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守村人 第464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教的人一般是用历史举例子,这不就感觉贴近实际了嘛!其实啥也不是,他自己都不知道如何治理地方。

  这些都是前朝的大儒啊!大儒会种地吗?会养鸡不?

  把他们扔到县里当知县,几天就被架空,像个傻子似的被下面的人利用。

  大明发展指望不上他们的,现在培养的是百货商店的人手,他们进村子了。

  他们一边卖货收货,一边与村民打好关系,顺便教村子里的人识字。

  要落到基层,然后再一点点升上去,都是重点培养的,等从百货商店脱离出来,就安排到县里做事。

  县里的斗争不会少,包括衙役、吏员的排挤,这就是考验官员时刻了,有技术支撑,教他们如何处理。

  学得好的,能够立足当地,那就是下一拨培养的人选,往上升。

  没干过人家,没问题,调走,换到偏僻的地方,还是当县里的官员,上面保着,就是升迁落后了。

  而这样的官员一旦调走,之前排挤他的那些个吏员和衙役,全严查,查到一丝错误就往死里收拾。

  之后再调朝廷指定的官员过来,有本事你们本地选出来的继续对抗,无非继续收拾。

  这就是意志,不允许你地方抱团违背,你斗争赢了,那挨收拾得更惨!

  同一个体制内,地方官吏对抗朝廷,从来没有好果子吃。

  你地方势力强大,信不信我大明朝堂指派官员带着资金、项目、治安军队过去?

  随后就是反腐败和扫黑,尤其是朱元璋扁平式政务处理这等模式。

  这般思忖着,等大家吃完饭,朱元璋回去,朱闻天拉着里长进祀堂。

  “里长,斗争开始了。技术的进步与应用,必然影响着地方的经济发展。

  我给你举几个例子,每种的结局都不一样,你考虑说什么,如何判断。

  实在不行你就先别说话,我在旁边听着,看其他人的诉求。

  政治从来都是妥协的,但也是无情的,有资本的妥协是合作,无资本的妥协就等着被干掉吧!”

  朱闻天按照大明政治、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后,为里长灌输理念。

第676章 官场斗争技术延

  半个时辰过去,里长从祀堂出来,两手放在太阳穴上慢慢揉着。

  他嘴里还嘟囔:“咱果然不行,上层的玩不过,下层的还是差太多,咱以为宣城县的官员都是相互帮助的呢!”

  嘟囔完,他四下看看,摇摇头去看村里的事情,边走边想。

  憨憨给简单地讲了几种真正的地方发展情况,之前的都是农业方面的,与百姓关联最密切。

  官员到地方,除了发展第一产业,还要有第二产业,即工业、手工业。

  村子在秦淮河南岸建的各种厂子,属于手工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人手。

  这等厂子挪到哪个县,哪个县便富裕,县里的官员只要别捣乱,政绩直接到手。

  作为一个地方官,不是里长,知县是基础。

  那么一个合格的地方官,在除了教百姓种植、养殖等方面的事情后,必须发展工业。

  其中一个办法为引进外来资金,找商人到县里投资,商人凭啥去?

  首先给商人画饼,不,是描述美好未来,比如县里有多少人口、自然资源是哪些、开采难度低、交通便利。

  若说完商人还不答应,可以告诉商人免税,从开始生产时算,免三年,之后再有三年减半,或者免五年也成。

  投资商人的税不重要,百姓多了工作,增加收入,百姓要消费,消费就能收到商税。

  商人被忽悠,不,被打动了,决定去投资建厂,人家知县说了,厂区地面平整给做好,路看着哪不行,再修修。

  而且旁边有河,能够架上水力纺车,县里会划出荒地专门种棉花。

  商人过去把水车什么的都给建好了,准备收麻、收棉花纺线、织布的时候,主簿把知县给告了。

  主簿说知县勾结奸商,坑害县中百姓,明明要收税的,结果知县跟奸商一起合谋给弄掉。

  而且由于水力纺织的出现,让县中依靠织布为生的百姓断了活路。

  如果再诛心一下,可以说有如自己家养牛的被知县坑得去给别人放牛。

  此题本传到朱元璋面前,相信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上面一问,是不是免税了?是哈?是不是在家织布的百姓不得不去商人的工厂干活?是哈?

  行了,抓起来。

  县里一时间没有知县,主簿升上去,其他的本地官员一起进步。

  转过头,升上来的主簿告诉商人别怕,税得交,三十分之一,但收的麻和棉花,可以便宜二十分之一。

  那么多出来的六十分之一利润可以官员分了,主簿斗争成功。

  再一种是知县骗不到商人过来投资,打算采用集资的方式,县里的一些百姓凑钱建厂子。

  而且主簿也是上面派来的,两个人能够配合,不会出问题。

  等厂子一建好,县丞是本地的,联合出资的人要求撤资,钱已经用了,知县和主簿拿不出来。

  百姓联名上告,说知县与主簿强迫百姓举债行商,结果没有人干活,百姓活不下去了。

  上面问,是不是要求百姓出钱的?是哈?是不是没有人去厂子干活?是哈?行了,收拾。

  两个官员被抓,县丞带着人上来,找本地的百姓干活,赚了钱就能贪墨了。集资运作被坑,再换个思路,由衙门出钱,属于官营。

  像制造水力纺织的东西,百姓不是每年有一个月的徭役嘛!就干这个,木头去山上砍伐,铁得买,先欠着铁匠的钱。

  等造好,衙门出钱收购棉花和麻,再招工。

  此次知县、主簿、县丞、典史全是一伙的,从上面派的。

  小吏和衙役都是本地人,他们干了很多年,看到有发财的机会,他们联合。

  他们告诉邻里乡亲别卖麻和棉花,外面同样的收购价高,衙门中的告示除了衙门口贴了,其他的地方全不贴。

  只要坚持一个月,就可以上告,说衙门让百姓服役是为官员行商捞好处,说招工给工钱也没有。

  上面调查就问,是不是借百姓服徭役的时候修了纺织的东西?是哈?是不是不招工,不给工钱?是哈?收拾。

  四个人一走,把持着整个县衙的那些底层吏员、衙役,就可以在等着新官上任之前开工了,百姓的棉花和麻钱、工钱先欠着,卖完了才有钱给。

  看样子这个官营也不行了,那么还有没有办法建这个水力纺织厂?有!

  让县里做买卖的百姓,选头脑灵活的,借钱给他,让他或者几个人来操办。

  这个钱啊可以是官方出,也可以是官方担保找人出,一个月利息不得超过三分。

  照此操作,有没有危险?要看县衙中的人是否团结,否则举报某某官员私下联络商人牟利……

  故此,想当一个为民做事,发展地方经济的好官,必须要先把自己衙门的内部处理稳妥,否则什么手段都没用。

  里长被吓到了,太难了,怪不得憨憨当初让使劲送礼,给所有官员,包括吏员、衙役送礼,宁国府其他五个县也给。

  一切为了让村子正常发展、成长起来,利益全给到,别官员斗,斗胜利的再过来找下丘村麻烦。

  “下丘村熬过来了,其他的地方是否需要经历一番各种斗争?”

  里长又自语一番,来到村子制作玻璃的地方。

  透明的玻璃工艺始终没有交出去,就是氧化铅的应用。

  镜子的制造技术同样掌握在下丘村人手中,没人管下丘村要,只要成品镜子。

  总吹玻璃,下丘村的人太累了,对身体不好。

  之前收集的不好的铜钱,含锡多的,加上开采的锡矿、买来的锡。

  数量够用,技术开始升级,直接跨过把玻璃溶液浇到铁板上的平板玻璃制造方法,采用锡溶液的浮法制造方式。

  原理是液态锡的密度大于玻璃溶液的密度,玻璃溶液倒在液态锡上的时候,就想水倒在平面桌子上一样,向周围流动。

  流动的时候就慢慢平了,再加上工具,把这个平的玻璃给取出来。

  现在还没有具体完善,必须通过人工来操作,看一看,等憨憨拿出来其他的技术。

  如此除非制作工艺品,否则不用再吹,大家的健康得到了保证。

第677章 生活如旧养人手

  村里人看到里长,点个头就算打招呼,继续忙着自己手上的活计。

  村民没有生存压力,就拿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吃的东西大部分从村子里送来,由雇的人养。

  只要轮换管理人员到那边即可,村子里只有临时养殖的地方,从那边送来,到这里边养边吃。

  猪养殖都是很干净的,鸡蛋则选择那边刚开裆的鸡,然后使劲喂好东西,豆饼、高粱、鱼粉、麦麸……

  如此喂有个情况会出现,产双黄蛋的比例增加,双黄蛋照一下光便看到了。

  最好的用途自然是腌制咸鸡蛋,鸭子的双黄蛋就是咸鸭蛋。

  市场上遇到双黄蛋保证买,告诉卖蛋的人,有双黄蛋给留着,加钱。

  一般人养鸡不会这么喂,太贵了,里面还要添加钙和酸碱的东西,比如小苏打。

  成本增加,产蛋量高,村民每天要吃,加上宫里的人过来。

  宫里到下丘村吃饭,一次饭钱都木有给过,倒是有宫里的女子欲送珠宝,村子的人不要。

  村民喜欢戴琉璃制品,坏了不心疼,在别人眼中珍贵,自己人却明白那玩意儿有多廉价。

  ……

  晚饭的时候,里长没遇到特殊情况,大家正常聊天,他松口气。

  翌日大家又来,放假呢!大臣除了值班的,全在家休息。

  接着生活恢复到正常,下丘村一条街人来人往,各个店全开,从楼上可以跨过街道到另一边的店铺二层。

  相当与一个超级市场,一路得过街,二楼走天桥。

上一篇:这仙,不能修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