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蛇之法海佛缘 第26章

作者:懒人zero

“难道不是所有修行者都是能够‘入道’?那目莲寺的那些鬼怪们又是怎么能够使用神通的?”

“那些鬼怪们可没有神通,它们的种种变化都是‘法术’的外化表现。”

笑着摇头纠正了裴文德说法中的错误之处,既然决定让对方真正踏足修行界,灵祐禅师自然不可能让他有这种常识性的错误。

“法术是沟通天地鬼神的方式,而神通是修行圆满得道的证明,这两者可不能混为一谈。”

事实上,别说裴文德自己已然醒悟了这一点。

就算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灵祐禅师在之后也会详细的给对方说明“法术”和“神通”的区别的。

“只要能凝气聚神、画符吟咒,就算常人也可以使用所谓的‘法术’。”

“但神通可不一样,那是修行者修行到一定程度的证明,也是其形神合一的证据。”

通俗一点来说,法术是借用符咒之力,用自身“内神”,沟通“外神”,役神使鬼,让天地和鬼神帮你做事。

而神通则是修行者壮大自己的“内神”,修行到一定程度出现的“超能力”,这比正常的法术可难多了。

“但是切记,无论神通还是法术,那都只是你修行道路上的‘风景’而非‘目的’。”

说到这,灵祐禅师还刻意停顿强调了一下,用的还是裴文德自己刚刚说过的话。

因为在他的一生之中,见识过太多的行修者为了追求法术和神通的力量而造下无边的杀孽,他自然不想自己的徒弟也落到和那些人一样的下场。

“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要牢记你自己修行的初衷!”

如果只是单纯的为了那些神通法术,寻常人完全没有必要去修行。

因为那些因修行而出现的能力,完全可以用其它方式达成。

这一点也是修行者们的共识——想要生火可以用打火石,想要治病可以去看大夫,想要杀人也可以用弓剑。

相较之下,单纯为了某种能力而去进行长年累月的修行,未免有些舍本求末了。

“如果为了追求神通、法术而本末倒置,那不管你修的是什么道,最终都只是旁门左道。”

面对灵祐禅师的再三叮嘱,裴文德自然不敢大意。

不过在听了对方的这些理论之后,他忽然又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好奇。

“老和尚,你当初是为什么想要修行的?”

第四章 搏百家之长、成一人之道

“我当初为什么想要修行?”

被裴文德这么一问,灵祐禅师明显愣了一下。

“其实我最初只是想给家里减轻点负担,所以才在杭州龙兴寺受戒出家的。”

这个理由很真实,也很符合这个时代的国情。

有官方度牒的和尚不仅可以吃皇粮,而且名下还能够有很少交税、甚至不用交税的田产。

所以有很多中产之家为了逃避繁杂的赋税徭役,通常会把自家孩子送去当和尚,或是把自己名下的田产挂靠在寺庙名下。

反正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多一个身份就多一条出路,那些子嗣较多的家庭在这点上可以说是想的很开了。

只是,灵祐禅师终究和那些单纯混个身份的“出家之人”不同。

他在出家的这段日子里是真的在研习佛经、学习佛典,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间发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在龙兴寺修行的那段日子里,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难道我这一辈子都要被困在一间小小的寺庙里,过着能够一眼望到头的生活吗?”

“我不想这样,我想见识一下更广阔的世界,我想活得比任何人都要久、见识更多我从未见过的东西。”

“这就是我入道的契机,亦是我长久以来修行的动力。”

灵祐禅师毫无保留的诉说着自己曾经入道的契机,就像他师父曾经讲述自己入道的契机一样。

“等等,我怎么听着好像又有些不太对劲呢?”

在认真听完灵祐禅师的讲话之后,裴文德忽然意识到自家师父这一脉好像和自己想象中佛家有所不同。

不说和正统主流的嫡脉禅宗相比,就算是某些密宗分支,在理念上似乎也没有自家这一脉那么的……随意?

“师父,你不是说咱们是天竺密修的苦行僧一脉吗?”

“但我怎么感觉你说的这些东西有点像道家的思想?”

“特别是追求长生这一点,这不是典型的道家思想吗?”

哪怕就是从未接触过任何正经道教门派的裴文德都知道,“长生久视”是绝大多数道家修士的理念。

和佛家提倡的“普度众生、轮回转世”根本没有一丁点的相似之处。

“所以我才说我这一身本领‘绝大多数’来自于苦行僧一脉,而非‘全部’。”

“事实上真要算的话,为师这一生所学极杂,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算哪个宗派分支。”

“不过要说到对为师影响最大的,当属洪州百丈山的怀海禅师。”

说到这里的时候,灵祐禅师稍微犹豫了一下,然后才继续平静的说道。

“更何况道家、佛家、甚至儒家,只要对吾辈的修行有利,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吗?”

最初的密修苦行僧肯定没有“长生久视”的概念。

因为他们追求的是来生和业报,并不奢望此身长寿。

可在传入中原这么久之后,当初的那群密修苦行僧早就死的差不多。

流传下来的修行之法经过数代衍变,自然也就融入了一些道家、儒家、阴阳家、甚至法墨杂家的思想。

这是自然规律的演变,是任何一位有野心的后进者的必经之路。

搏百家之长、成一人之道,方是一位真正的入道者该做的、能做的、也是必做的事情。

“任何事物都是在变动的,我们的修行之法自然也是如此……”

“前辈无法抵达的‘终点’,才是吾辈后继者将要攀登的‘顶点’。”

灵祐禅师平淡的语气中充斥着裴文德从未见过的狂傲、自负,那骨瘦嶙峋的身体在这一刻也仿佛高大了起来。

这似曾相识的一幕,令裴文德不由得想起了目莲寺时的慧寂,那时候辟易群魔的慧寂似乎也有着某种相似的狂傲。

“看来你会收我和大师兄当徒弟,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明明是一番在正常人看来大逆不道的话,在灵祐禅师嘴里却好像只是一种稀松平常的现象一样,这也就难怪裴文德这么吐槽自己的师父了。

比起灵魂来自二十一世纪的裴文德,灵祐禅师现在的表现才更像是一个真正的“穿越者”。

再联想到大师兄那经常性的口出狂言,裴文德骤然惊觉,自己这一脉的狂傲与自负似乎是一脉相承的?

……………………………………………………………………………………………………

同庆寺,那间并不算大的藏经阁内。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裴文德印象中狂傲、自负的慧寂,此刻正苦哈哈的抄着藏经阁内的各种书籍。

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佛典道书、儒法杂家、甚至于某些野史传说,其内容之丰富一点都不逊色于某些大家族的藏书。

而慧寂现在正在做的就是翻阅、抄录这些堪称孤本的典籍,以众家之长完善自己将来要走的道路。

毕竟慧寂不是裴文德那种还没有入门的萌新菜鸟,他已经把普通修行者要走的路已经走过一遍了。

见识过这一路上民不聊生的黎明百姓、了解了当今圣上坚决灭佛的决心……

本就天资聪慧的慧寂决定破戒而出,从零开始重走修行与人生之道——修行者入世不干出一番事业,又何必入世修行呢?

“小乘佛法只能度己,可大乘佛法就真的能度世人了吗?”

眼眸中闪过不甘与思索的神色,慧寂觉得自己将来或许要去一趟长安的慈恩寺。

那里有玄奘法师留下的大乘真经,就算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也一定能够解决自己心中的某些疑惑。

“世俗的革新,必将起于世俗……”

像是忽然感受到了什么一样,正在抄写经文的慧寂扭头望了一眼裴文德所在的位置。

“寻找道路与方向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如何让正确的思想广泛传播才是最重要的。”

“入道难,传道更难!”

如此思索着的慧寂不由的想起了之前与裴文德的某次聊天,恰巧就聊到了该怎么样不着痕迹的传播自己的观点。

“我注六经、六经我注……”

“用那小子的话来说就是,扯虎皮、拉大势、夹带私货,用‘政治正确’来输出自己的观点。”

第五章 心静通神

同庆寺后山,瀑布旁。

“老和尚,你说了那么半天还是没说到重点?到底该怎么修行呀?”

在听了一番关于关于“入道”的长篇大论之后,裴文德这才发现整个话题似乎都已经被彻底带歪了。

因为直到现在,灵祐禅师都没说明具体的修行方式。

裴文德甚至感觉“入道”都不一定是修行的第一步,不然这难度对一般的修行者而言实在是太高了。

这就好比一个人的兴趣和目标,如果能够把兴趣、目标与工作结合起来自然是事半功倍。

但是你总不能因为还没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目标,或者对自己目前的这份工作不满意了就不工作了吧?

修行同样如此,并不是每个修行者都能够在一开始就找到适合自己的“道”的。

最起码,现阶段得裴文德只是找到了一个暂时性的目标、确定了自己未来想走的道路,却还远远称不上“入道”。

裴文德只有在未来的实践中践行自己的目标,不因外力的干涉而偏转目标方才能被称之为“入道”。

“修行先修心,修行之法千千万,但都绕不开一个‘静’字。”

很明显看出了裴文德的急不可耐,一脸淡笑的灵祐禅师倒也没多卖关子,终于开始说到了最重要的地方。

“心静通神明,唯有‘心静’才是唯一的修行捷径……”

“道经曰,至虚极,守静笃。”