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坐望敬亭
林为民的笑容收敛,看向张艺谋,“这句话说到了点子上。记住,你现在是拿过金熊奖的大导演了,那就要拿出点大导演的气势来!”
“气势?什么气势?”张艺谋不解。
“我拿你们的钱拍电影,那是你们的荣幸。投了钱,就乖乖的看着我拍电影,不要指手画脚!”
林为民表情严肃,装腔作势的说道,说完之后脸上的笑容复又出现,“就是这种气势。”
张艺谋性格内敛,断然说不出林为民刚才所说的话,他理解了林为民的意思,问道:“这么说,您同意我要他们的投资?”
林为民道:“你是导演,这件事你自己做决定就行了。我只送给你一句话,到什么时候都不能让投资人牵着你的鼻子走。记住,是你带他们赚钱,不是他们带着你赚钱!”
感受到林为民话中那肆意的霸气和自信,张艺谋心中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定。
要不要投资这件事,他自己完全可以做决定,可他就是忍不住想听听林为民的意见。
张艺谋的脑海中闪过林为民所说的话,以他今时今日的地位,不缺投资人,拿谁的投资是给谁的面子。
其实,张艺谋心里是倾向于要秋复生的投资的。
原因也很简单,秋复生给投资的同时,还可以帮他解决电影拍摄设备的问题。
举个例子,国内制片厂用的老式摄影机噪音非常大,根本无法满足现场同步收音的需求。
国外如今已经有了静音型的Arriflex BL4s摄影机,如果用上这台摄影机,他的新电影就可以做到同期声录音,到时候电影成片的时候必定相当震撼。
这对拍电影是好事。
心中有了主意,张艺谋便不再纠结。
他又和林为民聊起电影筹拍的一些事,特意对林为民道:“这次电影里没有特别合适壮壮的角色……”
林为民摆摆手,“小说都是我推荐给你的,这些话就不要再提了。你们俩一个是导演,一个是演员,合作是你们自己的事,不用跟我说。”
张艺谋点了点头,不再解释。
坐在一起聊了一会儿,张艺谋告辞而去,林为民也带着陶慧敏回了家。
又过了一天,到了周末,林为民夫妻俩去万先生家走了一趟,送去了从美国买回来的礼物。
下午,林为民来到了什刹海小院。
他进院的时候,史父和石铁生坐在树下乘凉。
“你可算是回来了!”石铁生见到林为民脸上笑容灿烂。
林为民随意坐到树下,石铁生聊了起来。
他一去美国就是三个多月,回来一见面似乎有聊不完的话题。
林为民给石铁生讲起了在美国的经历和见闻,石铁生听的津津有味。
“看来你在美国的名声真是不小啊!”石铁生感叹道。
“也就那样!”林为民随口道。
聊了半天,没见到史岚,林为民问道:“史岚那丫头呢?”
“跟秦刚出去约会了。”
“不是说今年结婚吗?怎么还没动静?”
石铁生道:“正想跟你说呢!快了,打算十一办。”
话题继续,林为民从包里掏出几本书,“给你看看这回我从美国带回来的几本书。”
石铁生接过书,林为民提醒道:“礼物刚才送过了,这可不是送给你的!”
“去了一趟美国,你怎么越来越抠了?”石铁生玩笑道。
“我这几本书你就是去纽约的书店翻箱倒柜,也不见得能买得到。”
石铁生英语一般,对于收藏英文原版书没什么执念,看了几眼便将书还给了林为民。
“有的作家都没听过。”
“正常,我们国内才引进多少外国作家的作品啊?尤其是近些年冒头的作家,国内引进的太少了,也就从那几本专门介绍外国文学的杂志上,才能看到一些这方面的东西。”
石铁生有些遗憾的说道:“我的英文要是像你一样就好了,可以看遍国外最新的文学著作。”
“懂了英语,你法语要不要懂一点?西班牙语要不要学一点?指望我们自己的能力去翻遍这些著作得累死,还是得靠翻译和引进。”
“这个就得靠你们出版社了!”石铁生玩笑道。
林为民正色道:“你别说,我还真有这个打算。”
他说着举起一本书,说道:“这次去纽约,我又找到了几本理查德·耶茨的书,细细读了发现真是不错。他的风格写实、冷酷,很不受美国读者的待见,我觉得倒是可以尝试引进到国内来。”
引进理查德·耶茨的念头已经在林为民心里憋了一段时间,他没有跟任何人提过,直到今天见到石铁生才说起来。
石铁生拍手道:“这是个好事,你要是能做成这件事也是功德一件,跟你们社里说了吗?”
“没有呢,这不刚回来吗?等周一上班的吧,我跟领导提一提。”
得到石铁生的赞同,林为民心中高兴。
翌日上班,林为民跑到了程早春的办公室,说出了他想引进理查德·耶茨作品的想法。
程早春看他的眼神大致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林为民负责《当代》,除了《当代》的刊物和偶尔的丛书,社里的其他出版业务轮不到他插手。
“你现在管的还真够宽的!”
“我这不也是为了社里好嘛!”林为民一脸纯良,将那几本理查德·耶茨的书推到程早春面前,“您先让社里人翻翻,看看成色,要是觉得不行,就当我没说过。”
程早春看了一眼桌上的书,全是英文原版书,林为民特意说道:“这可都是我好不容易买到的。”
林为民紧接着又说起了理查德·耶茨在美国的境遇,听他说完之后,程早春不禁有些唏嘘。
好歹也是成名几十年,赢得美国主流文学界一直肯定的作家,可晚景竟如此凄凉。
“所以说啊,资本主义是个坏东西!”程早春感叹了一句。
林为民也在感叹,要不说你能当领导呢,瞧这个觉悟!
他当然明白程早春的脑回路,敌人拥护的我们反对,敌人反对的我们拥护,大概就是这样的意识形态思想。
程早春拍拍桌上的书,“行吧,回头我让人外文编辑室瞧瞧。”
“得嘞,谢谢领导。”
林为民离开程早春办公室,刚回到后楼编辑部就从佟钟贵那里得到了一个好消息,阿莱已经改完了《尘埃落定》的稿子。
《尘埃落定》的内容成熟度极高,需要改动的部分非常少,加之有林为民和佟钟贵在一旁的指导,才得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改稿工作。
“好,抓紧时间校对、排版,争取下月初发出来。”
林为民一句话,佟钟贵熬了好几天的夜,总算是赶在月末印刷前,弄好了《尘埃落定》的稿子。
月末最后一天,林为民接到了刘以鬯那边的电话。
王晓波的《黄金时代》前一段时间寄去了香江,刘以鬯前两天刚刚接到稿子,通读一遍之后特地给林为民打来了这个电话。
小说的质量毋庸置疑,只是有一点问题,刘以鬯想跟林为民探讨一下,就是小说中的性欲描写。
太多了点!
“这位作家的风格太过清奇了!”
刘以鬯的话说的很含蓄,林为民哈哈笑着,调侃他没有见过世面。
刘以鬯苦笑,“看来我真是落伍了,想不到你们内地的创作风格现在这么百花齐放。”
林为民这才正经道:“这倒没有,我给你介绍的这位作家风格确实是独树一帜。”
林为民在电话里简单的给刘以鬯介绍了一下王晓波,又说道:“不如我把他的联系方式给你,你们再细致的沟通一下,这样总好过我在中间传话。”
“也好,我倒是对他很好奇。”
“他确实是个有意思的人。”
结束了和刘以鬯通话的两天后,王晓波便兴奋的找到了林为民。
这几年,随着北京电信部门大力度建设通信设施,接打长途电话和国际长途比以前方便了不少。
王晓波昨天接到了刘以鬯的电话,跟他沟通了半天,最后确定了小说可以发表。
至于刘以鬯之前提到的性欲描写问题,在经过和王晓波的一番探讨之后,刘以鬯没有过多的纠结。
“林老师,太谢谢您了!”王晓波充满感激的说道。
这次小说在《香江文学》发表,不仅是解决了发表难题,王晓波还收获了四万一千块港元的稿费,极大的解决了王晓波的经济困难,也让他对自己的写作事业更加有信心。
“之前既然答应你要发表,那就肯定要发表。只不过晚了几个月,你可不要介意啊!”林为民笑着对王小波说道。
王晓波望着林为民,心中感慨,林老师真是信人君子啊!
第523章 一书成名
八月初,《当代》第八期正式上市发售,很多《当代》的忠实读者第一时间在书店、书报摊买到了最新一期的刊物。
刊物拿到手上,封面头条《尘埃落定》四个字的标题异常的显眼。
阿莱给自己小说取的这个名字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让很多人一眼看过去便心生好感。
翻开刊物,这些人第一时间便察觉到了这一期的与众不同。
封面头条上的那部《尘埃落定》的小说字体明显比别的作品大了一圈,还是一期发完,怪不得这期这么厚,还临时涨价。
读者们带着心中的好奇,将眼神锁定在这部享受到特殊待遇的小说文字之上。
《尘埃落定》是一部主旨严肃的文学作品,但读起来并不枯燥乏味,相反,阿莱在创作它的时候极巧妙的融合了藏地口头文学和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优点。
《尘埃落定》的素材取自于藏地的民间文化,又借鉴了民间口头文学的叙事方式,不仅具备了一定的传奇性和通俗性,同时也具备了高度的艺术性。
将小说的传奇性、通俗性、艺术性融会贯通,故事情节读起来跌宕起伏,让无数读者都被傻子二少爷的命运牵动住了内心。
林为民当时对阿莱说,《尘埃落定》值一个茅盾文学奖并非是虚妄之言。
第八期刊物发售一周之后,《当代》编辑部开始陆续收到读者们的来信,随着时间的推进,读者来信越来越多。
半个月之后,报纸上开始出现关于《尘埃落定》的书评,这些评论无一例外的都对这部小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越来越多的正面反馈,让一直在关注着这一期刊物反响的《当代》编辑部雀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