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567章

作者:星辰玖

泰昌正暗自感叹呢, 彭宾却是突然间一拍脑门道:“对了,微臣听东殷都城那边传来消息,新科状元方以智已经把什么电报线路铺设到东洋承宣布政使司了。

而且,还有什么塑料也已经提炼出来了,他们正在加紧研制什么海底电缆呢。

新科状元方以智特意托人传信,找您请示,看是不是先派人到北美来铺设电报线路。“

这個方以智,果然没有令朕失望。

泰昌忍不住兴奋道:“太好了,子如,速速派人传旨回去,命方以智赶紧派人把北美大陆的电报线路铺设好。”

呃,皇上竟然这么高兴。

彭宾忍不住问道:“皇上,微臣愚钝,什么是电报线路啊?”

这个就有点不好解释了,这年头电都没什么人懂,电报又怎么解释得清呢。

泰昌想了想,随即大致解释道:“这个是个远距离传讯用的东西,一时半会朕也说不清楚,以后你看到了就明白了。

总之, 这陆上的电报线路如果铺设好了, 从这里传讯回大明就只需一个月左右了。

如果海底的电报线路也铺设好了, 那从这里传讯回大明估计一天时间就够了。“

这到底什么东西,竟然这么厉害的?

彭宾着实好奇的不行了,不过,泰昌都这么说了,他也不好再继续问下去了。

他只能忍住好奇,小心的道:“皇上,微臣听闻这边诸事繁忙,不知微臣能做点什么。”

是啊,这段时间朕都忙晕头了。

泰昌想了想随即问道:“燕如,你可懂房屋建造。”

这个能不懂吗?

彭宾细细介绍道:“皇上,修桥铺路、筑城建房、兴修水利,包括修建宫殿庙宇等等,都是工部的基本职能,微臣在工部待了也快十年了,这些微臣自然都懂一点。”

太好了!

读书人所谓的懂一点那就是相当的懂。

彭宾这种搞技术的实诚人那也不会在他这个当皇帝的面前胡乱吹牛。

这家伙肯定是相当的精通此道。

这下好了,终于有人能帮上忙了。

泰昌当即带着他来到城中,指着正在钉地板的高脚屋道:“燕如,你看,因为这里经常下雨,地面湿气太重,所以朕想了个法子,模仿吊脚楼,修建了这样的高脚屋。

你看这法子可还行,牢不牢靠,能隔绝地面的湿气吗?”

这么建当然够牢靠,那吊脚楼就是几个木柱子都能顶住,您这可是一堆的水泥柱子!

问题,为什么一排一排的建呢?

彭宾忍不住问道:“皇上,您这是准备建上好几里长的一大排高脚屋吗?”

泰昌毫不犹豫的点头道:“是啊,这是以后做兵营用的,这高脚屋的平台正好跟城墙差不多高,到时候只要搭上跳板,守城的将士就能直接踏上城墙了。

所以,朕干脆命人在城墙后面修建一排这样的高脚屋试试。”

呃,这个,怎么说呢?

彭宾只能无奈的解释道:“皇上,请恕微臣冒犯了,微臣的意思是,您建这么长一排,而且还是几十丈宽的大屋,中间还没什么空隙,那上面等于是盖了个大罩子,下面大部分水汽都出不去,只要天气再热一点,再下场大雨,估计屋子里会跟蒸笼一样,又热又湿。”

啊?

这个泰昌着实没想过,他只是想着这样看上去壮观,而且施工方便,只要下面地板钉起来,连成一片,中间甚至都无需隔墙只要立些木桩做立柱就行了。

这样一来,里面的空间就更大了,空气流通的也更顺畅了,大热天里面估计也不会很热。

不过,这样一来,的确是个超大的罩子,下面的水汽如果太多,来不及从两边散开,那肯定会从中间冒上来,到时候,那真的就跟蒸笼蒸包子一样了。

还好,这会儿还只是在钉地板,还可以改一改。

他立马虚心请教道:“燕如,你的意思是不要连成一片,中间要隔开是吗?”

其实那样效果也不怎么样,丛林里的吊脚楼其实也隔绝不了湿气,皇上怕是看到了开阔地方,而且是修建在山坡上的吊脚楼,所以觉得很干爽。

彭宾只能细细解释道:“皇上,这边的丛林里之所以湿气重是因为地面太湿了,这里老是下雨,地面干不透,所以只要气温高一点,湿气便特别重。

您可能没注意,一般的吊脚楼都是修建在斜坡上的。

这样下面就不容易积水了,水汽少了,自然就干爽了。

所以,我们如果想解决湿气的问题,最好从地面上下功夫。

如果我们能在地面上铺上水泥,然后开些沟渠把雨水引到河里去,尽量保证地面上没有积水,那只要不是雨下个不停,湿气就不会很重。

如果是这种泥地,一下雨就跟一锅烂泥汤一样,永远都干不了,那湿气肯定重。“

呃,这意思,搞错方向了!

泰昌看着亲自设计的高脚楼,不由微微叹息道:“你的意思,我们不用这么麻烦,把房子垫这么高,是吗?”

彭宾看了看地面,又看了看天空,随即缓缓摇头道:“皇上,把房子垫这么高也不是没有用。

微臣看这边的河堤都不是很高,如果大雨下得时间长一点,那河里的水估计都会漫上岸。

那时候水肯定是排不及了,地上肯定会被水淹,这房子架在高处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

有道理。

泰昌不由连连点头道:“嗯,看样子我们还是不能嫌麻烦,还是垫高点好。”

彭宾仔细看了看高脚楼下堆积的木板,又看了看远处那堆积的如同山脉一般的圆木,随即缓缓点头道:“对,这样垫起来还有个好处,我们把下面铺满水泥修好沟渠之后就可以把采伐来的木材放这些房子下面了。

到时候在下面再垫点砖头,不但能防水泡还能通风透气,干起来也快。

木材如果放外面,老是淋雨,那肯定是干不了的。”

对啊,这下面还可以堆放木材。

泰昌闻言,不由欣慰道:“燕如,你来的还真是时候,来,再跟朕去看看其他东西的规划如何。”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专业人才越来越多,大明才会发展的越来越快吧。

第713章 大规划与小细节

泰昌的确主持过几座超级大城的建造,不过,他每次都是主持大局。

所谓的主持大局也就是划定城池的大小范围,大致规划一下要实现哪些功能,然后投入多少人力物力等等。

这些其实都是大方向,具体细节他可没有管过,细节方面的事那基本上都是工部官员在管。

这一次他是没办法, 不得不全程参与,大小一把抓,大方向上是他在把控,细节方面也是他在管。

结果,细节方面就出了很多问题,搞得他着实有点焦头烂额。

没办法, 一开始的时候他身边根本就没有工部官员, 他只能亲自上阵。

还好,彭宾带着十余个工部主事赶过来了, 他终于可以把细节方面的事交给这些专业人员来管了。

他带着一众工部官员在工地上大致转了一圈之后便带着彭宾回到帝王号上,拿出整个新马城的规划图,细细介绍起来。

以前都是这样,大体上的规划他来定,具体实施工部官员来。

这感觉,真是太熟悉了。

泰昌是说的越来越来劲,彭宾却是脸色越来越凝重。

因为泰昌的规划太宏大了,想要实施太难了。

皇上,您以为这里是大明本土啊!

当然,彭宾不敢这么说。

他细细的听泰昌介绍完之后,这才小心的问道:“皇上,您的意思,这长将近一百里,宽五十余里的区域都囊括进来,建成一座超级大城是吗?”

泰昌毫不犹豫的点头道:“是啊,以后这里就是南美大陆的中心,这边所有印第安部落联盟产出的草药、香料、木材, 乃至水果、干果、皮货等等都要运到这里来加工转运, 整个亚马逊河流域乃至整个美洲要用到的民用船只也要在这边生产建造。”

呃,这边也有印第安部落联盟?

彭宾又小心的问道:“皇上,您估计这边大概会组建多少个印第安部落联盟,又需要建多少座城池?”

这個朕自然考虑过了。

泰昌毫不犹豫道:“这边印第安部落比较多,人口也比北美那边多,朕估计最少要组建三十个以上的印第安部落联盟,至于城池,少说也要建上百座。”

我的天,上百座城池?

这需要多少钢筋水泥木材!

彭宾暗暗咋了咋舌,随即又小心的问道:“皇上,您说这边要建个大船厂,大致是多大的船厂,一年大致生产建造多少民用船只?”

这个朕自然也考虑过了。

泰昌还是毫不犹豫的道:“这里不缺木材,所以,朕准备在这里建造一座超级大船厂,船坞水道最少要有一百条,每年最少要能生产建造两千艘大小舰船。”

啊?

彭宾闻言, 差点没把下巴惊掉。

皇上,造船没这么简单啊, 不是挖条水道建个船坞就行了, 里面还要配很多机械设备啊。

还有人工,一年造两千艘大小舰船,哪得配多少熟练的工匠啊!

他忍不住问道:“皇上,微臣斗胆问一句,您造这么多民用船只干什么?”

泰昌掰着手指头计算道:“你想想啊,南美三十余个部落联盟需要多少舰船,北美二十个部落联盟又需要多少舰船?

特别这亚马逊河流域的部落联盟,这边很多地方都不能造桥,建造铁路更是难于登天,他们唯有靠水路连通。

一个部落联盟三四十万人,最少也需要三四百艘大小舰船吧?

这还是在没发展起来的情况下,等他们发展起来了,人口也开始迅猛增长了,到时候每个部落联盟一千艘估计都不够。

北美二十个部落联盟少算点,每个部落联盟两三百艘船总是要的吧?

这样算下来,光是这边五十余个部落联盟发展时期就需要将近两万艘舰船。

他们发展起来需要多久呢?

我们只要大力支持,十年时间足够了吧?

这么算下来,一年两千艘的产量不多吧?

更何况,大明本土,包括东洋承宣布政使司,南洋承宣布政使司,南方承宣布政使司,都需要大量的民用舰船,而大明本土就一个金陵造船厂在造民用舰船,根本就赶不上需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