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132章

作者:星辰玖

当然,这会儿泰昌根本不用管这些什么利益集团,因为这会儿天下兵马几乎尽在他掌控,人家就算不服,也拿他没辙。

大明朝廷经过他这么一通大刀阔斧的改造之后,终于呈现出一副欣欣向荣的模样。

都察院开始严查贪官污吏了,礼部开始鼓励办学了,吏部开始选用贤能了,工部开始全力研制轮船了,兵部开始全面规划如何收复辽东和平定西南叛乱了,户部开始鼓励商户经商以增加税赋了,刑部开始组织侦办历年来的重案、要案和悬案了等等等等。

所有衙门都在各司其职,全力运作。

至于他们所做出来的成绩,有很多都不能立竿见影,当然,也有的能很快见效。

比如都察院严查贪官污吏,第一步,那就是查抄阉党贪官污吏的资产,这个就能很快出成效。

只可惜,这年头的贪官基本上都不会留太多的银子在手里招人来查,他们都喜欢把银子变成田地。

阉党的贪官可以说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但是,抄出来的银子却不到三百万两。

这点银子可谓杯水车薪,因为西南平叛的军功他还没给人兑付呢。

虽说西南土司兵的首级才五十两一个,但是,架不住人家数量多啊!

二十万土司兵全干光那也是上千万两啊!

好在阉党这些贪官购置的田地着实不少,其中,光是魏忠贤和客氏包括两人的家族就各自购置了十余万亩的田地,其他官员加起来也有数十万亩,还有宅院、珠宝古玩字画什么的,也不少。

这些如果全部卖了,一千万两还是有的,只是需要时间变成现银而已。

都察院这一番严查下来,西南平叛的军功奖励是有了,紧接着,兵部又传来了好消息。

这天,泰昌正在工部衙门和新任的工部左侍郎王徵在商讨车轮舸轮船的改造规划呢,兵部尚书卢象升突然满脸激动的走进来拱手道:“皇上,天大的喜事啊!”

泰昌抬起头来好奇道:“建斗,什么事啊,把你高兴成这样。”

卢象升兴奋的道:“登莱巡抚袁可立八百里加急奏报,建奴南四卫总兵刘爱塔派其亲弟刘兴仁秘密前往备倭城请降!”

南四卫总兵刘爱塔请降!

泰昌闻言,蹭一下蹦了起来,兴奋道:“真的吗?”

他当然知道南四卫的重要性,建奴所谓的南四卫就是海州卫、盖州卫、复州卫和金州卫啊!

如果能顺势收复南四卫,辽东就剩下辽阳和沈阳两座大型城池了,到那时收复辽东简直指日可待啊!

卢象升连忙掏出登莱巡抚袁可立的奏报,解释道:“按袁可立所说,此事十有八九是真的。”

泰昌打开奏报一看,原来,努尔哈赤的女婿刘爱塔本是辽民,是被建奴掳去的。

刘爱塔对于建奴虐杀辽民之事本就有意见,建奴上次大败而归之后,对于辽民就更加凶残了,刘爱塔忍无可忍之下都跟建奴大贝勒代善闹翻了!

这个可信吗?

如果建奴玩什么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怎么办?

要知道,传闻之中建奴可是把《三国演义》当兵书看,他们玩这招也不是不可能的。

泰昌仔细想了想,随即对王徵道:“良甫,不用议了,一个月之内,改八十艘车轮舸出来。”

啊!

王徵闻言,不由一愣。

八十艘车轮舸,那得需要一百六十套蒸汽机啊!

其他东西都好说,橡胶不够用啊,如果把造出来的蒸汽机全部用来改造车轮舸轮船,其他机床、水车什么的都得停下来等下一批橡胶了。

唉,没办法,皇上肯定有全面的考量,他不能给皇上添乱。

王徵只是愣了一下,随即便果断拱手道:“微臣遵旨。”

泰昌紧接着又对卢象升道:“建斗,八百里加急传讯,令戚金加快速度,一个月之内一定要赶回京城。”

神机营又一批装备快完工了,戚金也正率神机营将士往京城赶,一个月时间赶回来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卢象升毫不犹豫的拱手道:“微臣遵旨。”

泰昌紧接着又对曹化淳道:“去,命骆思恭准备五百锦衣卫高手,明日一早,随朕去趟备倭城。”

啊!

备倭城那可是辽东前线啊,距离金州卫都不到三百里的海路,太危险了。

唉,皇上,您不用这么拼命吧?

曹化淳也是愣了一下这才拱手道:“奴婢遵旨。”

第176章 登莱水城

备倭城又名登莱水城,始建于北宋时期,原本是一座依山而立的堡垒,大明洪武年间又将其扩建了一番,围成了一座硕大的水城。

万历年间,抗倭英雄戚继光就在此操练水师,抗击倭寇,使得备倭城一举扬名。

这会儿雄城依在,水师战船却是没了多少,水城内大大小小的水师战船也就两百余艘,连带守城的步卒加起来也才堪堪万余人马。

泰昌之所以要御驾亲临备倭城其实不光是为了招降刘爱塔,他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搞突袭!

因为孙承宗在大辽河一线囤积重兵,建奴肯定会严防死守,如果从大辽河发动进攻,估计渡河都得费很大一番功夫。

如果在建奴南四卫总兵刘爱塔的配合下从备倭城发动突袭就不一样了,只要速度够快,可能一举冲到辽阳城努尔哈赤都反应不过来!

当然,这有个前提,那就是刘爱塔是真的想回归大明。

如果刘爱塔是诈降,那突袭就搞不成了。

这天泰昌压根就没开早朝,卯时方至,他便带着卢象升和一众护卫高手还有五百锦衣卫登上了车轮舸,从太液池出发,直奔京杭大运河而去。

他是想通过北运河直抵天津,然后转道海河入海,再沿着海岸线一路往南直抵备倭城。

这样是有一定的风险,但胜在速度快,如果光算水路的距离,总共才千里左右。

也就是说,只要车轮舸保持全速航行,十个时辰,便能从京城赶到备倭城,比八百里加急还要快。

当然,他也没必要这么猛赶,因为这会儿晚上是没法开船狂飙的,要知道这会儿可没什么探照灯,晚上开船狂飙冲沙滩上还好说,要是撞海边的断崖上那就就完了。

而白天能行船的时间也就六七个时辰,一天时间他肯定是到不了的。

他们一行从积水潭入护城河,再从护城河入通惠河,又从通惠河转北运河,再从北运河转海河,一路狂飙,午时方至,二十艘车轮舸已然赶到了海河入海口,当轮船一跃而出,冲出两岸阻隔视线的河道,前面便是一片汪洋。

泰昌看着一望无际的海面,心中不由感慨万千。

唉,可惜这会儿大明内忧外患,要不然,只要全力建造楼船炮舰,不出十年,大明王朝必定成为这无尽海洋的霸主!

而这会儿,他手里头总共也就二十艘改造成轮船的车轮舸而已,就算工部在一个月之内把另外八十艘车轮舸全部改造成轮船,他也只能用来运兵运粮。

这种四百料的小船根本就不能出海远航啊!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把楼船炮舰造出来,纵横海上。

他暗自感慨了一番,这才带着卢象升等人进入船舱。

船队出海之后也没有离开海岸线太远,二十艘车轮舸始终没有离开海岸五里的距离,因为这样遇到海上的大风也不会有太大的危险,只要调转船头,往海岸疾行,不出一刻钟时间便可登岸躲避了。

尽管是这样,卢象升还是有些忧心道:“皇上,请恕微臣多嘴,这样实在是太危险了,如果徐大人他们知道微臣跟着您这么冒险而不阻止,非骂死微臣不可。”

泰昌闻言,无奈的苦笑道:“建斗,朕也没办法啊,你也知道现在朝廷的开销有多大,就算加上从阉党身上抄来的那点财物,也就刚够西南平叛之用。辽东,我们不能再拖了,如果今年不解决辽东的问题,内库的银子就会耗光,到时候朝廷的税赋怎么养的活几十万大军呢,还有西北赈灾也需要钱,拖下去,会出问题啊!”

卢象升闻言,不由叹息道:“皇上微臣也知道养活几十万大军不容易,但一年收复辽东很难啊!”

泰昌微微点头道:“正常情况下是很难,如果刘爱塔是真心归顺,那就不难了。”

如果刘爱塔真心归顺,南四卫几乎可以瞬间拿下,辽东几剩下辽阳和沈阳两座大城了,要拿下,自然不难。

就是不知道这刘爱塔到底是不是真心归顺啊!

这一路倒是没遇到什么强风,当天下午酉时许,船队便抵达了黄河入海口。

不过,他们并未进入河道登岸,泰昌也不想节外生枝去麻烦地方官员,他直接就命船队绕到入海口下面的海湾里抛锚休息了一晚上。

第二天一早,船队继续出发,绕道莱州湾往东,很快便抵达登莱巡抚袁可立管辖的区域莱州府地界。

不过,船队还是没有停留,而是直奔登州府备倭城而去。

当天下午申时许,船队终于来到了雄伟的登莱水城。

只见海边一座高山挺立,那山头上一座要塞悬于海面之上百余米,看上去着实壮观无比。

不过,这还只是登莱水城的一部分,绕过要塞进入水门之后那才是真正的登莱水城呢。

这个时候,袁可立也才收到八百里加急传讯不久,他着实没想到,皇上会来得如此之快。

要知道,八百里加急传讯那可是在沿途驿站不断换马换人才会这么快,要是一人一马,跑死一天也跑不了八百里,他哪里能想得到皇上坐的这什么新式轮船竟然跟八百里加急速度差不多!

瞭望塔上传来旗语的时候,他还在码头上指挥人插旌旗呢,这旌旗还没插完,皇上竟然就到了。

泰昌也没想到,登莱水城竟然会如此雄伟,临海而建的要塞那还不算什么,进入水门之后,那才叫壮观呢。

水门里面是一个足有百余米宽长达一里多的长条型港湾,港湾四周全是砖石结构的防护堤,两边的防护堤下面则是密密麻麻的青石码头,再加上后面不远处的城墙,看上去简直就不像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这年头竟然有如此壮观的军港水城,大明的底蕴着实太深厚了!

泰昌正在那欣赏登莱水城呢,船队已经在令旗的指引下靠上了袁可立所在的码头。

他还没来得及下船,袁可立便带着一众将领趴伏在地,齐声山呼道:“微臣恭迎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码头正是停靠车轮舸所用,其台面正好与车轮舸甲板平齐,只需搭块跳板便可登上码头,方便的很。

泰昌见踏板搭好了,连忙疾步上前,伸出双手,弯腰需抬道:“礼卿,诸位将军,你们在此镇守经年,着实辛苦了,不必如此多礼,快起来,快起来。”

袁可立闻言,这才连连道谢起身。

紧接着,他便拉着身后一员老将介绍道:“皇上,这位是登莱水师总兵沈有容,沈将军曾三次率军与倭寇和红毛番战于东番,并且三战皆胜,可谓功勋卓著。”

东番,那就是宝岛啊!

泰昌连连点头道:“很好,朕正好想扩建水师,沈将军可还能老骥伏枥,帮朕操持几年。”

沈有容闻言,不由感动得连连拱手作揖道:“皇上,只要您一句话,微臣哪怕就是老死海疆也要帮您把这水师操练好。”

嗯,着实不错。

紧接着,袁可立又拉着身后另一员老将介绍道:“皇上,这位是登州卫指挥使戚昌国,戚将军乃是戚武毅公之子,万历十三年武状元,兵法武艺无一不精。”

戚继光的儿子!

泰昌不由动容道:“戚将军可认识戚金戚少塘?”

戚昌国连忙拱手道:“回皇上,戚家本就源于定远,少塘乃是末将族兄。”

原来是同族兄弟,不错,不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