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 第431章

作者:执笔见春秋

  寒窗十年的苦读,就能超越一个家族,这在现在的读书人,亦或是刘三吾看来,多么可笑,多么荒唐。

  是以,刘三吾便写下了这封书信。

  因笔迹的问题,刘三吾在个人的书法上,有着很高的成就,但凡熟悉些的,皆能认出,便就让老管家重新摘抄一份。

  这般当传开时,也就牵扯不到自己身上。

  “这学堂之争,从来就不在京师这边,而是在全国各地,张信,白信蹈,你们在京师如此高调,岂不是自讨苦吃。”

  想起翰林院里发生的一切,刘三吾就感觉有些可笑。

  这京师什么地方,那里不是有着锦衣卫的暗线。

  说不准翰林院里,就有着陛下的亲信。

  说的那些话,要不了一两个时辰,就会详细的被记载传信到陛下那里。

  刘三吾常言自己没有城府,说什么事情都率性而为,坦然以对,可这不代表他愚蠢。

  真要愚蠢,也就活不到今日了。

  都已经是八十岁的人了,完整的经历过元末大乱,大明建国,什么事情不能看透。

  有些事情,嘴上不说,心里头门清,就看想不想做了。

  没过多久,老管家就已经摘抄完毕。

  刘三吾起身,接过自己所写的那封,而后颤巍巍的走到火盆旁边,放了下去。

  看着逐渐变成灰烬的书信,刘三吾叹了口气道:“传出去吧。”

  “小心些,不要透露了自身,乔装打扮一番,莫要让人认出来。”

  老管家应道:“我晓得了,老爷。”

  说是老管家,实则也才六十多岁,在八十岁的刘三吾面前,称不得老。

  其实在大明活到六十岁,并不是很稀奇的是,便是八十岁都算是正常。

  唯有九十多,上百岁,才叫真正得了长寿。

  这般看来,好像都跟后世差不多了,似乎有些不对,然多数百姓,是活不到这个年纪的。

  百姓,首先就是操劳过度,营养不良,到了五六十岁,身体就开出出现各种毛病,最关键的是,还不见得有钱去治。

  多数老人,是因为饥饿,寒冷,酷暑,劳累,有病不治,才会早早逝去。

  像是家境优渥的,族里都有良医,平时也无须耕田,习文练武,自然身体强健。

  便是刘三吾年轻的时候,也是懂得几下,寻常几个普通男子,近身都不能。

  似乎很多人有一种错觉,好像书生都是手无缚鸡之力。

  实则这个想法,差异极大。

  哪怕是穷困寒门的读书人,一般是不下地干活的,即使家里穷也不下地,这叫体面。

  这年头,别说什么功名,能够识字读书的,都叫了不得,族里头家家户户都恭敬着。

  就跟后世村里头,有大学士一个道理。

  在吃食上,基本上全家供给,乡里邻间,也时常送来吃食,富裕点的,鸡鸭鱼肉经常送。

  什么遭人白眼,不存在的。

  一则谁也不知道,今日的读书人,明日是否能中举,二则哪怕是童生,那也是叫有学识。

  多的是人想请其教授自家子嗣识字。

  寒门,也是门阀。

  和普通百姓,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有足够肉食的供应,身子骨当然要好很多。

  尤其是现在的大明初,多少都会几下招式练身。

  还有身体素质,别的不说,比后世八成普通人,要强上太多。

  要知道,所谓上京赶考,动辄数百里之遥,那可都是双脚过去,身体素质不好,连京师都无法抵达。

  个例当然是有,就普遍来说,书生的力气,至少比普通的庄稼汉来得更大。

  所以刘三吾现在的选择,也是能够理解。

  没人家族,便没有今日。

  现在太孙殿下,要掘家族的根,刘三吾也只能出手了。

  在明哲保身这块,他也是非常熟练的。

  ……

  正旦前日,京师大热。

  呼啸的寒风,也阻挡不住百姓们出来逛街的好心情。

  今年的京师,格外热闹。

  在群英商会的操控下,各种美食广场,杂耍灯会,甚至还有说书大赛。

  各类节目,络绎不绝,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今年正旦,怕不是有多么的热闹,我听说但凡是有资格进宫祝贺的官老爷,都发了两身新衣。”

  “可不是吗,就是这吃食太多了,往年都没见过这般多的,还有那么多新奇玩意,连蛮夷那边货物都给运来了。”

  “早上出门带了一贯宝钞,想着顶多花个几百文就行了,没成想大半天下来花了个精光不说,还想着回家取钱,真是……”

  “可不是嘛,就算某家那节省的婆娘,平日恨不得一文钱掰成两半花,现在每次出街回家,都带着一大堆东西,难得,难得!”

  能够住在京师的百姓,哪怕是坊间,看似穷困,实则都是有些家底子的。

  只是自大明立国初始,勤俭之风盛行,有钱都是存着。

  而朱英的一系列大方向的安排,摆明了就是要刺激消费,促进货物的流通。

  都把钱藏在了家里,这怎么能把市场经济搞起来。

  刺激消费很简单,那就是大降价就行。

  贪便宜,自古有之。

  朱英的大降价,可真真的把价格降到了底,没有套路可言。

  为什么买东西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在往常,譬如胡椒每斤钞三贯。

  但现在,买二送一,就问你香不香。

  不仅仅是调料方面,包括其他绢布,米面这等硬通货,也是有大量优惠,不过每天都有一定量的限购。

  总而言之,先是想尽办法让百姓出门,然后就是以巨大优惠让其掏钱。

  让你今天买了,明天还想买。

  就连那小摊贩的冰糖葫芦,都是买一送一呢。

  大明的百姓,哪见过这等场面,一下子就全套进去了。

  而群英商会打出的标语,便叫商会百万补贴。

  由群英商会出资百万贯宝钞,为大明京师百姓购买所需,弥补差价。

  这等盛事,将会一直维持到正月十五截止。

  这也给了很多京师外的人,赶过来的希望。

  现在的京师,是真正的盛世景象。

  此刻,大明皇宫外的外五龙广场,因为之前的拆除,显得特别广阔,现在左右两边,都搭建棚子,出售各地美食。

  这里包含了十三省会的民间小吃,甚至一些小国的出名吃食,也包含其中。

  这时,接近中间地段,又有人员在搭建棚子。

  而这次的棚子,距离中间很近。

  外五龙广场很大,但在开放出就有规定,必须保留中间足够的通道。

  现在竟然有人在边上搭棚子,不过百姓也明白,唯有群英商会,才有这个资格。

  越发多的人,好奇围了过来观看。

  因为大家发现,这次竟有官府人员也在其中。

  没过多久,棚子就搭好了,大约是前后各三丈左右大小,折算后世,大约就是百来平方。

  没等百姓过来询问,官府的人,就在这里立了一个告示。

  很快就有识字的人,大声朗读起来。

  这个棚子,便就是朱英搞出来,类似于售楼部的概念,为买卖预售正阳门至这的新建房屋。

  哪怕现在连拆迁都没有开始,也丝毫不影响。

  也不是谁都能进去询问,想要知晓个中详细情况,须出示宝钞五千贯,展示身家方才有资格入内,且要登记户籍。

  五千贯宝钞!

  人群一下子就炸开了。

  这棚子的逼格,也是顿时飞起。

  别说五千贯,便是五百贯宝钞,那是多少人做梦都不敢想的大财,现在却只是个入内资格。

  很多人觉得离谱,但不到半个时辰,就陆续有人从人群中出来,径直走了过去。

  “那是陈掌柜,好家伙,平日里看着低调,竟有五千贯巨资。”

  “快看,那是刘掌柜。”

  “这个老爷子气度不凡,绝非常人。”

  “刚才的年轻人,当真是看不出,必然是哪个大家后辈。”

  一声声惊叹从人群中传出,可真叫开了眼界,每个过去的,都老老实实出示了五千贯宝钞。

  仅仅一个时辰不到,就有十多人入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