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157章

作者:星辰玖

那匠户闻言,连忙拿过那刻字的模具,又拿过一个小碟子,倒了点浓墨,这才接过银色的小瓶小心的往碟子里倒了点银色的粉末,然后用工笔小心搅了搅,这才涂在模具的字上面。

紧接着,他又拿过刚印好的银票样本,卡铜框里面,这才把子模小心的印了下去。

泰昌接过改印后的银票一看,果然星光点点,看上去相当的高档大气上档次。

这一张银票最多也就用了几克银箔粉,而银票最低面额是一两,最高是一百两,完全不亏。

他满意的点头道:“嗯,就这样,浓墨里面加点银箔粉就行了。”

第210章 信王上位

西南的土司叛乱尚未平定,辽东的建奴尚未消灭,山西和河南的反贼又愈演愈烈,大明王朝可谓烽烟四起,祸乱延绵。

赈灾要钱,调集将士征战要钱,制造武器装备要钱,研制轮船、机床等新东西更需要钱,没有钱,大明王朝可谓寸步难行。

为了尽快搞到钱,泰昌采纳了囯丈吴养春的建议,设立大明钱庄,并想出去用银票换银子的方法。

这会儿银票样品都造得差不多了,就剩下组建大明钱庄了。

这天,泰昌突然把信王朱由检叫到御书房,亲切的问了一番他的学业,随即貌似无意道:“检儿,你可曾想过就藩的事情。”

这个问题朱由检还真没想过。

他有些天真道:“父皇,儿臣还小,就藩还早着呢,儿臣没想过就藩的事情,儿臣觉得父皇和皇兄在宫里住着也挺好的。”

唉,这儿子的确还小,才十三四岁。

这么小就往他身上压重担,着实有点早了。

问题,这会儿没合适的人选啊!

泰昌暗自叹息了一阵,这才认真的问道:“你应该也知道现在藩王有多少,宗藩禄米又有多少,这样下去,朝廷迟早会被宗藩拖垮啊!所以,朕决定削藩,你来做这个榜样,如何?”

朱由检闻言,还是有些天真的道:“父皇,您的意思是说儿臣不去就藩了,就在这陪着您和皇兄是吗?好啊!儿臣是真不想去就藩,儿臣都不知道一个人怎么过。”

唉,这孩子,肯定是不知道藩王在自己的藩国里有多自在才这么说的。

泰昌微微叹息道:“你不知道藩王在自己的封地里多么逍遥快活吗?”

没想到,朱由检竟然摇头道:“儿臣知道啊,不过儿臣不想过那种日子,一辈子待自己封地太无聊了,儿臣还想去外面转转呢。”

这小孩子可不都喜欢到处转吗,或许,习惯了就好了。

泰昌又想了想,随即郑重道:“那行,父皇就不让你去就藩了,今后,你就管着大明钱庄,为父皇,为你皇兄赚钱,你觉得怎么样?当然,父皇不会让你白干,大明钱庄,父皇每年给你分半成红利,你放心,这个绝对比一般的藩王赚得多,而且,随着大明钱庄的发展,以后会越来越多。”

朱由检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好啊,孩儿最喜欢做生意了。”

看样子这孩子真是闲不住那种。

泰昌微微点头道:“那行吧,你先跟着囯丈学几年,等你长大了,大明钱庄就由你来统管。”

朱由检立马拍手道:“好啊!”

其实,泰昌自己都觉得这做法有点荒唐,让个十三四岁的小孩子来管年收入数百万两甚至上千万两的大明钱庄,着实太疯狂了。

问题,他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了。

要知道,这年头,几万两就足以让人疯狂了,更何况是几百万两甚至几千万两,如果交给外人来管,他实在是不放心。

这钱庄可不能出一点问题啊,一旦出了问题,信誉没了,银票很有可能就会变成如同宝钞一样的废纸了,那他可就白忙活了。

第二天上午,他再次驾临文渊阁议事堂。

这一次,参加商讨的人又变了,除了囯丈吴养春和首辅徐光启、户部尚书毕自严、工部尚书毕懋康等官员,剩下的都是各地的富商!

这些富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资产起码几十万两。

当然,这样的人并不多,除了南直隶,其他省份能找出那么几个就了不得了。

这一次,他也只是召集了山东、南直隶和浙江这两京两省的富商,加起来总共也就五个,也就是南直隶三个,山东和浙江各一个。

泰昌微微扫视了这些满脸惶恐的富商一眼,这才淡淡的道:“相信囯丈也跟你们说过了,朕准备成立大明钱庄,汇通天下,而这个兑付需要一定的本金,要不然,把银子运来运去的着实麻烦。所以,朕给你们总共一成的红利,你们五个人,每人出五十万两作为汇兑的本金,入股大明钱庄,你们意下如何?”

吴养春能建议把这几个人找来,那肯定都是打听过了的,这些人或多或少都做了点钱庄生意,而且,在地方上的名声还不错。

就好比泰昌的老熟人盛怀宣,他可是池州府有名的大善人,光是手下养活的矿工就多达数万,每次地方上有什么事要办,捐钱最多的都是他。

而且,他对于朝廷相当忠诚,带头捐银买地不说,每次朝廷财政紧张的时候,他都是先把冶炼好的铜矿送上,等上几个月的工钱都毫无怨言。

这样的人自然不会跟皇上唱反调。

五个人听了泰昌的话,那是连连点头道:“多谢皇上厚爱,我们自然是愿意加入大明钱庄。”

这钱庄的买卖,做过的人都知道,唯一的风险就是银子被偷或者被抢。

皇上下旨设的大明钱庄会被偷或者被抢吗?

这种事基本上是不可能发生的,就算是被偷了或者被抢了,十有九也是能追回来的。

所以,他们都明白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加入那肯定是要加入的,就是有些问题他们还不能确定而已。

泰昌也知道,这种事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太多了,一步到位肯定是不可能的。

他微微点头道:“嗯,既然决定加入了,那就说说把,大家怎么把大明钱庄做好,或者说你们还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

杭州的方三闻言,立马小心的问道:“皇上,如果五十万本金还不够汇兑怎么办呢?小人觉得,这点本金应该是不够的,因为这会儿兵荒马乱的,大家都不敢起标运银子,这人一多,汇兑的银子肯定就会多得吓人。”

泰昌闻言,微微点头道:“这个问题朕自然考虑到了,这也是朕为什么先在北直隶、山东、南直隶和浙江开通钱庄分号的原因,因为我们有快船,而京杭大运河正好贯穿这四地。运银子这事是有点麻烦,不过,也不是运不了,如果汇兑的数量超过了五十万两,派人跑一趟也不亏。”

原来是这样!

这下好了,只要皇上能把运银子的事包下了,汇通天下就没一点问题了。

紧接着,金陵城里的沈春福又问道:“皇上,这钱庄最怕的就是被偷被抢了,方掌柜刚也说了,现在兵荒马乱的,这汇银子的多,存银子的肯定也多,不知皇上可否派人来看管钱庄的存银呢?”

这个自然是要派的。

泰昌不假思索道:“以后每个钱庄分号朕都会派去一个锦衣卫和一个内宫监高手负责监督和护卫,另外还会根据分号的大小派驻适当数量的百战老兵,安全问题,你们可以放心。不过,所有帐目你们可都得记仔细了,要是帐目出了问题,朕可不会轻饶。”

几人连忙拱手道:“这个当然,帐我们一定会记好的。”

紧接着,盛怀宣又问道:“皇上,这汇兑的时候用什么凭证呢?要知道汇兑肯定是上万两甚至上十万两,没有可靠的凭证,我们可不敢兑付啊!”

这个问题泰昌也想到了,他直接掏出一张一万两的银票样品介绍道:“这个印金字的就是汇票,汇票后面接收银子的分号都必须把接收时间,接收数量,汇兑的目的地和汇兑人等信息写清楚,而且,每张汇票后面都有编号和签押印章,这样就能保证每张汇票都是唯一的。当然,为了保险起见,汇兑的信息朕每天都会命人用快船通知各个分号,这样一来,就不会出什么问题的。”

这个办法的确好。

几人闻言,皆是连连点头。

至此,也没人再提出问题了。

泰昌见状,这才拉着信王朱由检的手,站起来,郑重道:“以后,信王就是大明钱庄的总掌柜,囯丈吴养春就是大明钱庄的副总掌柜,你们有什么事都可以找他们商议,总之,你们要尽快把钱庄分号都建立起来。”

这!

信王还不到十五吧?

几个分号的掌柜看了看信王,又看了看囯丈吴养春,最终还是没说什么。

皇上既然让囯丈来当这个副总掌柜,应该就是让囯丈带着信王,信王可能什么都不懂,囯丈却是什么都懂,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的。

再说了,有信王这样的皇子做后台,大明钱庄就不怕什么官员来找麻烦,打秋风了。

这是好事啊!

第211章 财源滚滚

大明钱庄正式开张了,京城、金陵城、徽州府城、池州府城、济南府城和杭州府城几乎都贴满了告示。

当今皇上亲自下旨成立大明钱庄,并派锦衣卫和宫中高手在各地分号守卫,但凡金银,皆可放心存储,异地汇兑也可上门商谈。

告示里面还有很多的细则。

比如,存储银两以百两为限,低于百两不收,而每百两银子收取存储费一两,可存一年,也可随时凭银票兑取,不过,兑取再存就要再收费一两。

又比如,汇兑的城池暂时只开通京城、金陵城、徽州府城、池州府城、济南府城和杭州府城,这六地汇兑金额以万两为限,低于万两不收,汇兑收费皆是本金半成。

还有什么低于万两想要异地汇兑如何操作,也就是拿着银票去取便成,不过没有本地黄册凭证每人每天限取一千两。

这些凡是跟民间钱庄打过交道的人都能理解,而且,存储收费和汇兑收费也不高,很多商户已然跃跃欲试,想把自家银子存朝廷开的钱庄里面,又或者准备去商谈异地汇兑。

不过,告示里有一条却是让人隐隐担忧。

这一条就是关于银票的,告示里竟然说,银票就能当银子使,做生意的时候可以直接用银票支付!

大明宝钞闹出了的笑话可是人尽皆知,一开始,宝钞还真能当铜钱使,可是,越到后面宝钞就越不值钱了,甚至,到了正德朝和嘉靖朝,宝钞就渐渐变成废纸了,根本就没人愿意收宝钞卖东西了。

这会儿很多人家里还留着一堆这样的废纸呢!

如果银票也跟宝钞一样,变成了笑话,那可就不得了了。

因为宝钞最大面额也就一贯,最值钱的时候也就相当于一两银子,而银票一张就是一百两,很多商户都承受不了这一百两的损失啊!

于是乎,几乎每个商户拿到银票之后都会问钱庄掌柜,“这东西真的能当银子使?如果变成废纸了怎么办?”等等问题。

这个时候,钱庄掌柜都会回一句,“如果你不放心,收了银票可以立马来这兑换成现银啊,我们这随时兑付,不管是谁,只要银票没问题,马上给你换成现银。”

一开始,很多商户都是将信将疑。

他们自然不会等收了别人的银票再来兑换,他们基本是直接把自己的银票给亲友,让亲友来兑换。

没想到,人家还真一点都没骗人。

不管是谁,只要手里的银票没问题,人家立马给你兑换现银,不管试多少遍都一样!

这一下,终于有人慢慢开始用银票做生意了。

不过,头几天,那些收到银票的商户还是立马就跑来兑换现银。

他们哪怕就是把现银拿回家里放一天,第二天再多出一两银子存回来也愿意。

大量商户如此反复试了将近半个月之后,大明钱庄生意便开始呈爆炸试增长了。

方三说的没错,这会儿兵荒马乱的,商户把银子放家里都不放心啊,至于什么拉着上万两甚至上十万两银子去外地做生意,那更是提心吊胆,如同上刑场一般。

因为劫匪一般都不是光要银子,还要命啊!

这下好了,有了朝廷开办的钱庄,信誉还这么好,大家还不可劲把银子往里存啊!

至于汇兑,没说的,那肯定是必选大明钱庄。

这时候,骆养性是指挥着锦衣卫开着十艘车轮舸日夜穿梭于京杭大运河和长江之间,各大分号的消息是每天都源源不断的传回京城。

各大分号存银暴涨,可把信王朱由检给吓一跳,他毕竟还只是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