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顺1730 第776章

作者:望舒慕羲和

实际上按照汉唐时候的生产效率,恢复曲辕犁、牛耕、耧车、水车等,某种程度上讲,其实只需要一千万劳动力,也就是大约6000万家庭人就够了。

如果以理性的思维来看,剩下的两亿人都是“多余人”。

中国如果复刻英国的制度,那这2亿的“多余人”,只能全部杀光。

华夏几千年的道德,以及现在的现实,不允许这么“理性”。

这些“绝对理性”上的“多余人”,也得活着啊。

在这些人也得活着、大顺又不可能土改的情况下,这就是在逼着新兴的工商业集团,对外扩张。

实际上,刘钰在引诱。

因为他举得这个例子,也不是真正的平均情况。

而是拿特殊地区的最高水平,来说这是平均情况。

实质上英国的平均情况,比这个要低。

这家人属于是有自己的房子、有自己的一小片土地,而大部分农业雇工的家庭年收入,其实在30英镑左右,大约100两白银。

不过,即便这样,英国的农业雇工的收入,比大顺的中等农民年收入要高。

当然,这里面还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英国的农业雇工需要自己用工资买饭,英国的面包价格大约是1.5便士一斤,相当于3两银子买160斤面包;而在大顺,3两银子能买360斤大米。

因为美洲白银的开发,使得欧洲经历了价格革命,整体物价大约是大顺的2倍到3倍之间——一中世纪夸特小麦,8蒲式耳,大约400斤,售价是50先令,8两白银;而大顺的小麦价格,以白银计算,恰好是英国的三分之一。

实际上很快英国的粮价就会暴涨,暴涨到一中世纪夸特小麦最高到120先令,也就是18两银子的程度。这也就是英国后来谷物法定在一夸特4英镑不准进口、防止降价的根源,利益相关,因为工商业的势力顶不过贵族地主。这个夸特是中世纪的400斤大夸特,不是后世那种25斤的小夸特。

只是,不能说【英国的100两,不如大顺的20两】。

平均家庭年收入100两白银的、真正的、不是被刘钰春秋笔法挑选出来的农业雇工的生活水平,或许真未必如年收入20两白银的中等农民家庭。

《红楼梦》里有一段,刘姥姥说【五分一斤,十斤五钱……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的了】

也就基本上这样的庄户人了,毕竟农业雇工没有土地,吃喝用度都得自己买。

但虽然生活水平,100两的英国雇工和大顺中农差不多,可实际上对工商业来说差距就大了。

雇工要买吃的、买衣服、买鞋、买这买那。

大顺的中等农民,吃的自己种,穿的自己纺。

况且,如刘姥姥那样的、亲家父辈当过京官的“庄稼人”,是多少呢?

故而,对大顺的工商业而言,英国最底层的农业雇工,依旧是“活人”。

而大顺中等农户以下的百姓,只能算是工商业眼中的“牲口都不如”,连被统计成数字的资格都没有,因为他们最多过年买条红头绳。

牲口最起码还能剪毛卖钱呢,如今一斤上好的西班牙长绒羊毛,还要6钱银子呢。

一头失踪多年被抓到的羊,剃下来了54斤的毛,30两银子呢,够在灾年买三五个大闺女了,真就人不如畜。

英国的600万人口的消费能力,如果大顺的那些中层农户、贫农、佃农也算是“人”的话,及得上大顺6000万人。

就像两淮地区一样,年收入达到英国底层农业雇工水平的,一个千把人的村子能有三户不?

在这种情况下,不说别的什么工业品,就说茶叶。

大顺的二三亿人,市场已经饱和了。

想要内部市场扩大,只有土改一条路,让百姓有钱消费。

而不是把六成的租子给地主,因为地主也只有一张嘴,他能收一千人的租子,但却不可能一年喝一千斤茶叶、穿一千匹布。

土改的目的,是纯粹的理性。

土地收益降低,才能使资本流向工商业。

百姓有了土地,才有消费能力,才有内部市场的扩大,反过来促进工商业发展。

不走这条路,不说别的,大顺连10%利息的国债,都在国内借不到。

而这条路,又是默认不可能走的。当年李自成走了一半,就走到九宫山了,大顺李家自己不想死的话,自然不敢动。

既然默认这条路不能走。

那么,自然也就只剩下对外扩张这一条路了。

所以刘钰用一个特殊的英国农业雇工的例子,来当做平均数,以此来引诱新兴集团的对外扩张欲望。

因为,按照这个数据,如果打开欧洲市场、打开英国关税,单单是茶叶贸易,就能扩大十倍不止。

刘钰要引诱他们自己做出推理:造舰,是为了利润;扩军,是为了利润;开战,是为了利润。

士绅可以反对开战,因为他们确实没好处。

但新兴阶级必须明白,只有对外扩张,才能得利。

同样,谁支持开战,谁出钱,简单的道理。

大顺对外扩张,不可能用户政府的太仓银,这一点毋庸置疑。既用不起,也按理不该用。

要不然,就得在国内夺权、土改、消灭地主。进行一整套的改造,打烂一个旧世界,再愣生生按照资本的诉求,创造一个有内部市场的新世界。

哪个难度更大呢?

不言而喻。

对外扩张,简单多了。

持续多年一亿两白银投入海军,足够控制欧洲的东方贸易品垄断,打开欧洲市场。

而一亿两白银想要彻底改造这个国家,消灭地主、分配土地,可能也就宋江方腊王庆田虎那样的动静吧。

现在这个事实就摆在眼前,刘钰面上说的是茶叶定价问题,实则说的是“去吧,去西方,那里是流着奶油和蜜的土地,那里有你们最想要的东西——白银!”

此时只是对这些商人集团进行觉醒教育,而这种觉醒教育持续下去,必然会产生一个非常可笑的结果。

一直高喊着自由贸易的大顺海商集团,会因为英国真的取消了茶叶高关税,而选择对英开战,理由是自由贸易。

到时候就会演变成一个笑话。

为什么对英开战?

因为英国高关税保护,没有自由贸易。

战争的起因是什么呢?

因为英国真的要取消高茶叶关税了。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英国的市场太诱人了。

诱人到刘钰说英国雇工的生活,已经让许多人想着干掉英国东印度公司了。

伴随着刘钰讲完英国雇工的生活水平,大顺西洋贸易公司,与英国东印度公司之间的矛盾,至少在董事会、大股东层面,已经迅速激化,不可调和了。

徐亨问的问题,只是单纯的商业定价问题。

但当这个问题被刘钰用这种方式阐述之后,这就不再是个单纯的商业定价的问题了。

看着幕板上那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话,这个原本单纯的商业定价问题,已经逐渐演化为“我们怎么才能卖更多的茶叶”这个问题。

是“我们”。

不是大顺。

谁代表大顺?

对大顺的茶农、坐商、行商来说,英国取消茶税,是值得放炮庆祝的好事。

而对大顺已经逐渐崛起的海商财阀集团来说,英国取消茶税的第一天,公司的股价就会暴跌。

如果大顺是议会制,伴随着英国取消茶税,会看到茶农坐商行商搓茶的工业资本的代表反对开战;而海商集团则鼓动开战,并且肯定会炮制出类似于“张二麻子耳朵”的事件,煽动舆论,鼓动情绪。

当然,这是双向的。

一旦要是大顺的生产力水平不如英国,立刻就会出现逆转:

大顺的茶农、坐商、工业资本,会要求大顺保护本国人民的利益;而海商集团,则高呼自由贸易会促进竞争,放开关税,加大进口。

此时这种倾向已经很明显了,在刘钰略微夸大地说完英国雇工的生活水平之后,会堂里所有人都已经没有兴趣去谈论该“涨价”还是该“跌价”了。

而是都在讨论,怎么扩大对英国的出口。

既然英国这么有钱,怎么才能让他们多买我们的东西呢?

这就不是一个茶叶该怎么定价的问题了。

第631章 绑定(上)

“我们应该在英国卖更多的茶叶,还有其余的货物。”

原本是讨论茶叶日后如何定价的问题,到此时已经完全跑偏。不过这种跑偏和一开始讨论茶叶定价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

渐渐把话题引向了这个方向,刘钰心中暗喜。虽然贸易和抢钱有很大的区别,但有些地方和抢劫一样,在更富裕的地区抢劫效率更高。

在实质垄断的情况下强行要求对方开关低关税贸易,就是一种“合法合理合义”的抢劫。毕竟这事儿,换种角度,就可以叫“为了英格兰人民的喝茶自由,让英格兰人民喝到更便宜的茶”。

话题既引到了这里,能说的可就多了,时间便过的飞快。

第一天的股东大会就在一片对欧洲贸易的美好愿景中结束了。

等到傍晚散会的时候,商人们都对之前对刘钰提出了质疑的年轻人徐亨夸赞几句。

徐亨问的刘钰喜笑颜开的情况,众人眼睛又不瞎,都看在眼里。心想他家本就是最早搞对日贸易的,当年伐日的时候又颇多出力,如今年轻一辈里又出了个这样的人物,徐涛那老头子的大儿子死得倒是巧。要是当年不死在小仓,兴许还出不了这么个小儿子接班呢。

徐亨终究年轻,没那么多城府。二十七八岁的年纪,正是最喜欢被别人夸奖的年岁。

父亲选了他当家族的掌门人,自也是一心想要表现的好点。只不过在这种股份制合作的情况下,自己想要表现的好,还真就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往刘钰身边靠,得刘钰几分看重,便胜过许多。

志得意满地受了人一通夸奖,脚下像是没了根似的飘回了家。他家不是松江府的人,只是后来搬到了松江府,买的好大的宅子。

回到家中,先去拜见了老父亲,虽然名义上把权交到他手里了,但老头儿暗地里还是足以一句话收回一切的。

进屋的时候,当年大顺伐日本时候还能跟船帮助后勤的徐涛,响彻着风烛残年的咳嗽声。

声带已经有些老化,呼吸间都能听到莎莎的仿佛拉风箱的声音。

“父亲,今日国公夸我了呢……”

当下将今日发生的事和父亲一说,徐涛听后,点点头。

“亨儿,今日说得好。我早些年初见国公的时候,便知这是个不喜欢空谈的人。你今日能抓住重点,实是我家的喜事,我这也就放心了。”

上一篇:完美之十凶再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