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99章

作者:星辰玖

京城北面,德胜门西里许,有一宽约三十步,长约百余步的河道,此河道乃是连接北护城河与内城积水潭的人工河道。

元朝时期,郭守敬奉命修筑京杭大运河通州至大都段,积水潭便成了京杭大运河的新起点。

当时的积水潭内时常挤满了江南来的运粮船和商船,京城北面可谓百船聚泊,千帆竟泊,繁华无比。

元世祖忽必烈见状甚喜,亲自为大都至通州段的运河命名“通惠河”。

也就是说,元朝的时候漕运大船是可以直接从江南经运河进入大都城内的,无论是城内百姓食用的粮食,还是修建宫殿和住宅所需的木材石材等等,运送起来都方便的很。

这到了明朝,怪事就多了,因为倭寇和海盗猖獗,大明直接来了个海禁,为了京城的安全,连接北护城河与积水潭这段百余步长的人工河道也被堵住了!

泰昌看着已经堵死的河道和城墙洞里已然锈得不成样子的铁闸门,不由微微摇了摇头。

他真想不通先祖永乐大帝在怕什么,这么个三十来步宽的洞口就能威胁京城的安全吗?

人家真要来攻打京城,封住这么个洞口就有用了吗?

他微微摇了摇头,随即果断道:“把这铁闸门拆了,换个活动闸门,堵住两边水道,把积水排出去,开挖!”

这水道中间可是有城墙的,只要将通过城墙的地方做成活动的铁闸门,用的时候拉两边去,不用的时候推中间来把河道封锁便成了,根本威胁不到京城的安全。

他真不知道英明神武的永乐大帝在怕什么,简直怕的新鲜!

要知道,就因为这么一条百余步长的水道被堵住了,不但漕运大船进不了京城,他想要的车轮舸也进不了皇城。

这会儿宋应星已经试制出来很多种硫化橡胶了,其中就有几种能耐蒸汽的高温。

也就是说,蒸汽机就快成功了,而只要蒸汽机做出来,往车轮舸的脚踏板上一连,这人力驱动车轮舸便能变成蒸汽机驱动的轮船了!

他试制轮船所需的十艘车轮舸都停靠在北护城河上呢,他总不能让王徵和宋应星他们每天跑城外面来搞研发吧?

这个时候只要把这段百余步长的人工河道挖通,护城河就和内城的积水潭、什刹海还有皇城的太液池连成一体了。

这样一来,不但能把车轮舸开进皇城的太液池,以后他出京也方便了。

只要有了轮船,哪怕是最简单的车轮舸轮船,日行千里就不是梦了!

因为蒸汽机跟骡马和人不一样,蒸汽机是不会累的,哪怕全天不停运转都不会有一点疲惫。

而轮船的最低速度也有二十多公里每小时,也就是五十里左右每小时,一个时辰就是一百里。

也就是说,哪怕造出速度最低的轮船,一天跑十个时辰那也是一千里!

这可不是一个小小的进步,而是一个质的飞跃,要知道,南京距离北京也就两千余里,如果没有轮船坐帆船,最少得坐十多天时间,就这,还得靠风向,风向如果不对,恐怕一个月都到不了。

而有了轮船,最多三天便到了,而且根本不用管什么风向!

轮船的好处好远远不止这些,有了轮船就不用在受限制于风帆的动力了,造两千料、三千料、五千料甚至是一万料的大船都不成问题,而且轮船转向也比帆船灵活,根本就不用去管风向。

到那时,造上一堆楼船炮舰,海上霸主就是大明了,而不是什么西葡荷英法!

泰昌正满脑子想着轮船呢,他身边的太子朱由校却是忍不住问道:“把这条沟挖通了,水路直接就通进城里了,这样不安全吧?”

晕,你也怕?

你怕什么!

泰昌想了想,随即拍着他的肩膀道:“校儿,一个强大的王朝需要怕这么点小事吗?如果大明足够强大,谁能打到大明的京城来?如果大明不够强大,堵住这条小沟又有什么用?所以,不要怕,放心大胆去干,只要能让大明强大到无敌天下,就没有谁敢来京城撒野!”

好吧,儿臣不怕!

小孩子本就初生牛犊不怕虎,经泰昌这么一鼓励,太子朱由校顿时挺直了腰杆,满脸期待道:“父皇,只要挖通这条沟,护城河里的那些大船便能进到太液池了吧,到时候我们只要把蒸汽机往上一装,这些船就能开得飞快吧?”

呃,这小子,好像就喜欢坐船玩。

你小子是不知道,历史上你就是因为乘船在太液池里浪,结果掉水里了,然后被人灌了瓶仙药灵引液,然后就归西了!

想到这里,泰昌忍不住警告道:“蒸汽机做出来还要测试呢,装上船之后同样要测试,你可不要在测试的时候往上坐,那样很危险的。还有,你记住了,就算测试好了,你以后坐船也要带上几个精通水性的锦衣卫高手随行保护。这不是怕不怕的问题,而是安全问题,不怕可不等于不要命一般胡来啊!”

好吧,只要有船玩,带一船锦衣卫高手都行!

太子朱由校刚说完,信王朱由检也忍不住问道:“父皇,有了轮船之后我们是不是就能把南直隶的粮食通过运河和黄河转运到河套的茶马互市了,到时候,我们用粮食换战马是不是也可以呢?”

呃,这个想法的确不错。

毕竟,四川那边的茶叶恢复产量是需要时间的,特别经过这一场土司之乱后,那边的茶叶产量恐怕很难在一两年内恢复到原来的规模,这种情况下,用粮食换战马就是唯一的选择了。

唉,这两个孩子兴趣爱好要是能调换一下就好了。

这段时间他算是比较清闲的,因为神武营骑兵已经赶到四川了,成都之围已经解了,只要孙传庭跟戚金汇合,相信西南土司之乱应该很快就能平息了。

至于辽东,那边的堡垒已经修得差不多了,建奴想要攻破一连串的堡垒防线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那边暂时也不用担心了。

难得有空闲,他几乎是天天往慈庆宫跑,在提点宋应星的同时,他也开始关注太子和信王的教育问题了。

这个时候,他才发现,信王对管理之道特别感兴趣。

这年头的管理之道说白了就是治国之道,这要是太子对治国之道感兴趣,他自然是求之不得,这信王对治国之道感兴趣,他就有点哭笑不得了。

当然,并不是说信王朱由检想夺他哥哥的太子之位。

这两兄弟关系好着呢。

或许,是因为他们都是自小便没了娘,童年又没有得到什么父爱,两兄弟那是相依为命这么些年,感情那真不是一般的好。

唉,就算信王无意谋夺太子之位,那也不能让其往治国之道方面发展啊,毕竟,人一旦有了能力,野心就会随之滋长,谁知道他们兄弟最后会不会为了皇位而反目。

他为了防止兄弟相残的惨剧出现,特意将信王朱由检的兴趣爱好引导到了经济方面。

反正不管是管人还是管钱,不管是管经济还是治理国家,性质其实都差不多。

信王朱由检对这些那也是真感兴趣,在这方面,他的成长速度也是相当惊人的。

这会儿一谈到买卖什么的,这小家伙都能说得头头是道了。

泰昌甚至因此想到了改变藩王封地的模式。

毕竟,大明的田地就这么多,每个藩王封上几十万亩甚至几百万亩,总有封完的那一天,到时候老百姓怎么活?

或许,让藩王做生意,自己养活自己是个不错的模式。

如果成立一个诸如什么东印度公司的大商号,让所有藩王郡王什么的都参股进来,然后让信王这样的亲王管着,带着这帮皇亲国戚到海外去做生意,赚大钱那肯定是不成问题的。

这样一来,不但能解决藩王封地的问题,甚至还能给内库带来不小的收益呢。

当然,这个想法还不是很成熟,他得跟囯丈吴养春等大商人交流一番之后才能做出最终决断。

第137章 东林点将录

护城河通往皇城的水道修通了,车轮舸终于顺利的开进了太液池。

太液池中间,玉河桥旁的南岸码头,徐光启和毕懋康等人皆是手搭凉棚,一脸兴奋。

第一艘车轮舸才刚刚靠上码头,王徵便迫不及待的跳上去,钻进船舱中,令里面的京营屯卫赶紧开船,踩几脚给他看看。

他是泰昌钦点的轮船研制负责人,因为他对机械这块熟。

其他人基本都是来凑热闹的,倒是没人跟他抢这头船。

还好,这一批车轮舸总共有十艘,大家倒不至于抢不到,随着一艘艘车轮舸靠上码头,徐光启和毕懋康等人也纷纷跳了上去,甚至太子都拉着信王上了一艘。

泰昌一看这些船还没有停稳便有离开码头畅游太液池的架势,连忙一挥手,令早已准备在那里的锦衣卫赶紧上船去贴身保护众人。

这些锦衣卫那都是水性极好的,从水里救个把人上来是没有一点问题。

说实话,这车轮舸在大明还是比较常见的,徐光启和毕懋康等人自然是见过的,他们以前对这车轮舸也没甚兴趣。

不过,这时候就不一样了,因为皇上说要把车轮舸变成蒸汽驱动的轮船,他们这兴头就上来了。

每个人都想仔细去研究一下,到底怎么把车轮舸变成轮船。

泰昌看着散落在太液池中如同无头苍蝇般到处乱窜的车轮舸,着实有点哭笑不得。

这些人,这兴头一上来就什么都不管了,他这个当皇帝的还在码头上站着呢,一个个都兴冲冲的命人开着船跑了。

当然,十艘车轮舸这些人也抢不完,码头上还停了几艘。

不过,他并没有什么兴趣上去,因为从太仓到金陵那趟他坐的就是车轮舸,里面是什么样子,车轮舸又是怎么运行的他早已了然于胸,要不然他也不会想到把车轮舸改造成轮船。

说实话,这车轮舸改造成轮船真的很简单,因为它本身就是轮船,只是两边的划水木轮是人用脚踩动的,不是用蒸汽机带动的。

也就是说,只要将蒸汽机接上脚踏板,这车轮舸就变成蒸汽机驱动的轮船了。

他这想法肯定是没问题的,因为最原始的轮船划水轮就是露在外面的,而且就在船体两侧,跟车轮舸的外形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后面技术发展了,才慢慢出现了装在船体后面水下的螺旋桨。

这会儿的技术,也就能达到这种程度,能把蒸汽机连到车轮舸上面,驱动划水轮运转就算是很不错了。

至于怎么连上去,这个就不用他考虑了,王徵可是机械专家,这点小事人家应该是信手拈来。

果然,没过多久,王徵便命人将他乘坐的那艘车轮舸靠上岸,随即便兴冲冲的跳上来拱手道:“皇上,这车轮舸要改造成轮船并不难,只要把蒸汽机和锅炉装上去,然后再把脚踏板和轮轴换成铁的,应该就差不多了。”

泰昌微微点头道:“嗯,你尽快把东西装上去试试,这轮船可是有大用。”

王徵看了看码头,又看了看左边玉带桥,又看了看右边的围墙,随即小心的道:“皇上,要不我们把所有东西都搬承光殿来把,这靠近码头的围墙这里再开个门,我们装卸东西就方便多了。”

呃,开口就问朕要座宫殿!

好吧,反正皇宫和皇城里面到处都是宫殿,而且真正用到的并不多。

如果王徵他们还是在慈庆宫的偏殿里面做蒸汽机,的确挺麻烦的,因为慈庆宫离太液池中间这个码头足有七八里远,走个来回都得个把时辰,搬运东西就更麻烦了。

再说了,硫化橡胶出来以后,蒸汽机漏气的问题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接下来蒸汽机就该量产了,慈庆宫里那一个偏殿地方根本不够,这承光殿比整个慈庆宫都大,改造一下,变成专门加工蒸汽机的工场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想到这里,泰昌直接对一旁的曹化淳道:“子如,让承光殿里面人全搬出来,然后命人在正对码头的位置开扇大门。”

紧接着,他又对刚下船的徐光启招手道:“子先,过来,跟你说个事。”

徐光启连忙疾步走过来,拱手躬身道:“皇上,有何吩咐?”

泰昌指着一旁的围墙道:“以后这承光殿就专门用来生产蒸汽机,你挑一批铜器加工的匠户,让他们搬进来吧。”

徐光启连忙拱手道:“好的,微臣等下就去办。”

泰昌又想了想,干脆道:“你再找一批匠户过来,把承光殿改造一下,直接改成作坊的样式吧,这样干活方便。”

呃,将皇城里面一座宫殿改成作坊?

皇上还真舍得啊!

徐光启愣了一下,这才拱手道:“微臣明白。”

承光殿的改造进度还是很快的,在王徵的催促下,当天上午曹化淳手下亲信便在围墙上开了个大窟窿,当天下午,一大批工匠便开始动手改造承光殿和大殿四周的房舍了。

王徵也没管这些,蒸汽机那套东西搬过来以后,他便命人抬上一艘车轮舸琢磨开了。

紧接着,毕懋康、宋应星、孙元化和工部几十个铜匠也相继搬进来了,整个承光殿顿时人声鼎沸,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不断,热闹非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