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枫渡清江
因为他们的统治者也是封建地主,海权意识薄弱,压根就没想过会有明军捅他后门,只把兵力集中在了北部进攻云南和东部进攻暹罗。
没错。
若论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东吁王朝的君主莽应里比朱翊钧要疯狂得多,仗着自己有五六百万人口的农耕文明规模,硬是搞了两线作战,既在北边和庞大的大明帝国对战,又在东边企图侵吞这个时代也不算弱国的暹罗。
而朱翊钧好歹也是在大规模对倭国用兵结束后才被迫先对缅甸用兵,甚至还是在完成内部改革,先苏小民之困,增加财帑调整内部利益分配结构后才用兵。
不像莽应里内部改革都没进行,老百姓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结果一即位就疯狂用兵,先征暹罗又入侵大明缅甸。
而且,征伐暹罗已长达十年以上,要不然,暹罗也不会对大明派兵借道灭缅的事如此配合,就因为缅甸早在开展了对暹罗的侵略战争,比入侵大明还早很多年。
话转回来。
所以,缅甸因为两处兴兵,反而在内部没有多少兵力,毛淡棉这种临海腹地更是与空城无异,所留官兵也非精锐,不过是作为镇压国内民变的二流弱兵而已。
当明军骑兵的铁蹄滚滚而来时,毛淡棉的守城士兵直接双腿一软,丢下长矛跑进了城里。
而明军也就直接冲进了城里,持起三眼铳,点燃火绳后,就将面前还未跑远的缅兵轰杀在地。
这些缅夷兵被三眼铳的霰弹轰的遍身是血,痛苦的在地上蜷缩着。
若不是明军军功封赏制度已经改革,不再以人头记功,这些缅夷兵接下来就会很快被割去首级。
不过,明军现在只以完成军事任务为主记功,也就只是放一铳后,继续冲了进去,而对着城内一些看上去颇有规格的木房楼阁丢去了火把,还将装有火油的小瓷瓶抛了过去。
顿时,毛淡棉临城门的一带街市燃起了熊熊大火。
能住木房楼阁的都是毛淡棉一袋的缅甸贵族地主与家眷,这些人是组成东吁王朝的中坚力量。
而这时的他们中不少人已因明军出现鬼哭狼嚎起来,且不得不往外跑。
这些人一出来,候在外面的明军骑兵就立即张弓搭箭,射杀无数,一时整个街道尸横遍野,犹如血洗了一遍。
城外。
明军的铁蹄也在疯狂犁庭扫穴。
“啊!”
许多居住乡野的缅夷被突然袭来的明军骑兵直接射杀或劈杀。
这时,李如松麾下的把总钟长东就亲自一枪搠倒了一青壮缅夷,而将其摔入了江水里,然后冲进青田里,马踏秧苗,铳砸佃仆。
这样的情况在缅甸南部各处上演。
而明军就如入了羊群的狼一样,砍杀的非常畅快,毫无任何困难。
要知道,李如松所率领的辽东铁骑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骑兵,而是李成梁在戚继光等步炮结合军事思想影响下,组建的步炮骑结合的兵种,不然也攻不下古勒寨。
不少明军上马是骑兵,下马就是善攻坚的重甲步兵。
这是大明帝国在北边与女真、蒙古厮杀多年,又在南方与倭寇、西夷战斗过,而进化出的战斗模式,连后世的所谓的八旗重甲步兵与火器加骑兵平定准噶尔这些战阵,皆源于这个时候。
可以说,突然来到缅甸南部的明军辽东骑兵是这个时代农耕文明政权巅峰状态的军队。
不是缅甸这种这种刚刚建立起来的农耕文明初期阶段能比的。
虽然这个世界的主流文明,还都是农耕为主,但其实其内部也有级别的。
就如同玄幻修仙升级体系里,一个境界里有什么大成巅峰大圆满的意思一样。
缅甸东吁王朝文明级别自然比大明差许多,他在北边还可以借助地利优势与人口优势欺负一下大明云南的土著,但在南边一旦在气候不能对明军边军形成威胁的时候,就只有被肆意宰割的份。
达贡。
后世的缅甸第一大城仰光。
这一世也是东吁王朝在南部的最大城市,更是东吁王朝贵族主要的海边疗养地。
李如松忍住了亲自带兵冲锋去砍杀普通缅夷的冲动,而是在把一部分骑兵撒开去砍杀后,就只在后方继续排兵布阵。
而因此,在派出夜不收探查达贡一带半月后,他就因得知达贡一带的缅兵主力五千余兵马几乎全部出城平叛时,便果断亲自率领未散开的天子亲军卫一营和查大受部绿营往达贡而来。
然后,李如松就用亲军卫作为督战队,让女真夷丁组成的绿营兵攻坚,还私人拿出上千两的重赏登城者。
于是,野人一般,对一千两很看重的女真夷丁不要命地冲上了达贡城,杀光了达贡城留下的一千来守军,也将在达贡城疗养的东吁王朝贵族包括不少莽氏族人全部诛戮。
李如松也直接搞了把大的,把大城达贡也拿了下来,而可以更大程度的削减缅甸人口,尤其是缅甸上层与工匠等,因为这些人主要就集中在大城里。
如同他历史上在宁夏之战中利用地势而借黄河之水攻下叛军占据的重镇宁夏城一样,只是这一世,因为受朱翊钧和李成梁、戚继光等影响而提前进步了些,知道用兵之道在于奇。
“饶命!饶命啊!”
“你们到底是从何而来,可否饶了我们,我们愿献出所有财货,包括所有年轻貌美的姑娘!”
达贡城内的缅甸贵族们问讯后,已跑出来跪在地上瑟瑟发抖,哀求着明军,他们没有想到惬意舒服的大后方突然闯来这么强悍的军队,一时只能极尽媚态。
“斩!”
唰!
唰!
唰!
但明军还是下达了斩令,最终这些贵族尽皆人头落地。
而待李如松进入达贡城时,达贡城就已四处皆是大火,尸盈于道,满城血色。
第353章 勒石纪功
李如松看着这一幕,神色振奋,且嘴角微扬起来。
“难怪家父要吾向蓟国公学兵法,向青藤先生学韬略,这坐镇后方,排兵布阵,寻机搞把大的,是要比冲锋陷阵,砍杀枭首更来劲!”
“这缅夷达贡城看上去颇为富足,粮仓都这么多座,连大金塔都不少。”
李如松还在这时立马于达贡大金塔下,对监军兼纪功御史杨镐,说起了自己此时的内心感受。
“如公所言,本以为缅甸真是蛮荒之地,结果不到缅南不知道,他们竟然这么多金玉珠宝,光是按例交公的都已经不少。”
“更关键的是,在这缅夷南边,良田沃野竟也不少!”
“不过,以鄙人之见,我们在这里既然不能久待,那就只能先毁其秧苗,把尸骸投进水井里,田全部撒上石灰,另外,带不走的粮食全部烧掉,当地文册全部销毁,金塔金像的金粉挂掉,只带黄金回国!”
杨镐这时意气风发地附和了起来,且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李如松听后瞅了杨镐一眼,他觉得自己已经够狠了,却没想到这些文官比自己还狠,然后就忙对自己随军的弟弟李如柏与查大受等吩咐说:
“照杨御史的意思办!”
“是!”
李如松吩咐后就问着杨镐:“按理,杨御史作为进士出身,不出海随军立功,在朝也能做官,为何也跟我们武夫一样,冒着客死他乡的风险,来这里建功立业?”
“怎么,你们武将能出海立功,我们文臣就不能?”
杨镐笑着反问道。
李如松笑道:“杨御史知道吾不是这个意思,只是没想到杨御史这么有胆魄,愿意冒此风险,按理你们文臣若能守礼立德就能仕途显达!若敢博直名,没准更快!即便陛下如今重功,而公又非多年不第的诸生孝廉,也没必要来缅甸立功,毕竟出海征伐九死一生啊!”
“你说的没错,按理是这样的,但我是同进士出身,名次不高,如果不来缅甸,起步只能是知县,但因朝廷明诏为鼓励士子出海为国效命,准新科进士报请出海,而出海授官起步就是御史或主事这类京官,无疑我若来缅甸,自然可以直接从御史或主事做起。”
“何况,我杨镐与他们不同,按理,同进士出身要想仕途显达,在国内只能立德守礼且博直名,可我更愿意立功!”
“因为他们忠的是礼,而我忠的是国,在我看来,在国内即便再崇礼也没用,哪怕自己真的立德立言成功,最终也是把张家的田变成李家的田,把王家的产业变成刘家的产业;根本不能增天下之财;”
“所以,我宁战死在这里,也不在国内以博直名,哪怕将来死后无名,乃至落得个兵败生死呢,也比空谈性理强。”
杨镐呵呵一笑后,就对李如松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李如松听后就言道:“看来杨风宪是重实务的,这在士大夫中,着实少见。”
杨镐道:“天子圣明有雅量,且承太师之教未起苟且之意而废其功,乃至尊其重实学之言,所以,尊重实际的人会越来越多的!”
“杨风宪说的没错!不然,哪里有今日你我血洗蛮夷的痛快!”
李如松说后就道:“吾想立京观于此,且勒石刻字,以记此事,不知杨风宪可愿撰文?”
“此为酬壮志豪情而扬名立万之事,岂会不愿?”
“比在国内博一些虚名有意思!”
杨镐笑着说道。
“那好!本帅这就去吩咐他们这样做。”
李如松笑着说道。
接下来,李如松就真的在达贡城筑造京观,且勒石刻字,而所刻的则是纪念他代大明天子攻下达贡、尽除夷腥的功德文章,文章则由杨镐书写。
李如松对此十分满意,而觉得自己也总算做了和霍去病、窦宪一样了不起的事。
杨镐也是一样,且在完工后,看着自己的文章笑着对李如松说道:“这比会试中第后看自己的文章还要痛快!”
“这应是朝中诸公不能体验到的快感。”
李如松也笑着回了一句。
然后,李如松就看向了北边,对杨镐言道:
“吾已令马世龙率一营亲军卫和杨寰所部辽镇兵马与查大受所率绿营,沿着江边平原北上,直逼阿瓦,见粮就烧,见苗就踏,见衙就屠,见文就毁,见堤就炸。”
杨镐点首,笑道:“如此说来,明年缅夷别说入侵我大明,想重建统治都难。无疑灭缅会更容易。”
“正是!”
马世龙、杨寰和查大受的确率部奉李如松命令在继续北上扫荡。
因为这个时代世界市场中心是大明,所以,缅甸的都城设在北边阿瓦,即后世的曼德勒附近,为的是方便控制去大明的贸易路线。
所以,缅夷人口也基本上集中在阿瓦附近的沿江平原。
明军进展的很快,尤其是查大受的绿营,最是积极。
虽然他们饷银最低,但这个时代的女真夷丁那就是廉价劳动力,对于他们自己而言,大明朝廷给的饷银已经比他们原来的酋主给得太多了,何况本不是农耕民族的他们,也的确更看得起抢掠农耕民族的财产。
所以,查大受的绿营最先到达阿瓦附近,杀的缅夷也最多,尤其是缅夷贵族和官员。
因为普通百姓大多在乡野,而比较分散,且又善于借助对地形的熟悉隐藏起来,但贵族们多是在城镇里,且四体不勤,不知山川,也就更容易被明军抓获屠戮。
可以说,明军突然攻入缅甸大后方,就是这个时代的精准战略打击,专门消灭缅甸内部的统治基础。
“斩!”
上一篇:1980我的文艺时代
下一篇:从1981年卫校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