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嫡公子 第366章

作者:冥狄z

  “眼下有探查心思的就华寄一人。”

  “而他原本是在薛县任职,我们从即日起,放弃薛县,将本在薛县,甚至周边郡县的私学一并舍弃,至少在这数年间,都不会再在薛县开设私学。”

  “不过这一切需要时间。”

  “这来回传递消息,加上各种后续处置,至少都要一月以上,所以我们要拖延华寄至少一月以上,让他只能把精力集中到朝堂,等这段时间过后,他就算深查,也查不出什么东西。”

  “儒家在朝堂式微。”

  “但兄长可还记得大秦立国之初,那时我儒家在朝中还是十分风光的。”

  “而今只需故技重施!!!”

第295章 损一时而利千秋!(求订阅)

  闻言。

  孔鲋却是一愣,随即似乎想起了什么,眼中露出一抹惊疑。

  他迟疑道:“那事不是已经被始皇否决了吗?而且这话题若是说出,我儒家可就要成为众矢之的了。”

  子襄双目微阖。

  冷声道:

  “事到如今,只能如此。”

  “除了这个,还有一个主意,便是让始皇立储君,然长公子现在远在泗水郡,短时都没有回来的迹象,我们若是上疏,只怕会直接石沉大海,了无回音。”

  “而且现在时机已过,贸然上疏,很容易引人猜忌。”

  “到时才是真会惹祸上身。”

  孔鲋担忧道:

  “此事我觉得不妥。”

  “当年王绾老丞相尚在位,尚且没有劝动始皇,而今我们式微,恐更难劝动始皇,而且始皇是一个意志坚定之人,他一旦打定主意,外界根本就劝说不动,也不可能变更。”

  “这是真的在引火上身!”

  “不行!”

  孔鲋直接拒绝了。

  他已经知道子襄是何主意了。

  但正是因为知道,所以才知事情的严重性,他们儒家现在本就不想引人注目,若是再把这旧事重提,只怕会为儒家遭至祸端。

  子襄面色冷静。

  淡淡道:

  “兄长,不用急着反对。”

  “我既然敢提出来,自然有我的道理。”

  “天下大道者二。”

  “分别是霸道和王道。”

  “而天下治式者同样为二,分别是诸侯制和郡县制。”

  “当初大秦初立,刷新典则,创制朝仪,召集我们这些饱学之士共商图治之根本。”

  “天下图治,何为根本?”

  “治式!”

  “当年我等诸博士的确力荐诸侯制,但当时其实是王绾老丞相在做主导,王绾老丞相虽也力荐诸侯制,但他的主张却是落在了《吕氏春秋》上,老丞相认为,谋国图治,当有所本,而秦国图治之本,在《吕氏春秋》。”

  “老丞相此人虽跟我儒家交好,但其实并没偏向过我儒家。”

  “不过,老丞相以往跟吕不韦关系不浅,当年吕不韦遭到清算,王绾却是幸免于难,但始皇对吕不韦的不满,一直都不曾遮掩,故老丞相提出以《吕氏春秋》为根本,其实注定是失败的。”

  “而今再提,却是正好不过。”

  “眼下地方混乱,北疆战事未歇,南疆百越时常越界袭杀,六国贵族暗中蛰伏,土地兼并愈演愈烈,这一切都可以归咎于治式!”

  “封建诸侯为圣王正道,封建愈多,天下愈安。”

  “这是天下自古的道理!”

  闻言。

  孔鲋心头微动。

  但还是摇了摇头,沉声道:“我还是觉得不妥,当年朝议治式,可谓是规模空前,立国的朝臣竟皆入列,王绾、李斯、顿弱、尉缭、王翦、蒙武等都各陈己见,最后才裁定推行郡县制。”

  “始皇因此还下发过诏令。”

  “若是再挑起争端,这可是在抗令!”

  “若是让法家抓住机会,恐会在朝堂上大加指责,甚至可能会直接落井下石,到时,我儒家岂不越发式微?”

  “这如何能行?”

  子襄冷笑道:

  “兄长,你太高看儒家了。”

  “我儒家本就越来越式微,若是私学不能继续开展,儒家早晚有一日会被法家吞噬殆尽,早一日,晚一日,都是等死之道,这又有何区别?”

  “朝堂何时把我儒家放在眼里过?”

  “以前没有。”

  “现在没有。”

  “以后恐怕也不会有。”

  “我儒家在朝堂上,受到的斥责还少吗?就算被朝堂众人嘲笑讥讽,又算得了什么?但只要这个话题一挑起,始皇定会召开大议,到时朝臣又要费心神在‘治式’上了。”

  “华寄自然也不会例外!”

  “如今我儒家的希望已不在朝堂。”

  “而是在朝野外!”

  “大丈夫能屈能伸,在朝堂上受点委屈算的了什么?相比道统消亡,我更宁愿在朝堂上受辱,因为这能为我们拖延到足够多的时间,我们儒家现在欠缺的就是时间。”

  “挑起这次事端就是故意而为!”

  “我儒家就是要引起众人讨伐,就是要让朝臣对我们同仇敌忾,唯有如此,我们拖延华寄的事,才不会为人察觉,甚至这些人根本就意识不到我们的真正想法。”

  “他们只会认为我们在狗急跳墙,在哗众取宠,只会认为儒家式微,想趁此重回世人视野,以避免被温水煮青蛙一般消亡。”

  “诸侯制没有实行的可能!”

  “从立国之初那场大议结束,我便已经知晓了。”

  “但这并不会影响到我们。”

  “我们只是借着这个话题,让世人把注意力集中到我们身上,从而忽略地方如火如荼开展的私学,损我们一些微薄的脸面,益于儒家长久的蓬勃发展,这有何不可?”

  孔鲋一下沉默了。

  他在脑海中仔细思考着利弊。

  沉吟良久。

  他也不得不承认,子襄真的很胆大。

  但这的确是一个好主意,此举就是要把外界目光聚焦到他们身上,给自己沾惹污名,从而实现移花接木,此举也直接掩盖了他们的真实目的,以至于不会引起外界猜疑。

  只是......

  他们无疑也会成为众矢之的。

  孔鲋沉声道:

  “这个想法的确不错。”

  “只是前面谶语之事,已经搭进去两个博士了,若是再用谶语,其他儒士恐不会甘愿,而不借助外力,想达到目的,恐难以如愿,而且这事还不能找六国贵族相助。”

  “这该如何施行?”

  子襄眼中露出一抹冷色。

  淡淡道:

  “我已经想好了。”

  “外力这次是不能借助的。”

  “若是借助外力,朝廷一查,很容易查出问题,到时反会让人起疑,新年刚至,正月中旬,却是始皇生辰,到时朝中将大宴群臣。”

  “我们趁着朝臣恭维,直接出言发难。”

  “而始皇历年来,都是既有争端,便言议之可也。”

  “只要这个话题挑起,定然会引起朝臣反驳,到时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期间我们定会遭受朝臣诘难。”

  “法家的李斯、张苍等人,也不会放过这次机会,他们一定会在这时对我们大肆指责,甚至还会请求始皇把我们定罪,这一切其实都是可以预见的。”

  “场面一定十分的难堪。”

  “甚至是狼狈。”

  “而在我看来,只是一些口舌之快,又不能真的伤及我等,只需忍过便可,只要事情被成功挑起,我们便已达成目的,等忍过这一段时间,我儒家起势,自当对他们十倍奉还。”

  “想成就大事业,必先忍常人所不能忍。”

  “而且既然已经预见,自当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就算他们再恶语相向,又能奈我们何?”

  孔鲋目光微动。

  他已经有些心动了。

  只是受一些恶语,相比最后的成功,其实真的算不了什么。

  子襄望着孔鲋,没有再说。

  他相信自己的兄长,一定能明白其中道理。

上一篇:武道天下

下一篇:1980我的文艺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