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792章

作者:星辰玖

泰昌直接举杯道:“来来来,大家再共饮一杯,好不容易放松一下,我们不醉不归!”

这考题一想出来,他只觉得浑身轻松。

接下来就是欢欢喜喜过大年了。

这个年节大明京城着实热闹的不行了。

因为方以智带着一众弟子赶在大年三十之前把皇宫乃至皇城里到处都装上了如同小太阳一般的大号电灯,一到晚上,皇宫和皇城便亮如白昼。

特别是皇城的城墙上,那一串大号电灯装过去,整个城墙四周都亮了,东长安街、西长安街、皇墙西大街、北大街等等街道那都跟大白天一样,路上的砂石都清晰可见。

泰昌其实是为了京城里的官员上早朝方便才让方以智装上这么一圈大号灯泡的。

毕竟,大部分朝臣都是寅时开始便在东长安街和西长安街排队了,那个时候基本上都是乌漆嘛黑的,走路都得小心。

没想到,这灯泡一装还把京城老百姓都给吸引过来了。

这稀奇是真稀奇,晚上竟然也能亮得跟白昼一样!

看稀奇的人那是络绎不绝,甚至从大年三十晚上开始,东长安街、西长安街、皇墙西大街、北大街外围便聚满了前来看稀奇的老百姓。

不过,京城里的老百姓还是很守规矩的,城墙四周的街道他们都不敢踏足,他们也就聚在四周的街道边上看而已。

泰昌闻讯,跑城墙上一看,不由目瞪口呆。

这电灯着实是稀罕,问题今天是过年啊,京城老百姓这是吃完了年夜饭出来散步吗?

这人也太多了吧?

东长安街和西长安街南边几乎都挤满了人,少说都有几万啊!

他看着密密麻麻的人群,眼中不由一阵思索之色。

这是个笼络民心的好机会啊!

他想了想,突然间问道:“承恩,大年初一到十五能请到戏班子吧?”

王承恩不假思索道:“能啊,皇上,很多戏班子就靠着年节赚钱了,平时没什么红白喜事还没人请他们呢。”

泰昌又问道:“几十个戏班子能请到吗,朕的意思,把这东长安街和西长安街排满。”

呃,这个。

王承恩颇有些为难道:“皇上,那些有钱人家过年的时候也喜欢请戏班子唱戏,几十个戏班子恐怕请不到啊!”

有钱人家?

谁能比朕有钱?

泰昌毫不犹豫道:“那些有钱人又不是没看过戏,过年不看戏怎么了?

我们出双倍的价钱,双倍不行就三倍,总之,东长安街和西长安街排满,有没有问题。”

呃,这么花钱能有什么问题?

哪怕不花这么多钱,就以皇上的名义去警告一番那些有钱人也能硬把戏班子拉过来啊!

当然,那就有点张狂了。

皇上可是最反感手下人张狂的,这点王承恩相当清楚。

现在好了,两倍三倍的高价甩出去,再暗暗透漏点消息,请多少戏班子都没有问题。

他连忙点头道:“没有问题,皇上。”

那就行了。

泰昌细细交待道:“明天一早你就派人去请戏班子,另外,着人在京城各处贴满告示,初一到十五,每晚从戌时开始,东长安街和西长安街,唱大戏,直到子时结束,连唱两个时辰。

但凡有空的老百姓都可以来看戏。

你再命人把东西长安街两端城墙上电灯照不到的地方都装上电灯,把整个长安街都点亮。

另外,你命人多准备点炭火,免费供应,总之,要保证大家在看戏的时候不冻着。

至于板凳,告示里面些清楚,让看戏的老百姓自备。”

第二天一早,告示一贴出去,整个京城都轰动了。

皇上请大家看大戏啊,而且还是几十个戏班子同时唱大戏,甚至炭火都备好了,这简直是千古未有之盛况啊!

这年头唱戏那简直比后世放电影还要受欢迎,京城老百姓但凡有空的,那都是天还没黑带着板凳赶到东长安街和西长安街。

王承恩见状,干脆命人把早已准备好的木炭和铁盆子推出来,在每个戏台前面摆了好几排。

这会儿点炭火也简单,只需把盆里面倒满木炭,然后拎着煤油桶一路淋过去,再用火把一点,戏台子跟前立马就热火朝天。

很快,每个戏班子也把晚上要唱的曲目给贴出来了。

老百姓那是随便挑,想看什么看什么,遇着自己喜欢看的曲目,往戏台子跟前一坐便成。

这一晚上,几十个戏台子跟前那都挤满了人,东长安街和西长安街少说也聚集了十余万人。

十余万人挤一起本就不是很冷了,再加上成百上千的炭盆子一烤,大家甚至觉着比坐屋里还暖和。

这一晚上的戏着实把京城老百姓给看美了,那欢呼声和叫好声简直响遍了整个京城。

第二天晚上,那更不得了了,京城附近大兴、宛平、通州、顺义的老百姓那也是坐着火车甚至划着船赶过来,东长安街和西长安街硕大的地方都被挤得水泄不通。

很多后面来的人甚至都爬到对面的墙上去了。

东长安街和西长安街住的那可都是达官贵人,如果平时的时候,谁敢爬人家墙上去,那非得被打下来不可。

这会儿却没人敢说什么,皇上请人看戏啊,谁敢把人打下来!

泰昌收到消息,立马便有了主意。

纵容老百姓爬人家墙上去自然不好,不过,他可以命人在东长安街和西长安街的南面搭建一排台阶般的看台。

这会儿大明的木材简直不要太多,他只需一声令下,那大腿粗的木方子便是一船一船的送过来。

这么粗的木方子用马钉堆成台阶状,再用马钉把两边一钉,那简直不要太牢靠。

他这么为老百姓考虑,老百姓自然不会不知好歹,一时之间,京城内外的老百姓那都一个劲的念着皇上的好,直夸他是千古明君。

这个年节京城是着着实实热闹了半个月,一到晚上,东长安街和西长安街最少要聚集二三十万人。

各个戏班子那也是争奇斗艳,把全部本事都拿出来了,卖力的唱,直看得老百姓一个劲的叫好。

这盛况,真是千古都未曾有过。

第922章 生不逢时数戴梓

正月十六,年味还未散尽,徐光启、毕懋康和邹维链便联袂来到皇宫之中,找泰昌商议科举相关事宜来了。

以往的内阁首辅和礼部尚书是不会这么勤快的。

因为会试要二月初九才开始,而且原来的考生都是自己想办法赶到京城。

原来的大明朝廷可不管考生怎么赶到京城,人家哪怕在赶考的路上走几个月甚至半年也没人去管。

这会儿就不一样了,泰昌可是规定了必须派船去接考生,免得考生在赶考路上浪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每到正月十六的时候内阁和礼部便要组织舰船去接考生了。

毕竟,距离最远的几个行省走水路都远达七八千里,如果等年节过了,正月二十二甚或是二十三再派舰船去接恐怕就来不及了。

当然,那是在飞龙战舰还没有研制出来的情况下,用狼牙战船、神盾舰乃至无畏舰去接。

这会儿有了飞龙战舰又不一样了。

泰昌是满脸轻松的将三人带到御书房中,又命人搬来了座椅,让三人坐了下来,这才微笑着道:“今年不用这么急,朕把五十艘飞龙战舰都借给你们用,哪怕是再远的地方,打个来回也不需要十天。”

好吧,飞龙战舰的确快,接人是不用急了。

不过,三人来找泰昌也不是光为了这个。

邹维链细细想了想,这才小心的问道:“皇上,海外各个行省的科举我们是不是可以启动了?”

这个问题泰昌倒是真没想过。

因为历届科举都是在大明本土,也就是原来的两京十三省选拔人才,海外各个行省好像就连童子试和院试都还没有呢。

他仔细琢磨了一阵,这才郑重道:“东南承宣布政使司和南洋承宣布政使司可以建立科举体系了,如果有人能通过院试和乡试考取举人功名,下一届也可以把他们接过来参见乡试。

因为东南营和南洋营已经通过莫卧儿之战证明了他们的忠诚,忠于大明的,我们就给他们机会当官。

至于南方承宣布政使司和东洋承宣布政使司,我们得慎重。

因为南方承宣布政使司大多是俘虏的建奴和蒙元余孽,如果让这些人通过科举进入官场,恐怕会有隐患。

东洋承宣布政使司我们就更要慎重了,倭寇比建奴和蒙元余孽更需提防。”

呃,这个。

邹维链又小心的解释道:“皇上,微臣考虑的其实主要是屯卫军户,因为大明的屯卫军户大部分都调往海外了。

我们如果不在海外个行省举行科举,他们就没有机会步入官途了。”

屯卫军户!

后世很多人都误以为屯卫军户是不能参加科举的。

其实不然。

孙传庭就是屯卫军户出身,还有大明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内阁首辅李东阳和张居正也是屯卫军户出身。

屯卫军户和农户、匠户、商户一样都是可以参加科举的。

而且,一般屯卫军户考取进士功名之后都会得到一定的照顾。

毕竟,他们为大明守土开疆,劳苦功高,当然要有一定的优待。

这个问题相当重要。

屯卫军户可是大明王朝统治的基础,没有这些屯卫军户大明上哪里招这么多精兵强将去!

泰昌闻言,不由拍着脑门道:“哎呀,这个问题朕的确忽略了。

德辉,你提醒得太及时了。

我们必须让所有屯卫军户的子弟都有机会参加科举!

这样吧,这次科举过后,礼部立马组织人手在东大营、西大营和南大营、北大营建立贡院,以为乡试之所。

至于院试之所,你们也要组织人手好好去考场一下,但凡屯卫军户超过万户的地方,必须建立学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