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34章

作者:坐望敬亭

  “你怎么还没走?”

  “我今晚住这,陪陪老顾。”

  荣世辉本能的皱起眉头,怎么越来越感觉自己给《当代》招来了一个祸害呢?

  吃完了晚饭,回到宿舍。

  天气闷热,林为民朝着窗外看了看,感觉风有些凉。

  “看样子要下雨。”

  宿舍里没外人,顾桦赤着膀子,泡了一壶从家乡带来的苦茶。

  “下雨好,凉快!”

  刚说完没两分钟,天空中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而下。

  两人都有些兴奋,顾桦这会儿也不去考虑写作的事了,搬了张椅子,和林为民坐到窗边。

  一边欣赏着外面的大雨,一边喝茶长谈。

第51章 《茶馆》

  林为民在《当代》的招待所住了一宿,这一晚上基本没怎么睡觉,大部分时间在聊天,不光是跟顾桦,快半夜的时候路遥也凑过来了。

  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他们两人再说,林为民在听。

  两人现在都处在创作阶段,肚子里有一肚子碎片化的灵感急需以对话的方式夯实它们,这一点恰恰是林为民的强项。

  顾桦讲的是《遥远的山镇》,而路遥讲的并不是他正在创作的《惊心动魄的一幕》,而是另一个故事,一个名叫高加林的知青和农村姑娘刘巧珍的爱情故事,林为民立刻想到他的成名作《人生》。

  《人生》的小说他没看过,电影却看过。

  翌日,几人睡到中午才起。

  林为民吃了顿午饭,趁着中午午休的时候在楼道里跟其他宿舍的作家打起了乒乓球。

  几人没注意时间,都上班了还在打,被路过的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数落了几句。

  理亏之下,几人规规矩矩的听训。

  等人走了之后,林为民压着声音问道:“这老太太谁啊,这么豪横?”

  “她你不知道啊?卫老太太!”

  卫老太太?

  林为民立刻想到人文社里姓“卫”的貌似就一个人,那就是总编卫君怡。

  下午的时候,路遥说晚上有老乡要请他吃饭,叫林为民和顾桦一起去,顾桦说他的忙着赶在开学前把稿子写完,路遥便拉着林为民去赴约。

  见了面才知道,请路遥吃饭的居然是导演吴天明。

  林为民对文学界的人不太熟,但影视圈的却一点也不陌生。

  这位光头大佬的成名作正是改编的电影《人生》,而后他更是凭借电影《老井》获得了第2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电影节大奖和影评人费比西奖。

  值得一提的是,《老井》的男主角是张一某,这个时候的张一某尚未飞黄腾达,凭借该片居然获得了最佳男主角的荣誉。

  就很神奇,一个导演居然抢了演员的饭碗,只能说是天赋异禀。

  聊起天来,林为民才知道,路遥和吴天明是老乡,早些年就已经认识了。

  吴天明现在正在筹拍电影《亲缘》,讲的是因为战乱一对父女与亲人分别三十年后相见的故事,林为民没什么印象。

  当吴天明得知林为民就是《潜伏》的作者,他顿时来了兴趣,这小说虽然才出了不长时间,但在读者中引起的影响却并不小,国内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这么优秀的谍战题材小说出现了。

  其实谍战题材小说在建国初期曾一度产生过不少高口碑的作品,但后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连《林海雪原》这样的作品都成了禁忌,所以近些年谍战方面的题材逐渐减少。直到这几年风波过去,这个题材才算是解禁。

  吴天明是看过《潜伏》的小说的,不光看过,对小说还非常之喜欢。

  在看的时候他就觉得,这篇小说文字极具画面感,节奏紧凑明快,矛盾冲突剧烈,仿佛天生就是为影视化准备的。

  “兄弟,有想过把你的小说改编成电影吗?”吴天明用充满诱惑力的口吻问道。

  那一刻,林为民觉得这个光头大佬比自己更有当神棍的潜力。

  “老哥你说笑了,《潜伏》要想拍好,电影的篇幅恐怕不够。”

  吴天明想过林为民会同意或者拒绝,但没想到他的思路如此清晰,连这种事都考虑到了。

  “老弟有见识,《潜伏》的篇幅虽然不长,但节奏太过紧凑,要处理的信息太多,要想在电影的篇幅内把它拍好确实不容易。”

  他表情充满了遗憾,但也明白林为民说的是个致命的问题。

  之后,吴天明便再没有说过这个话题,转而聊起别的。

  一顿招待,宾主尽欢。

  林为民跟路遥喝的迷迷瞪瞪,搭着膀子回到了朝内大街166号,翌日起床头疼的厉害。

  路遥改他的稿子,顾桦也在赶稿子,林为民闲的蛋疼,想到了万家宝给他的那几张门票,正巧就有今天的场次。

  傍晚时分,林为民骑着自行车来到首都剧场,这里1956年便成为人艺的所属演出场地。

  剧场坐落于王府井大街北,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集演出、排练和剧院办公为一体。

  国内在如今,找不到比这更牛的剧场了。

  进入剧场,内部装修古典华贵,气势恢宏,观众席分上下两层,目测得有近千个坐席。

  万家宝先生给的票座位很靠前,林为民走到距离舞台十米左右才找到自己的座位。

  今天的剧目是《茶馆》,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品,经典的不能再经典的剧目。

  《茶馆》在1958年首演,但在当时受到欢迎的同时也遭受了很多非议。而后1963年《茶馆》复演,增加了一些积极性的内容,原作者老舍先生对此很不满。

  直到去年,《茶馆》终于原本复演,在北京引起了轰动。

  林为民以前看过电影版的《茶馆》,几乎就是话剧版的复刻,连演员都是一样的。

  于是之、郑荣、英若诚、蓝天野、林东升、胡宗温……

  随着旁白不疾不徐的展开,各色人物粉墨登场。

  林为民的位置距离舞台足够近,不仅能够近距离聆听演员的每一句台词,观看他们的每一个动作,连他们脸上每一个微妙的表情的看的一清二楚。

  所有的舞台细节,都近在眼前。

  如此近距离的观看《茶馆》这部经典作品,跟看电影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哪怕他看过的82版《茶馆》几乎完美复刻了话剧,但那种近在眼前的视觉冲击力还是让林为民感到迷醉。

  150分钟的剧目在不知不觉间演完了,直到演员上台谢幕,林为民仍还沉浸在剧情当中难以自拔。

  以前他总觉得在剧场里看个话剧、电影给人家鼓掌是一件特别假的事,但有了这次的体验,他明白了,可能会有人对于某些作品出于礼貌鼓掌,但对于像《茶馆》这样的作品,人们的掌声是发自肺腑的。

  从首都剧场出来已经是晚上快十点了,林为民骑着自行车脑海中还会不会闪过舞台上的表演,这样的经历真是让人难忘。

第52章 《小院琐记》

  又过了几天,路遥的稿子改完了,他的责编是柳荫,对稿子很满意,确定会发在下一期的《当代》上,路遥这次来北京的目的也算是彻底达成。

  走之前的这天晚上,柳荫请路遥吃饭,路遥拉上了林为民和顾桦,几人在这几天里已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临走时,林为民不忘叮嘱路遥。

  “老陆,小说写完了别忘了寄过来让我看看。”

  “放心吧,写完一定第一个让你看。”

  《惊心动魄的一幕》顺利排版刊发让路遥信心大涨,对于即将要创作的关于高加林和刘巧珍的故事也增添了许多信心,他打算回去后便闭关创作这部让他灵感爆棚的作品。

  路遥走后,林为民回归文研所,马上就是开学的日子了。

  在他回去的当天,已经有同学陆续回来了。

  一个月时间并不长,但重聚在一起,同学们还是稍感陌生。

  大家都变了些样子,理了新的发型,换了新的衣裳行头,连脸色看上去都好了很多,很显然是这一个月尽享家庭和故乡的温暖甜蜜。

  等人到齐了,唐玉秋老师将大家召集到一起,开了个班会。

  前一阶段的学习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的时间需要大家准备毕业作品,各人都分配了导师,以后不会有几次上大课的机会了,很多人听到这里脸上不禁流露出几分失落。

  开完了班会,林为民便挨个收拢稿子,假期前大家参与了他的集体写作,有一部分人还没交稿子。

  当时大家问林为民的时候,他神神秘秘不肯说,这回大家再次追问。

  林为民已经得到了荣世辉的肯定答案,便不再瞒着,把他打算让大家的作品上《当代》的事说了出来。

  众人顿时大吃一惊。

  “为民,可以啊,还有这样的人脉呢?”

  “真的假的,你这事准成不?”

  大家围着他七嘴八舌的问个没完,林为民只能大声喊道:“都别说话。现在事情已经定下来了,就看你们稿子的质量了。我可先说好,答应了咱们做个专辑,但不代表人家良莠不分啥都要。真要是稿子送去了被人家刷了下来,你们别找我。”

  听他这么一说,原本态度随意的同学们立时认真了起来。

  有几个刚把稿子拿给林为民的,又从他那把稿子要了回去。

  丑姑娘找了个好婆家,可得再好好描描眉。

  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唐玉秋和所里领导那里,唐玉秋是荣世辉的好友,本应提前得知,但这个假期她跟荣世辉没见面,自然不晓得林为民背后做的事。

  许刚让唐玉秋把林为民喊来,林为民见着他有点紧张,生怕挨训。

  “听说你小子跟《当代》约好了用所里学员们的稿子搞一个专辑?”

  “是。”

  “怎么想出了这么个主意?”

  林为民一见许刚对这件事感兴趣,立刻意识到这是个好机会,要是能让许刚帮自己给人文社那边递句话,进去的难度肯定要降低不少,他便把自己的情况和想法悉数讲了出来。

  许刚听完感到有些意外,没想到林为民还存着这样的心思。

  当听到林为民话里话外想让他给美言几句的时候,许刚沉吟起来。

  过了片刻后,他才缓缓开口道:“所里给你们每个同学都安排了毕业作品,本来的打算是等你们交上来毕业作品之后,由所里给大家联络刊物审阅和批用这些作品。你的这个主意正好帮所里解决了问题,如果这个专辑能够顺利刊出,所里也能省下不少力气。行吧,我知道了,回头我去跟文景同志沟通一下。”

上一篇:大秦嫡公子

下一篇:万历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