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坐望敬亭
1980年,一个叫陈春先的教授级研究员在赴美国硅谷考察后大受震撼,回国成立了中关村第一个民营科技企业——BJ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
自此以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中关村成立,科海、信通、四通、联想……
到1987年,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已有了相当的规模,每天到中关村采购的人流量最高达到20万人次,高科技企业多达上百家,这条街上科技公司们的营业收入占HD区社会总收入的37%。
说是高科技企业,除了几家骨干力量之外,中关村的高科技公司当中大部分都是二道贩子,进口国外的软件、硬件向国内企业和个人兜售。
中关村这里如今个人客户很少,大部分都是为了公家来采购的。
由于市场经济监管体系还不完善,中关村乱象丛生,在北京人口中更是有“骗子一条街”之称,前两年刚被ZY组成联合调查组彻查过,风气才算是有所好转,这也是为什么林为民会带上王晓波的原因。
两人在中关村转了一圈,花了两万四千块买了三台电脑的配件。
“写一万八就行。”林为民没要发票,要的收据,在营业员写收据的时候交代了一声。
第二天,王晓波花了一整天的时间,组装好了三台电脑。
又经过一番调试,他摸了摸额头上的汗水,对林为民说道:“林老师,都弄好了。”
林为民将刚倒好的热茶递给他,“今天可把你累坏了,晚上在家里吃点饭。”
王晓波推辞了几句,最后还是留下来吃了顿饭。
由王晓波组装的三台电脑,林为民给家里留了一台。
之前家里只有那台他从美国带回来的东芝T1000,主打的就是一个方便,其实能用上的时候并不多。
吃完饭后,林为民开上了车,拉着王晓波来到了什刹海小院。
石铁生没想到林为民的效率这么高,前天才说完的事,他今天就把东西给拉来了。
石铁生和程西米俩人一脸好奇的看着王晓波把电脑装上,按下了开机键,屏幕亮起,两人都脸上都笑开了花。
等王晓波给两人介绍了一番电脑的情况之后,石铁生迫不及待的上手。
他用过林为民和其他朋友的电脑,基本操作是懂的,尝试着在电脑上打了十分钟的字。
石铁生满脸笑容的感慨道:“这下坏了,以后再也不想用纸笔了。”
抛开手写的仪式感和习惯不提,电脑对于大部分的写作者来说确实是非常好的工具。
石铁生才试了一会儿,便把地方让给了程西米,看着程西米在电脑前聚精会神的尝试,石铁生头头是道的总结起了用电脑写作的优点。
“首先就是便于修改,无论怎么修改,稿子永远都能保证清晰整齐、赏心悦目。不像以前那样,看着被自己改的面目全非的稿子,没来由的就是一阵烦躁。
还有一个好处是利于保存,文章存在磁盘里,什么时候想要就打印一份,永远丢不了。
再就是保证不写错字,打出来什么字就是什么字,字库里没有错字。”
林为民却道:“这几点优点都有待商榷。首先第一,改稿子是方便了,但没有修改痕迹,很多灵光一闪也会消失,对于后续创作反而是不利的。第二,手稿会丢、会损毁,磁盘也会坏。第三,敲击准确,打字当然不会出错,但很多生僻字你就打不出来。”
林为民一条条的反驳完石铁生的言论,石铁生笑道:“照你这么说,用电脑写作缺点还真多。”
“凡事有利有弊嘛!”
两人聊着的时候,程西米试完了电脑,表情欣喜。
“这次家里又添了一个大件啊!”石铁生说道。
在消费时代来临之前,东西不仅是东西,更是伴随人们人生历程的重要见证。
“为民,这电脑总共花了多少钱啊!”程西米问道。
林为民掏出收据,“买的配件组装了三台电脑,我家里留了一台,一共一万八,平均一台六千块。”
程西米意外道:“这么便宜?不是说要一两万吗?”
林为民笑了起来,拍拍王晓波的肩膀,“这都是晓波的功劳。要是没有他,我们都得挨宰。”
石铁生夫妻俩人齐齐对王晓波道了声谢,王晓波有些窘迫的摆摆手,“举手之劳,举手之劳!”
从石铁生家里出来,林为民开着车将王晓波送回了家。
“晓波,这两天真是辛苦你了,谢谢!”林为民下车和王晓波握了握手。
“这没什么。”
等林为民离开后,王晓波站在原地看了一会儿车的背影。
回到家中,他将今天的见闻讲给妻子,李银禾赞叹道:“这人可以交心。”
王晓波点了点头,深表赞同。
第551章 咦,咋又死嘞?
翌日,林为民将余华那台电脑带到了国文社交给了余华,余华听说电脑只花了六千块钱,乐不可支。
“林老师,我有个朋友……”
林为民的死亡射线在余华脸上扫视,他最终选择了闭嘴。
要不是怕这小子说漏嘴,非得收他个原价不可。
一想到被余华占了两千块钱的便宜,林为民就觉得对他的压榨还不够狠。
他问道:“小说写的怎么样了?不是说就剩个结尾了吗?”
余华心虚道,“快了,快了!”
中午的时候,余华去外面取了钱,把电脑钱给了林为民。
下班后,林为民回到家就听陶慧敏说程西米刚走,来给送了电脑钱,林为民让陶慧敏将钱放进家里保险柜。
吃完晚饭,王朔带着姜文登门,距离上次姜文上门求帮忙已经过去了两个月。
再次见到林为民,姜文一脸喜色,“林老师,成了!投资成了,迈克帮我拉到了哥伦比亚公司的投资。”
林为民点点头,面色波澜不惊,“迈克打电话跟我说过这件事了,先喝点茶。”
姜文心中感慨,原来一切尽在林老师掌握啊!
几人坐在喝着茶,闲聊了几句,林为民才听姜文谈起了他这次去美国见迈克尔·菲利普斯的经历。
因为有林为民的推荐,姜文到了美国很顺利便见到了迈克尔·菲利普斯,见面聊头一次,克尔·菲利普斯看不懂中文剧本。
姜文只能给他讲《动物凶猛》的故事和对电影的想法,迈克尔·菲利普斯听的云里雾里,感觉有些失望。
然后又过了几天,姜文吸取了上次见面的教训,特地准备了他画的分镜头。
姜文压根没学过美术,分镜头画的跟火柴人似的,但落在纸面上的图画还是比翻译过的话语更有说服力,迈克尔·菲利普斯看出了他在电影上的天分,果断同意了帮他拉投资的事。
前后花了半个月的时间,迈克尔·菲利普斯带着他去见了四五家好莱坞公司,最终确定了哥伦比亚的投资,当时在投资金额上还有点小插曲。
姜文第一次拍电影,怕自己说的数字太大让投资公司不高兴,经过深思熟虑,他说了个五十万美元的数字。
实际上,在他心里,拍《动物凶猛》的预算至少得一百万美元。
可他鸡贼啊,哄女朋友你总不能直接上来脱人家裤子吧?你得先哄她去家里,然后再……
总之,这事不能着急。
可姜文没想到,他跟迈克尔·菲利普斯说完之后,迈克尔·菲利普斯一脸震惊的看着他,“你在跟我开玩笑?五十万美元?”
“真的!林老师,真不夸张,当时我人都傻了!这世界上怎么还有人嫌投的钱少的?”
“迈克说,不行,最少二百万美元,我就没给预算这么低的电影做过制片!”
“您说的真是太对了,老美真是人傻钱多!”
姜文一脸稀奇的说着他拉投资的经历。
林为民笑道:“汇率不同而已。再说了,迈克在好莱坞也算有些名声。他扶持新人导演,要是只给五十万美元,人家说不定就得传他是日暮西山,拉不到什么投资了,以后谁还敢找他攒片子。”
姜文听了林为民的话,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弯弯绕,“您分析的太对了。”
紧接着,姜文的脸色犹豫,“林老师,那那件事迈克跟您说了没有?”
“你说给你当制片的事?”
姜文点点头,“是。”
林为民沉吟道:“我可能抽不出时间来,再说了,我对电影制作也没什么经验。”
姜文急忙道:“别介啊!林老师,迈克可说了,他谁也不信任,就信任您。您也知道,他人在美国,来中国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我这部电影,要是没有您帮衬,我心里真没底,迈克他也不放心啊!”
王朔也劝道:“为民,你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姜文儿投资都拉来了,就差最后这一哆嗦。”
林为民无奈道:“我去了顶多也就是挂个名,没什么用。”
姜文见他松口,满心欢喜,“挂个名就行,挂个名就行。有您挂名,我这部片子就成一半了。”
在姜文和王朔的合力劝说下,林为民勉为其难的答应下了这个差事。
姜文第一次拍电影,拿到好莱坞六大之一哥伦比亚影业的二百万美元,有迈克尔·菲利普斯这样的金牌制作人保驾护航,可谓是天胡开局。
姜文没想到会有这么富裕的制作经费,他跟林为民提出希望修改修改剧本。
林为民二话没说便否决了他的建议,这货没钱都浪,更何况有了钱。
“你和王朔回去抓紧时间把完善完善,别想着怎么花钱,预算永远是不够的。”林为民叮嘱道。
姜文有些失望,没想到刚把林为民拉来当制片,就把自己的手脚给绑住了。
又过了几天,林为民正上班的时候,余华来到他的办公室,将一叠稿纸拍在林为民的办公桌上。
“林老师,王朔都拿版税了,这回我的小说出版也要版税。”余华脸色严肃的说道。
“那你得找社长研究去!”林为民扒拉开他的手,将稿子拿起来。
余华换了张脸,“林老师,您得替我们这帮年轻人争取权益啊!”
林为民不耐烦道:“想要版税,自己找社里谈去,我的小说还没拿版税呢!”
“那社里也太过分了,这事回头我得给您抱个不平。”
林为民无语的看着他,小说写完了,就这么膨胀吗?
留下稿子,林为民撵走了余华,然后静静欣赏起了出炉的稿子。
《活着》的故事并不复杂,主要讲述败家子儿福贵这个天煞孤星克死全家的过程。
开个玩笑。
小说实际上讲述的是在急剧的时代变革中,主人公福贵这一生当中所遭受的不幸遭遇和坎坷命运,用冷静、克制的笔触中展现了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揭示了命运的不可捉摸,和人在面对这种境遇时的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