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顺1730 第436章

作者:望舒慕羲和

“不但要把土地均分,而且会免除所有的赋税。对于那些富户,一般也会杀掉他们,将他们的粮食、财物,分给那些活不下去的人,唆使他们跟随他们一起叛乱。”

“往往可能一开始只有几千人,但几个月的时间就会有上万人甚至更多的人,参与到叛乱当中。”

“比如攻下了这个地方,平日里谁最被人仇视嫉妒、谁拥有田产最多,就把他杀掉。把他的一半粮食收为军粮,另一半分给当地的贫苦者,在把贫苦者最渴望的土地均分。”

连富光只是很正常地介绍了一下历朝历代造反的路线,基本都是换汤不换药。

他知道的也不是很多,毕竟没有亲身经历过,只是道听途说。

但就是这些道听途说的东西,便让瓦尔克尼尔更加担忧……这种造反的路线,正是他最害怕的。

爪哇的情况和天朝不同,土地的可买卖的私有制度还刚起步,还是传统的村社份田制。

但是,这些东西都是换汤不换药的。

万隆地区,荷兰人的军事力量不多,主要还是依靠当地人管理,那些管理者就算是半个农奴主了。

他们有公司给的低价收购的分红,日子过得相当不错,有钱有粮。

而当地的百姓则是多受压榨。

按照连富光说的历朝历代的中国的传统艺能,要在万隆地区站稳脚跟,实在太容易了。

甚至,连套路都不用换。

攻入村社,处死村长,宣布废除一切强迫种植制度、均田免粮废除实物地租,和一切奴役性的强迫劳动。

而且,万隆不是巴达维亚,当地的中间商也不是华人,而是当地土著。

起义者不用担心,当地的土著会因为高等华人包税等因素,而仇恨华人。反倒是会和这些起义的奴工一起,干掉他们敢怒不敢言的村长。

现在这支华人起义者,可以伏击荷兰二三十人的小队,这个水平攻占个村社简直易如反掌。

攻入村社后把那些平日作恶多端的人一杀,财富一分,肯定会有更多的人加入队伍。

至于当地土著贵族的战斗力,瓦尔克尼尔太清楚了,不堪一击。

正在忧虑这件事的时候,城外又传来了一个更加不妙的消息。

从那些“叛乱者”栖身的糖厂里,发现了一支损坏的褐贝斯步枪,以及一些英文的小册子。

这些英文的小册子的内容,都是些克伦威尔时期的激进派主张。

《英国被压迫贫民宣言》、《新正义的法典》等等,只是翻看了一个开头,就可以知道里面都是些什么东西了。

又调查了一下那几座糖厂的买入时间,恰好是在英国煽动詹金斯耳朵事件造势的时候。

心里本就对英国人缺乏信任,内心之前也有判断,加上这支证据确凿的、不小心把先装了铅弹后装了火药导致报废的褐贝斯步枪,瓦尔克尼尔已经勾勒出了一个完整的逻辑链。

英国人早就准备对西班牙开战了,所以才煽动国内民意引爆詹金斯耳朵事件。

为了将来攻占马尼拉后在东南亚立足,需要搞乱荷兰的统治。

为了让荷兰屠杀华人引来大顺的报复,故意培养的华人雇佣兵,煽动华人起事,而不是派人引导爪哇土著起义。

这里面每一步都是恶毒的算计和陷阱,走错一步公司就会万劫不复,英国人就可以在保持盟友关系的前提下,得到他们肢解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险恶目的。

在公司摸爬滚打这么多年,瓦尔克尼尔深知一个道理:谁获利最大,谁就是幕后主使。

至于大顺,他看不出大顺能获得什么好处:如果大顺想要巴达维亚,直接开战就好,何必这么麻烦?

而且巴达维亚对荷兰来说,是意义重大的中转站;但对大顺来说,连个鸡肋都不如。

香料在安汶和班达;通往印度的通道在马六甲,大顺要巴达维亚干什么?自己中转瓷器生丝,绕个圈玩?

而且,起义者向南转移,意图占据万隆地区,显然也是为了在南部海岸接受英国的援助。

北边一线,荷兰人查的很严,沿途都有巡航的。

而南边,则没有什么城市。

英国人现在在东南亚只有最后一座军事基地,就是在海峡对岸南边的明古鲁。

前几年为了纪念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功勋卓著的名将丘吉尔,还将在明古鲁新修的城堡命名为万宝路堡——按照大顺的体系,丘吉尔获封的爵号是万宝路节度使、或者马尔伯罗公爵,依着意译和音译的区别。

而明古鲁,距离万隆以南的海岸,只隔着一道巽他海峡。

顺着他已经理出的思路往下想,越发觉得合情合理,毕竟英国人在这里唯一的据点就是那了,也是起义者唯一可能接到外援军火的路径。

一群明显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雇佣兵,一群懂得政治学和有着深厚造反传统的民族习性的人,如果再拿到英国的军火援助,这将是东印度公司的一场灾难。

中国这边有造反的传统艺能。

英国这边有当搅屎棍的传统艺能。

两个强国的传统艺能全都压在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身上,当真是无福消受。

甚至很可能这些的往南走,就是去接收英国军火的。不能再等下去了,一定要趁着这些人立足未稳、还没有训练出一支军队之前,将其中的少数军事人员击溃。

好在现在他们刚刚起义,多数人连武器都没有,只要派出一支部队快速追击,应该很快就能将他们击败。只要将核心的军事人员击败,剩下的人就一哄而散了。

“传令,让在港口的军舰立刻起航,前往海峡南边,严查一切可疑的船只,尤其是英国人的船。”

“让一个连的士兵即刻集结,准备追击,不能给他们喘息的机会。后续部队整装、准备军粮,随后跟上。”

第225章 服从性测试

就在巴达维亚的荷兰士兵准备出动追剿的时候,几艘从天津来的大顺官船,在荷兰军舰的“护送”或者叫监视下,抵达了巴达维亚。

这一次和上次大顺的官船抵达巴达维亚不同,上一次那艘船根本不是来巴达维亚的,而是去瑞典哥德堡的,只是被荷兰人以检查海盗为名扣押的。

此番前来的船,船上有天朝皇帝的特使,就是来巴达维亚的。跟随前来的,还有赴京城谈判的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委员会的随从人员证明其身份。

船只刚刚靠港,巴达维亚总督就知道了消息,不由地暗自松了口气。

心想幸好自己没有把华人都屠掉,不然东印度公司今年的股价必要狂跌,到时候自己怕是作为第一责任人,非要被股东们弄死不可。

双方既已外交,即便实际上大顺只是在和东印度公司打交道,但既是皇帝特使前来,巴达维亚总督也只能亲自前往港口迎接。

当然,大顺也不是不想直接和荷兰政府打交道,问题是现在荷兰根本就没有政府,七省各自为政,既没有执政官也没有奥兰治家族的亲王统治。

大顺这边的官船一到,在巴达维亚总督看来,基本上可以确定大顺默认了荷兰对东南亚的统治。本身对华贸易委员会的人去京城,就是去谈这些问题的,现在应该是谈成了。

如果没谈拢,现在肯定不会派几艘船来,而可能是海军倾巢出动决战东南亚了。

“总督大人,出城围剿的连队现在继续出发吗?”

军官们听到中国大皇帝派了特使前来的消息,还是慎重地询问了一下总督的意见。

毕竟领头起事的,是华人,而且是华人里最为喜欢反抗的无业的乌衫党和无裤汉。

这些人很多都是这一辈才被送到巴达维亚来做奴工的,并不像是甲必丹、雷珍兰一样是在这里出生的。

而且荷兰之前也曾考虑过把这些人送回福建,所以这件事本身并不只是巴达维亚自己的事,这些人的国籍理论上还是属于大顺,即便交了人头税,拿到的也只是居留许可证。

瓦尔克尼尔略作考虑,点头道:“追击的连队照计划出发。告诉他们,一定要快,不要让那些乌合之众有机会喘息,更不要给他们打烂村社招揽贫民一起叛乱的机会。”

“是!”

军官得令出去,瓦尔克尼尔心想,这些暴动的华人,一定要尽快肃清。这些人就是可以点燃爪哇所有火药桶的火星。

不过任何政府都不会喜欢起义和反抗,即便现在大顺的皇室也是出身低贱靠叛乱得到的皇位,瓦尔克尼尔认为只要说清楚这些人开的第一枪、武装叛乱,大顺那边也不会说什么的。

交代清楚了这些事,瓦尔克尼尔又叫巴达维亚评议会的成员、以及华人的甲必丹雷珍兰们一起,前去码头迎接中华大皇帝的特使。

又有人问道:“总督大人,是不是将城里的军队集结起来,去码头恐吓一下中华皇帝的特使?就像是在长崎的商馆记录的那般,日本人用武力恐吓朝鲜人,从而占据谈判的主动?”

瓦尔克尼尔像看傻子一样看着这个提议的人,讽刺道:“你是说,靠巴达维亚的450名欧洲士兵和300名爪哇土兵,去恐吓一个打赢了俄国、灭亡了蒙古人的汗国、刚刚侵略过日本的、拥有至少二十万精锐陆军正计划联合瑞典对俄开战、让俄国人惊恐于大炮数量和后勤能力的帝国皇帝的特使?”

“在阿姆斯特丹,或许可以用阅舰来威慑。但在天津,他们有自己的战列舰。而巴达维亚有什么?靠几艘武装商船来恐吓一个拥有至少两艘战列舰的帝国?就像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男爵,拿着一条天鹅绒毯子去奥斯曼苏丹的宫廷去显示自己的富有?”

……

船上,在日本立了功的史世用,正是这一次特使的人选。

之所以选他,主要就是皇帝心里明白,出洋的华人对朝廷未必有太多敬畏。

有点像是“王者不治夷狄”的意思,派个正规科举出身的,不知变通,非要求出洋的华人遵守礼法之类,又觉得出洋的华人是自弃王化,很可能导致人心不向朝廷,反倒不如不派。

史世用一来在日本日久,算是接触过在海外生活的华人,知道他们的心态。二来皇帝很清楚,除了派去的枢密院和孩儿军的人,当地华人领头的,必是江湖人物,史世用也更容易和他们打交道。

再者也就是皇帝一直忧心的那件事:面对一些前所未有的新事物,现在还真就只能派一些和刘钰走得近的人去办,别人去办不知道会办成什么鬼样子。

太激进的,总想着学班定远,去了之后说不定就要干一番大事。

太迂腐的,老觉得海外华人就是一群自弃王化、放弃祖宗的人,和自己没关系,而且对于底层起义也绝无好感,指不定还会顺着荷兰人一起认为杀得好。

史世用在日本多年,既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也证明了自己绝对忠诚,皇帝也可以提点一下他告知一下朝廷下一步的打算。

知道打算,才能把握好做事的度。

史世用也知道,自己这个特使只是来拖时间的。真正要来的钦差,另有其人,但现在不会来。

船还未靠港的时候,史世用就发现了荷兰军舰的调动,几艘战舰正要起航,他就猜到可能是出事了。

毕竟他也在威海逗留过一段时间,虽不是海军的人,但海军内部的一些事大约也知道一些,海军操练和出击的状态还是分得清的。

“莫非已经来晚了?”

想到这,史世用不由有些忧虑。

临行之前,皇帝大概告知了他一下细节,让他和齐国公那边去谈一些具体的手段。

齐国公也将朝廷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告知了他,从外交部找了会一些荷兰语的人,以及一名勋贵子弟作为他的副手,一同前往南洋。

他知道朝廷要的局面到底如何,现在看到荷兰人的军舰调动,自是以为巴达维亚周边已经起事。

内心自是佩服这些有血性的汉子,但站在朝廷这边,也知道这时候起事并不是一个好时机。

甚至朝廷为了下南洋还要再准备一段时间,只靠当地的华人百姓,也难颠覆东印度公司在南洋的统治。

伴随着船慢慢靠港,史世用一眼扫到了码头上站着的几个华夏衣冠的华人,心想应该不会是自己想的那么严重吧?

船上,衣着光鲜的孩儿军开始下船列阵,三百余名精挑细选出来的身材高大的士兵,作为这一次天子特使的仪仗,关系到皇帝的脸面,自是不肯输给别人。

都是身家清白;祖上出身自现在的天保府、天波府、天保县的西北壮汉,之前一直在威海大营跟着训练,日后若是皇帝有意乘船出巡是要随船的。

这些人先下了船,列成两列,仪仗吹敲着,史世用和副手等一行人缓缓下了船。

跟在瓦尔克尼尔身后的连富光,这还是第一次见识到朝廷的陆军,和戏文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因为是要做仪仗的缘故,即便手里拿着的都是带刺刀的火枪,可身上的衣甲依旧是旧体系下的皇帝亲军孩儿军的甲胄,虽然打起仗来这甲胄并没有什么用也防不住一两重的铅弹,可看起来着实威武。

连富光见多了荷兰兵和当地的爪哇土兵,只论身高,就和这群大顺这边挑选出来的壮汉差得远。

如今在东印度当兵的一代人,都是荷兰灾难年之后出生的。英法联军攻到了阿姆斯特丹,荷兰人自己掘开大堤防止阿姆斯特丹被攻占,自此之后荷兰的黄金世纪就算到头了。

上一篇:完美之十凶再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