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懒人zero
“佛亦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结禅定印,观自身佛,心静自然通神。”
“……”
谈不上舌灿莲花、口吐梵音,更没有什么法术神通的加持。
灵祐禅师只是简简单单的引经据典,为裴文德解说何为“静”,他便已然有了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从道家的《道德经》讲到佛家的《心经》,裴文德惊讶的发现自己其实早就已经开始了某种意义上的“修行”。
想当初,在初次面对伥鬼之流的鬼怪时,裴文德没有像普通人那样落荒而逃。
那种临危不乱的“冷静”其实就是最初步、最基础的“静”。
唯有心静方能维系自身,面对绝境的时候能人所不能,爆发出凡人眼中种种不可思议的“奇迹”。
唯有心静方能万物通慧,面对陌生的事物时才能迅速寻找和理解它们的存在形式,洞悉它们的本质和弱点。
这是裴文德两世为人的优势,也是灵祐禅师这十六年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然而,仅仅只是明白“心静”的作用和原理是远远不够的。
真正能让裴文德快速入门的,是密修苦行僧一脉数百年摸索出来的,专门用于“心静”的打坐参禅和结印方式。
结禅定印静心、盘释迦坐入定……
用游戏能够表达的方式理解就是,一旦学会了这套参禅打坐和结印的方式,角色属性立马悟性+1,智慧+1。
“原来,那就是修行的第一步吗?”
莫名的再次想起慧寂以心传心、以法传法时的那种入定状态,裴文德感觉灵祐禅师接下来要讲解的就是如何进入那种状态。
“你没有你师兄的那种悟性,还是不要好高骛远的好。”
早就知道了目莲寺发生的一切,灵祐和尚只得无奈的叹息了一声。
“你之前感受到的那种入定状态是你师兄的‘禅定’,并不一定适合你。”
灵祐禅师说的是实话,裴文德就算有自己这十六年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已经变成了一颗很适合修行的苗子。
但是比起天生佛心、顿悟入道的慧寂,还是有着很大的距离的。
最起码,裴文德这段时间的经历说明了这一点,他没办法单纯以“禅定印”进入了入定状态,进而心静通神。
那种一步登天的修行方式只适合天才,而非裴文德这样的普通人。
“我怎么感觉你在鄙视我?”
见状,很有自知之明的裴文德苦笑了一下。
就算没有煞气的干扰,裴文德也不认为来自后世、思想复杂的自己能够一步登天,轻易的就进入那种入定状态。
相较之下,裴文德现在更期待灵祐禅师将要传授的修行之法。
因为那才是一个正常的修行者应该经历的步骤。
此刻的裴文德尚不知道的是,就连他认为的“正常修行步骤”,在其他修行者看来也是极不正常的。
毕竟这个年代很少有哪家流派的修行方式是先问心,再问道,最后才详解具体的修行方法的。
通常而言,其他修行者的第一步是在师父的引导下静心入定。
然后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明悟入定的功效和原理,将其与自身发生的某种神异变化相结合,孕育或修行相关神通法术。
至于灵祐禅师最重视的问心入道的问题?
那是绝大多数将本门的修行方式悟透,想要采众家之长进行更进一步突破的修行者才会去考虑的问题。
“我们这一脉的修行方式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
“行真我、结禅印、铸金身!”
“以‘三脉七轮之法’成就超脱之道,这就是为师最核心的修行法门。”
目前的裴文德已经符合了修行的第一个条件——行真我。
剩下的都是些水磨渠成的硬功夫,灵祐禅师一点都不怀疑对方能否做到。
“终于到重头戏了!”
精神陡然一震,裴文德知道灵祐禅师接下来要讲述的就是修行者真正的法门了。
“三脉七轮乃人之气脉所在,亦是人体的七大中枢秘藏……”
“开启便有沟通鬼神、洞悉阴阳之力,佛家的‘五眼六神通’几乎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而我们这一脉的‘入定之法’经过数百年的改良,能够很轻易的分辨出三轮七脉的所在。”
“如果你能够将它们完全开启,就能铸就无上金身、成就阿罗汉之果。”
……………………………………………………………………………………………………
“嘶!”
同庆寺后山的瀑布底下,正当灵祐禅师开始详细给裴文德讲解“三轮七脉之法”,一条原本双目紧闭的青色小蛇忽然睁开了双眼。
它不是别人,正是当初那条现身目莲寺的青鳞大蛇。
小青蛇原本只是悄悄跟着裴文德,想摸清楚对方为什么能够与地脉煞气共鸣,进行寻找到自己未来的修行方向。
谁知阴差阳错之下,竟然偷听到了正宗的佛门秘法!
这对于修行之道完全靠自己摸索的妖物来说,可比什么千面画皮、地脉煞气之流重要多了,也难怪青蛇表现的如此激动和亢奋了。
第六章 三脉七轮
并不知道在瀑布之下还有一条青蛇正在偷听师徒二人的传法。
现在裴文德正在努力消化着灵祐禅师讲解的“入定之法”,以及一些关于“三脉七轮”的定义。
因为灵祐禅师现在讲述的修行之法,和裴文德印象中的金丹、练气、元神之类的道家修行完全不同。
灵祐禅师所说的“密修法门”是建立在从古印度流传过来,又经过本土化改良的“三脉七轮”理论之上的。
所谓的“三脉”,其实有点类似于裴文德前世记忆中的“经络”系统。
只不过比起道家的十二正经、奇经八脉来说,传承自古印度的三脉更加简洁,也更加符合佛家的理念和普世价值观。
或者更准确的说,“三脉”和“经络”其实就是两种不同体系对同一事物的认知,是前人对生物体内存在的某种能量循环的不同总结。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两者的不同。
佛家的“三脉”只是粗略的将人体分为左、中、右三脉,以阴阳调和的方式,将人体内的生命能升华到“灵性”的程度。
相较之下,“经络系统”则是道家和医学的结合,可以分为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等更加微小的细节部分,远比单纯的“三脉”系统完善和成体系。
在裴文德看来,“三脉”和“经络”系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达到了本领域的巅峰。
尤其是在这个真实存在妖怪的世界中,“三脉”体系虽然不如“经络”系统完善、细致,但却更加具备包容性。
因为对于任何一个身体“对称”的生灵来说,左、中、右三脉都是存在的,不用担心自己体内不存在奇经八脉之类的细节。
单就普世程度来说,“三脉”远比“经络”更加适合人类以外的生物。
而灵祐禅师口中的“七轮”则是存在于中脉的七个能量节点,也就是道家常说的“任督二脉”上的七个不同的穴位。
生殖部位的海底轮、肚脐的太阳轮、胸口的心轮、脖颈的喉轮、眉心的眉心轮、天灵盖上的顶轮、以及顶轮之上的梵穴轮……
在佛家的认知观中,这七个能量节点分别蕴藏着七种不同的力量,只要开启就能获得超越同类的力量。
理论上来说,要是有人能将七轮全部开启,彻底打通三脉、形成一个周天循环。
便能反后天之躯为先天之体,成为陆地神仙一样的存在。
事实上,通过一次次的入定修行,完全打通三脉、开启七轮,就是裴文德未来的修行目标。
不过,真正令裴文德诧异的并不是佛家与道家在“超脱之路”上的共通之处,而是开启七轮之后的七种不同能力。
“三魂七魄?三脉七轮?”
如果裴文德前世的记忆没有记错的话,灵祐禅师的“三脉七轮”理论似乎与道家提倡的“三魂七魄”有点类似之处。
根据裴文德前世看的一些小说和理论,“魂魄”之说是道家修行的基础。
“魂”是指能离开肉体单独存在的精神,而“魄”则是指这种精神依附于肉体时的显化状态。
天魂数“阳”,因而又被称之为“阳神”,乃一切超脱、智慧之源。
地魂数“阴”,因而又被称之为“阴神”,乃一切欲望、杂念之本。
当阳神、阴神在肉体相交之时,就会产生命魂,也就是所谓的“元神”。
命魂附于人体,与肉体结合生成七魄,魄是魂在肉体上的显化,也是元神在物质世界的“影子”。
七魄虽同为命魂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却略有不同、各司其职。
或智慧、或悟性、或气力,正好对应了“七轮”中的七种不同能力。
裴文德不相信这只是一种巧合,同为“人”这种生物,佛道两家的修行一定有着某种殊途同归的共同点。
“魂魄之说和轮脉之说的确有其相似之处,但两者绝对不是同一种东西。”
年轻时涉猎颇广的灵祐禅师自然知道“三魂七魄”,那时候的他甚至曾经想过道家的各种修行理论,来弥补自己这一脉修行上的缺陷。
只可惜,三魂七魄听上去和三脉七轮差不多,但从根本上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很难做到互补和协调。
“七轮是七魄在肉体上的外化表现。”
“所谓的‘开启七轮’,其实就是将魂魄中的灵性的力量作用到自己的肉体、乃至于干涉外界的自然规律。”
似乎生怕裴文德无法理解两者的不同一样,灵祐禅师这里着重强调了“七轮”和“七魄”的的区别,以防止对方产生什么“佛道双修”之类的妄想。
以灵祐禅师对自家劣徒的了解,自己要是不强调这一点的话,他肯定会产生这样大逆不道的想法的。
“道家讲究炼气化神、白日飞升,因此他们着重于七魄重聚、成就元神。”
“而我们这一脉则恰恰相反,讲究七轮全开、铸就金身。”
“两者从根本上就是两条截然相反的道路,不存在任何调和的可能性。”
闻言,裴文德不禁咧了咧嘴。
因为他之前确实正在思考“佛道双修”的可能性,毕竟前世小说中的主角不都流行这一套吗?
别说佛道双修了,在前世的小说故事中,佛魔道儒四修的都有,甚至同修的越多就意味着越厉害,裴文德自然也没办法免俗。
上一篇:白蛇:许仙,求求你快娶妻吧
下一篇:大乘期才有逆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