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116章

作者:星辰玖

当然,他也没什么其他的想法,当时他之所以想到给皇上做媒,主要是被李应荐那家伙吓得。

他是真怕魏忠贤真报复他,因为魏忠贤的狠毒朝野皆知啊!

所以,他下意识想要拉近跟皇上的关系,以求自保。

没想到,事情还真如他所想般的顺利。

这会儿新科囯丈爷刘宗祥都住在他府里温书准备会试呢,他跟皇上简直就成了一家人一般。

他有了这个护身符,自然就不用再怕魏忠贤了。

这些天他真是万事顺意,这不,刚回来不久,他又把蒸汽铰床给做出来了。

孙元化虽然没王徵那么得意,心情却也挺好。

五百斤和一千斤的大炮他是没铸出来,因为他前段时间一直都在帮忙弄轮船呢。

而且十艘轮船消耗的铜太多了,再加上火枪和火炮的消耗,铜陵那边的铜都有点不够用了,所以,他铸大型火炮的进度就不得不延后一点了。

当然,这些天他也不是什么都没干,至少铸造大型火炮用的黏土模他已经做出来了。

他一看王徵这得意的表情,忍不住打趣道:“良甫,你这小蒸汽铰床能铰动那么大的炮管吗?”

这个山人自有妙计。

嘿嘿,皇上都说了,要做大蒸汽机,这个问题自然就不成问题了。

王徵继续得意道:“你放心,过完年我就给你来个大的,而且是全铁架子的,管你多大的炮管都能铰得动。”

好啊!

孙元化顿时兴奋道:“那你可得快点把大家伙做出来,过完年我估计就能把大型火炮铸出来了。”

毕懋康一看他俩聊得火热,忍不住插嘴道:“良甫,皇上可是说了,这蒸汽铰床改一改便能改成什么蒸汽车床和蒸汽铣床,我可等着你的车床和铣床加工更精密的燧发枪呢。”

王徵连连点头道:“没问题,没问题,会试完我就去挑几个弟子,加班加点给你弄。”

几家欢喜几家愁。

他们这帮所谓的皇党正聊得火热呢,魏忠贤却是一个人愁眉苦脸的坐在东厂值房里发呆呢。

阉党虽然已经权倾朝野,但这会儿他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因为他没捞到预想中的好处,或者说,这段时间他没有收到预想中的好处。

这都快过年了,郧阳抚治那边不但没有孝敬一点钱粮,甚至消息都没了!

这会儿他都开始疑神疑鬼了。

皇上难道快马加鞭赶去郧阳了?

如果从皇上落水的时间开始算,以奔马的速度,差不多皇上刚到那边,那边消息就断了!

这种事,并非没有可能。

因为皇上上次在金陵就是借病脱身,跑去微服私访的,害得他矿税、盐税、皇庄和皇店的收益全没了。

这一次他那些孝子贤孙可是去侵吞赈灾钱粮去了,皇上如果查出他们的勾当会怎么样?

想到这里,魏忠贤眼中第一次露出了深深的恐惧。

如果可以的话,他真想跑进乾清宫去看看。

问题,王承恩那愣头青就跟个门神一样,说什么都不让他进去啊!

怎么办呢?

此刻,外面喜气洋洋的气氛跟他那真是一点关系都没有,他只感觉到惶恐和压抑。

如果皇上真借病脱身,跑郧阳去了,那可怎么得了啊!

没想到,临到放年假前一天,皇上又命人传旨,第二天早朝,所有在京官员不得无故缺席。

皇上竟然在京城?

泰昌自然是回来了,而且已经回来几天了。

他之所以一直没露面,是担心阉党收到了郧阳那边的消息,毕竟,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走漏了消息,那可就麻烦了。

还好,他暗中观察了几天,阉党都没有什么特别的举动。

这就证明,他消息封锁的很及时,阉党根本就不知道郧阳发生了什么。

第二天早朝,他终于露面了。

表面上,他是笑意盈盈,就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他什么都不知道一般。

内心里,他却是怒火熊熊,只想收拾这帮狗东西。

还好,过完年就差不多可以动手了。

奏对结束之后,他还特意发表了一番感慨。

说什么辽东大胜,西南大胜,在场的官员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一年大家都做得不错,来年大家继续努力,大明必将蒸蒸日上,重现昔日辉煌。

他罗里吧嗦说了一大堆,其实心里就一句话。

你们给朕等着,等过完年,你们就准备上路吧!

魏忠贤听完大儿崔呈秀对早朝的详细描述,不由满脸懵逼。

这到底怎么回事呢?

很明显,皇上压根就没去郧阳,也不知道那边发生了什么,要不然皇上不暴跳如雷就不错了,怎么还可能夸他们做得不错。

问题,为什么郧阳那边突然间就了无音信了呢?

难道是薛贞联合其他人把贪腐所得全吞了?

翻了天了,你们这些不肖子孙!

魏忠贤满脸阴沉的考虑了一阵,随即便对乖儿李夔龙道:“龙儿,你给廷相擢个巡按御史,让他去郧阳看看,看薛贞那王八羔子到底在搞什么鬼。”

何廷相也是魏忠贤的干孙子,而且还相当的乖巧,就是年纪有点小,拜他膝下的时间也比较晚,所以,他还没来得及提拔这个乖孙呢。

这一次,他把何廷相擢为巡按御史,派去郧阳查探消息,也是有意锻炼一下这乖孙,回来好委以重任。

可惜,他这乖孙又白送了。

因为泰昌已经跟曹于汴和张国栋等人交待过了,但凡阉党派来郧阳查探的人,逮住直接砍了!

第157章 会试

科举乃是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具体起源于何时有待考证,不过,一般都认为科举始于隋朝,盛行于唐宋,到了明朝,则发展到了巅峰。

朱元璋就曾规定:“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勿得与官。”,这也使得科举推广到了大明属国朝鲜、越南等地。

同时,朱元璋还定下了《科举成式》,对科举的层次、等级、条规等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这就使得科举演变成了一种标准的考试体系。

按《科举成式》规定,科举总共分为童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五个层次。

童试说白了就是资格考试,只有通过了童试的童生才有考取功名的资格。

院试是最初等级的功名考试,通过了院试之后,便能成为身负功名的秀才了。

乡试则是读书人当官的一个门槛,一般只有通过了乡试,成为举人,才能出任正式官员。

会试可以说是科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通过会试成为贡士之后,只要不出意外都能金榜题名。

殿试说白了就是一场排名战,贡士一般都会成为进士,而进士的三甲排名却需要通过殿试来最终确定。

会试又成为春闱,按《科举成式》规定,会试是在乡试第二年的二月初九开始,共考三场,每场考三天,一直考到二月十八结束。

而参加会试的人大多是举人,国子监的监生通过考核之后也可以参加。

至于考试的人数,那就看当皇帝的给多少名额了,毕竟会试是要准备很多东西的,最基本的,每个考生都得有个考棚,而且每场都得发一盆炭火,三支蜡烛,还有一叠试卷。

这东西看起来不多,参加会试的人一多,那就不是一点点了。

所以,每届科举的人数一般都在一千五到两千左右,而大明两京十三省的名额都在一百名左右。

不过,这一次,泰昌又打破了惯例,将名额增加了一倍。

也就是说,他招来了将近四千考生!

这一下可把顾秉谦等人给折腾惨了。

将近四千考生,那光是炭火都得准备一万多盆啊!

还有蜡烛,足足需要三万多支。

还有试卷,大大小小足足要准备几十万份!

至于考棚,倒是最简单的,因为京城贡院的考棚多的是。

为了应付乡试,京城贡院的考棚足有一万三千多间,而且,万历名相张居正还特意将所有考棚都改成了砖瓦结构,比以前的木制考棚可是牢固的多了,也容易清理的多了。

基本上只需要进去扫一扫地,然后擦一擦板子就行了。

泰昌对这次乡试那是相当的重视,过完年之后几乎每天早朝,他都要亲自过问乡试准备的进度,而且,一旦每项进度完成,他便会带着内阁大学士和六部尚书去仔细检查。

这第一项完成的就是清理科举考试的考棚了,也就是京城贡院里的号棚。

泰昌闻讯,那是立马就召集了所有内阁大学士和六部尚书来到了京城贡院。

京城贡院他还是第一次来,不过这地方他倒是不陌生,因为贡院就在盔甲厂对面,好大一片,大得吓人。

他在顾秉谦、黄立极、崔呈秀、徐光启和毕懋康等人的陪同下,走进一个号房一看,不由吃了一惊。

这号房说白了就是三面围墙,入口的地方一扇门,门上标明了某字号,而这个某字是按《千字文》排序的,比如天字号,地字号,玄字号,黄字号。

号房,那都是没有屋顶的,走进去就是一排一排的号棚。

而这号棚就是考生考试的地方,每个号棚都挂有天干地支排出的编号。

这个时候,泰昌都忍不住在内心感叹,考科举是真心不易啊!

这号房前后左右都只有一米左右,而且只有三面墙,对着走道的这面,那是空的,没有墙。

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为了防止考生作弊,但是,这么冰天雪地的天气,坐没有门的小号房里面答题,那真不是一般的冷。

而且,每场考试开始之后,那考生就必须在狭窄的号房里待上三天两夜,吃喝拉撒,都在这不到一米的空间里面!

他真不能想象,这些考生都是怎么熬过这三场九天的。

传闻,这科举考试经常考死人,如果身体不好,进去可能就出不来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