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398章

作者:呼啦圈大神

耶律洪基也曾经极力想推行一套仿照咱们大宋的科举制度,想以此来选拔一些有文化,懂治国之道的文官,可提了好几次,推行了好几次,几乎都无功而返。

除了其他契丹的传统贵族反对科举制度之外,契丹人之都不喜欢读书也是个重要的限制。

契丹人从游牧文明逐渐转向农耕文明虽然也有近百年历史了,可他们还是不喜欢读书,除了崇尚武力,他们现在只是变得更加爱财而已,极少数的契丹文人,水平也不算很高。

所以契丹朝堂上那些身居高位的文官,其实也还都是那几个契丹贵族的子弟充当,真正的有点才华的文人,根本没有施展才华的地方。

这就是契丹朝堂和咱们大宋朝堂另一点不同了,在咱们大宋,皇亲国戚是不允许参政的,甚至是一些亲王,虽然也有官职,但都是些品秩高却没有实权的虚职。

但在辽国朝堂上,那些贵族的名头可都是实打实的,诸如什么留守、节度之类的官职,都是实职。”

杨怀仁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便插话问道,“我忽然想到一件事,照你这么说,这些契丹贵族的权力是不是就很容易超越了他们职权内的权力?”

王湛恭维道,“公爷智慧卓绝,看问题也一针见血。咱们大宋的官职冗余现象非常严重,体现出来就是虚职太多,领公粮的闲人太多,给朝廷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但是,因为职事和虚职之前区分的清楚,实际上在行政过程中,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可契丹人的朝廷就不同了,他们的职事几乎全都是实职,同一个衙门里,能出现两个,甚至是三四个同样具有权力的长官。

这样的好处是大家相互监督,不过这种监督似乎没有意义,最终结果就是衙门朝令夕改,办事效率低下,形同虚设。

像大定府这样的重要城市,因为在皇城根下,也许大家还能明面上和平共处,可到了皇帝都够不着的地方上,行政效率可想而知,是一种多么混乱的情况了。”

杨怀仁心中偷笑,这样很好,武力的统治向来都不长久,粗放而混乱的行政治理,很容易造成基层百姓的不满,也难怪辽国境内许多部族百姓对契丹人怨声载道了。

他笑道,“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可契丹人,也许可以靠武力的一时强盛建立一个集权国家,可他们并没有智慧去运营这个国家,能坚持一百来年,也算是奇迹了。”

王湛也跟着笑了笑,“契丹人治理国家,问题的严重性还不仅仅如此,因为朝堂上当大官的都是一些契丹贵族,不同的家族之间,也是有很大的矛盾的。

只不过如今耶律洪基这位强势的皇帝在位,他们还没有太过于表现出他们的野心,可随着耶律洪基逐渐老迈,皇太孙耶律延禧还尚幼,属下看来,辽国不出十年,一定会出大乱子。”

杨怀仁心道,这个王湛果然老练,能看出辽国的问题所在,还能预言未来辽国的大乱,可见他还是很有分析能力和远见的,杨怀仁觉得提拔他当千户和北风堂堂主是正确的决定。

历史的发展也确如王湛预测的一样,不远的未来,也就七八年内,耶律洪基离世之后的大辽便陷入了一片争权夺利的混乱之中。

也正是因为契丹人的内讧,才给了女真人和蒙古人机会,获得了不小的实力提升,开始可以跟契丹人的统治所抗衡。

第993章 混乱的朝廷

杨怀仁也越来越意识到,要想在辽国制造一场内乱,不光要知道契丹朝堂上的贵族们之间相互不对付,更要找到一个契机,一个突破点,一个导火索。

他转向了崔庆,“既然你如今在太子府做事,你对这些契丹贵族之间的事情,应该比较了解吧?”

崔庆点点头,“禀公爷,俺知道一些,不过可能不是全部。”

“没关系,知道多少是多少,王堂主也可以帮你补充嘛。”

“那就好,”崔庆琢磨了一下,“先说太子府吧,太子府虽然叫太子府,可府上并没有太子,耶律洪基一辈子只有一个儿子耶律浚,但耶律浚早在十多年前便过世了。

说起这段故事来,也正是一段契丹人内部争夺皇权的风雨史,太久远的先不提,只说最近二三十年里,针对耶律洪基的叛乱就有数次。

最大的一次要属重元之乱了,那是大约三十年前,耶律洪基的皇叔耶律重元,时任辽国天下兵马大元帅,他觉得他皇帝侄子耶律洪基人丁单薄,而他这一脉却人丁兴旺,便自认为他更应该继承契丹皇位。

那时耶律洪基按习惯,在太子山一带过契丹人传统的秋季捺钵节,随身所带兵马数量不多,耶律重元便觉得他有了可乘之机。

于是携自己麾下的滦河军发动叛乱,进逼耶律洪基的行宫,意图纂权夺位。

只可惜耶律重元此人有勇无谋,以为只要杀了耶律洪基他就能顺利夺位,却不料当时的南北两院大王耶律耶律仁和耶律乙辛率宿卫奋力反击,最终粉碎了耶律重元的政变,其子耶律涅噜古战死,耶律重元无奈之下只得自杀。

耶律洪基以为耶律仁和耶律乙辛是忠诚之臣,却不料二人其实也早有野心,特别是耶律乙辛,看着为人低调,可暗地里不知道做了多少准备,就是等着有一天能替代耶律洪基,成为辽国皇帝。

为了孤立耶律洪基,他先暗中派人把伶人赵惟一送到皇后萧观音身边,命赵惟一以男色色诱萧观音。

此后觅得良机,假作萧观音于伶人赵惟一之间暗通款曲的情信《十香词》,在耶律洪基面前诬陷萧观音和赵惟一通奸。

在耶律洪基盛怒之下,他又敦促耶律洪基下令处死宣懿皇后,此事在当时被人称作十香词冤案。

而后为了铲除阻挡他成为辽国皇帝的另一个绊脚石皇子耶律浚,又专门编排故事构陷耶律浚意图谋反。

耶律洪基大怒之下也没去细想,便把剥夺耶律浚皇储的地位,贬为庶人,软禁于上京临潢府城内。

耶律乙辛心肠歹毒,更是派人去上京暗杀耶律浚,并对耶律洪基谎称耶律浚是得重病不治而死。

之后耶律乙辛越来越肆无忌惮,权力也越来越大,更是要除去当时还是孩童的耶律延禧,让耶律洪基没有任何皇位继承人。

但他的阴谋最终还是被耶律洪基察觉,把孙子耶律延禧迁入宫中保护,又找了个理由把耶律乙辛派往南院。

耶律洪基此人还是有些雄才胆略的,把耶律乙辛调出中京之后,便立即暗中铲除耶律乙辛在中京的党羽,之后又以‘鬻禁物于外国’之罪将其抓捕,这才结束了耶律乙辛长达十四年的专擅朝权。

可耶律洪基此时后悔已经晚了,他唯一的儿子耶律浚被耶律乙辛害死,已不能复生,耶律洪基感念骨肉之情,追封耶律浚为昭怀太子,新建太子府供他的孙子耶律延禧居住。

其他的贵族嘛,俺来中京的时间短,还不太了解。”

王湛补充道,“耶律乙辛是个不折不扣的权臣,不过对俺们来说,他倒是帮咱们大宋办了件好事。”

杨怀仁心中正也这么想,“哦?他帮咱们办了什么好事?”

王湛道,“耶律乙辛专权期间,凡是不向他屈服的辽国朝廷的大臣,他都以各种理由排挤,甚至构陷一个什么罪名直接杀害,十几年里不知有多少契丹人中的人才死在他的手里。

如今辽国朝堂上各派贵族势力林立,有本事的大臣屈指可数,说大话的人多,干实事的人少,还真都是拜他所赐呢。

公爷,您说说,咱们是不是应该感谢这个家伙帮了咱们一个大忙?”

王湛确实和杨怀仁想到一块去了,让杨怀仁对他更加欣赏,想起辽国的这两位风神卫的头领,一个有情有义,一个聪明绝顶,他心中怎么能不高兴呢?

王湛接着说道,“不过也不能因此就小瞧了契丹人,他们的政治虽然混乱了些,可强大的武力和军队还在,咱们大宋如果和他们正面交锋,如今恐怕很难是他们的对手。”

“对,”杨怀仁必须承认这一点,“你说的不错,这也正是咱们风神卫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论军事,当下咱们大宋远不是契丹人的对手,但是咱们可以想办法,让他们把精力放在争权夺利内斗上,如果他们不斗,咱们就制造点条件让他们斗。

他们斗起来了,咱们便坐山观虎斗,要是斗的不厉害,人脑子没打出狗脑子来,咱们还可以添油加醋,煽风点火,反正就是让他们斗得没有工夫管咱们大宋的事情就好。

等他们斗的差不多了,咱们便坐收渔翁之利,捡现成的便宜,哈哈!”

杨怀仁说的兴致勃勃,开怀大笑,忽然看见王湛伸出个大拇哥来,又开始拍马屁道,“公爷高明,属下叹服,高,实在是高!”

我去,杨怀仁差点一口辣椒油喷死他,赶忙制止道,“这个话,不合适了啊。”

王湛见状自然知道收敛,便机灵的转移了话题,“那公爷您说,接下来属下二人应该如何行动?”

杨怀仁想了想,现在还真没有什么特别的任务交给他们,便吩咐道,“你们且先继续打探大定城中的消息,有什么不寻常的是发生,要立即通过风神卫汇报过来。”

他特意指了指崔庆,“特别是你,要多加注意太子府上的动静,耶律延禧和什么人来往,依附他的贵族有哪些,和他不对付的贵族有哪些,你都要记下来。咱们好分析分析,接下来的行动,要从哪里下手。”

第994章 谈生意

已是夜里,可万国寺里依旧灯火通明,进进出出的各色人等络绎不绝。

一个亲卫禀报说,万国寺里许多早先到了中京的外国使节,还有城内许多生意人知道杨怀仁已经进了城,便都送了拜帖来,说要拜见宋使杨怀仁。

杨怀仁笑道,“吆,没想到我在辽国还这么受欢迎,哈哈。”

王湛道,“公爷这次是以大宋出使辽国的使节的身份来到大定府的,但这些急着来拜访公爷的人,可不单单是因为公爷的这个正式的身份。

这些番邦的使节也好,大定府城内的一些商家也好,更知道公爷的另一个身份,那就是一位大宋的豪商。

谁都知道公爷会赚钱,所以都上赶着来结识公爷,意图和公爷谈点买卖,他们也都是为了钱。”

崔庆也补充道,“是啊,好比析津府和大定府这边的随园春美酒,都是兴源隆在独家销售,辽国其他的地方,目前还没有正式的销售商,所以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看准了这个赚钱的买卖,所以才争先恐后的来见公爷。”

杨怀仁笑了笑,“这都是人之常情,他们想从我这里买酒的话,我还真没有意见,这种钱,不赚白不赚。

不过如果来了那么多人,我要挨个见的话,那今晚也就甭想睡觉了,不如一会儿分两批接见他们,想谈买卖的商人一批,有其他事情的其他外国使节一批。

还有一点也正好,你们这次来见我,怕是也担了风险吧,若是被有心人至盯上,怕他们联想到咱们之间的关系,那样就不好了。”

崔庆道,“俺现在的身份是耶律耶皮,是太子府掌管生意的掌柜的,而且俺这趟来拜访公爷耶律延禧是知道的,为的是和公爷谈进一步生意上的合作,所以俺倒不担心别人怀疑什么。

王千户的身份是汉人商人,倒是要谨慎一些,不如待会儿混进那一批商人之中,省的节外生枝。”

王湛点点头,对崔庆的建议表示赞同。杨怀仁便让王湛先稍稍回避一下,等请了其他商人进来,他再偷偷站出来,外人也很难察觉出什么异常。

而崔庆则告辞先行一步。崔庆走出杨怀仁所住的院落,越是当着门外送了拜帖等待接见的商人的面,越是装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大摇大摆的走出了万国寺。

那些商人们,不论是契丹商人还是其他各民族的商人,都知道耶律耶皮的身份,更知道他平时就是这种嚣张跋扈目中无人的臭德行。

这些商人明白凭借耶律耶皮的身份,自然是在大定府有特权的几个掌柜的之意,他先得到了杨怀仁的接见,虽然让别人心中不悦,可谁也不敢当这他的面表现出来,还是装作恭敬的对他施礼问候。

但等他走远,大家却都鄙夷的对着他的后背啐了一口,再骂几句类似狗仗人势之类的解气的话。

杨怀仁从窗缝里看到这一幕,心中觉得好笑,看来崔庆的演技非常过关,连几个契丹人商人都对他充满恨意,就更没有谁怀疑过他其实是个汉人了。

接下来杨怀仁命人把门外等候多时的商人们都请了进来,既然要谈生意嘛,一个一个谈不如大家一起面对面,敞开了谈。

不出杨怀仁所料,这些商人,都是早就吩咐自家的伙计在万国寺,甚至是南门外等待,宋朝使团一出现,他们便得到了消息,也顾不得吃完饭了,便都带了礼物来到万国寺,希望成为最早和杨怀仁达成合作意向的商人。

杨怀仁命人给他们上了茶和自己带来的一些糕点,还有像变蛋和松花蛋这样的小吃,众人谢过之后,便急不可耐的开始表达自己的合作意向。

有的商人想代理随园春美酒在东京道或者其他还没有销售商的地方的销售,杨怀仁便装作了不能厚此薄彼,公开让他们开价竞标,谁出的钱多谁拿到代理权,众人觉得这种方式虽然新鲜,不过大家公平竞争,也算是合理。

有的商人询问杨怀仁的新式蔬菜将来有没有在辽国销售的计划,杨怀仁便推诿说新式蔬菜如今还在培育之中,或者产量少等理由推说目前还没有此类的计划。

有的则想和杨怀仁达成合作,比如在辽国境内开数家随园的分店,他们负责出钱出地方,杨怀仁负责出厨师和菜谱,杨怀仁没听完便拒绝了,说随园在大宋也没有分店,更没有充足的人力能在辽国开分店了。

至于菜谱,那当然是一个厨子的秘密,杨怀仁拒绝的时候连理由也没给,更不用管他们会怎么想。

当然,也不光是他们提要求,杨怀仁琢磨了一下,也提出了他的要求,比如谁有路子,能搞到大批奶牛的,杨怀仁愿意出钱引进。

杨怀仁想的是目前大宋的奶牛数量非常有限,只有北方的少数大州县有奶牛场,而且规模也都不大,导致牛奶的价格的在大宋非常昂贵。

但牛奶的营养成分是却是非常丰富的,连后世也都宣传一天一杯牛奶,强健国民体质,所以杨怀仁觉得,如果能从两国定期购入优质的奶牛,然后在大宋建立更多的奶牛场,首先提高一下禁军将士们的饮食水平还是可以短时间内做到的。

而最终的目标,是通过自家牧场的不断繁育和继续引入两种方式,将来把奶牛的数量不断扩大,让牛奶逐渐变成一种相对不那么贵的食物,对大宋百姓体质的提高,是非常有用的。

这个买卖一听就是一笔大买卖,杨怀仁一提出来,就得到了在场商人的积极响应,甚至有人当场吹牛皮,说他们家族就有上万头优质的奶牛,他还愿意以一个优惠的价格卖给杨怀仁。

当然这伙计也是有条件的,他知道杨怀仁不可能在辽国开随园的分店,也不愿意把许多名菜的菜谱拿出来,便转而要求杨怀仁把刚才给他们吃的变蛋的制作方法教给他。

杨怀仁心中窃喜,变蛋的味道很特殊,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的,但是如果有人爱上了这一口,就会非常的迷恋。

看来这个伙计就喜欢上了变蛋的特殊味道,觉得这东西在辽国有不小的商机。

第995章 如何赚契丹人的钱

杨怀仁心说变蛋的制作方式其实并没有很高的技术含量,而且这东西吃多了对身体也没有好处,他既然想要,给他也无妨。

而且从商人的角度讲,用一个变蛋的制作方式换回来上万头奶牛购买时的价格优惠,绝对是赚大了的。

还有另一个原因,这个小胡子契丹商人看上去很精明,他也的确看到了变蛋可能在辽国的市场前景,可他却没想过整套产业链的其他的重要因素。

比如说制作变蛋最基本的原料鸡蛋,辽国好像就没有多么高的产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