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647章

作者:呼啦圈大神

将士们其实还好,大家打了胜仗,轻松占领了交趾,为国家开疆拓土的功劳,这在他们的人生里可都是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的。

他们能不能回家过年还不是要紧的,他们的功劳能不能立即得到皇帝和朝廷的赏赐,那才是他们看中的。

尤其是那些原来来自贼配军,还有被招安的将士们,就更在乎这种事。

赵煦也不是不明白这一点,黄泉把杨怀仁打劫了交趾皇宫的宝贝之事奏上去之后,赵煦大喜,金银加上那些珍珠宝石加起来价值近一千万贯,朝廷上的大佬们也喜出望外。

这些钱的分配上,赵煦也没有小气,自己收了二百多万贯的珍珠宝石进自己的内库,六百多万贯的金银划去了国库,对杨怀仁和武德军,给予了整整一百万贯的赏赐。

此外,军功的赏赐赵煦也好不吝啬,按照吴蔚上报的新的军功计算方式,也参照之前征西战争中对军中将士的封赏范例,也给了武德军上下类似的赏赐。

杨怀仁受封爵位第四级国公,号齐国公;检校官阶升第五阶太子太师,也就是少师;武阶升第四阶宣正大夫,且配享太庙。

这些勋、爵、官可谓都已经升到了一个很高的地步,随便拿出一个来,就足够在整个大宋让他声名显赫了。

在杨怀仁还这么年轻的情况下,有这么多的封号已经是很突出了,不过赵煦这次给了杨怀仁封赏,却并没有引起朝堂上那些大佬们的反对。

毕竟和以前比起来,杨怀仁这次可以是有拿得出手的实打实的军功,为大宋开疆拓土,可不是那些文官可以随意议论和反对的。

杨怀仁之前的南方王或者北方王的封号,实际上是赵煦和耶律跋窝台怄气的产物罢了,名义上那么叫,可实际上他并没有得到任何王爷的待遇。

就连朝堂上的官员们,也并没有把这个虚之又虚的王爷当回事,连太庙都进不去的王爷,那算不得真正的王爷。

不过这次的齐国公,可是真金白银的国公了,虽然不如王爷好听,但该有的待遇是全都有的,而且能进太庙,这可就是真正的至高无上的殊荣了。

这么多名头,杨怀仁其实还真没太在意,他心里是有数的,帽子太多了,戴在头上只能让他感觉太重太累,并没有多少实际的好处。

现在因为真正的郡公让他得到的这些,确实实实在在能得到国人的认可和崇敬的。

至于金钱方面的赏赐,赵煦和杨怀仁之间似乎还真有一种默契,赵煦不提,杨怀仁也不怪,他也从来没想要过金银上的赏赐。

其余武德军中将领、校尉和有功的将士们,也都得到了应有的赏赐,比如黑牛哥哥被擢升为第二十阶武经大夫,史云被论功升三十五阶武功郎等等。

这样的勋位赏赐,足够他们他们光宗耀祖了。

第1585章 赏赐(中)

其实赵煦之所以没有特意赏赐杨怀仁真金白银,还有另一个考虑,武德军新的军功计算方式是注重集体的功劳的。

所以赵煦或许觉得,既然以集体的功劳为主,他赏赐了武德军这个集体,那么杨怀仁自然会从中分到一杯羹。

实际上是赵煦忽然很大方赏赐下来的一百万贯,杨怀仁不会从中拿一文钱。

在杨怀仁心里,他本身也不缺钱,甚至不时的贴补武德军,这点赏钱在被人眼里很多,可在他眼里也就那么回事而已。

再说赵煦能这么大方赏赐一百万贯,也是以之前征伐西夏胜利后的标准来的。

但不要忘了,西夏灭亡的时候,西夏的财富是被西夏的贵族们抢夺并带走了的,并没有给宋军留下多少东西。

而杨怀仁征服交趾,却把交趾皇宫中的财富悉数交给了朝廷和皇帝,并没有任何贪渎。

当然,在吴监军和黄公公这俩财迷兼笨蛋的监督下,皇帝和朝廷是看不见杨怀仁为武德军留下了什么样的财富的。

所以比起去年年初赵煦愁得没钱赏赐获胜的将士们而发愁的状况,这次的赵煦则轻松的多,也不用再用杨怀仁那种用新领土上的土地收入来赏赐将士们的办法。

一百万贯的赏赐,其中有五十万,赵煦暗示杨怀仁,用这笔钱来补贴当初武德军水军造船的费用。

这其实是赵煦爱惜自己脸面了,杨怀仁当初为了集资造船,可是麻烦了不少江南的商贾,其中最典型的,比如黄百万和白银海。

江南的商人能把生意做大做强,在京中都是有自己的靠山的,所以这种事根本就瞒不过他们的眼睛,赵煦也自然会知道这些。

只是当时因为刚刚打完了征西战争,不论是朝廷的国库还是赵煦的内库都相对空虚,根本拿不出多余的钱来给武德军造船。

所以赵煦理解杨怀仁以商养军的做法,却也会感到自己面子上是有些过不去的。

不得不说宋朝的皇帝对文人也好,对百姓也好,起码面子上是非常好的,不与民争利,是每个皇帝个朝廷上大臣的基本守则。

所以赵煦对杨怀仁的这种暗示,就是表达想让杨怀仁把当初从江南的商贾那里借贷的钱财补上的意思了。

杨怀仁可没有赵煦那么要面子,实际上从结果来看,他的主意不错,军队用商业化的手段来养活,比单纯的依靠朝廷那点钱来养活,是一定要滋润的多的。

将士们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自然有了能力上的相应提升,武德军之所以有这么强的战斗力,是肯定离不开这么好的资金供应的。

还是那句老话,一支强大的军队,除了自身素质之外,它的强大也是用钱堆出来的。

武器都供应不上,将士们的一日三餐都得凑合,怎么可能成为一支强悍的军队?这世上是绝对没有不给马儿吃草,还非要马儿成为千里马的道理的。

杨怀仁自然不觉得颜面有失,不过赵煦的面子,他也必须照顾到,于是他召集了随军的那些商贾派来的掌柜的们,表达了皇帝的意思。

这把那些掌柜的们给吓坏了,他们还以为是杨怀仁故意试探他们或者是怎么样,对于那五十万贯钱,他们是说什么都不要。

杨怀仁想想也是,这帮商人这段日子其实也是和武德军的将士们吃住在一起的,他们自然知道武德军的厉害,哪里敢要这份钱?

再说了,跟着杨怀仁和武德军来到交趾的这帮商人,是一个比一个的精明,比起他们当初付出的那份钱来,如今早就得到了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回报。

交趾地处热带,蛇虫鼠蚁非常多,这本来是人类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要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可这些东西在这帮精明的商人严重,却都是可以转变为财富的东西。

举几个最简单的例子,格金河里的鳄鱼,被这帮商人盯上了以后,就差点有要灭绝了的意思。

鳄鱼的确是种很可怕的动物,但鳄鱼也浑身都是宝。

鳄鱼的皮可以用来制作皮具,如今的大宋,猪皮羊皮并不罕见,牛皮也越来越不稀罕了。

经营皮货生意的商人,虽然也是比较赚钱,但普通皮货的成本和利润其实没什么秘密,算是比较透明的。

皮子从原材料到制作成各种皮具,最终卖出去变成现钱,利润率大概不到五成。

如果买卖做的大,有能从辽国带皮子的商队的大商家,因为辽国皮子比大宋便宜很多的原因,利润会更高,但也绝对不可能翻倍。

但鳄鱼皮就比较稀罕了,一张鳄鱼皮,从在交趾获取之后,到运回大宋加工并制作成皮具然后销售后转成现钱,利润率可是十倍起步!

杨怀仁和武德军忙着打仗的时候,这帮商人就在搜罗人手搞鳄鱼,杨怀仁虽然不清楚具体的数目字,但他身边的亲兵告诉他的情况,应该至少有上万条鳄鱼被祸祸了。

除了鳄鱼皮,还有鳄鱼肉和鳄鱼骨,这都是可以加工制作成食材或者中药的,这些东西也很稀有,弄回大宋的利润同样不低。

商人们的精明还仅仅如此,就连鳄鱼的牙齿,也被他们全部拔下来,弄回去请一些雕刻匠人,制作成比较新奇的工艺品,在那些文人墨客们里也是很受欢迎的。

杨怀仁记得他们刚来的时候,格金河里真的有数不清的鳄鱼,可现在再看,河里安静多了,几乎都看不见鳄鱼了。

杨怀仁都不得不感慨,比起这帮商人们,他那点道行可真是不够用的。

除了鳄鱼之外,遭了秧的还有林莽中的蟒蛇。林莽部族的人最近都来到了升龙城,接受了杨怀仁的接见和安抚。

商人们主动找到了他们,骗他们说杨怀仁最喜欢林莽中的蟒蛇皮,这一说不要紧,蟒蛇们又遭了秧。

野人为了巴结杨怀仁,没日没夜的在林忙里抓蟒蛇,蟒蛇就搞不懂它们到底是得罪了谁还是走了哪门子霉运了,没多久工夫,蟒蛇又快在林莽中消失殆尽了。

第1586章 赏赐(下)

除了鳄鱼和蟒蛇之外,还有很多东西被商人们变成了商品,弄回大宋就能赚钱。

比如交趾盛产大米,且当地的价格只有大宋的一半甚至更少,把大米运回大宋贩卖,同样有可观的利润。

只不过因为现在商人们忙着弄更赚钱的东西,才把大米放在一边,不过从长远来看,贩卖粮食也是一桩能稳定和长期赚钱的好生意。

商人们的眼光都很毒,从很多事情上都能看出来一般人看不出来的商机。

杨怀仁之前许诺了给林莽部族肥沃的土地,让他们从林莽中走出来,从野人变成农民,过上更加稳定和富足的日子。

但有个现实问题是,交趾并不是个很大的地方,差不多只有大宋的一个路那么大而已,而且三分之二的土地上都覆盖着原始的森林。

再除去一些沼泽地等没法利用的地方,目前剩下的可供人类生活的土地面积,也只是交趾面积的五分之一而已。

原本属于皇族和四大家族的产业和土地,杨怀仁的想法是把它们变成官田和军田,只能拿出一部分来分配给那些林莽部族。

但林莽部族的数量和人口规模都超出了杨怀仁的预计,二十多近三十万人都从林莽中走出来,要提供给他们足够养活自己的土地,杨怀仁就拿不出来了。

总不能去强占了普通交趾百姓的土地割让给林莽部族,这样恐怕会给将来大宋在交趾的治理带来更多的麻烦。

杨怀仁正因为这事发愁,商人们就给他出了一个点子,说人类从原始走向文明,就是从刀耕火种开始的。

既然如此,那么只需要砍伐林地,就能开垦出大面积的优质土地来。

一句话让杨怀仁茅塞顿开,他觉得这法子还真不错,倒是能解决他面对的那些问题,但后来转念一想,这是这帮商人们看上了那些木材吧?

不得不说人家精明,交趾有大量的森林资源,而且大多数都是几乎没有人类涉及的原始森林,有的古树几个人环抱着才能勉强抱过来。

这样的木材在大宋都不多见了,如果运回大宋去贩卖,这可是能赚一大笔钱的。

但随军来到交趾的商人们可没有足够的人力去砍伐森林,这是他们把那些野人当免费的劳动力来用了。

杨怀仁其实也没什么可犹豫的,他这趟来交趾本来就是抢劫的,他抢走了交趾皇宫里的金银财宝,人家商人就来抢劫别的东西,这也合情合理。

这件事跟林莽部族的首领们一说,他们竟非常惊喜,乐呵呵的答应了下来。

在他们心中,也早就有类似的想法,只不过以前李乾德不允许他们这么做罢了,现在杨怀仁主动提出来,他们不会在乎族人的那点劳动力。

只要让他们走出环境恶劣的林莽过上农耕生活,他们做什么都愿意。

既然如此,杨怀仁倒了落了个轻松,不过也跟商人们约法三章,将来不管是砍伐森林获取木材也好,还是捕获鳄鱼和蟒蛇也好,都不能用一种竭泽而渔的心态。

交趾以后会是交州,也是大宋的土地,所以没有把自己的土地变成荒漠的道理。

森林可以砍伐,鳄鱼蟒蛇也可以继续抓,但要有个合理的利用这些资源的章程。

森林过度的砍伐会导致水土流失,鳄鱼和蟒蛇的过度捕获会导致生态失衡,这都不是长久发展之道。

商人们自然也懂得这个道理,甚至他们心里有一种新的想法,认为这是杨怀仁把交趾当做了他自己的势力范围了,所以才有心保护。

他们也不用过多的商议,便决定了一些事,除了按照杨怀仁的建议,用更合理的方式来开采和利用这些资源以外,还准备把交趾商业上获利的一半交给杨怀仁。

杨怀仁一开始是想拒绝的,毕竟当初答应了人家,人家出钱帮忙打造舰队,将来在交趾的利润要归人家商人。

不过后来仔细一算,这帮商人这趟来交趾可是发了大财了,未来的利润和当初他们付出的那些钱财比起来简直九牛一毛,杨怀仁也就不再拒绝了。

就当大家合伙做买卖,杨怀仁是没有什么心理压力的。

皇帝给的一百万贯赏赐,杨怀仁决定一文不留的全部分给武德军的将士们,平均每个人能拿到三十多贯。

因为军功的计算方式,普通将士们可以拿到的赏赐差距肯定是有,但也不算大。

战斗中表现英勇的,负伤的自然要拿的多一点,杨怀仁又刻意让家中人口多条件差的多分一些,所以他们能拿到四十多贯钱。

少的呢,也能拿到二十多近三十贯,这样的分配大家也都没有意见,毕竟他们从来没拿过军功的赏赐,而且这个数目,也已经是非常大的一笔钱了。

要知道,在大宋,十贯钱可以买一亩上好的田地,三十贯钱可以在城里买一个小院子了,换了在农村,可以买地又买房了。

将士们有了这份钱,回去之后可以给家里人置下一份足够他们过上安逸生活的产业,所以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欣喜的光彩。

至于那些将领和校尉们,大多数都不差钱,杨怀仁也尽量为他们争取了一些其他方面的福利。

能升官的给他们升官,能讨到勋位的尽量给他们讨勋位,这些人升官晋勋,足够他们回去光宗耀祖了。

总体来说,这趟跟着杨怀仁来交趾的人都得到了他们想要的赏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