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台上无大小,台下立新坟 第918章

作者:夜星猫

  一说又一乐,观众们其实也懂。

  “可老前辈说的时候提心吊胆,有关部门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来,门口得安排一个眼线。”

  “干嘛用?”栾芸萍问一声。

  “拿眼一打,发现人来了,马上回头。说一声翅子入了,疃(tuan)坚刚!”

  “这话什么意思?”观众肯定不理解,捧哏的帮忙问一下。

  齐云成立刻回答,“就是有关部门的来了,换点别的。可是有的老先生不会别的,一听来了,到半截怎么办啊?”

  “怎么办?”

  “把声音压下来,小声的说,结果受到了批评!说他声音小,不好好说。”

  “怎么都是罪过。”

  “之后一段时间不光相声,所有的艺术全部受到了冲击,包括那些名家。就说马智明马先生,跟着他的父亲相声泰斗马三笠先生,下去到了天津南郊。”

  到这一块儿,齐云成是真的知道了,因为接触过马先生,更和马先生在后台的时候聊过这些东西。

  要不说年轻演员要跟老先生接触,因为不光能学业务能耐,知道的事情也能变多。

  “生活条件很艰苦啊,刚去那一会儿,人家拿犯人的眼光看着你。

  一但开会,不管什么原因先把你劈头盖脸骂一顿。

  骂完了才开会。

  光是骂还好,主要吃不饱哇。”

  “那可不是。”

  “多亏马先生聪明。”齐云成悄悄给出一个大拇指,“偷老乡家的萝卜,侦查好了,有一萝卜窖。一开门自个就进去了,往怀里装天津特产的青萝卜。

  一个俩仨,正装着进来一人,吓坏了。”

  “怎么了?”

  “这要是逮着要了亲命,赶紧低头。而这主进来收萝卜,摸着摸着一把摸在马先生脑袋上了,一摸不像,哪有长这么多毛的萝卜啊?

  紧接嗷嗷一嗓子,马先生腾的就出去了。

  等到半天没动静,左一瞧右一瞧,没人盯着这才踏实,自己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吃,吃的时候还要防着人来,吃都吃不安生。”

  “是啊!”栾芸萍扶着桌子搭一声。

  “到后来才勉强好一点,下放的劲头过去,所有人也不管他们了。

  也好在马先生腰不好,干不了重活,给了一个看粮食的任务,天天坐在那盯着。”

  “等会儿吧。”到这里,栾芸萍终于打住了。

  齐云成看向搭档,“怎么了?”

  “看粮食,他们能放心?天天针对的。”

  “当然放心了,因为要是偷,这是罪上加罪,不过晚上还是会有人去偷,但那是管事的偷,咱们不细说了,懂的都懂。”

  一句话道出了那年头的细节,齐云成望着下面观众的笑容,赶紧掀开这个话题,“时间来到八十年代,相声得到了复苏,大批的演员纷纷走向了舞台。

  然后从南到北四处走穴,有挣钱的有不挣钱的。

  可这时候大多的演出是为了旅游团演出,落个有名无实,常年就几段相声说来说去。

  这对相声来说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后来也提出来了,相声想要二次繁荣必须要回归到百姓,回归到剧场。

  于是1996年,德芸社,也就是当初的燕京相声大会首先提出了这个理念,并在之后1998年天津于宝临先生也发起了相声大会。

  时间持续到2003年,燕京其他的相声演员,也开始在剧场里说相声了。

  在这点来说。

  我师父郭得刚、我爷爷张闻顺、以及我师叔李京应该是这件事情的发起者!!”

  说到这,观众以及直播的网友都挺体会到齐云成自身的骄傲,因为不管现在德芸社再怎么样被黑,这一点你怎么都无法磨灭。

  栾芸萍在旁边更是肯定,可一转话锋,“当时也是举步维艰。”

  “没错,的确很困难,一帮人兜兜转转演出以及各种换剧场,每换一次都代表着德芸社从零开始干起。

  甚至最开始就仨人干一相声大会。”

  “这仨人怎么干?”

  “从两点多开始,张闻顺先生说一个单口相声,说完了我师父郭得刚再说一个小时的单口相声,下去休息一会儿,李京师叔出去唱板子,都唱大的。

  嘡嘡嘡唱完了,我师父郭得刚和张闻顺先生再说一个对口相声。

  说完对的,再把李京师叔叫上来再说一个群口。

  连续好几个月,每天这么干,仨人硬是没翻头,坚持下来了。”

  缓了一下气口,齐云成自己都觉得自己说的很兴奋了,手简单扶一下桌子边借一点力气。

  “好在终于后来,德芸社所谓的火了,各种相声同行听到了风声,开始大量大量的重归老本行,跟着在一股强大的风潮中建立一个又一个相声社团。

  于是就这样,相声小剧场吸引老百姓的潮流到了。

  潮流并非昙花一现,五年、十年以及到今天的德芸创立二十三年。

  这二十多年来,时代不一样了,各种事物都不一样了。

  当初还是小灵通洛基亚的时代,现在都发展到人手一个智能手机,以及人均家里有一台电脑的发达社会。

  在如此流量膨胀科技进步的社会,相声演员、相声剧场如您各位所看,表面上还能坐满,可其他园子呢?

  所以只是虚假的。

  实际的背后或许就只是您各位喜欢一个演员,然后过来看他一眼。

  宛如明星一般。

  这对演员来说很好,因为他无论怎么样饿不死了。

  再说此刻的现象其实避免不了,因为别说现在追星。

  在过去民国军阀以及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他们的追星,追一个演员比现在还要夸张数倍。

  现在一出现就受到批判,无非社会进步了,各种信息几秒钟就能传遍全国。

  而传统的艺术变成流量演出,在现代社会抵制不了,一个演员一个活法。

  有些相声演员只能靠这个吃饭,他还能有什么办法。

  只要不影响其他人,就都可以。”

  对于搭档的观点,栾芸萍十分的支持,“互不耽搁就没太大关系。”

  齐云成再道:“只是记住一点,在大家您觉得这位演员好看、这个演员帅气的时候,请您多把眼睛放在一些传统的曲艺之上。

  或许您就能发现它的魅力。

  如果您发现了,那么现代社会的这种流量,对传统艺术也是极其好的。

  因为至少让更多人知道,一知道还有这门艺术,就代表它不可能彻底死绝。

  那么有人说了,不喜欢或者听不懂怎么办。

  您放心,咱们的传统艺术种类很丰富。

  说方面的曲艺,您各位都了解,相声、评书之类。

  唱的方面更多了。

  咱们京津地区:京韵大鼓、京东大鼓、王家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单弦、子弟书、燕京琴书、天津时调、天津快板、数来宝、二人转、乐亭大鼓(河北乐亭)、木板大鼓、铁片大鼓。

  那么北方地区:山东快书、山东琴书、河南坠子、大调曲子、河洛大鼓(洛阳)、太原莲花落

  西北地区:二人台

  南方地区:苏州评弹(苏州弹词)南京白局、海安花鼓、徐州琴书、扬州评话、扬州清曲、苏州评话、淮安十番、扬州清曲、杭州评话、温州鼓词……”

  嘡嘡嘡。

  宛如一段贯口一般,齐云成把主要代表的曲艺种类清清楚楚送入到了观众的耳朵当中。

  这一刻,每一个坐在下面的观众的瞳孔都在跃动,那是震撼出现的情绪。

  平时就只知道相声、评书、京韵大鼓之内。

  没想到其他的曲艺竟然还有这么多,甚至有些他们听都没有听过。

  顿时看着齐云成的人层接着一层的鸡皮疙瘩冒起,如不热爱曲艺,又怎会说的如此慷慨激昂。

  等说到最后,这个相声其实已经快要完了,栾芸萍看一眼搭档后,手里下意识整理一下桌子上的用具。

  整理也瞎整理,无非找点事做,因为他的心里也被搭档这情绪感染到。

  “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是想说一件事情,希望您能关注咱们的传统曲艺。

  如果实在不喜欢唱一类的曲艺,认为听不懂,还只喜欢相声。

  这个我理解,因为我最开始也就只喜欢相声,其他的一点不懂,但学着学着打开了一扇大门,因为学相声什么曲子都得学嘛所以对其他的也越来越爱。

  所以不管您喜欢什么,都请去好好欣赏,去捧您值得捧的演员,因为这是一门艺术,并非演唱会。

  需要您各位的认真对待。

  最后!

  相声演员齐云成!!”

  栾芸萍:“相声演员栾芸萍!”

  齐云成、栾芸萍:“下台鞠躬!”

  ……

  ……

第623章 这些年师父难怪越来越矮了!

  一句下台鞠躬。

  时隔多年,齐云成再一次从口中说了出来,也算是从一下这么多粉丝的他回到了当初还是小学徒的时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