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257章

作者:坐望敬亭

  开篇麻匪抢火车,麻匪头子就叫张麻子,读者们莞尔一笑,心想这是作者的恶趣味啊,笔名和主角一个姓。

  可等看到六子出场时,那一段文字介绍后,所有人都察觉出不对劲来了。

  六子,本名林为民?

  这个林为民是认真的吗?是我们知道的那个林为民吗?

  读者们急不可耐的往后翻……

  麻匪头子张麻子带着假冒成师爷的县长和县长夫人以及一众兄弟一同上任鹅城。

  张麻子拒绝恶霸黄四郎的示好,矛盾随之爆发。

  当读者们看到黄四郎的管家胡万带着人诬陷六子吃饭不给钱,年轻气盛的六子为了自证清白不惜剖腹的桥段,不禁脊背一阵发凉。

  再联想到开篇介绍六子的原名,这些读者可以百分之百的肯定,这个六子就是他们知道的那个林为民。

  而这部小说……

  不少人再次翻到开头的作者名,“张牧之”。

  这个张牧之,到底是谁呢?

  林为民?又或者是哪个替他抱打不平的好汉?

  钻牛角尖的读者有,但更多的人还是对小说的内容兴趣更大。

  “六子剖腹”这么情节太过震撼人心了,大家忍不住朝后面翻过去。

  人艺后台。

  梁冠华正捧着书看得津津有味。

  “看什么呢?”身边响起一个声音。

  梁冠华正看得入迷,没注意是谁在跟他说话,信口道:“林老师的新小说。”

  “哦?为民写新小说了?”

  梁冠华这才反应过来,抬起头一看,吓的赶紧起身,“院长!”

  于是之摆摆手,“没事,没事。演员嘛,多看书有好处。”

  他指着梁冠华手上的《人民文学》问道:“小说刚发表吗?”

  梁冠华赶忙将书递到于是之面前,“今天刚上市的,您看看。”

  于是之接过书,翻看了一下内容,又翻到目录。

  “哪篇作品是?我怎么没找着呢?”

  梁冠华指着目录上的《盗官记》道:“院长,这个就是。”

  “这个?”于是之翻到《盗官记》那一页,“这不是张牧之写的吗?”

  “张牧之就是林为民!”梁冠华说道。

  “笔名?”于是之问。

  梁冠华嘿嘿笑了两声,“您看了就知道了!”

  于是之笑道:“还跟我卖上关子了!”

  但于是之不得不承认,他被梁冠华勾起了心思,定睛细看去,在看到小说当中“林为民”这个名字之后神色严肃起来。

  后台人来人往,对于是之毫无影响,梁冠华等了半天,那边在招呼他排练,他见于是之看得认真,便没有打扰,跑去参加排练。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于是之好不容易才回过神来,他看了看周围,不见梁冠华的身影。

  又低头看了看手上的书,小说刚看了一半,不过瘾啊!

  合上书,快步回到办公室,把门一关。

  等于是之终于看完了小说,一天时间也过去了。

  他将小说翻到开头的位置,看着作者名那里的“张牧之”三个字,笑的意味深长。

  老话说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今天看完这部《盗官记》,于是之觉得这话得改改。

  宁得罪君子,不得罪文人。

  文人这种生物,手无缚鸡之力,看起来软弱可欺,可一旦真撕起来,只要你不弄死他,他能把你恶心死。

  于是之掂量着手里的《人民文学》,想到了《杨家将》里的潘仁美,《水浒传》里的武大郎,这都是前车之鉴啊!

  感叹归感叹,但要头疼的是之前那帮得罪了林为民的人,跟他于是之没有关系。

  他的眼神再次看向手中的书,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

  这玩意要是搬上话剧舞台,可牛逼大发了!

第290章 伤人先伤己

  四月初,《人民文学》1984年四月号如期上市。

  毫无征兆的,刊物上面的一部以土匪斗恶霸为主线故事的小说火了起来。

  这部小说,既没有紧跟时下的时事和风格,也没有花里胡哨的写作手法和叙事方式,创作手法可以说是朴实无华,但文笔老辣,故事刻画的入木三分,在短时间便受到了无数读者们的喜爱和追捧。

  一开始,大家自然都是被小说中关于“六子”这个角色的本名“林为民”这个噱头吸引住了目光,很自然的将这部小说和前一段时间饱受批判和攻击的作家林为民联系在了一起。

  几个月的时间,各种报纸、杂志对着林为民狂轰乱炸,一副恨不得将他置之死地的样子,虽然产生的负面影响有很多,但正面影响也不是没有。

  那就是林为民又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出名了。

  等到以《北京青年报》为首的媒体开始为林为民正名的时候,很多人才知道。

  哦,原来这个作家是被冤枉的。

  对于普通读者们来说,报纸上的那些新闻,对他们的影响大概也就是这样。

  所以,大家在《盗官记》这部小说上出现“六子本名林为民”这样的桥段,更多的还是抱着看乐子的心态更多一些。

  林为民这几天开始收到《人民文学》编辑部转交的读者来信,他没有想到,自己甩向对面的那坨污秽没等伤人,却先伤了自己。

  “林为民,小名六子,干爹张牧之,生于民国12年。18岁,卒。生平酷爱嗦粉。”

  柳荫大声的念着一封读者来信上的内容,众同事笑的前仰后合,办公室内一片欢乐的气氛。

  荣世辉感叹道:“为民啊为民,你这叫不叫聪明反被聪明误?”

  贺启智道:“不对,我觉得应该叫伤人先伤己才对。”

  说完他又问一旁的祝昌盛,“诶,对了。金庸那部小说里,有个拳叫什么来着?”

  祝昌盛憋着笑,说道:“七伤拳,先伤己,后伤人。”

  贺启智拍手道:“不错不错,为民这一招,深得拳法精髓!”

  对于这帮人的恶趣味,林为民不屑一顾,将手上的稿子摞的“砰砰”响。

  “我们这叫受欢迎,跟你们说了也不懂。”

  八十年代的老古董们,如果活的够长,大概能懂什么叫“梗”。

  众人哈哈笑着,并没有理会林为民。

  反倒是正在一旁佟钟贵,一本正经的说道:“现在我们学校里,学生们讨论最多的就是林老师这部小说。”

  大家一听来了兴趣,忙问道:“哦?你们同学都是怎么讨论的?”

  佟钟贵想了想,说道:“一开始讨论最多的,肯定是六子吃粉这一段。很多人最开始是觉得荒诞,可最大的感受还是可怕。”

  “为什么觉得可怕?”柳荫问。

  “因为这让人联想到了吃人不吐骨头的旧社会。”佟钟贵说到这里,把目光转向林为民,问道:“林老师,我身边有一小部分同学觉得,这部小说明面上是替您伸冤,控诉那帮抹黑诋毁您的小人,但实际上讲的却是另一个故事。”

  林为民脸色轻松的问道:“什么故事?”

  “老人家带领人民打天下的故事!”佟钟贵的眼中闪过精光,“林老师,我一直特别想问您,真的是这样吗?《盗官记》的背后真的有这样的深意吗?”

  办公室里的笑声收敛了,连在校大学生们都能看出来的深意和内涵,同事们又怎么会看不出来呢?

  只是大家一直没有问林为民,因为大家都觉得,既然林为民非要把故事写的隐晦,那肯定是有自己的用意。

  而林为民呢,他端着一杯茶,神情坦然自若,无悲无喜。

  老子他么的能有什么深意,跟我有什么关系?你们有本事找姜文去!

  不过林为民后世也是看过网上那些胡乱解读《让子弹飞》的文章的,所以在写小说时,他也把当中太过敏感,容易让人误读的隐喻都进行了删改。

  “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部作品在不同的读者眼中都是不一样的,这并不是因为作品,而是因为看作品的人……”

  佛家有个专有名词,叫“打机锋”,通俗点说就是扯瘪犊子,大概就是林老师现在的状态。

  一通长篇大论发表过后,佟钟贵一脸心悦诚服。

  通过这次的谈话他心中大受启发,林老师在创作《盗官记》这部小说时,可能在脑子里想了十分,但下笔后变成了七分,写完删删改改也就剩个五分,再到我们这些作为读者的阅读过后,大概也就能理解三分林老师的用意吧。

  这并不是林老师的笔力问题,而是顾及到了读者们的感受和外部环境。

  林老师的想法果然不是我们这些普通读者能够揣度的!

  跟佟钟贵的偏听偏信相比,编辑部的老油条们可没那么好忽悠。

  林为民越是解释,大家越是笃信。

  这小子要是为了骂人,绝不会花那么长的篇幅写这么一部小说的。他骂人归骂人,但其中肯定有深意。

  大家可是不止一次从林为民的口中听到他念过老人家的诗词,姚淑芝和柳荫去林为民家之后,还说起了林为民家客厅墙上挂着的那首老人家的《满江红》。

  通过种种蛛丝马迹,大家可以百分之百的确定。

  林为民应该就是老人家的狂热信徒,写《盗官记》这部小说,要骂那帮攻击抹黑他的人只是表面的原因,他真正的目的,还是要普及老人家的思想。

  啧啧,这小子,别看表面嘻嘻哈哈,真是心思深沉啊!

  与此同时,北京师范大学食堂内。

  “这个武举人,你们觉得是谁?”张建军问道。

  一个小眼睛的男生沉吟着说道:“我觉得,表面上林老师应该是在骂之前在报纸上发文攻击他的作家吴锐平,吴武读音差不多嘛。

上一篇:大秦嫡公子

下一篇:万历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