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执笔见春秋
“官场,哪有他们想的这般简单。”
对面的魁梧青年闻言,稍稍沉默了一下。
什么泥腿子,他心里头清楚得很,老师乃是宋楚国公之后裔,祖上就是皇亲贵胄。
即便在蒙元时期,也是一方地主。
从小衣食不缺,典籍满屋。
两位兄长,刘耕孙、刘焘孙,也是当地名人,均在元朝为官,后遇寇乱被杀。
若不是跟老师同乡,刘不易还真就信了他的邪。
刘不易,便就是之前在那正阳门河边,看到玄甲卫操练,有了从军心思之人。
不过想是这么想,刘不易还是为自己老师的品德感到赞叹。
“不易,于群英商会老师之职,你没像他们一般辞去吧。”刘三吾开口问道。
刘不易入城后,就在刘三吾的指导下,先行去了群英商会那里应聘老师,以刘不易的才学,举人功名唾手可得,心中才学可装三车,自然过试不在话下。
“学生自然不会像他人般放弃,只是老师,这进商会,当真能去玄甲卫吗。”
刘不易有些疑惑的问道。
从一开始,刘不易过来找刘三吾的时候,就直言自己去玄甲卫从军的想法。
如此弃笔从戎之事,若是其他人,肯定会一番训斥。
好好的文人不做,大好的前程不要,去当个丘八,脑子进水了吗。
可刘三吾对此,却是极为支持。
或许这跟刘三吾早年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刘三吾没有那些年轻文人的傲气,也没有看不起武人的感觉。
当然,文武之争速来有之,打压是正常的政治倾向。
他可是目前的文人领袖。
听到自己这小弟子的疑问,刘三吾笑道:“君子六艺,礼、乐、御、数、书、射。不易你在这些方面,皆是优异。”
“在皇家面前,你要记着,是没有文武之分的,文人可指挥武人,武人也须文人相助。不要和其他腐儒一般,刻意把自己单独分割开来。”
“玄甲卫,乃太孙殿下直属,想要进去,可不是那般简单,也从不对外找人,都是从世袭军户,且有功劳后人中挑选。”
“你想要直接进入,难于登天,况且你放着自己的优势不用,又有什么意义。”
“太孙殿下出了这等事情,风声已经传开,便往后去的文人,当会少之又少,这对你来说,反而是个难得的机会。”
“若是能表现好,入了太孙殿下的眼,日后面见太孙殿下,讲述心中想法,自然有所优待。”
“以文入伍,更加容易一展心中抱负。”
听着老师慢条斯理的解释,刘不易心中感叹,姜还是老的辣,何况是老师这种最老的姜。
这么一说,顿时思路就非常的清晰了。
从中可以知道,刘三吾在对待太孙殿下这边,非常的谨慎小心,而且暗中估计已经多次揣摩其性格。
若是刘三吾知晓,现在翰林院中张信,白信蹈等人的说法,一定会哈哈大笑三声。
他可没想过这么多,就是不想去趟这一趟浑水罢了。
年纪大了,可刘三吾可不想死,还想着多活几年呢,他感觉自己的身子骨,目前还算是健朗。
此时,门外有管家快步过来:“先生,有传信过来,说太孙殿下令旨,所有从群英商会学堂辞走的学子,将会被开出士籍,自身及后人子孙,大明官府所属,永不录用。”
“令旨传达吏部,将会发往各地,便是海外招贤馆,也不可用。”
“凡大明所属之藩国,属国,朝贡国,皆不可用。”
管家语气有些急促的说道。
这几乎跟杀了他们,又有什么区别,寒窗十年,前来京师是为了什么,多数还是有功名在身。
现在令旨上虽没说革除功名,但士籍都没了,功名自然也就跟着没了。
多年苦读,毁于一旦。
张信闻言,眼睛一亮。
刘三吾感叹道:“太孙殿下,一直都被人小瞧了,能够独自一人,有如今之规模,当真以为像太子殿下,皇孙殿下那般好说道理。”
“这是跟陛下一般的性子,平日里看着和善,一旦惹恼了,便就只能自食苦果。”
说到这里,刘三吾停顿了一下,便向着管家问道:“消息可是传到了翰林院中。”
管家回道:“应当是快了。”
现在的翰林院,是在皇宫之中。
这也是为什么张信等人敢在院内议论的原因,因为不受锦衣卫监察,只要没有宦官,有什么事大胆说。
消息的传递,因为要经过宫廷的关系,所以相对来说要慢上很多,若是不凑巧,可能出了宫才会知道。
入宫的程序很是繁琐,消息无法快速传递。
“老师,看来此事,将会越闹越大了。”
刘不易语气带着一些唏嘘。
刘三吾点点头,叹了口气道:“太孙殿下这般动作,明显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多数文人,肯定是不愿的,即便是老夫的家族,想来在知晓后,也会传信派人过来。”
“不过家族那边,老夫说话还是管用的。”
“这些愚人,站在太孙殿下的对面,便就是不想多活了。”
“太孙殿下不见得会出手,不过陛下可是很乐意代劳。”
刘不易有些不解的问道:“老师,单单京师便也罢了,但京师之外,可没这般好行事吧。”
刘三吾闻言,冷笑一声道:“到时候看看吧,太孙殿下当有后计,且说,也莫要高看了天下文人。”
第363章 :一切为了家族
从老师家离开后,刘不易就直接到了群英商会为老师安排的住舍中。
是一个小院子里,里面有四间房,房间不算大,但位置很不错,出门不到一里地,就是学堂所在。
进了房屋内,刘不易升起火盆,屋内才开始渐渐暖和起来。
“商会真是大方,这个地段的屋子,牙行那边,少说一个月怕得要一贯宝钞,竟是免费给住,还过几天,还能去领取石炭,当真不错。”
“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就这般离开,怕是过上几天,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只能寄居在同乡家中,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便就看人家脸色过日子。”
刘不易自语着说着,手也没停下,将石炭添加入火盆里。
刚刚加进去的石炭,大致是因为有些水汽的关系,有一股子刺鼻气味,随着燃烧,便就消失掉了。
石炭的燃烧是有毒性的,朱英对于商会,也只是交代了一声,并没有过多的重视。
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跟现在大明的建筑方式,有很大的区别。
明代的房屋,并不是跟后世那样属于一个密封的结构,而是有着良好的通风性能。
像是屋顶的瓦片间,都是有着缝隙。
所以燃烧石炭所产生的毒气,不会在室内累积,很快就会流逝。
这自然也有一个缺点,夏天更凉爽,散热比较好,但冬季的保温效果,就相对而言要差上许多。
收拾好后,刘不易从袖子里掏出一卷书籍,并非是文人常读经义,而是从老师那里借来的兵书。
看到兵书,刘不易不由心中想到方才在老师府里的事情。
“老师看事情,当真是通透,不过我也原本以为老师会暗中和太孙殿下作对,没成想真的就置身事外了。”
“太孙殿下威望与日俱增,如今文人不知,可在军中,人人膜拜。”
“便是多少明事理的读书人,嘴上不说,心里头也暗自佩服。”
“老师这步棋,算是走对了。”
心里头想完,刘不易便就打开兵书,认真的阅读起来。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他的老师刘三吾,此刻在府邸内,让老管家照着他的一封书信开始摘抄起来。
老管家从小就在刘家长大,是真正的家生子,忠诚方面,绝对是值得信任的。
“老夫自号坦坦翁,没曾想在今日,却做下了这等之事。”
刘三吾像是对着老管家说,又像是对着自己说。
老管家闻言,微微停笔,安慰道:“老爷此事在我看来,乃是大义所为,这等行事,老爷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家族。”
“得老爷赏赐,我才有幸读书识字,明白事理,这天下,均是先有家,后有国,无家哪来国。老爷这番抉择,自是对的。”
老管家说的家,是家族的家,而不是自家的家。
刘三吾能有今天的成就,当然是离不开家族,或者说这年头,无人可离开家族。
听完老管家的话,刘三吾青轻叹一声道:“儒家有言,天地君亲师,老夫一声颠沛流离,晚年才得陛下赏识,这才有了今日。”
“无论是王权富贵,亦或是勋贵大臣,老夫从不妥协,却在今日,终于没能恪守本职。”
“罢了,罢了!”
刘三吾语气唏嘘感叹。
自洪武十八年由茹瑺举荐‘以文学应聘’入朝后,至今已有七年时光。
官场之中,浮浮沉沉,起起落落,但不失根本。
现在,一言难尽。
那老管家所摘抄的书信,便就是刘三吾所写。
洋洋洒洒上千字,仔细的讲述了群英商会开办学堂,将会对所有家族所产生的各种不利。
常言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几代人的努力,怎能输给一个科举。
上一篇:我在妖魔世界悄悄加点升级
下一篇:我能听到中药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