超过百里就需要路引,开路引得有户籍。

  偷了孩子想走,自己的户籍能去办路引,孩子上哪里弄路引?找孩子的家大人要籍册?

  孩子们继续玩耍,带他们来的家中老人则呆在旁边。

  “这位老哥的,家中几口人啊?”朱元璋来到最近的一个人面前,仔细打量着对方询问。

  年岁大的老人也看着朱元璋,裂嘴笑笑:“家里人多,老伴儿也在,四个儿子都成亲了,孙子孙女加起来九个,这个是最小的,我带着来玩儿。”

  说话的时候他指向一个小孩子,那孩子自己无法用冰钎子,只能跟其他人凑在一起被人带着滑,看上去两三岁。

  朱元璋高兴:“儿孙满堂好,家里的日子咋样?”

  他知道了,人家一大家子十九口人,孩子活了这么多,不容易。

  “成呢!各家赚了各家花,咱不管着钱,老大家最好,一个月能拿回家三贯,其他的都是两贯左右。

  这不是家里的媳妇儿都去干活了嘛!一天赚个二十来文的,比当初强,前几年上哪找这等活计,都是在家里织布。

  咱家还有百十亩地,都佃出去了,我们两个老的就留下一菜地种菜自己吃,也晒干菜。

  顺便养鸡鸭鹅,猪没养,猪不好喂,家里人都忙。

  大孙子在官学读书,弟弟妹妹除了这个小的,都去图书馆了。”

  老人还是那么高兴,把家里的大概情况讲一下。

  朱元璋听懂了,这户人家厉害,有地佃出去,那就是收租子,省一部分粮钱,同时也不用服劳役。

  菜地省菜钱,关键在于有个官学的生员,现在生员准备随时出去换其他人管理百货商店。

  生员们如今学的东西可不仅仅是经书啥的,那个次要,主要的是怎样带百姓过上好日子,实用性强的知识。

  有这样一个孙子,这家人不会差。

  “好!”朱元璋点点头,又去看其他人,主要看面色,发现都不错。

  脸上和手背没有皴裂的口子,嘴唇也不干裂。

  不是跟图书馆来的孩子一个个小脸也是红扑扑的,嘴角的位置没见到小疙瘩,就是口角炎。

  “晌午留他们吃饭,再送一些东西。”朱元璋吩咐,都是百姓,不差几口吃的。转过头,他又对着群臣说:“应天府的百姓日子好了,其他地方的诸卿还要努力。”

  他知道情况,这些孩子里有自己来的,附近村子中的,他们不去图书馆住,太远了。

  不过他们的家大人会去图书馆借书回来给他们看,他们见这里有冰场,便招呼着其他小伙伴来玩儿。

  问一个就说家里的爹娘忙,再问一个还是如此。

  忙则代表有钱赚,现在是冬天,正常情况下没什么事情做,冬天就是呆在家里,女的干点家务,男的弄柴火,把院子收拾收拾。

  时间便凭白地浪费了,少了一份收入。

  都忙着的时候,看孩子们身上的衣服和气色,便明白他们的生活好了,至少有棉衣穿,而且不缺肉吃。

  其他的地方,估计只有宁国府的百姓能与之比较,太平府都不行。

  群臣自然连声应是,其实他们只要把自己的那个工作做好便可,他们帮不上什么忙。

  他们习惯了长久以来的思维模式,大家全那样,历朝历代,突然间说变个方法,那需要一整套的理论体系来支撑。

  他们一般就是清淤、修堤、鼓励农耕、受灾了减免田赋与劳役,别的方面没有了。

  有的地方受灾,想要开仓放粮也仅仅是想一下,没有粮拿什么放?

  按照历史上来说,山东地区连续遭灾,现在应该把草根树皮给吃没了,有粮怎么不放?

  “宜长,你说钱都是从哪来的?”朱元璋根本没指望群臣会改变啥,他把希望放在下丘村高人身上。

  “陛下,自然是从地里刨的,挑选更好的种子来种,用更合理的方法来管,采取更完善的措施来辅助。

  亩产增加,才有剩余资料,往外卖换取东西,属于剩余产品,剩余产品本身就有其价值。

  只要物流好,那么剩余价值就会被用在交换上,从而增加整个社会资源总量。

  粮食的衍生产品自然是肉类,那么社会分工就开始了,百姓会从事更专业的事情,比如工匠。

  说白了即现有资源利用率的问题,资源就在那里,用更好的技术来转化更多咱们需要的东西。

  水资源的利用是水车,人不用再去提水,省下来的时间干别的……”

  里长简单提一句东西是怎么来的,生产技术而已。

  生产技术转化成生产力,这就是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

  接下来则是行政方面的事情,要保证笨的百姓能够跟上队伍,搞好社会福利,拿聪明的有钱人的钱补贴给没钱的。

  “对,就是拿有钱人的钱给穷人,不给的话穷人会造反,咱若是顿顿有包饭吃,咱还能造元朝的反?”

上一篇:这仙,不能修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