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坐望敬亭
看了约莫半个小时,万先生先生起身,“好了,我这个老头子就不打扰大家排练了,走了!”
老先生走后,排练场终于恢复了原有的气氛,台上演员们的表演也自然多了。
大家都看出来了,万先生先生今天来其实就是为了给弟子撑场面来的,不少人看向林为民的目光不由得充满了羡慕。
看看人家,年纪不过二十,不仅写出了这么优秀的剧本,还有这么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都这么晚了,还来给弟子的戏捧场。
人比人得死啊!
八点半左右,排练结束。
林为民正打算离开,李光复叫住了他,说打听到什刹海那有套四合院往外卖。
“院子不大,就一进,七间房。那院子豁亮,加起来有三百多平方米。我跟您说,您看了肯定能相中。”
什刹海那片儿属于西城,早年间妥妥的富人区。
光是面积就比林为民之前看的那套大了不少,地理位置也好,林为民跟李光复约了周末看房子。
到了周末,林为民一早吃过早饭便骑着车先来到人艺大门口跟李光复汇合,两人骑车来到什刹海附近的白米斜街。
“这一片儿您应该听说过,不少名人故居,国家都给保护上了。
今天咱们看的这家是我小学同学他们家,以前家里是经商的,建国后就不行了,院子一直到六十年代都是他们家自己住。
后来情况不好,他们全家被送到了陕西。78年之后落实政策,房子才被还给他们家。
好在啊,当年他们家是用做了单位办公,不需要腾退租户。要不然可麻烦透了,我都不敢给您介绍。
现如今他们家联系上了海外的亲戚,打算全家去海外投奔亲戚,就想把这房子卖了。
我跟您透个底儿,他们家着急出手,价钱上好商量。”
李光复边走边给林为民介绍四合院的情况,进了白米斜街两人很快来到一处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门前。
李光复敲响四合院的房门,“立冬,开门!”
等了十几秒钟,四合院的门“吱嘎”一声被人从里面打开,开门的是一位年纪和李光复年纪相仿的男子。
“立冬,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著名作家林为民老师。”
“林老师,这位李立冬,我小学同学。”
李立冬问道:“是写《悬崖》的林为民吗?”
林为民点点头,笑道:“是我。”
李立冬眼神一亮。
呦,敢情还是位文艺青年。
第76章 入手四合院
李立冬家的房子和林为民之前在菜市口看的房子格局差不多,都是一进的院子。
北向正房三间,东西各两间厢房,唯一多的是南向多了三间倒座房。所谓倒座,就是房门朝北开。他们家院里还修了茅房和煤棚。
规整程度比菜市口那处还要好。
房子也是祖辈传下来的,李立冬介绍当年买这房子花了八百多大洋,算上税金、中介费和这些年修葺房子的费用,他们家掏出来的钱得翻上一倍。
“我之前还跟立冬说,他们家走了运,这房子在公家的手里。要是被分给老百姓,那即便是要回来也卖不出价钱来。”李光复说道。
“是是,赶上了运气好。”李立冬点头道。
林为民最近在研究四合院,知道他说的这种情况。
很多家房子都要回来了,可房子的租客却撵不走。因为人家当时也是政府给分配的房子,拥有永久居住权。
当然了,房主可以要求人家交房租,但不能太贵。以北京现在的行情,每间房每个月2块多钱,还不够每年给这些租户修房子的呢。
房子收回来了,却还要赔钱。
房主们当然不干,这年头一般就是三种对策。
一是耍横的,用尽各种办法把租客轰走,轰完了自己住。
二是躺平的,既不收房租也不管修房,爱咋的咋的。
三是认头的,索性把房子卖了,不要了。要不然又要修房,每个月还得交房产税,实在不划算。
现在北京的房产税是每间房2毛左右,三个月一交,得到1986年才停止征收普通住宅的房产税,只对商业用房征收。
都是平头老百姓,选择第二种和第三种做法的是最多的。
第二种还好,过些年运气好赶上房子拆迁能分到钱。
最惨的就是第三种,忍气吞声的托人卖房子。因为产权不明晰,这种房子通常卖不上价钱。如李立冬他们家这样的四合院,市价五六千块钱是正常的,可真遇到这样的情况,两千块钱都没有人愿意接手。
林为民就听编辑部的同事说过,有一家已经落户陕西的,不想回北京了,托人卖房子,结果出价最高的就一千二百块钱。
那院子跟李立冬他们家这一样是十间房,哪怕是按照一间房二百块钱还得两千块钱呢,更何况人家还是独门独院。
所以说啊,甭管什么年头,最吃亏的永远是老实人。
看了一圈房子,林为民觉得这房子整体还是比较符合自己的需求的,距离朝内大街六七里地,骑着自行车二十分钟就能到,上班还算方便。
地理位置就不用说了,什刹海不算是一等一的位置,但后世属于北京的旅游景区,周边环境不差。
林为民跟李光复打了个眼色后,开口询问道:“李大哥,您这房子打算卖什么价钱?”
李立冬看了一眼李光复,犹豫了一下,“五千块?”
从进门的时候林为民就看出来了,这位大哥是个老实人,而且有点文艺情节,一听说自己是作家,眼神都不一样了。
“五千块啊……”林为民沉吟着没说话。
李立冬还以为自己要高了,笨嘴拙舌的还想说两句话,“林老师,我家这房子保持的还是挺好的,去年才刚修过,您住进来也不用怎么修,家具都留给您。”
李立冬家的家具多是酸枝木和鸡翅木的,保存的比较完好。李立冬还特意提了一嘴,他们家吃饭的那一套八仙桌和椅子是黄花梨的。
林为民笑着说道:“那成啊,就五千块钱。”
李光复意外的看了林为民一眼,没有说话。
李立冬顿时大喜,“哎呀,这可太好了。”
现在这年头信息不流通,房屋买卖并不容易。北京城这两年往外卖房子的并不少,反而是买房的人不多。
他们家的房子无论是外表还是屋里都保存的非常好,卖得低了有点不甘心,卖得高了怕没人买,十分纠结。
最坏的结果就是去找房管局,房管局那里收房子,200块钱一间。不托人的话大概也能卖出这价格,但就指不定得排到什么时候去了。
房管局的资金也有限,不可能一次性全都收购,所以都得慢慢排着。房子想套现,没那么容易。
所以李立冬他们家能碰上林为民这样一个痛快的买主并不容易。
按理说买主应该讲讲价,可这位林老师却异常的痛快,连价都没还,李立冬心中更加充满了对林老师的敬重。
有李光复这种熟人在,双方先拟了一份买卖契约,林为民交了定金,约好了周一去房管局办手续。
从李家出来,李光复问道:“林老师,刚才您要是讲讲价应该能讲下来不少。”
林为民笑着说道:“房子挺好的,物有所值,没必要讲价了。有你这个中间人在,我买的也放心。”
李光复立刻明白了,林为民这是给自己的面子,他心下感动,“林老师,谢谢您了。”
“谢我做什么?我还得谢谢你了,给我介绍了一个好房子。”他拍拍李光复的胳膊,继续说道:“这些天我打听了不少往外卖的院子,有的一两千块钱就能拿下来,可那样的房子光是修葺少说也得两千块钱。这回多好,买个省事的一步到位。”
李光复点点头,“还是得谢谢您。”
“再说就见外了,朋友之间那么客气干什么。”林为民豪爽的说道。
被林为民如此对待,李光复心中暗自喜悦。
先不说林老师的才华和身份,光是他今天办事的方式,就让人钦佩。
殊不知,林为民不讲价,纯粹是因为一个后来人的不落忍,一想到未来这四合院的价格翻了成千上万倍,他就对李立冬他们家倍感同情。
去了海外奋斗一辈子,好不容易攒了点钱打算衣锦还乡,结果发现一辈子赚的钱连当年卖出去的房子都买不下来。
他现在不缺钱,讲价的那点钱,就当是买个心理安慰吧。
周一,林为民特意请了个假,跟着李立冬和李光复一起到房产所办买房的手续,五千块钱付出去,什刹海那处四合院的房契也到了林为民手中。
三天之后,李立冬家搬出了四合院,将钥匙交到了林为民的手中。
第77章 帮林老师败个家
白米斜街这个名字源于明朝,早年因有一座白米寺,因此得名白米斜街,属日忠坊,后来沿用至今。跟北京城正南正北、横平竖直的棋盘布局不同,烟袋斜街是一条类似于S型的胡同,全长三百多米。
这里曾经住过晚晴名臣张之洞和末代皇妃文绣,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晚晴、民国时的名人住过这里。
这也造成了白米斜街这里的四合院不仅气派,而且保持的相当完好。
跟周围动辄两进、三进的宅子相比,林为民家一进的宅子略显寒酸,但这恰好符合他的需求。
他就自己一个人,住三进的大宅子,不怕晚上闹鬼吗?
小院很精致,保持的也相当完好,但林为民既然要住,肯定要重新装修一番。
腊月初八,对中国人来说以为着年的开始,林为民今天有点忙,他联络了几个工人师傅到小院这。
师傅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对小院的厕所进行改造,北京的冬天温度不比林为民老家那边高多少,他可不希望花了五千块买了房子,上个厕所还得冻屁股。
小院原本是有厕所的,包括下水系统也有,都是清朝的,只不过没有放在屋子里,这次林为民就打算把厕所挪到正房的屋子里。
上水已经解决了,76年北京市就做到了自来水入户,林为民家因为是独门独院一个人独享一个水龙头,非常方便。
想让厕所进屋,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得有蹲便器或者坐便器,另一个就是自来水进屋的管道。
林为民找来的师傅提出的这两个问题,是需要林为民解决的。
李光复知道林为民今天找人准备拾掇拾掇小院,特意赶了过来,一听师傅的要求,直接拍着胸脯说他能搞定。
他又问林为民院里还有没有别的地方需要动,正好一起解决。
林为民便将他对小院的改造计划说了一遍,他给院内的屋子做了功能分类。
三间正房当中,正当中的一间做会客用的客厅,西侧正房是他的卧室,东侧正房则改造成卫生间和盥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