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诡异人生 第379章

作者:白刃斩春风

  果然是成了!

  谭家村的那只诡被关押进了这碗米中!

  “好好好,

  你做得好啊!

  阿午!”

  李岳山将那碗米用布包好,

  小心翼翼地收藏了起来,

  他连连拍着苏午的肩膀,满眼都是喜欢与欣赏:“送米人在咱们灶班子里,一直都难做,但好的送米人,日后却必定都是要掌灶的!

  阿午——

  你立了大功!

  等到立起灶火了,会有你的头功奖励!”

  立起灶火以后,

  会有奖励?

  不知这个奖励,与立灶本身有无关联?

  苏午心下转动着念头,笑着点头应声,又从怀里拿出自己从黄三身上搜刮来的百余枚铜钱,

  交给了师父:“这是路上从一个贼寇身上搜刮下来的。”

  看着那串铜钱反射出黄澄澄的光芒,

  李岳山皱了皱眉:“贼寇?

  你们昨晚遇到什么事情了?”

  说着话,

  胖老者转首去看崔玉兰,

  一直在后面看着他们交谈的崔玉兰,见这位应该是此间地位最高的老者朝自己投来目光,连忙行礼:“小女子见过掌灶老爷!”

  灶王神在当地传播甚广,

  崔玉兰到地方一看,也就明白苏午等人是做什么的了,

  更判断出胖老者才是这个灶班子的掌灶人。

  李岳山对崔玉兰的身份充满顾虑,

  ——这女子一身嫁衣出现在此地,

  任谁看到都会觉得蹊跷。

  不过,

  伸手不打笑脸人,

  女子言行得体,虽穿着破烂嫁衣,但看起来也不是浮浪女子。

  倒让李岳山神色稍霁,微微颌首,却未与崔玉兰说什么话,转回头来。

  指着苏午手里的铜钱问道:“这些钱是怎么回事?”

  “就是如此……”苏午将事情原委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当然,

  略去了他以鬼手捉拿黄三与崔玉兰的事,

  只说自己机灵,

  绕到二者身后,将他们击晕,带回来了破屋。

  ——这番说辞是他暗下里与崔玉兰仔细对过的,不会有任何纰漏。

  毕竟,

  苏午那些玩笑话可以拿来哄骗狗剩这样的小童子,

  对于李岳山这样跑江湖的人来说,就毫无用处。

  苏午道明原委,

  崔玉兰又补充一二。

  得知事情经过以后,李岳山接过了苏午手里那串铜钱,咧嘴笑道:“横财却不能留在手里,须赶紧花出去才是。

  这些钱财,正好用来买一些米粮!

  那贼寇后来你是如何处置的?

  阿午?”

  胖老者笑眯眯地看着苏午,

  苏午则看向了崔玉兰,

  向崔玉兰努努嘴。

  “此人谋害小女子生身父母,已被小女子亲手手刃!”

  李岳山霍地扭头去看崔玉兰,

  眼神惊讶:“闺中女子,竟也有这般胆气?!”

  “悲怒交加下,小女子也未有想过太多。”崔玉兰低头行礼,“现下回过神来,其实还有些后怕。”

  “后怕也是正常。”

  李岳山不在意地笑着,

  目光在苏午与崔玉兰之间来回流连,

  不知在思虑什么。

  片刻后,

  他缓缓道:“咱们灶王神教各脉有各脉的规矩,有些禁止女子入灶班子,有些偏要由女子来掌灶,

  有些禁止男女嫁娶,有些专禁止男人娶妻,

  不过这般繁荣规矩,

  在咱们‘阴喜’脉却都是没有的。

  姑娘,

  你要留下来,便留下来吧。”

  “啊,多谢掌灶老爷,多谢掌灶老爷!”崔玉兰心里那块石头终于放下,连声向李岳山道谢,眼中泪光闪动。

  苏午则道:“咱们这边可供休息的床褥也没有几套。

  崔玉兰她家就在十里河,

  那些贼寇早就退到山林里躲藏去了。

  不如待会儿吃过饭后,

  我和她去她家看看能不能找两床被卧回来,

  师父觉得如何?”

  “也可以,早去早回就是了。

  大诡得明日才能开灶油炸了。”李岳山不在意地点了点头。

第254章 、匪过如梳

  田间麦苗新发,

  寒风掠过空旷的原野,风声像是野兽绝望的嘶号。

  崔玉兰穿着身粗布衣裳,行在阡陌之中。

  ——这衣裳是她用那身上好布料制成的嫁衣换来的,

  除此之外,还得了几十个铜钱,

  被她用来买了一双鞋袜。

  那身嫁衣虽被苏午扯烂了些许,但毕竟衣料尚好,

  修修剪剪,加以修饰,

  依旧可作为家中姑娘出嫁时的衣裳来穿。

  从崔玉兰行走的这条田间小路一直往西走,便会转入长堤上的大路。

  十里河村就在长堤第五个转弯处的斜坡下。

  崔玉兰走在小路前头,

  不时转身回看,

  见到瘦削少年就不紧不慢地跟在自己身后,心里就会放松许多。

  这次她答应和少年一同‘回家看看’,

  却是冒了绝大的风险。

  黑风寨的贼匪当下有很大概率还盘踞在十里河村内,若她独身回转家中,那就是自投罗网。

  但当下有瘦削少年跟从,

  她却没有那么害怕。

  “还须走几里地,才能到十里河?”苏午又一次见崔玉兰转头看向自己,便出声向其询问。

  崔玉兰在心里估算了一下,

  道:“约莫再有七八里,就能到我们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