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158章

作者:星辰玖

一开始几天,每天每个分号存银涨个几千两又或上万两,他还能泰然处之,到了后面,每个分号一天就暴涨几万两甚至几十万两,他就有点受不了了,银子太多了啊,万一没保管好可怎么办?

他忍耐了两天,终于忍不住拿着账本,拉着囯丈吴养春来找泰昌了。

泰昌一看账本,不由满意的点头道:“嗯,做得不错,记得很细。”

朱由检却是有些慌神的道:“父皇,您看最近这两天的啊,每个分号的存银不是几万两就是十几万两啊,六个分号加起来两天就增加了近百万两的存银啊,万一出了问题可怎么办啊!”

泰昌微微笑道:“才这点银子你怕什么,放心,有锦衣卫和内宫监武阉相互监督,又有辽东退下来的老兵镇守,还有那些分号大掌柜盯着,不会出什么问题的。你是做大事的人,今后大明钱庄的存银上千万两甚至上亿万两都有可能,你可不能看到这么点小数目就慌了神。”

好吧。

朱由检尽力平复了一下心情,这才缓缓点头道:“儿臣明白了。”

泰昌微微笑了笑,随即又对吴养春道:“囯丈,这存银暴涨就证明大明钱庄的信誉已经慢慢建立起来了,那些小额的银票也可以分发下去了。”

这刚开始的时候为了尽快建立信誉他并没有下令把所有面额的银票都放出去,各大分号里面也就有一百两的银票,存一百两,给一张银票,这样操作简单,也无需废话,商户也很好理解。

如果一开始便把什么一两的、五两的、十两的、五十两的银票全放出去,然后问人家,你要什么样的银票啊,一百张一两的,还是二十张五两的,还是十张十两的,还是两张五十两的?

这样解释起来就比较麻烦了,还容易让商户心生疑虑。

当然,现在信誉建立起来就不一样了,大家都慢慢开始使用银票了,对各种面额的银票自然就有需求了,毕竟,并不是每一样货物都正好价值一百两不是。

果然,这小额银票发下去之后并没有引起什么波澜,各地的商户都已经慢慢开始习惯使用银票了,各大分号的存银依旧在每天几万两甚至十几万两的暴涨。

六大分号存银总额达到一千万两的时候,泰昌终于下令,让内宫监拿着银票直接去南直隶采购粮食了。

当然,他也没疯狂到一把就多印出一千万两银票来。

因为他害怕挤兑啊!

要是市面上的银票变成了两千万两,而各大分号的存银才一千万两,加上本金也才一千三百万两,那就有可能出现银票兑换不到现银的情况了,一旦发生挤兑,那大明钱庄的信誉可就没了!

他也就多印了一百万两,让内宫监拿去南直隶试了试水。

果然,一百万两银票下去,波澜不惊,用银票买粮食没有一点问题,至少在应天府、池州府、徽州府使用银票没有一点问题。

这下可真是财源滚滚而来啊!

不说别的,光是开分号就能赚翻了。

一个分号就是五十万两本金,也就是说,每多开一家分号他多印五十万两银票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本金也可以用来兑换银票,根本就不会造成兑换不到现银的情况。

要知道,光是京杭大运河沿岸大型城池就不下二十个啊!

也就是说,只要把大明钱庄的分号开满京杭大运河沿岸,他便可以多印出一千万两银票来作为应急花销了。

第212章 唐王朱聿键

大明钱庄,财源滚滚,那赚钱的速度着实让人眼红。

没办法,有朝廷作为后盾就是牛,不管是存银还是汇兑,那都不用担心,这乱世里但凡有点银子的商户自然想把银子存进大明钱庄,至于汇兑,那更不用想,只要是有大明钱庄的地方,那绝对选择大明钱庄。

这大明钱庄生意之红火,看得其他地方的富商都眼热啊,特别是那些本身就坐着钱庄营生的富商,那是只想着能开个大明钱庄的分号就好。

所以,朝廷才刚把在京杭大运河沿岸增设分号的消息放出去,各地富商那都是争破了头,拼命哄抢那每个城池一个的珍贵名额。

话说囯丈吴养春不是说过,就算是南直隶的私营钱庄都接不了上十万两的汇兑业务吗?

为什么这大明钱庄开分号的消息一传出去,会突然冒出来这么多有钱人来呢?

要知道,一个分号的本金那可是五十万两,京杭大运河沿岸可是有二十多个城池,这些城池竟然最少都有好几个富商来抢这个分号的名额,多的甚至都有十多个,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难道,大明的富商都这么有钱了吗?

其实不是,真能拿出五十万两来的并不多,可以说,京杭大运河沿岸的二十多个城池里总共都没几个。

不过,这钱不够可以凑啊!

一个富商拿不出五十万两来,几个甚至十几个富商一凑,不就有了吗?

这钱庄生意简直就是一本万利啊!

一天收到几万两存银那就是几百两的利润啊,一天收到十几万两的存银那就是上千两的利润啊,更何况还有人存了取,取了存,不停的送钱。

要是接到一笔大的汇兑单子,那就更不得了了,签张十万两的汇票就是五千两的利润啊!

虽说朝廷给的分红不多,但架不住分号越来越多啊,这会儿大明钱庄一天的收益可能也就几万两,分给他们的利润算下来可能也就几百两。

一旦大明两京十三省全是大明钱庄的分号那可就不得了了,一天分个几千两甚至上万两都有可能,一年那就是上百万两甚至两三百万两啊!

这年头赚个几百两甚或几千两的确不难,赚几万两就有点难了,赚几十万两那更是难上加难,真能赚到上百万两的富商,整个大明都找不出几个来。

但是,一旦加入大明钱庄,开个分号,那就不一样了,那简直是躺着赚钱啊,就算几个人凑出五十万两本金来,不出几年,大家都能赚上百万两啊!

这么好的发财机会,那还不赶紧抢啊!

这各地的富商一通疯抢分号名额,开分号的速度自然快,而分号一多,大明钱庄能加印的银票自然就越来越多。

不出一月,大明钱庄的分号就变成了十个,这个时候泰昌想加印五百万两都不成问题了,而且,很快这个加印的数额就会达到一千万两。

泰昌是踌躇满志,正考虑是不是要召集大军先把建奴灭了,再让辽东军南下,把反贼给剿了呢,盘踞在山西和河南的反贼也在考虑,是不是要找个藩王给抢了呢!

这些藩王那真是要钱不要命的主,朝廷的告示都发下去快一个月了,竟然没有一个藩王响应,他们就好像吃定了泰昌不敢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被反贼给杀了一样。

泰昌不敢吗?

他当然敢!

他还想着反贼快点灭掉几个藩王呢,因为他把锦衣卫密探都派出去了,卢象升和曹文诏也率一万精骑在大名府等着了。

一旦有那个藩王反贼给灭了,上万精骑便会冲过去“报仇”。

这样一来,不但能吓得其他藩王乖乖掏钱掏粮为他养活大军,他还能额外获得一批钱粮呢。

他以为这些藩王都是不见棺材不掉泪,不死几个不知道怕,不曾想,南阳却突然传来急报,唐王府愿意出钱出粮,供养一万屯卫精锐守护南阳唐国。

南阳唐王朱聿键!

这家伙不就是历史上的南明隆武帝吗?

泰昌收到急报,整个人都愣住了,他还真没想到,藩王里面会有如此大气的。

要知道,一万屯卫精锐一年最少也要消耗十余万两银子和十余万石的粮食啊!

南阳唐王朱聿键为什么如此与众不同呢?

其实,这跟他幼年的遭遇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他的爷爷也就是老唐王朱硕熿宠爱一位美貌的侍妾,想废了他父亲的世子之位,立侍妾的儿子为世子,所以,他爷爷听信那侍妾的谗言,把他们父子囚禁起来,想活活饿死他们!

还好,王府有个管喂猪的小官不忍看着他们活活饿死,所以经常暗中送些喂猪的糠米饭给他们吃。

他们父子就凭着这小官送的猪食在牢房里面熬了十六年都没死!

结果,他父子俩还没死,老唐王却是快不行了,那侍妾怕他爹出来袭承唐王之位,竟然把他爹给毒死在牢房里!

他爹死后,地方官员来吊唁才知道唐王府出了如此毒妇!

结果,地方官员一通劝说之下,老唐王才幡然悔悟,把他放了出来,继承了他爹的世子之位,等老唐王死了,他便成了新一代唐王。

这样苦痛的经历使得他跟其他藩王截然不同,他猪食都能吃十六年,自然不是那种追求奢华享受的人。

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样的苦痛经历还让他立志干出一番大事来呢。

历史上他继承唐王之位的时候大明王朝已然是风雨飘摇,他一直都在考虑怎么挽救老朱家的江山。

建奴入寇京畿的时候,他认为自己出力的时候到了,他是迫不及待的召集了一千人马,一溜烟往京城跑去,当然他并不是想夺了崇祯的江山,而且一千人马也夺不了崇祯的江山,他只是想进京勤王而已。

结果,崇祯却是被他吓得直接炸毛了!

谁他吗让你私自召集人马的?

你他吗想造反啊!

崇祯收到消息,立马下旨,让他滚回南阳去,京城之围解了之后,崇祯紧接着便下旨,将他他贬为庶民,让锦衣卫押到凤阳关了起来。

没想到,这一关反而保住了他的命,因为紧接着反贼就打到南阳去了,而他正好不在南阳,而在凤阳。

他就这么被关了几年,崇祯上吊之前,貌似良心发现,总算命人把他给放出来了,并恢复了唐王的爵位。

而那个时候南阳早已被反贼占领,他也回不去了,回去那就是给反贼送菜啊!

没办法,他只能一路往南逃,逃到了福建,结果正好被郑芝龙和黄道周逮住当了皇帝,史称南明隆武帝!

此人身世着实凄惨,不过他也是真想干出一番大事来,救崇祯反被贬又阴差阳错当上皇帝之后,他甚至还想挥军北伐。

只可惜,郑芝龙压根就不肯定出兵,他只能亲率几千人马去北伐,最终也被清军乱箭射死了。

如果他遇到的还是崇祯,这会儿崇祯恐怕又以为他要拥兵造反了。

还好,他遇到的是泰昌。

泰昌对这个做出表率的南阳唐王还是相当欣赏的,收到急报之后,他当即命人八百里加急传讯,从辽东调来了猛将虎大威。

这欣赏归欣赏,他当然也知道要防止人家拥兵造反。

所以,他直接调来了曾经在辽东为大明血战的虎大威去南阳,出任南阳总兵,统领那一万屯卫精锐。

虎大威此人名字是有点虎,不过却没有祖大弼那么虎,他人还是蛮机灵的。

泰昌一番交待之下,他立马就明白了皇上的意思。

总之就是一句话,唐王让他率军抵御反贼可以,干其他事就不行,其他事,他只听从皇上的号令就对了。

泰昌招来这员猛将细细交待了一番之后,这才命其拿着兵部调令,前去就近调集南阳卫、汝州卫、汝宁卫等卫所屯卫,集齐一万人马,守护南阳唐国。

这南阳唐王是安全了,其他藩王可就危险了。

那么,反贼会把哪个藩王作为第一个目标呢?

历史上,反贼的第一个目标是洛阳的福王。

不过,这个时候福王都被泰昌给干掉了,反贼自然不可能去挖坟,所以,他们把目标改成了怀庆府的郑王!

这会儿的郑王朱载壐和世子朱翊钟也跟福王朱常洵一样都不是东西,什么欺男霸女,穷奢极欲都不算什么,他们竟然他治下子民当奴隶卖给土豪乡绅以谋利!

这消息一传到农民军几个首领耳朵里,那自然不会放过他们。

第213章 再次远征

这会儿泰昌总算是不缺钱了。

大明钱庄的分号都开到二十多个了,他能加印的银票已然高达上千万两,而且,辽东的粮食也快丰收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