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793章

作者:星辰玖

还有,所有卫所驻地都必须建立学堂,以方便屯卫军户子弟学习和参加童子试。“

邹维链连连点头,以示明白,随即又小心的问道:“皇上,那海外行省的平民呢?”

泰昌琢磨道:“还是那句话,东南承宣布政使司和南洋承宣布政使司可以建立科举体系,建奴、蒙元余孽、倭寇、莫卧儿帝国平民、欧陆蛮夷,一律不得参加科举!“

这个规定大明以前也不是没有。

大明朝廷以前也有规定,凡是贱籍都不得参加科举。

而贱籍指的就是那些曾经跟大明作对的敌对势力。

建奴、蒙元余孽、倭寇、莫卧儿帝国平民、欧陆蛮夷那的确应该纳入贱籍。

邹维链是毫不犹豫的拱手道:“微臣明白。”

众人计议妥当之后便派出狼牙战船和飞龙战舰前去接考生了,各地考生也陆陆续续赶到了京城。

这一次考生的人数又破了纪录,直接达到了三万多人!

因为早在几年前乡试的录取率便翻倍了,举人的数量那自然是蹭蹭蹭的往上涨。

这么多考生齐聚京城那是什么概念?

远方几个行省的考生还没有接过来呢,京城的客栈、寺庙什么的所有客房便已经爆满,来晚了的考生甚至都没地方住。

邹维链收到消息,又急急的跑皇宫来求教了。

这会儿京城可是冷得很,可不敢让考生露宿街头,要不然,第二天一早怕是要派人去收尸了。

泰昌一听邹维链的汇报,也有点傻眼了。

这个问题,他也没考虑到。

以前就不用考虑这个问题。

因为以前参加会试的考生也就几千人,京城的客栈和寺庙完全能轻松容纳。

这一次可是三万多人,京城哪里来的这么多客栈和寺庙?

难道专门给考生建迎宾馆?

这个显然有点不现实,因为考生太多了,而且还会越来越多。

如果朝廷建专门的迎宾馆,那最少也得上万人的规模,而且以后每一届差不多都得新建上万人住宿的迎宾馆。

这就是严重的浪费!

科举才三年一届啊,而且考生总共也就能在京城待上两三个月,其他时间,京城也不可能突然间涌入这么多人,供几万人住宿的迎宾馆就那么空着吗?

那就有点荒唐了,过个三年时间,估计那些迎宾馆不是发霉了就是长草了。

再说了,现在建迎宾馆也来不及了啊!

泰昌皱眉沉思了一阵,随即问道:“德辉,你说,让京城老百姓开民宿怎么样?”

民宿?

邹维链愣了一下,这才小心的问道:“皇上,您是想让考生住老百姓家里吗?”

泰昌微微点头道:“是啊,民宿其实很简单,但凡家里有多余房间的,稍微布置一下,添点家什就行了。

这样的房间布置出来也不会浪费,平时家里来个客人什么的,也可以住。

更重要的一点,这对考生和老百姓都有好处。

考生可以免了露宿街头之苦,老百姓也能因此得个人缘。

那些住民宿的考生如果金榜题名,对他们总有好处的。”

邹维链闻言,连忙拱手道:“微臣明白了,微臣这就让顺天府尹去通知各个街坊,尽量让京城老百姓多开点民宿。”

这一下,京城的家什和棉被什么的很快就卖断货了。

还好武备城离得近,而且武备城到京城的运河一线生产这些日常用品的私人工厂多如牛毛,上万套家什和棉被什么的,不用几天时间就能补齐。

京城老百姓之所以这么积极,那也是有原因的。

因为这是个天大的好机会啊!

他们平时想认识个举人老爷都难,更何况是有望成为进士的大老爷。

这会儿京城老百姓也有钱了,添点家什和棉被什么的对他们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

他们那叫一个积极啊,家里甚至还没布置好,他们便上街去拉人去了。

凡是在街上晃荡的读书人他们都是点头哈腰,极力邀请人家去家里住,不出住宿费都行。

如果举人老爷不嫌弃,他们甚至可以免费做饭给人家吃。

后来,这也成了京城的一道奇景。

每到科举年,老百姓都会聚集到京城各处码头,看到参加科举的考生便一拥而上,七嘴八舌的把这些举人老爷往家里请。

如果不是人家的身份高,他们甚至会拉着人往家里跑。

有的人家不但得到了这份难得的人缘,甚至还因此获得了更为难得的姻缘。

这些都是后话,暂且略过不表。

京城热闹了大半个月之后,会试终于开始了。

泰昌是满怀期待,又不敢期待太高。

他是希望这届考生里面能出那么一两个奇才,问题,历史上有名的人才好像都被他给找出来了,这一届还会有吗?

会试一开始,他是有事没事都往贡院跑,会试结束之后,他更是直接待贡院不走了,就陪着毕懋康、王徵和宋应星等人复核试卷。

这一届会有奇才吗?

还别说,真有。

这天,他正坐那里满脸期待的盯着复核试卷毕懋康和王徵等人呢,毕懋康突然激动的道:“皇上,奇才啊,此人真乃奇才也。”

真的吗?

泰昌闻言,不由蹭一下站起来,疾步走到毕懋康跟前,迫不及待的问道:“什么奇才?”

毕懋康是兴奋的捧起试卷道:“皇上,您看,此子竟然研制出了连珠铳,能连续发射二十多发子弹的连珠铳啊!”

连珠铳?

泰昌接过试卷细细一看,立马就明白了。

这就是半自动步枪的雏形!

也就是那种装上弹夹能不停连射的火枪。

这个他脑海里自然有那么一点印象,问题,他前世并不是武器专家,所以,对半自动步枪的结构和原理并不是很了解。

不过,他一看这篇文章便明白了,这绝对就是半自动步枪的雏形没错。

原来,半自动步枪是通过连接在扳机上的装置将子弹送入枪膛的!

也就是说,每次扣动扳机开枪的时候不但能把前一发子弹射出去,还能把后一发子弹推入枪膛。

此子真乃奇才也。

这个时候大明就需要这样的奇才。

他原本还说漏了嘴,说了个什么马克沁机枪。

没想到,还真遇到个枪械奇才。

此子能把半自动步枪都能研制出来,马克沁机枪还远吗?

泰昌不由惊喜道:“快,取这个考生的原试卷来。”

不一会儿,一个礼部官员便捧着一份弥封好的试卷过来了。

泰昌颇有些迫不及待的亲手拆开试卷一看,整个人又懵了。

浙江杭州府,戴梓?

戴梓是谁,他真没听说过。

其实,戴梓在历史上还是有那么点名气的。

不过,戴梓是在清朝才出名的。

历史上他也研制出了连珠铳。

只可惜,他生不逢时,清廷就不知道这东西的价值。

他最后竟然因为小人谗言而被流放关外,贫困交加而死!

第923章 家国与命运

明末清初生不逢时的人很多,戴梓应该属于最为不幸的一个。

原本,凭借他这一身本事,到了欧陆那都是国宝级的存在,可惜,在清廷眼里他屁都不是。

如果清廷能重用他,让他把才能发挥出来,别说是半自动步枪了,机枪估计都没马克沁甚么事了。

清初如果就能造出大量的半自动步枪甚至是机枪,那会怎么样?

欧陆列强估计都会被打得割地赔款求和,而不是最后清廷割地赔款求和。

可惜,戴梓这样国宝级的存在被清廷弃之如敝履,随便一句话就把他给流放三千里,让他贫困交加而死。

时兮命兮?

有时候家国与命运是息息相关的,特别像戴梓这样的国宝级存在,可以说他的命运就关系到一个王朝的兴衰。

清廷流放戴梓,让戴梓悲剧收场,岂不知,清廷最终也会因此而悲剧收场!

当然,这时候不会有清廷了,泰昌也不会让这样的奇才贫困交加而死。

泰昌看到戴梓的原试卷之后,那是越看越喜欢,因为此子不但在火药武器方面有惊人的天赋,书法和绘画技艺也相当的出众。

特别是绘画技艺,那撰录官画的火枪跟人家画的火枪比起来就是垃圾,人家这原试卷上画出来的火枪就跟实物照片一样!

不过,关于绘画技艺他也不是很懂,他只知道人家画得好,却不知道人家到底好到了什么程度。

正好,毕懋康就是当世有名的画家。

他干脆把原试卷塞毕懋康手里,饶有兴致的问道:“孟侯,你看看,这戴梓的绘画技艺如何,朕觉着,能把火枪画得如此逼真传神,技艺应该算是不错的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