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321章

作者:坐望敬亭

  两人明天就准备回上海,在上海待上个把星期,就去奥地利。

  车子停到胡同口,走进四合院。

  韩壮壮和殷歌丽正在厨房忙碌,小两口现在越来越有过日子的气氛了。

  饭菜端上桌,几人坐在一起吃饭,边吃边聊。

  林为民问起韩壮壮房子的事。

  他的四合院买在了油漆作胡同,独门独院的一进四合院,就在北海东面,靠着地安门西大街。

  修葺装修还是找的李光复,如今已经装好了。

  前前后后花了一万多块钱,多亏了每年春节过后的走穴演出,再加上他偶尔拍部电视剧,要是靠工资,韩壮壮累死也买不起。

  “正好这段时间我和歌丽出国。那院子先放一放,等我们俩回来就搬家。”

  “北京这边酒席准备在哪办?用不用我给你找个地方?”

  韩壮壮道:“不用。就在家里办,反正院子里也有地方。我们又不办什么仪式,就是把大家叫来高兴高兴。邀请的人也不多,摆几桌就够了。”

  林为民点了点头,这要结婚了确实不一样,想事情都比以前周到了。

第349章 《女医传》

  合拍电视剧的剧本,在林为民的手里写的很快,基本以每天两集的速度产出。

  无奈剧本篇幅实在太长,萧笙只能在北京饭店里苦苦等待。

  这一天傍晚,林为民再次拿着六集写好的剧本来找萧笙。

  看罢剧本,萧笙叹道:“还有几集是写著书立说的事吧?”

  “不错。历史上谈允贤活到九十六岁,但晚景并不算太好,为了观众们的感受,不会写到最后,只写到她著书立说,救死扶伤这个高潮。”

  萧笙点点头,这是一个成熟的编剧。

  经过这些天的创作,电视剧剧本已经写到了56集,再来4集,就是整整六十集。

  无线电视台不是没有集数超过六十集以上的电视剧,但全都是单元剧。

  如林为民这般以单一故事谱写成一部如此长度的电视剧,还从未有过,其难度也与单元剧不可同日而语。

  他回想着剧本的内容,这是一部以明朝女医谈允贤为原型所写的剧本。

  谈允贤出生于无锡谈家,谈家不仅是医学世家,同时也时代显赫,祖上既是名医又曾担任过奉政大夫。谈允贤是家中次子谈纲的女儿,谈纲在当时南京任刑部主事,放到现在属于厅局级干部。

  作为谈纲的女儿,谈允贤出生便可以拥有姓名,同时也经受了良好的教育。

  谈允贤自幼聪慧,在祖父母的培养下,深得祖父母喜爱,每临诊时都将她带在身边,细心地讲述各种药方病理。等谈允贤长大后,她已经学得了一手精湛的医术。

  到了婚配的年龄,谈允贤嫁给同为医家的杨家。婚后不久,谈允贤就患了气血两虚之症难以生育,她用学到的药理知识,自行调制药方并以身试药,最终药到病除,并陆续为夫家产了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杨濂。

  自此,谈允贤的医术令婆家刮目相看,家里人患病后都放心地交由她诊治。

  后祖母茹氏弥留之际,将自己收集的医术、药方、以及医疗器械全部交给谈允贤,并对谈允贤的医术给予肯定:“吾目瞑矣!“。

  明代受陈朱理学的影响,社会上下礼教森严,许多妇女因男女之防,不愿请男医生诊治,即便请来了男医生,由于看不见患者的容貌也不能询问病情,甚至连最基本的号脉都要隔着手帕,经常发生贻误病情致死的悲剧。

  由于男女生理结构不同,女性诸多涉及私密性的疑难杂症,令她们难以对男医生启齿,医术高明的谈允贤的出现,让众多女患者看到了希望,纷纷请她上门诊治。

  受到祖母的鼓励,谈允贤正式走出深宅大院,抛头露面地以女医生的身份行走江湖。

  谈允贤不仅医术高明,同时对于病患心理也极为了解,在与患者的沟通过程中,谈允贤以女性细腻平和的特性,缓解了患者的焦虑,并借此将那些受凌虐妇女的惨状诉诸民间,博得偌大名声,甚至开始以女医的身份多次出入宫廷。

  随着谈允贤的名气日盛,诸多患病的皇家女眷不愿意请男御医诊治,都请谈允贤入宫。

  林为民的剧本只写到这里,谈允贤已经成为国医圣手,接下来的四集故事便是收尾。

  “历史上谈允贤是先著书立说,而后丧子、丧孙,再也无心著书。我打算把顺序颠倒一些,先丧子、丧孙,再著书立说。”

  萧笙听后颔首,别小看这两个事件的顺序颠倒,电视剧只要烘托到位,人物的传奇性和光辉形象一下子就能立起来。

  电视剧不是正史,为了戏剧效果是要适当艺术加工处理的。

  理完了所有的剧情,萧笙问道:“剧名也应该定下来了吧?”

  林为民思忖片刻,“要不,就叫《女医传》吧!”

  “《女医传》?”萧笙咀嚼着这个名字,念了几遍后道:“好,这个名字好。古朴、大气,让人一听便知晓主旨和内容。”

  林为民笑了笑,他选择谈允贤这个女医作为主角书写剧本,是受了泡菜国的《大长今》的影响。

  《大长今》的原型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叫徐长今。以平民之女的身份,自学医术,获得朝鲜王朝中宗的赏识获封大长今。后在中宗逝后获罪流放,卒于1566年。

  徐长今与谈允贤卒于同一年,但谈允贤却比她早出生了几十年。

  要论医学成就,谈允贤可以著书立说。人生轨迹方面,她更是远比徐长今跌宕起伏。

  林为民觉得放着这么好的素材不用,实在是浪费。

  更何况,走了小泡菜的路,让他们无路可走,想起来都美滋滋。

  在如今这个时候,女性励志题材的电视剧极为少有。

  林为民也刻意规避了后世所谓“女性励志”电视剧当中的狗血恋爱和宫斗,完全把笔墨放在了刻画谈允贤这位史上第一位女医的身上,这才叫真正的“大女主剧”。

  又过了几日,《女医传》的剧本正式编纂完成。

  戴林风、萧笙、林为民再次齐聚在北京饭店的咖啡厅里,萧笙拿出了自己根据剧本核算的预算。

  一千两百万!

  看到这个数字,戴林风心头发颤。

  台里拍两部古典名著,《西游记》投资了300万,《红楼梦》投资了600万,到了这《女医传》一部电视剧竟然就要1200万元。

  “这……这也太多了!”

  最近杨洁刚把台里给她投资的300万花完,再加上之前剧组经常换角、特效失常,杨洁被人举报到了台里,央视还成立了专门调查小组到《西游记》剧组去查账。

  林为民说道:“戴台,您不能这么看啊!我们这部电视剧的集数和时长加在一起,和《西游记》和《红楼梦》两部电视剧一样多。他们加在一起也快投资了1000万了吧?再说了,我们这里面还有香江来的同志,香江的人工也贵啊!”

  林为民说起香江的人工,戴林风更加心疼了,又不是老子让他们来的,都用我们自己人才好呢。

  “戴台,您别忘了。这电视剧的投资,无线电视台那边和央视可是七三开,无线七,你们三,实际上央视掏的不多。”

  被林为民这一提醒,戴林风心里好受了一点。

  “最近这两年台里的大投资实在是太多了。”戴林风叹气道。

  “理解理解!”林为民笑着说道。

  几人继续沟通,幕后的制作团队将会是两地合作,人员比例各占一半。

  涉及到演员的时候,萧笙的态度比较执拗,要求主要角色都用无线电视台的演员。

  他的理由也很简单,内地的观众通常不注重演员的名气,看谁都一样,只要演员契合角色就行。

  可香江的观众不一样,本来就是合拍片,启用内地的演员,在香江没有名气,万一影响到电视剧的播出成绩就不好了。

  戴林风据理力争,“合拍片,合拍片,演员自然也要两地的都要用,怎么能光用你们香江的,不用我们内地的呢?我不同意。”

  两人各持己见,场面一度陷入了僵持。

  林为民打起了圆场,“这个问题也很好解决嘛。萧监制既然担心,演员名气小,香江观众接受度不高。那我们找两个有名气的演员不就行了吗?”

  “有名气的演员?找谁?”萧笙问道。

  “刘晓庆,之前演了《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在香江的名气应该还是可以的。”

  戴林风眼前一亮,“不错不错,晓庆很合适。”

  合适个屁!

  林为民忍不住内心吐槽了一句,就她那个大奔儿喽头,跟我这女主角哪有一点像?

  可没办法,为了顾全大局嘛,林老师只能捏着鼻子推荐她,谁让她红呢!

  萧笙听到这个名字沉吟起来,《女医传》是部名副其实的大女主戏,戏眼全在女主角的身上,让出这个女主角,萧笙感觉就算是把其他所有的主角和配角都拿到了也亏得慌。

  “女主角,我觉得我们无线电视台有两位女演员比刘晓庆更加合适。”

  “这是合拍片,角色都给你们了,我们内地的演员还演什么?”

  戴林风对萧笙的贪得无厌感到愤怒。

  双方讨论来讨论去,谁也说服不了谁。

  林为民再次打起了圆场,“既然定不下来,那就先不要定了嘛!反正萧监制也要回香江一趟。不如这样,我们便把备用的演员都列出来。等萧监制回到香江跟无线电视台的高层商议后,再电话协商。”

  戴林风和萧笙也只能认可林为民的方案。

  次日,萧笙带着剧本登上了回香江的飞机。

  《女医传》的事在林为民这也算是告一段落。

  时间一晃已经到了八月,林为民再次收到了阿瑟·米勒的信。

  前次写信提到的托尼奖,在六月份已经举行了颁奖仪式。

  《触不可及》喜获最佳话剧男主角和最佳话剧男配角两个奖项,但错失最佳话剧奖、最佳话剧导演奖两个重量级奖项。

  这个结果在林为民的意料之中,《触不可及》是纯以人物和故事推动的话剧,在这两个奖项的竞争之中并不讨好,能够拿到两个表演奖项已经非常好了。

  阿瑟·米勒显然也很认可这样的结果,并且在信中很高兴的表示。

  因为托尼奖的关系,《触不可及》的上座率再创新高,得奖后的一个多月时间内几乎场场饱满。

  所以这个季度林为民的演出分成,对比之前又有了上涨,达到了四十二万美元。

  林为民看着这个数字,内心出奇的平静。

  反正也花不完。

  将邮件收好,林为民正打算继续审稿,莫言久违的来到了《当代》编辑部。

  林为民高兴的问道:“你们学校应该放假了吧?我还以为你已经回老家了呢!”

  莫言点点头,“放了。本来是要回的,不过还有件事没办完。”

上一篇:大秦嫡公子

下一篇:万历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