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70章

作者:呼啦圈大神

杨怀仁笑笑说道:“我怕什么?地是我的,盖了新房子也是我的,有没说白白送人,我乐意让谁住就让谁住,这个也有罪了不成?”

“好像确实没什么理由说你有罪,”游师雄抽了抽鼻子,“那老夫也跟你讨要一套小院,以后回京就住在你家庄子里了。”

“啥?”

没等杨怀仁反应过来,游师雄一巴掌拍在杨怀仁座下那匹黄骠马的屁股上,那匹马受了惊,嘶叫了一声便窜了出去。

杨怀仁骑马的技术还不熟练,急忙拉紧了马绳,生怕从马上跌落下来。

刚让那匹马平静下来不再疾奔,却听到身后游师雄大声笑道:“老夫只是暂住,暂住,房子还是你的,哈哈……”

杨怀仁真拿这个老头没办法,都说人越老就越像孩子,游师雄就是个很好的例证。

进了庄子,所有在路上的庄户们见是庄主回庄子了,都给队伍让开道路,恭敬的站在路边给庄主施礼问好,感谢庄主的恩德。

杨怀仁挥手致意,看着这些朴素的不能再朴素的一帮庄户人,脸上都洋溢着对未来美好生活期盼的笑容,杨怀仁也觉得非常安慰和骄傲。

庄子里管事的老李头和现在负责管作坊的小花和闹腾,早已经在大宅门口迎接,见过了老夫人,安顿下一行人和银车,第一时间就是来给杨怀仁汇报工作。

杨怀仁从他们口中得知,蔬菜大棚已经按照他的办法建了起来,因为现在天气刚变冷,还不能证明杨怀仁用油宣纸充作隔热膜的办法可不可靠,但目前来看,那几样新颖的蔬菜长势还算不错,并没有水土不服。

豆腐坊在小花和闹腾的努力下,已经逐渐扩大了规模,现在一天的产量,已经达到了每天五千斤,除了供应随园和那十三家连锁酒店的需求,也已经准备向其他酒楼售卖,只是等着杨怀仁制定价格。

而最赚钱的,还是要属蒸酒作坊,一天一千坛的产量,还是远远供不应求,已经有不少外地的商贾请求随园春的贩售权,花闹两个不敢答应,这个也等着杨怀仁点头。

杨怀仁觉得有点乱,销售方面,他可以拿个大主意,制定个大目标或者大方向,但是真正要他亲力亲为去做,一是他没有这方面经验,二是他也没有那么多精力。

好在眼下不同以往,他也不缺帮手。原来何之韵手底下山寨的那帮人,现在吃得好住得好,让他们在作坊里卖力干活,绝对不用督促。

而南阳郡王府里赎回来的那些仆子们,其中就有不少熟悉经营的人才,像会算账的老周,懂经营的老钱,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都是这方面的好手。

只是以前杨怀仁没发话,他们不敢自作主张,现在有了杨怀仁的首肯,他们就可以放开手脚去大展拳脚了。

他们从仆子摇身一变成了管家、账房和管事,都有赖杨怀仁对他们的信任,加上他们本就觉得他们是何之韵的家奴,做起事情来也绝对的认真卖力。

杨怀仁之用把原则性的东西一说,其他就完全放手交给他们去干,话说的也简单明白,“干得好了有赏,干得不好就换人。”

无论是作坊、蔬菜大棚、牲畜的养殖还是庄子里粮食的生产,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同样的,产业扩大了之后,亟需解决的问题就是管理。

新的制度要开始建立起来了,整个农庄,就像是个企业,企业的老板不可能面面俱到,需要管理的人才和制度,去维持整个生产经营过程。

人才方面目前还应付的过来,说起来都是自己人,看样子外来人也一时半会儿融入不进来,要做的就是对这些管事们进行经营理念的灌输和培养。

制度方面,就需要好好琢磨了,怎么样通过赏罚分明的制度,去激发基层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是农场能否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

有了上次私自免了庄户们地租的教训,杨怀仁在制定新的制度上,不敢再头脑一热,就轻率的自个拿主意。

他准备把所有管事,作坊工匠和农户的代表聚在一起,共同商讨出一套符合实际情况,又能施之有效的办法出来。

管事们以前都是听了主家命令,让他们怎么干就怎么干,如今杨怀仁向他们提出咨询,他们不但受宠若惊,更感到主家人虽然年纪不大,却十分开明。

如果按照以前早习惯了的办法,庄户们赋税和田租照常缴纳,一年到头来农户们种地的所得,只能留存下一半,还是那个能温饱,但也没有闲钱改善生活的境地。

虽然有的庄户家里劳动力多,除了种地,还能通过给杨家打工,或种菜或在作坊里做活,都有额外的收入,但是有一些农户家里劳动力少,就没有这一块收入了。

杨怀仁想出了一个类似于后世公积金的办法,除了种地的收入,给杨家打工的人家,从工钱里提留一成的工钱,放到公积金里,再拿这个公积金里的钱,补助家庭困难的人家。

这样一来,看上去是农户之间的互助,实际上提留的公积金能有多少?杨怀仁可以把自己的钱放到这个公积金里,就算有人要查他,说他“犒天子民”,他也有了做做假账糊弄过去的可能。

杨怀仁这个便宜冤大头做的心安理得,庄户们得了实惠,自然不会出去乱说什么。

第158章 压缩饼干

忙活到中午,杨怀仁也不单独开小灶,而是跟作坊里午休的工人们一起吃大锅饭。

看了他们的伙食,杨怀仁就生气了,不敢对老李头这位老人家发火,逮着花闹两个臭骂了一顿。

“咱家是干什么买卖的?我一个开饭馆的,自家庄子里的人就吃这些东西?”

花闹两个很无辜,但是面对气得冒烟的杨怀仁,也不敢反驳,一言不发的低着头挨骂。

见家主来了真火气,老周和老钱两个年纪大点就出来认错,说是宅子里做饭的都是原来南阳郡王府的帮厨,原来就是干点洗菜的活计,抓他们来做饭,确实味道上不好吃,跟花闹两个并没有多大关系。

这时候,不论杨怀仁带回来的人,还是原来庄子里的庄户,第一见家主发脾气,也吓得不敢言语,愣愣的坐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

老李头资格老,只有他敢站出来给花闹两个解围。

“东家,其实这就吃的不错了。

俺们庄户人家,不比城里人一日三餐,原先一天就吃两顿饭。

太阳出来了,早早的起来下地干活,吃一顿干的,太阳落山了,下了工回家就喝顿稀的,天一擦黑就上炕睡觉,也就不觉得饿了。

自从您买下了庄子,开了作坊,作坊里干活的庄户们才能多吃上一顿晌饭,您爱惜自家庄户,俺们都知道,打心底里感激您。

您看看这锅里的饭食,俺们自己家哪有这么好的大米吃,还有两个鲜菜,时不时的还有肥猪肉吃,这就比我们过年吃的还好了。

您不知道,那些没有进作坊干活的庄户,可羡慕着哩。”

杨怀仁眼睛里不知道怎么就湿了,胸膛里边难受。老李头的话确实是实话,但是他听到耳朵里就是不舒服。

大宋很富裕,很繁华,但是这种富裕是相对的,最基层的农民和百姓们,生活还是很困苦,能吃饱饭,就是他们最大的追求了。

东京城里的繁华,容易让人忘记了这一点。就像再璀璨的烟火,也不能点亮所有的黑夜。

食物的生产者,却挣扎在温饱线上,这是不合理的。国富却没有民富,这才是大宋最大的问题所在。

当朝堂上那帮大佬们还在争论用新法或者旧法治天下的时候,当高高在上的太皇太后和皇帝想着怎么掌握最高权力的时候,他们忘记了一个国家的根基——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

可笑的是杨怀仁即便想对农户们好一点,也成了难题,弄不好又要授人以柄。

饭是吃不下了,越想越来气,杨怀仁觉得现在必须得找点事干,好分散注意力。

正好瞧见游师雄,干脆拉着老头子去试验压缩饼干的制作方法。

大中午的,游师雄就喝得晃晃悠悠的,这老头真会赚便宜,上午刚蒸出来的新酒,他就寻了个大海碗自顾自的舀着喝,完全不当自己是外人。

那新酒可是五十多度的,就算他是海量,三碗高度酒吃进肚子里,也难免醉醺醺的。

不花钱白喝了许多好酒,这种事游老头是不肯错过的,作坊里的人看他一身军伍的打扮,又是跟着家主一起来的庄子,也没有人敢拦着他。

杨怀仁虽然拉了他来帮忙,其实就是想找个人说说话,结果吃醉了酒的游师雄酒品差的一塌糊涂,絮絮叨叨啰嗦个不停,根本没有杨怀仁插嘴的份。

是个男人,都会吹点牛,要是喝醉了酒,这牛就得吹的在天上飞来飞去。

一开始老头子说他年轻时单枪匹马一挑三干翻四五个西夏骑兵的时候,杨怀仁还多少有点相信,到后来他说到曾经徒手撕蛮子空手接白刃之类的经历,杨怀仁只好专心去准备压缩饼干的材料,手撕鬼子这么牛的功夫,这想象力得有多么爆炸。

回忆了很久,杨怀仁想起了他吃过的压缩饼干包装外边的配料表。

主要原料是小麦面粉,食用油,砂糖,水,芝麻和食盐,这些大致按照10:2:2:1:0.5:0.1的比例,和成面团。

根据杨怀仁以往的经验,和饼干用的面团,应该先放油把面和匀了再加水,而且必须是温水,不然面容易结块。

当面团和到没有显著粘结,就可以压成半寸厚的面饼进行烤制了。

由于面饼含水量不高,烤制的温度一定要把握好,温度低了需要时间太长,温度高了会导致表皮和内部受热不均匀,导致外边都烤糊了,里边还说不定是生的。

为了试验的需要,面饼被切割成三块,放在一个分层的铁架上,然后放入烤炉中慢火烤制。

大约小半个时辰,从外观上看,最靠近火焰的面饼表面已经开始发出焦黑色了,杨怀仁才把铁架取了出来。

最下层受热最高的那一块,明显就是烤糊了,中间和最上层的面饼虽然成熟度有些不同,但应该都可以食用。

这两块分别放到鼻孔下面闻一闻,油香和面香还是能让人满意的,掰下一个边角放到嘴里尝一尝,味道虽然也不算好吃,但是跟后世的压缩饼干味道已经很接近了。

下一步是磨粉和二次压制成型,杨怀仁累了半天,突然想起来游师雄的唠叨声不见了,转过头去看时,老头子倚在墙上睡着了。

靠,哥们忙了半天,头疼胳膊酸又大汗淋漓,生炉子还抹了一脸灰,还不是因为答应了帮你的忙?你倒好,自个儿吃酒吃高兴了,吹了漫天牛,吹累了就呼呼大睡了。

想去喊醒了游师雄让他去磨粉,可看着老头子睡的香甜,也不知道做梦吃了啥好东西,时不时的还吧唧几下嘴,哈喇子都快流出来了,杨怀仁又不忍心了。

“唉……为什么哥天生就是劳碌命啊。”

无奈叹了口气,还是得自己亲自……去喊个人来帮忙磨粉啊。

本来想去抓个壮丁,结果出门就遇上李黑牛正陪了李妈妈在庄子里走了一圈刚回来。黑牛哥哥实诚人,听说杨怀仁需要壮劳力,自然要自告奋勇。

撸起袖子,粗黑健壮全是腱子肉的胳膊露出来,李黑牛没费多大力气就把两块烤制好的面饼用小磨盘磨成了粗粉。

杨怀仁又找来临时的模子和木槌,实行最后一步,压制成型。

当大拇指般大小的历史上第一块压缩饼干问世的时候,游师雄这老头就万分巧合的睡醒了,眼睛里完全没有惺忪之态,逛荡着几步便冲了过来,抓起一块压缩饼干就塞到了自己嘴巴里大嚼起来。

游师雄嚼了几下两条粗眉毛飞了起来,瞪大了眼珠子欣喜的说道:“香香甜甜的,真好吃!”

第159章 一块饼干觅封侯

“不知是什么东西那么香甜可口啊?”

史上第一块压缩饼干在游师雄嘴里刚被嚼碎,大宅里又来了两位客人。

游师雄回头去看,突然就被噎住了,嘴里喷着饼干沫子,忙躬身抱拳行礼,“末将参见陛下!”

李黑牛一脸无辜的先是一愣,才琢磨出游师雄的话是什么意思,抬头看看眼前那个只有十五岁的少年,忙拜服在地。

只有杨怀仁看到赵煦和赵頵叔侄二人走进来,跟个没事人一样,也不起身施礼,只是轻描淡写的问了句:“敢问来者何人啊?可是徐昭徐公子?”

杨怀仁这话问得有意思,也表明了他的态度。如果赵煦现在是官家的身份,那么他也会像游师雄一样行君臣之礼,而且他也本不该出现在这里;如果是以徐昭的身份,那么杨怀仁就不必那么拘谨,对他也只是以友待之。

赵煦听出了话里的意味。人人都觉得皇帝这差事是好事,其实当了皇帝,就注定一世孤独。

起码这年代人们的思想里,皇帝都是高高在上的,见了皇帝是要畏惧的,所以当皇帝向来没有个正常的朋友,孤家寡人的其实也挺可怜的。

赵煦和他叔叔赵頵一样,就喜欢杨怀仁对他们这种只当是普通朋友看待的态度,从他这里,他们能享受到那种对他们来说难以企及的朋友之间的情谊。

“呵呵,杨兄近来可好啊,不知今日又制作出了什么样的美食呢?”

杨怀仁左手扶起了游师雄,右手扶起了因为第一次见到官家而有些神情呆滞了的黑牛哥哥,才递了一块刚压制好的压缩饼干给赵煦,“游老将军请小子研制一种新式的军粮,叫做压缩饼干,这不刚做出来几块,你也来尝尝。”

杨怀仁觉得辈分有点乱,按理说何之韵的真实身份,是赵煦的堂姑姑,那么杨怀仁就是说他的堂姑父,虽然年纪上他比赵煦只大了两三岁,但赵煦以兄之礼待他,杨怀仁还是觉得有点吃亏。

游师雄这会儿却像是雕像一般懵逼了,他眼里那个毛都没长齐的年轻后生,嘴上叫的那个毛头小子,竟然跟当今圣上称兄道弟,还谈笑风生,要么是杨怀仁疯了,要么是他疯了。

李黑牛想法就没那么复杂了,自己的哥们杨怀仁都不怕皇上,他一个粗人,本就没那么多计较,还怕个球啊。

赵煦看着那块其貌不扬的饼干,有些疑惑,但想到既然这是杨怀仁的手艺,应该不会差,张开嘴便要吃。

“且慢!”

杨怀仁说道:“这一块是给你俩吃的,从中间掰开,一人一半。”

“看把你抠的,”赵頵对他的话不予理会,准去去抓一块新的,“我怎么说也是你大舅哥吧?几块破……对了,叫什鸭肝来着,看起来也不像是肉啊……”

杨怀仁忙拦住赵頵伸向桌子上那几块压缩饼干的魔爪,“不是兄弟我抠门,这东西做出来,是按照军粮的需求制作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