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君:从上品金丹开始 第225章

作者:金丹摘除手术

  仙猿子自与许庄相识以来,一句多的也没曾问过,除了求他出手相救妙鹤,更没求过什么,如今又委以如此信赖,即使许庄知道他是为了脱劫之法,也足称的上一句待人以诚了。

  借助天池山或者九天罡英斗,本来他已想好了如何回报,但对于仙猿子这样的人,许庄并不介意直言:“我也不瞒道友,其实贫道并没有‘脱劫之法’,或者说并无法助你等鬼仙脱劫。”

  鬼仙真人的本质太过羸弱,即使得到定风丹、玄炼避劫冰魄这般上乘渡劫法门相助,也几乎没有可能渡过三灾。

  仙猿子并不急切,只是叹了口气,言道:“贫道其实早有猜测,前辈也并非是鬼仙脱劫吧,世上或有与人仙武道一般的其他道路,只是更近道法?”

  许庄眉头微微一挑,言道:“不错,我习得玄门正法,乃是追求天仙功果的大道。”

  仙猿子也不知为何,听闻此言便觉心驰目眩,仿佛已经得闻大道,强按心绪拱手问道:“前辈不曾拒绝我求脱劫,是否鬼仙者仍能转习玄门正法?”

  “不能。”他却没有想到,得到的答复仿佛晴天霹雳:“除非转世重修,否则不能转修玄门正法。”

  “转世?”仙猿子又升起一丝侥幸,鬼仙者其实有托生胎儿之能,但许庄一眼便已洞穿他的想法,淡淡道:“除非散去鬼仙修为,否则都是空谈。”

  但即使做此选择,最终成就未必比之鬼仙更远,至少在许庄看来,成就鬼仙虽然不如巅峰武圣一般简单,但比之炼就元神的重重磨难,实在不值一提。

  此中艰辛,许庄没有隐瞒之意,皆与仙猿子说清,听得仙猿子一颗心直往下沉,不过最后许庄还是说道:“照常而言,对于任何修习正法的修道者,我都不会有此建议。”

  “但其实修习正法,打下上乘根基之后,也可转修其他散仙之法,虽然无望天仙功果,但脱劫的可能远在鬼仙道术之上。”

  仙猿子精神微微一振,便见许庄似笑非笑望着他,言道:“道友若真有此愿,我绝不吝啬赠予法门。”

  “这……”仙猿子苦笑道:“前辈可否容我稍作思量?”

  “可。”许庄道:“不过道友暂时拿不定主意,脱劫我又无以为助,这九天罡英斗道友还是收回吧。”

  “前辈切勿推托。”仙猿子忙道:“借出此物,本来只是一片心意,并无携以图报之念,何况若非前辈,妙鹤不定已遭冠军侯的毒手。”

  至于冠军侯追杀妙鹤,也是为了脱劫神仙,那又是另一层干系了,毕竟大周与道门本便没有两存之念。

  仙猿子不禁一叹:“如今我天一道门人也已减少许多,有天池山灵脉,加之门中存余罡英,也已足用了。”

  “既然前辈急用灵机,九天罡英斗尽管用度。”

  “既如此,那便却之不恭了。”许庄见此也不再多说,却取出一卷道书放在案上,说道:“此乃我对法器炼制的些许心得,既然道友将九天罡英斗借我用度,此卷便当投桃报李吧。”

  仙猿子还要推托,不过许庄却已起了身来,唤过洪象仙来,此子颇懂规矩,许庄与仙猿子谈话之时,便一直在旁安分等待,听闻许庄召唤,立即便起了身朝仙猿子一礼。

  许庄微微一笑,又留下一枚玉符,言道:“待我寻得地界,欢迎道友随时来访,今日便不再作叨扰,就此别过。”

  话音方落,仙猿子只觉微一晃神,许庄与洪象仙竟便已消失不见。

  仙猿子面色微微一愕,往观外踏了几步,朝天之中望去,却只瞧见碧穹飘雪,莫说有无什么踪影,就连天池山大阵也没生出丝毫动静。

  仙猿子其实还处在玄门正法与散仙之道的冲击之中,因此不禁生出一丝恍惚,只觉许庄的到来与离去仿佛梦幻泡影,只有案上的冷茶与道书仍然留有痕迹。

  他不自觉地取过案上道书,随意翻了几页,目光却是渐渐凝起,他本以为这不过是许庄的些许心意,却没想到其中所叙竟然如此玄妙!

  此界不仅道法粗劣,最为依仗的法器,炼制手法也十分简陋,往往只是基于某种天材地宝略做雕琢,比如一件利于阴神附体,足够锋锐的剑器,便已可以称之为飞剑。

  与此相比,许庄虽非炼器大家,但玄门完善的法器理念,对于仙猿子是难以想象的。

  仙猿子越翻越加沉浸其中,甚至感觉对自身如今道法也有助益,不知过了多久,才终于读完此卷,却见最后一页原来留有许庄之言。

  此页之中说道,他要炼制一桩宝物物,所需灵材甚多,而且样样珍罕,若是仙猿子能够帮他留意,还有其他报答。

  ……

  ……

  在仙猿子沉浸道书之中之时,甚至元易道人昏神不醒之时,许庄已略施小计,穿过了天池山大阵,瞧准方向带着洪象仙疾遁而去。

  他降临人仙界这些时日,略略了解过了此界形势,但也浪费了些功夫,如今既然已有定计,便没再有悠哉游哉之念,首次全力飞遁之下,洪象仙只觉仿若风驰电掣,大地山川在地下疾掠而过,没过片刻,便见前方乌云垒簇,由南至北遮蔽了整片天际,其中隐有轰雷震响远远传出,数千里仍可闻声。

  “这就是西大荒了?”洪象仙在道书之中读过记载,但是亲临此景,仍然不觉震撼:“为何大荒终日雷暴,真是开天辟地之时所留不成?”

  许庄摇了摇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据他所知,宇宙之中有的星辰亦或世界,完全处于雷暴时代亦或冰河时代,都是十分寻常。

  西大荒虽然蛮荒,但无论凶禽异兽,还是雷云风暴,其凶险也只是对寻常修士,甚至凡俗之人而言。

  不过这样一处杳无人烟的灵机之地,却是正合许庄之意。

  于是洪象仙还没从震撼之中脱离出来,便发觉许庄竟带着自己直冲雷云之中,纵使他的心智不比寻常孩童,也不禁骇得闭目紧绷。

  过了几息,洪象仙发觉没有丝毫动静发生,似乎连雷鸣都已被许庄屏去了,才缓缓睁开了眼,只见浓云惨雾之中,无数电光生灭,犹如银蛇一般矫跃跳动、闪烁不止,偶尔也有霹雳轰然爆发、击穿万丈,但这一切都影响不到他二人。

  洪象仙正新奇的瞧着眼前的一切,忽见无声之间,一头展翅数千丈的雷鹏撕开雷云直扑两人而来,不由骇然。

  然而下一瞬间,那雷鹏直面许庄,忽然凶焰尽敛,收敛双翼盘旋一匝,飞到两人足下,似乎传递出了恭顺之意。

  许庄微微一笑,带着洪象仙往雷鹏背上一落,雷鹏无比欢喜一声长唳,撞破雷霆降下云头,直朝大荒深处而去,不多时,一柱接天连地的神峰出现在了视界之中。

  “这是雷神山?这头雷鹏,竟是大荒之王。”洪象仙猛地一个激灵,难以想象这头恭顺的雷鹏,竟是道书记载中的生物,一时之间颇有一种走入传说的错觉。

  洪象仙跟随许庄时日已经不短,已了解过了玄门正法的功果,但直到此时,才知道什么是逍遥天地之间的元神真人。

第288章 道妙试法经

  大荒之中终日雷暴,常年风雨,但在极深之处却有一座万壑千岩的山脉,呈现迥异之景。

  遮蔽天穹的雷云,在此山上空豁开一个空洞,日光漏斗也似自里投出,伴随而下还有丝丝缕缕的各色光华,似乎诸般灵精皆在攒聚,汇往顶峰之处。

  远远瞧去,光华仿佛形成了一座倒悬的山峰,即使入夜之后也不止歇,为这大荒之地增添了一抹日月经天而不改换的奇景。

  “原来山中真无岁月可言。”

  洪象仙立在一处崖边,不知为何忽然生出感慨,心中略略一算,才知原来今日已是他随老师进入大荒的整整第十二个年头了。

  十二年,从他记事起到跟随老师都没有十二年之久,但在大荒山中修行,竟是在不知不觉便经度了过去,遥想进入大荒时,乘大荒之王万里逍遥,仿佛犹在昨日。

  洪象仙从回忆中挣脱出来,不禁摇了摇头,在山崖之上站定,双脚便似扎根神山之中,将架势施展开来。

  如今的洪象仙也已长成青年,他本英姿矫健,又经年修行不辍,神气丰足、精气勃发,行桩之时似将光华都吸引到了周身,如烟似霞缭绕,颇有些许仙风。

  十二年来抱阳桩也有过几次改动,虽是源流人仙武道,其实已经更近道家健体之术,洪象仙每每行桩皆能感受到浑身暖融,灵机滋长三宝,几无瓶颈可言。

  直到今日,他竟感到行桩之时仿佛陷入凝滞,心中却是不惊反喜,维持着桩功遍遍运转,忽然之间,便感到由上至下仿佛贯通,似乎一念之间,便能将浑身气力凝于一点,动辄之间皆是开山裂石之力。

  洪象仙面上不由露出微微欣喜,心中知晓这是桩功圆满的表现,而抱阳桩高屋建瓴,根本没有如寻常武功一般的境界区分,行桩之时浑身上下内外无一不锻,到得圆满之时,也便代表着其已炼成相当于一品武者的功夫。

  一品武者,这在武圣人仙未曾出世之时,也被称作宗师,虽仍不可能与道门高人抗手,但也已是世俗中的武力之最,谁曾想到,短短千百年间,便是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过这一切,似乎都已离洪象仙远去了,这一十二年间,他在老师座下学的俱是玄门正宗的道书经卷,早已养成了非凡的眼界,而今在他心中唯有玄门正法,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大道。

  而这一天也终于到来了,他炼成一品武者,而且是三宝俱全的根基,下一步自然不可能舍本逐末,追求武圣亦或鬼仙,当向老师求法才是。

  洪象仙收了桩功,轻身一跃,自高崖之上一纵而下,一品武者并无飞遁之能,但洪象仙却只是抿嘴一吹,应哨凌空忽有一头展翅数十丈宽的雷鹏斜飞而出,将洪象仙接在了背上。

  这一头雷鹏,自然不是十二年前那一头‘大荒之王’,而是它的部族。

  所谓大荒之王,其实并非单独某一个体,而是对大荒无数凶禽猛兽之中,位处顶端的霸主生物的一种形容。

  这些号称大荒之王的凶兽,许多在大荒之外都流有名声,它们生具异能、咆哮蛮荒,即使可以杀死,也没有丝毫可能降服,俱是武圣鬼仙也轻易不愿招惹的存在。

  这等生物的部族,自然也是最强悍的凶兽群类,能够为人收服的可能十分微小。

  不过莫说这些雷鹏,一十二年前那头大荒之王面对老师都是恭顺无比,不仅甘为骑乘,甚至还要将雷神山都让予二人修行,可惜雷神山虽是交感天清,雷霆精气充沛之所,灵机灵脉却是寻常,所以老师并未停留多久,便带着他继续深入大荒。

  也正因此,洪象仙才发觉不仅那头雷鹏之王,两人途径之处,无论龙象虎豹、何种凶兽,无不垂首伏身,待老师走过之后,还有些许一看便凶悍非常的异兽跟随上来,即使不敢接近,也会远远缀着。

  更为奇异的是,凡凶禽猛兽一类皆有领地、争斗意识,但在老师身周,这些兽类竟然能够仿佛撇开一切,生出一种互不冒犯的和谐,这一切的种种都叫洪象仙惊奇不已。

  洪象仙不知其中究竟有何原由,只能猜想,或许这便是神圣的一种境界体现。

  不知是否能够靠近神圣繁衍,也是一种独特的造化,最终洪象仙跟随老师定居这处山脉,那些凶兽也便在山脉周围盘踞下来,连那雷鹏之王也常从雷神山来往此处,甚至将部族都迁移了近半在左近的高峰,因此才有了这甘为洪象仙驾驭的雷鹏。

  他轻抚了抚这头雷鹏的背,雷鹏应而一声长唳,便乘着洪象仙飞往顶峰,不过却未直上峰头,而是去往山腰之处。

  莫看峰头之上常年异象,但那并非老师之举,而是其座下的法宝童子吞吐天地所造成的,洪象仙初闻法宝能够凝聚真形,简直不敢置信,后来见识渐长更增敬畏,毕竟这可是堪比元神功果,鬼仙武圣难以望其项背的存在。

  而这样的真形法宝童子,老师座下却还不止一位。洪象仙乘雷鹏到了山腰,翻身飞落下来,一位粉雕玉琢的女童坐在山石之上,对着一面千丈崖壁,似乎百无聊赖,又似乎正在思索什么。

  这面崖壁自上而下,刻着无数凌乱的剑痕,洪象仙不禁朝上望了一眼,见有多出不少痕迹,心中一凛,不敢多看。

  这些剑痕乍看似乎凌乱,其实可是那一位太乙童子的剑法思考,以他如今的本事观之却恐徒伤心神。

  洪象仙朝太乙童子行了个礼,没有得到回应,也不以为意,独自绕过崖壁,见里开着一方堂皇殿门,恭敬行入其中,便有宫装女子前来引他入内。

  他知晓这些阴神驻世的女子,都是渡虚宫中的侍者,不敢有所怠慢,还礼之后随其入内,转过几处廊道,才到了一处殿中。

  殿中仙雾袅袅,玄光萦回,步入深处,才见许庄阖目端坐在上方,顶上庆云飘渺不定、万炁浑旋,颅后大罗灵光凝成神轮、华照三尺,更显宝相庄严。

  见此情形,洪象仙连忙伏身行礼,口称:“弟子洪象仙,拜见老师。”

  许庄对洪象仙的到来,当然早有预料,睁开双眼落下目光。

  洪象仙如今的根基,与修行玄门道法到了炼法境界的正常修士相比也不差许多,一十二年时间能够做到如此程度,即使有着诸般因素,也与他本身非凡的天赋脱不开关系。

  如此一来,洪象仙若能转修上乘道法,当可突飞猛进,甚至筑下更上数重楼的根基,若能炼就上品金丹,日后不定真有一番成就。

  “虽然早已言明,不过本座仍需再作问询。”许庄淡淡道:“你已筑下上乘根基,求得武圣鬼仙皆非难事,但习玄门道法,仍有无数艰难险阻,如此你仍不改变主意么?”

  洪象仙应道:“弟子心慕大道,唯愿求得正法。”

  许庄道:“我要传你的,乃是初创之道法,未必没有舛误之处。”

  洪象仙一叩首,坚定道:“请老师赐法。”

  许庄闻言,终于缓缓点了点头,却未急着传法,而是首次与洪象仙道出了自己的来历:“你既习我道法,便是我的门下,你且听好了。”

  “我乃东寰宇玄黄界有道之士,修行于太素正宗福地,大有南华洞天,号作道妙真人。”

  洪象仙竖耳听着,顿时喜不自胜,连忙三叩九拜,口道:“弟子见过师尊。”

  许庄受过了礼,才道:“你是本座的第四名弟子,但修行的道法还未列于太素正宗之传,你也并非太素正宗的门人,当属大有南华洞天门下别府之传。”

  “但你不可因此恣肆无度,仍当法天地、敬祖宗,明师承、皈三宝,恪守门规、勤勉修行,以期日后能够归于正宗,可知晓么?”

  洪象仙目露坚毅,肯定道:“弟子敬遵师尊教诲。”

  许庄微微点了点头,终于缓缓道:“既如此,我便传你《道妙试法经》。”

  这十二年来,许庄除了修行之外,便是尝试汇通各家,创造出属于自身的成道之法。

  以他的道法造诣,想要创造一门寻常真法并非难事,即使互拼乱凑,也未必不能指向元神大道,但是许庄所要创造的道法,自然不可能如此简单。

  他对此法寄予厚望,希望此法能够成为他得道的重要臂助,日后能与世间直指纯阳,有望天仙功果的上乘道法相提并论。

  如此一门真法,许庄就连命名也斟酌过许多,但最终他却认为此法乃是草创,也不应担当如何名号,故而暂名《道妙试法经》。

  《道妙试法经》虽是草创,但是此法事关他的道途,许庄以太玄开天大罗灵光不断推演,无数番反复琢磨,直到两载之前才初有所成,为此甚至使风灾迫近了七八十载有余,但在这汇贯所学,推陈出新的过程中,他自身也获益无穷。

  而对于《道妙试法经》的第一位参习者,甚至还要在许庄之前修行此法的洪象仙,他并不吝惜等待其将根基打造得更加圆满,因此才有这两年等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